晚唐浮生 第103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邵树德满意地点头点头,道:“三万多人,整编为大同、天成二军,大同军朕另委官将,天成军由你来带,如何?”
    “臣遵旨。”李嗣源毫不犹豫地应道。
    比他想象中的结局要好,没什么不满意的。
    “这副甲,你拿去玩吧。”邵树德让人将鲸皮甲交给李嗣源,笑道:“内里再穿件锁子甲,防护也不差了。”
    “谢陛下赏赐。”李嗣源亲手接过鲸皮甲,爱不释手。
    确实如圣人所说,里面穿一件锁子甲,外罩鲸皮甲,防护力相当强了。最关键的是,能抵消部分钝器的打击,还是很不错的。
    武人,就没有不喜爱兵器、甲胄的。
    ※※※※※※
    建极六年四月初三,李克用的灵柩自金城镇南返。
    邵树德亲自扶棺,出城方止。
    金城镇外,飞龙军、银鞍直两万多人排着整齐的队列,迤逦南下。
    更北边,三万余蕃兵浩浩荡荡,远远跟着。
    有此五万余人入雁门关,足矣。
    四月初十,大军抵达代州理所雁门县城外。
    先期返回代州的李嗣源带着一众官员、将吏、耆老,于北门外素服序立,恭迎晋王法驾。
    当然,更重要的是恭迎大夏天子。河东已经变天,今后何去何从,没人说得清楚。不趁这时候混个脸熟,等到将来官位被关西、河南来的经学生取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
    邵树德耐着性子与官员们会了会面。
    他的态度很和蔼,说话也好听,官员们听了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觉得生活又可以维持下去了。
    还在整编中的大同、天成二军将校也一同前来觐见。
    邵树德仔细慰勉了一番,得知暂时无人作乱之后,心意乃安。
    在金城镇的时候,他已经定调了:在治丧期间作乱的,就是丧心病狂之辈,人人得而诛之。
    老实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是爽。
    他不指望靠这种小花招能压住所有河东武夫的野心,但能劝阻一大部分就很不错了。剩下的头铁之辈给他打上“丧心病狂”的标签,让其他愿意顺服的河东武夫厌恶。悄然之间,分化瓦解达成,不费一兵一卒、一钱一绢。
    进城之后,李克用灵柩停在白云寺地宫之内,等待八月底下葬。
    而在此时,邵树德也收到了天井关那边的消息:史建瑭星夜赶回泽潞,令守御天井关、马牢关、泽州城的沙陀、吐谷浑蕃兵投降。
    形势非常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第037章 各自的选择
    “咦,角诗普通院何时又恢复饭粥了?”寺庙之外,有行旅惊讶道。
    普通院者,备僧俗行旅寄宿,太平年景长有粥饭,战乱时期则未必。
    这种机构,也是唐代才大兴的,一般建在通往著名寺庙的路上,为僧侣准备,堪称佛界的驿道,行人亦可住宿吃喝。
    比如,河北常有人到五台山礼佛。从五台山南口的竹林寺开始算,南三十二里有停点普通院,再东三十里有角诗普通院,再东五十里有茶铺普通院,再东二十里有张花普通院……
    “晋王薨逝,王妃特遣人至五台山礼佛,为晋王超度,赐下了不少财物。”一操着河东口音的商徒说道:“唉,打来打去,连五台山这等大丛林日子都不好过。”
    行旅闻言也叹了口气,道:“镇州打来打去,兵荒马乱的。本欲从井陉入太原,那里却在过兵,吓也吓死人。看样子,河东也去不得了。对了,晋王何时薨的?”
    “上个月吧。”商徒喝了口酒,道:“告哀使快马至各州县布告,我估摸着全河东都知道了。”
    “那……”行旅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晋王一死,莫不是诸子争位,乱军肆虐?”
    “争个屁位!”商徒嗤笑道:“告哀使打的是大夏朝廷的名义,五台县城门口张贴着呢,君可自去阅览。”
    “这是……降了?李家降了?”行旅问道。
    “降了倒好了。”商徒叹道:“你却不知,我自太原贩货北上,刚出石岭关,镇将安元信就隔断交通。好险哪,货差一点就被那帮武夫抢走了。”
    行旅默然。
    他理了理思绪,大概弄明白了一点:李克用死了,有不少人投降了夏国,但安元信这类武夫不服,起兵相抗,河东即将罹兵矣!
