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氏也是懂事的人,知道自家夫君在谋划大事,于是便道:“夫君自去,勿忧家中。若嫌路上不太平,可去趟刘家。妾之二兄、三兄、五弟皆熟习军艺,又守口如瓶,当可助郎君一臂之力。”
    封隐略略思考了下,似乎在想自家这几个姻亲平日里的为人,知道他们都是沉默寡言之辈,同时也能在邵树德那里赚一份人情,于是点头道:“可。路上确实不好走,多几个人亦是好的,这便去也。”
    封隐急急忙忙去老丈人家,找了刘氏兄弟几个。他们都是神策营中队头一级的小官,不过岳家管束甚严,打小锤炼武艺,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听封隐说有大事要办,其人又素来稳重,立刻便答应了。几人匆匆拿了干粮、武器,便骑着马儿出城去,径直向北,往鄜坊镇的方向走。
    封隐的心中满是火热。天下大势汹汹,正值英雄用武之世。诸葛爽能否对付黄巢,他实在不看好,说不定几场大败下来就身死了。邵树德若能继诸葛爽之后成功控制夏绥四州,拥两万精兵,那么便是一方诸侯。即便黄巢全占关中,他们就还有一条退路。夏绥与关中之间,有横山、沙漠阻隔,只要占着泉水突出之地,再派骑兵日夜袭扰,远征的大军必然疲于应对,终至大溃。
    再退一万步讲,黄巢得势,称帝建国,拥四州之地而降,亦不失公侯之位,岂不是白来的富贵?邵树德是念旧情的,作为关键时刻透露出消息的封氏,亦可借此保全家族,甚至还能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呢?
    第012章 夏州(上)
    广明元年十一月二十二,封隐一行人历尽千辛万苦,避开了乱兵、匪众,艰难抵达了绥州,不过此时邵树德已至夏州,得知消息的他们又匆忙往夏州赶去。
    邵树德已在夏州待了两天。诸葛爽送了他一座宅子,位于城西,五间九架的堂舍,三间两架的门屋,据说以前是州城某个牙将的,触怒了节帅被杀,家眷沦为奴婢,屋舍亦被充公。而今兜兜转转,落到了邵树德的手中。
    这座宅院,老实说超出他的身份了。穆宗朝曾对官员住宅下过营缮令,诸葛爽赐下来的宅子,严格来说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可营造,可见边远军州的军头们是比较无法无天的,根本不把朝廷律令当回事。
    宅院前后两进,还附带园林,占地七亩左右,是夏州城中除节度使府之外最大的住宅了。据夏绥节度掌书记蒋德温介绍,这座宅子的用料也十分考究,文柏为梁,红泥粉墙,后院中垒石为山、引水为涧,飞阁步檐,画以丹青,据说一堂就要费钱十余万,总算下来百万钱还是要的,也就是一千多贯了。
    虽然比不上长安动辄上万贯的公卿富豪家庭的宅院,但在西北夏州,这座宅子是首屈一指的,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好。之前造这座宅子的牙将,死得不冤啊,实在太招摇了。
    “大帅赐我此宅,某心中甚是不安,总觉得会成为诸将众矢之的。”雪后的园林中一片萧索,身穿皮裘的邵树德走在雪地上,看着池塘、树木,总感觉有些不踏实。
    “或许,大帅要的便是将军成为众矢之的。”陈诚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为主公分析局势:“昔日在晋阳时,李侃亦重用主公,杀河东大将,收揽兵权。”
    邵树德点头同意,同时也暗自着恼,怎么到了哪里,自己都逃不了给人当刀的命运。诸葛爽看似粗豪,可能早就看穿了自己的性格弱点,念旧、报恩,于是极力拉拢,先置铁林军,再赐宅院作为结婚青庐,一步步施恩下来,让自己感恩戴德。
    说实话,他成功了。邵树德即便能够看穿,但性格如此,也只好承这份情。异日若是州城牙将作乱,诸葛爽有召,他能不率铁林军赶来帮忙?性格决定命运,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被不少人琢磨透了啊。
    “这份情,我不得不承啊。铁林军需要大帅,大帅亦需要铁林军,如此而已。”邵树德走了一圈,干脆也不再深究里面的道道了,转而说道:“再过几日,某便要大婚了。古人云成家立业,某打拼七年,算是勉强做到了吧。”
    “主公之大业,才刚刚起步。”陈诚低下头,不知道是劝谏还是拍马屁。
    成功?才刚上路呢。邵树德莫名想到了后世这句广告词,笑了笑。经历了这七年多的生活,他早没了现代人的优越感。七年时间打拼到了一州刺史的地位,如果真有穿越这回事的话,邵树德敢说是第一,不可能有人比他进展还大。除非别人直接穿越成帝王,那么好了,连奋斗种田的过程也可以省了,直接调用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这个运气又怎么可能降生在自己头上呢?
