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0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平盛世之时,天子、王公的葬礼会这么操办,比如唐高宗。但乱世之中,很多环节省略了,未必会停棺那么久,很多都是直接落葬,就看主家怎么选择了。
    听刘氏这么说,邵树德点了点头,道:“兄长归葬代州,宜令沿途州县官、僧道、将吏、百姓于州府门外,素服序立。另者——”
    他找寻了一下,见陈诚也进来了,便道:“陈侍郎,即刻传朕旨意,追封吾兄为晋王。以鸿胪寺少卿裴冠为告哀使,分遣官吏至各道州、藩镇、属国,令其派员至代州赴丧。”
    说完,又寒声道:“值此之际,治丧为头等大事。若有宵小趁机作乱,朕绝不轻饶。此等丧心病狂之辈,人人得而诛之,无论是谁,杀之有功无罪。”
    “臣遵旨。”陈诚立刻应道。
    “臣遵旨。”灵堂内大部分河东将吏还没反应过来之时,瓶形关镇将刘琠跨前一步,大声应道。
    “臣遵旨。”陆陆续续又有十余人上前应道。
    “臣遵旨。”到了最后,大势裹挟之下,即便心中再不情愿,所有人也只能出列相应。
    “今日能来的,都是赤诚忠贞之辈。”邵树德说道:“诸将吏各安其位,莫要忧心。而今治丧要紧,余事都可放一放。待丧事完毕,另有封赏。”
    说罢,又对刘氏行了一礼,然后缓步走出了厅堂。
    灵堂外的银鞍直武士已等得焦急,见圣人出来,暗松一口气。
    大门外的梁汉颙见了,又狠狠踹了一脚跪在地上的薛离,道:“算你小子走运。今日若出点事,你就只能陪河东上下一起死了。”
    城外不远处,飞龙军主力已经全员披甲持械,蕃兵丁壮也上了马,就等命令了。
    薛离从地上爬了起来,嬉笑道:“都头,圣人洪福齐天,怎么可能出事。”
    梁汉颙看了一眼正在院内与李袭吉等人交谈的邵树德,叹道:“这就是圣人能得天下的原因。”
    院落之内,邵树德拉着李嗣源的手,道:“旋鸿池一别,二十余年未见侄男了。从珂在镇州,两次杀败出城之赵兵,骁勇难敌。也只有侄男这等英武之人,方能教导出这种猛将。”
    李嗣源沉默片刻,方叹道:“今日一见陛下,顿觉风采更胜往昔。”
    他这是话里有话了,邵树德听得出来。
    “朕素知侄男为人,有何疑惧?”邵树德拍了拍李嗣源的肩膀,道:“而今天下尚未归于一统,侄男大有用武之地。”
    李嗣源有些感动,颤声道:“臣谢陛下信重。大人已去,今后唯叔父马首是瞻。”
    邵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克用最后时刻的安排,让他刮目相看。
    将沙陀三部托付于他,手握重兵的李嗣源也听从命令输诚。最让他感慨的是,许是知道长子李落落没那个能力,因此没有给他任何权力,言语之中完全让他做个富家翁了。
    义兄看透了我啊!
    李落落、李嗣源、李嗣昭、李克宁等人,无论谁继承河东大权,都会让他疑忌,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不是刻意针对谁。即便是他起家的关西集团,内部出现二号人物的话,也会遭到他无情的打压。
    若真为自己人好,就该灭掉他们不该有的念想。河东,早就没有反抗的能力了。抱团抱得越紧,死得越快。
    出得院门,外间已是满天繁星。
    “世人谁不死,少壮能几时?”邵树德忽有所感,心中紧迫更甚。
    眼下河东的局面,虽说降者如云,但要彻底料理完毕,还得花不少时间。本想今年就对阿保机动手,看来又得往后推了。
    邵树德长吁一口气,奔丧一回,心绪波动不小。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邵树德心中默念:“我是天选者,我来这里是有原因的,又怎能早死?”
    远处的大军已经扎下营盘,银鞍直武士次第汇聚而来,簇拥着邵树德往军营而去。
    人一生之中,有很多个坎要过。你可以多花时间慢慢磨过去,也可以快速取巧一跃而过,今天已经跨过了最后一个大坎,甚好。
    第036章 收服
    三月二十七日,李嗣源下令前来奔丧的忻代将官各自返镇,点检兵马、器械、钱粮,造册送至金城。
    银鞍直指挥使储慎平将全部人马开进了城内,顺利接管防务。
    邵树德亲自主持大敛仪式,待李克用遗体入柩之后,又与刘氏商议了一番,决定停殡五日,四月初三是吉时,起棺归代州。
    而在此之前,他则趁着有利时机,抓紧办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
    “嫂嫂将来有什么打算?”邵树德亲切地问道。
    他现在十分谨慎,与嫂嫂刘氏会面之时,都要拉着河东节度副使李袭吉一起,以免被人说闲话。
    李袭吉的身子骨好像也不怎么硬朗。
    他本来就肥胖无比,平时吃得还不少,又不像邵树德经常练武、打猎、打马球消耗能量,因此有很严重的三高症状。
    李克用的离世,又给了他重重一击,因此精神恹恹的,仿佛风中残烛一般,生命之火随时会熄灭。
    他应该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但为了河东以及李克用的身后事,依然忙前忙后,忠心让人动容。
    李克用这人,还是很能团结手下人的,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叔叔可有安排?”刘氏神情哀伤,仿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
    邵树德沉吟了一下,道:“我在洛阳有一宅,还算不错。嫂嫂或可过去住住。贱内也一直很想念嫂嫂,常常说要和嫂嫂把臂游玩呢。”
    “叔叔安排即可。”刘氏说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邵树德笑道:“我那些侄儿、侄女也一起住过去,热热闹闹的多好。”
    刘氏勉强笑了笑。
    她倒不是心怀不满。事实上邵、李两家交好,她出力很大。只是在如今这个悲凉的情境下,她是真的对一切都没太多兴趣了。
    另外,即便事前早预料到会是这个结局,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但事到临头之时,心绪上的波动也是难免的。
    河东,已经无法给她提供保障了。从今往后,一切都靠邵家人的施舍。
    “还有一事。”邵树德又看向李袭吉,道:“河东道巡抚使吴子华刚刚薨逝。河东重镇,机务不可久旷,不知李副使可愿迁就?”