    “安元信长不了。”行旅突然说道。
    “为何?”商徒奇道:“此人善抚士卒,名气不小,又据石岭关重地,未易攻也。一旦僵持下去,保不齐有人起兵相应,那就有的打了。”
    “君知我从井陉来,却不知我看到了什么。”行旅叹道:“漫山遍野全是夏兵。旌旗遮天蔽日,车马充塞驿道,更有那甲士,几乎填满了叱日岭。若无必胜把握,这么多人涌去承天军作甚?你也知道承天军那地方,人多了根本摆不开。夏人这么做,分明是有恃无恐嘛,至少承天军镇将是降了。而井陉一破,大军直入太原,一片坦途。我看安元信有被南北夹击之忧。”
    “说得也是。”商徒放下了酒碗,道:“管他打成什么样?我自去定州投奔兄长。河东烂透了,还不如去河北。”
    行旅无语。
    有人仓皇离开河东,去河北避难。而他是离开河北,去河东避难。
    “河北河东处处灾,唯闻关中少尘埃。若要避难,该去关中啊。”驿道外一人牵着马儿走了过来,看他装束,竟然是个武夫。
    商徒、行旅都不说话了。
    武夫喜怒无常,被他打了骂了,你也只得生受,没有任何办法。
    “都看我作甚?”武夫一屁股坐到了二人旁边,见桌上放着蒸饼、瓜果和酒,拿起来就吃。
    商徒脸色苍白,下意识想要阻止,又忍住了。
    行旅想要起身告辞,却又不敢。
    “瞧你那熊样!”武夫从兜里掏出一把钱,扔在商徒面前,道:“老子懒得动弹,去卖饭家那里端碗杏仁粥过来,余下的钱你自留着,不白吃你的。”
    商徒的脸色一下子红润了,立刻起身,往酒肆里间走去。
    杏仁粥是河北传统吃食。
    “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之。”
    寒食、清明来临之前,店家会大量准备食材,一直卖到五月方止——这种食物,也是河北寒食的节日食物。
    “你这毛锥子,也别和我大眼瞪小眼了。吃完了就赶紧滚回镇州吧。”武夫笑骂道:“王镕蹦跶不了几天了。我这便是去代州——”
    武夫话说了一半,突然脸色一变,知道自己得意忘形了,干脆低头吃喝,不再言语。
    行旅见这位武夫似乎不甚凶恶,壮着胆子问道;“将军可是从镇州而来?鄙人镇州行唐县……”
    “聒噪!”武夫一拍桌案,酒水洒得到处都是。
    行旅不敢再说话了,低头告罪。
    “罢了。”武夫见他可怜,叹道:“十数日前镇州内乱。有判官周式者,带着家奴趁夜冲杀,欲开城门,为守兵所杀。自此之后,屡有军将、官员花钱贿买军士,趁夜缒城而下。我看哪,这破城都不用打,赵人早晚自己玩死自己。”
    “竟至于此?!”行旅讶道。
    “哼!”武夫冷笑一声,道:“再不出城,等死么?老子在镇州城下蹲了几个月,早一肚子气了。军中传言,待破此城,莫遗噍类。我看就得杀光这些贼人。”
    行旅只觉一阵毛骨悚然,心中不忍,道:“圣人若平河东、镇州,已掩有北地、蜀中。艰难以来,未有据地如此之广者,眼见着太平盛世即将到来,如何能大行杀戮之事?”
    “你也不看看我们死了多少人!”武夫上下打量了行旅一番,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他的脖子上,笑道:“细如柴棒的脖颈,我一只手就能拧断,偏偏大言不惭,赶紧从老子眼前滚开。世上最无用的就是毛锥子,哈哈!”
    行旅不知武夫为何突然翻脸,默默收拾好了行李,牵着毛驴走了。
    商徒端着一大碗杏仁粥走了过来,诧异地看了一眼行旅,又看了看武夫,没说什么。
    “听闻你要去定州?”武夫接过粥碗,一边大口吃喝,一边问道。
    “正是。”
    “去吧。方才那毛锥子说得没错,大军入河东,说不定就要起兵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待诸事平定了,再回家看看也不迟。”武夫三两下喝完粥,将空碗甩到商徒面前,道:“再去盛一碗。”
    商徒没有废话,立刻起身。
    ※※※※※※
    就在商徒、行旅、武夫三人说话的当口,井陉承天军接应使符存审赶到了榆次县。
    县城外一片狼藉,惨烈的厮杀刚刚结束。
    数百降兵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
    有人叫屈:“我本在家耕地,稀里糊涂被召集起来,也不知何事,只管跟着上官冲杀,又稀里糊涂败下阵来。冤啊!”
    有人求饶:“我不过为了点赏钱,真不是要挡王师。”
    有人叹气:“若不是欠了张指挥人情,我也不会来着。罢了,人固有一死,死则死矣。”
    符存审皱着眉头看了一眼降兵,道:“甄别一下,土团乡夫就地释放。武夫关押起来,日后统一送往北平修宫城。”
    “遵命。”有小校应道。
    符存审又看了一眼刚攻下的榆次县,道:“孔勍,你还愣着干什么?被一个小小的榆次挡了两天,若坏了大事,我斩你头。”
    “接应使……”孔勍脸色一白。
    “把会骑马的挑出来,随我去晋阳。”符存审一甩马鞭,下令道。
    “遵命。”孔勍大声应道。
    他们自镇州出发,一路疾行。承天军镇将李承约果然投降了,五千守军之中,三千土团乡夫各归各家,一哄而散,两千武夫也跑了数百,差点让李承约成了光杆。
    过承天军之后,两千佑国军精兵至广阳县,遇到县令带着两千乡勇东行,一战破之。
    这个时候,作为先锋的孔勍也不得不感叹,河东能撑到现在果然是有原因的。承天军降了,后方的县令听闻,居然主动召集乡勇前来阻截,给后方争取时间。
    但是,他死得毫无意义。
    在广阳县休整了一夜,又马不停蹄西奔寿阳,寿阳降。
    再奔榆次。
    榆次令准备按照幕府的命令开城投降,结果被县镇兵诛杀。孔勍大怒,打制器械攻城,两日拔之。
    符存审等得不耐烦,带着一千骑兵从后面追了上来。
    他刚刚得到消息,经略军自河阳北上,一路顺利,已入泽州,正准备往潞州开进。
    银枪效义军指挥使刘彦琮、侍卫金枪直指挥使史敬镕已遣使接洽投降。
    厅前黄甲军指挥副使张万进则尚未表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