    “军使,绥州有客人过来。”范河突然走了过来,轻声禀报道。
    “绥州?客人?是谁?”邵树德问道。
    范河看了眼陈诚,道:“是封隐从京中而来,言有重要事情相商。”
    哦?邵树德一听便觉得事情怕是不小,立刻让人将封隐请过来。
    很快,封隐与刘家兄弟数人便进了后院。久别重逢,自然是一番感慨,封隐为邵树德介绍了刘家兄弟几人,邵树德一一寒暄致意。
    “树德可知诸葛爽要南下讨贼了?”封隐先下意识看了空荡荡的后院,然后才道。
    “这么快?”邵树德有些惊讶,他总以为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呢,看来黄巢在河南很是顺利啊。
    “巢众号六十万,已陷东都,扬言欲入长安问罪。圣人与宰要对泣,连连下旨,檄调京西北八镇兵马勤王,马上就要轮到诸葛爽了。或者,此时圣旨已经发出,诸葛爽很快便要南下,率河东兵马迎敌。”封隐说道。
    “河东兵马?”陈诚马上意识到了重点,问道:“诸葛大帅如何统御河东兵马?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如何使得?”
    “此事千真万确。”封隐摇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但事实就是如此。
    “军使,此事棘手。”陈诚皱起了眉头,似是在推演局势走向,半晌后才听他道:“大帅必得带心腹之兵南下,方才指挥得动河东的骄兵悍将。若是指明要军使率铁林军随行,拓跋思恭却留在镇内,便麻烦了。”
    封隐在一旁听了,顿时觉得这个陈诚似乎有那么几分见识,连忙点头表示同意。
    “军使,且容某细细道来。”陈诚似乎已想通了其中关节,拱手道:“若军使和大帅尽皆南下,据闻巢众六十万,虽多不实,但二十万众应是有的。京西北八镇,骄兵悍将,桀骜不驯,未必肯真心杀敌,此战必艰难百倍。一着不慎,王师怕是要大败。王师既败,圣人必下诏各镇续调兵马,就本镇而言,拓跋思恭的党项兵岂不是一大助力?某觉得,他拼尽全力,一万五千人还是拉得出来的,朝廷宰要为拉拢拓跋思恭,定授其大权,说不定便是夏绥节度使之位。”
    陈诚这么一分析,线条基本清楚了,邵树德也觉得颇是为难。
    “树德,此时万勿犹豫,定不能出兵。”封隐劝道:“不如,在绥州搞个兵乱,让诸葛爽知道铁林军不可用?”
    “不妥。”邵树德立即否决了这个馊主意:“兵乱容易弄假成真。绥州乃某之根基,不能遭乱。”
    “那便伐党项?”封隐又出主意,看样子很是急切。
    “不可。”这次出言谏止的是陈诚:“一旦对党项动兵,必迁延时日。搜山剿寨,旷日持久,铁林军才四千人,没个一两年不好平定。主公即便此时不出,亦没多少时日可拖延,顶多明年三四月份,朝廷若没剿灭黄巢,便又要檄调兵马了。”
    “最好,现在就把拓跋思恭调出去。”陈诚最后补充道:“让拓跋思恭直面黄巢兵锋,看他能不能抵御得住。”
    “拓跋思恭定不会奉令。”邵树德摇头,阻止了陈诚的分说:“此人老奸巨猾,若没足够好处,岂能出兵?”