    吴子华就是吴融,也算是早期投奔邵树德的文人之一了。诗写得很好,但屡考不中。后来大彻大悟,不再考学了,投靠了当时急需用人的邵树德。从县令做起,一步步升迁,最终官至河东道巡抚使,薨于官舍。
    历史上的吴融,在唐末那个大染缸中浮浮沉沉,屡逢兵乱,数次被贬谪出京,颠沛流离,只活了五十四岁。
    这个时空,长期在延州等地做官,生活安定,心情舒爽,倒是多活了三年。
    人的命运,真的和环境息息相关。
    “臣谢陛下隆恩。”李袭吉没有过多犹豫,直接应下了。
    他知道这个职位是圣人为了安定人心而拿出来的。
    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体来说,可能干不了多久了。本欲推辞,不过想想一家老小,想想知交好友,再想想晋王遗属,他又觉得在这个位置上过渡一下也不错。
    该提前安排的事情,正好提前安排掉,省得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有三郎相助,河东人心定矣。”邵树德喜道。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李袭吉回道。
    他就知道,巡抚不是白得的。这不,圣人已经开出条件了。
    不过这件事并不难办到。就河东的文官群体来说,归于新朝也没什么不好的,或许还能摆脱武夫长期以来的欺压,扬眉吐气一把呢。
    解决了这两桩大事,邵树德心中轻松了许多,接下来则是更棘手的军队问题了。
    ※※※※※※
    三月二十九日,邵树德召见了李嗣源,正式着手解决河东降兵的问题。
    李嗣源接到旨意后很快就到了。
    作为忻代地区的军政一把手,他最近一直留在金城镇没离开,乖巧得很。
    邵树德对他的表现也很满意。
    或曰李嗣源当过皇帝,野心勃勃,可能会造反。但邵树德觉得,除了少数一开始就“胸怀大志”的人之外,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乱世中随波逐流,野心也是随着实力一步步增长的——试问天底下的武夫,哪个没野心?
    因此,该用就用,无需疑神疑鬼。
    “忻代现有多少兵马?”邵树德从亲兵手里接过了一副鲸皮甲,边看边问道。
    这副鲸皮甲挺沉的,防护力看起来也不错。
    沉的原因是鲸皮角质层本身比较厚实、坚硬。
    海洋中的鲸,往往不知道自己身上附着了多少“搭便车”的生物,因为皮太厚、太硬了,它感觉不到。
    这样的材质,做出来的皮甲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且因为相当的缓冲层,对钝器伤害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另外,邵树德又让人在上面钉了许多铁片,对劈砍也有了不错的防护力。
    仔细想想,似乎有点棉甲的意思了。军器监一共制作了百余套,都送了过来——其实,这玩意的成本非常高昂,更兼稀有,注定只能当做一种“玩具”。
    “尚有三万余人。”李嗣源回道。
    他的目光也被鲸皮甲吸引了。因为这副皮甲真的有点厚,莫不是叠了五层牛皮?
    “三万多……”邵树德用一种惊叹的语气说道:“兄长养兵,何其多也。全河东有多少兵?”
    “不下八万。”李嗣源答道。
    “太多了。朕破汴梁之时,朱全忠也募了一堆兵。而今得了河东,兄长亦给朕留下了八万武夫。”邵树德苦笑道。
    李嗣源有些惭愧。
    如果幽州镇还在手的话,河东、幽州两镇加起来可养十万军队。如果易定、成德、魏博、沧景再提供一些财货的话,则可养更多——粮食不是问题,主要难题在于钱帛,需要外界提供。
    但现在河北诸镇陆陆续续完蛋了,河东也丢了幽州、大同,再养八万兵,可就真的养不起了。事实上晋军的赏赐已经比一年前少了,这要是换在别的藩镇,武夫们就造反了。
    “若朕不来河东,义兄养这么多兵,早晚也要出事。”邵树德又道。
    李嗣源默然。
    这话没法反驳。晋王对部队的掌控力是很强的,虽然没法和邵树德、朱全忠比,但也比那些动辄造反杀将的藩镇强。
    究其根底,当年晋王入河东,可是带着大军上任的。
    这些军士,很多是出身沙陀三部以及与沙陀有姻亲关系的鞑靼,晋王带着他们连战连捷,威望极高,随后与河东残存的衙兵融合,控制力下降了一些,但仍然很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武夫们再能忍,也是有限度的。况且此时晋王已薨,武夫们保不齐就要作乱,烧杀抢掠,酿成事端。圣人如果愿意接过去,也算帮他们解脱了。
    “忻代诸军,或需重新整编。”邵树德用看似询问实则不容置疑的语气道。
    “臣谨遵圣命。”李嗣源回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