    邵树德依稀想起了后世的一点事情。在黄巢攻破长安后,唯一一个真心打黄巢的便是李克用了。不管他出于何种居心,但至少他是真的在打,其他人都在保存实力观望。把黄巢赶出关中后还不算,还追去河南,简直比忠臣还忠臣。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树德,不管怎样,这次定不能跟着诸葛爽出征。黄巢不是那么好剿灭的,诸葛大帅多半也要遭败绩。只要挺过这几个月,待下次朝廷调兵,必保你权知夏绥节度事。有李侃李大夫穿针引线,凤翔监军西门思恭居中协调,此事不难也。”封隐有些急躁地说道。
    跑了上千里路,他可不想这事黄掉。来之前想得好好的,只不过还是低估了夏绥镇内部的复杂性。在封隐的心目中,此时拓跋思恭的危险性已经超过了经略军使杨悦,是邵树德争夺夏绥节度使的头号对手。
    “实在不行,先攻灭拓跋党项好了。”封隐最后破罐子破摔般地说道。
    邵树德、陈诚闻言皆失笑。他们又何尝不想干掉拓跋思恭这个最大的隐患,但这事没有那么简单。拓跋氏的宥州老巢,经营几十年了,一两万兵马还是拉得出的,虽然未必有经略军、铁林军那么精锐,但你是进攻方,还要深入敌境,非得拉上全镇兵马一起上不可,或许还多有不足。
    不过封隐所说的也是事实。拓跋思恭不见兔子不撒鹰,没好处绝壁不会动弹。反观他们夏绥镇军,诸葛大帅应该是愿意勤王的,他邵树德也是愿意的,不为别的原因,只为多活一些百姓。经略军使杨悦不熟,不知道他的政治觉悟高不高,但邵树德觉得他大概率也会听从朝廷调遣。
    先走的倒霉,不但要面对全盛状态的巢军,还可能因为吃败仗而被申饬。随后朝廷为拉拢他人继续效力,就会给后出兵的人更大的好处——这事,真就老实人吃亏了呗?
    “此事,再好好思量思量。”邵树德说道:“范河,带封将军几位下去休息,勿要让其他人看到,切记。此事毕后,再跑一趟绥州,将宋别驾请来,大伙一起合计合计。诸葛大帅待我如子侄,他若要我南下,定不能推辞。人生在世,总有些事情比个人权位更加重要。”
    陈诚微微叹气。我的主公哎,你还是没搞明白,现在你已不是一个人。铁林军上下四千众,大伙都指着跟你升官发财呢。重情重义并不是不好,但也得看时候。唉,这事得私下里找宋别驾说道说道。
    第013章 夏州(下)
    广明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是邵树德大婚的日子。
    通婚书、聘礼之类,之前已经办理妥当,而女方也将新妇送到了夏州自家新买的宅子里,回送了答婚书。因为邵树德没有长辈,这答婚书还是诸葛爽接的,随后良辰吉日也是诸葛爽与亲自赶来的折宗本一起商定的——双方都无意拖延,一致决定尽快完婚为妙。
    今日天色刚一擦黑,邵树德便在宅院仆婢的服侍下穿好喜服。按照程序,他将亲自执烛骑马前往新妇家,傧相则乘坐两辆马车随后,一辆装饰一新的妇车跟在最后面,这是给新娘子回来时乘坐的。
    下面的程序繁琐而复杂。至新妇家门口后,折宗本亲自迎至门外,拜谢宾客,然后将新郎迎入。接下来又是一套拜谢程序,乐人也开始奏乐、跳舞,整个走下来时,已经是一两个时辰后了。
    之前有人跟邵树德说过这一套程序,但事到临头根本记不太清,只能在他人的提示下一步步完成。走完这圈后,就到了新妇乘车去夫家的环节。邵树德亲自驾妇车行了一段,然后交给驭手,自己乘另一辆车先行返回宅子,立于门外等候。
    对了,此时的新娘不戴红盖头。迎亲时的邵树德也是第一次见到新娘折芳霭,却见身量颇高,面容娇艳,微微低着头,似是有些不敢看自己。他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虽说与折家联姻是必然,但作为自己的正妻,心底里到底还是盼望其貌美的不是?
    宅子门前的街道上围了不少百姓,这是来讨喜钱的。妇车将至时,范河领着亲兵给百姓分发钱帛,令其散开,让妇车驶入,这就是所谓的“障车”环节了,即围观者堵塞街巷,向新郎索取酒食钱财,都是传统习俗。
    诸葛爽今日也带了诸将及幕府官员至邵府观礼,邵树德忙得晕晕乎乎,也不知道拓跋思恭来了没有,应是过来了吧,总不至于连大帅的面子也不给。
    婚礼最后的环节便是拜堂成礼了。按照习俗,先拜天地神,再至家庙前拜祖先,然后拜父母,没有传说中的夫妻对拜环节,这要再稍晚一些,到接近五代那会才会流行,这会只有部分地区有这个程序。
    拜堂成礼结束后,邵树德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对大雁放生,新娘此时坐于马鞍上,寓意“平安”。此事毕后,夫妇二人进婚房,房内早准备好了合卺酒及烤好的牲畜之肉,此所谓共牢合卺礼也。
    “贤夫人。”邵树德拿瓢从卺器重舀了一瓢苦酒饮尽,还用上了正式称呼。
    “郎君。”折芳霭亦舀了一瓢饮尽,大胆地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夫君。
    这年头的包办婚姻就是如此蛋疼,新婚夫妇非得到迎亲时才能互相见面。折芳霭之前没好意思多看,现在房内只有新婚夫妇二人,倒可以看个够了。
    此刻已是深夜,外面的客人在新郎未至时便已抵达,早就吃完散席了。范河带着亲兵到外间布守,后院除了仆婢之外再无他人。
    “贤夫人。”邵树德上前执起折芳霭的手,接下来的内容出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显示。
    第二日,本来还有个拜父母的环节。不过邵树德孤家寡人一个,自然可以省了,新婚夫妇二人只对着镜子拜了一拜,便算完事了。
    折芳霭此时已是邵家妇,可能是打小耳濡目染接受的教育吧,很自然而然地指挥起仆婢收拾府邸。邵树德见她驾轻就熟,便也不去管了,于是到了前厅,让范河把宋乐、陈诚找来。
    “恭喜使君新婚。”
    “恭贺军使娶新妇。”
    二人一来便笑嘻嘻恭贺。
    “坐下吧,范河,遣人去煮茶。”邵树德笑着摆了摆手,道:“我心里装着事,这便找你二人商议商议,便是有关大帅要南下讨贼的事情。”
    “实话说,大帅待我恩重如山,他若要铁林军南下,某必然随行。”邵树德一上来便说得明明白白,宋乐闻言有些沉吟,陈诚则皱眉不已,二人昨晚显然已经有过交流。
    “使君既如此说,宋某也不好置喙。”良久后还是宋乐先开腔,只听他说道:“大帅之高义,使君铭记于心,本是寻常。”
    “然军使身系绥州数万百姓。”陈诚接茬道:“拓跋党项,昔年只有延福县一地,后得夏州长泽县,水草丰美,兼有盐池之利,势力渐强,隐为平夏党项各部之首。军使,若再令其得夏州,有坚城,有器械,有牛羊财货,还有衙军精锐,其势便已成,再不可制。军使局促绥州一地,当如何自处?”
    宋、陈二人一唱一和,看来私下里早就商量过了。
    “拓跋思恭昨日来了没?”邵树德听得心中烦躁,又问道。
    “来了,还有其弟思敬,送了牛羊数百头做贺礼,手笔不小。不过没留下来吃席,早早便离去了。”陈诚道。
    “或可劝大帅带着拓跋思恭一起南下?”踌躇一会后,邵树德问道。
    “难也。”宋、陈两人几乎一起摇头。
    “两位先生定有办法。”邵树德站起身,习惯性地在屋子里踱步,这习惯好像还是受了丘维道的影响。
    “不若先让朝廷下旨,令拓跋思恭整顿兵马,与诸葛大帅一起南下。思恭若拒绝,朝廷定不喜,日后或有转机?”邵树德想出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宋乐闻言捋了捋胡须,好像在整理思路,陈诚则径直说道:“怕是还有些不足。”
    “是不足,但世间事安得十全十美?”邵树德心意已定,便说道:“若我处于大帅之位,必留子仲方于夏州,暂慑镇内诸事,如此后方可定。再带可信任之军南下,控扼麾下客军,寻机与黄巢开战。二位先生想一想,诸葛仲方担任留后,手下三千亲军定屯于夏州,大帅可不就只能带铁林军走了么?经略军、党项兵,他是指挥不大动的。两厢衙军六千众、铁林军四千众,换你选谁?”
    “昨夜丘监军已知晓封隐所言之事。”待邵树德说完后,宋乐也整理完了思路,道:“今日就会有人前往长安,先言使君治军有方,骁勇善战,然后举荐使君权知夏绥节度事,朝廷必不许。现在看来,还得加一条,令拓跋思恭整顿党项蕃部兵马,跟诸葛大帅一起出征。思恭多半拖延时日,按兵不动,君臣定恶之。两相对比之下,使君在圣人和宰要心中,便可暂时压过拓跋思恭一头了。如果再能打一些胜仗,此难或可化解。”
    这个思路确实还有那么几分可行的意思。拓跋思恭这人老奸巨猾,优势是有拓跋本部,外加影响到不少依附他们的小部落,有极大的自主权,朝廷要调动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拒绝。但他们也有劣势,那就是没有朝堂上的门路,在上层被吃得死死的。
    邵树德这边,几乎就是反过来了。上层有门路,但暂时必须听从朝廷调遣,不然麻烦多多。再加上诸葛爽给予的种种恩惠,就本心来说,邵树德也想保他。
    兵法正道,可不就扬长避短么?充分利用自己在上层的优势,抵消自己要跟着诸葛爽出兵的劣势,然后死中求活,争那一线之机。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种田容易吗?做生意容易吗?更别说这种涉及到权力及家族富贵的事情了,人头滚滚都是寻常。想通过上层关系就搞定拓跋思恭是不现实的,打铁还得自身硬,出战黄巢,必得有点亮眼的战绩才行。
    “宋别驾、陈判官,你二人须得尽快返回绥州,做好一应准备。”既已下定决心,邵树德便不再瞻前顾后,只听他说道:“绥州乃某之根基。宋别驾,明年春种之后,可征发部分民力,疏浚河渎,先弄一些可耕之地出来。不要弄得太大,谨防民变,州内也没那么多钱粮可供开支。陈判官,回去后立马盘点绢帛钱粮器械,缺什么尽快补齐,某不想大军出征之日缺这缺那的,军士们鼓噪起来,某也压不住。”
    “节帅和丘使君那边,某也得多去几趟,先做好准备。”邵树德道:“随后,便返州了。下月,某要检阅铁林军及州兵。”
    第014章 出征
    广明元年十二月初六,在处理完婚后一摊子事情后,邵树德带着新妇折芳霭,二人同乘一辆车,踏上了返回绥州的道路。而数日之前,诸葛爽也终于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令其从速南下,与朱玫分掌河东兵马,征讨黄巢。
    果如邵、宋、陈三人分析的那样,诸葛爽决定奉诏南下,同时任命诸葛仲方为夏绥银宥节度兵马留后,领三千亲军留守夏州,铁林军则跟着大帅一起走。
    而在邵树德的建议下,诸葛爽同意上奏朝廷,请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带党项蕃部兵马万人一同南下,如今就看拓跋思恭接不接招了。
    “娘子,这便是绥州城了。”龙泉县外,邵树德指着那座四周皆是山崖的城池,介绍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