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3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帅待我有如子侄,今后愿效死力。蒋书记出力甚多,邵某亦很感激,日后但有所请,绝不推辞。”邵树德郑重说道。
    “邵军使客气了。”蒋德温笑道:“那此事就这么办了,一会我便回去禀报大帅。”
    “既来绥州,蒋书记不妨多盘桓几日。”邵树德邀请道。
    “将军不急着娶新妇乎?”蒋德温笑道:“日后自有机会,眼下还是尽快把婚礼办成再说,蒋某这便去也。”
    “军使,大帅亲自帮着操办婚礼,得铁林军四千众效死力,如此施恩之手段,委实厉害。”蒋德温走后,陈诚赶了过来,说道。
    “大帅或有施恩之意,然将某当子侄辈看待亦是有的。”邵树德道:“当年在河东时,我与大帅就很投缘,可能都出身甚微,看到了我,大帅就想起他年轻时候吧。不多说了,邵某有恩必报,大帅如此待我,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事,我便保他一世又如何?”
    陈诚不语。邵树德也没说什么,他也是为自己这个主公考虑,夏绥四州之地,得之可为一方诸侯。若再取了西边的灵、盐、会诸州,则兵精粮足,进退自如,可为王霸之基。但只要诸葛爽还在,邵树德就很难过了自己心里那一关了,不可能踩着他上位。
    当然若是拓跋思恭想篡取夏绥节帅之位,那么就不必客气了,定联合诸方,共同举兵讨之,不死不休。
    这夏绥银宥四州,有十余万汉民,精兵两万,岂是你拓跋思恭可以觊觎的?即便朝廷给你老子也不认,大不了鱼死网破,看看谁怕谁?
    第010章 京师(上)
    广明元年十一月初八,黄巢陷汝州。朝堂诸公眼看河南诸镇不作为,形势有点不对,终于决定要授予黄某去年求取的天平军节度使大位了,不过是不是为时已晚呢?
    封隐下直后,直接去市里买了些酒肉,然后匆匆回家,让他娘子整治了一番,便喝起了闷酒。这京中生活,确实比不得在河东快意,月赐粮两石,外加少许绢帛钱粮,只堪堪够全家老小吃用。军中交际来往是别想了,囊中羞涩也。
    封隐有时候都在想,自己还是不是封氏子弟,为何自家两个从妹都衣食无忧,生活富足,自己却要在军中打拼,生活窘迫呢?都是河中封氏子弟,唉!
    “郎君,今日小姑又来了,但哭。”将下酒菜端上来后,刘氏叹了口气,说道。
    “内妹又作甚?可是因为那魏绲?”封隐烦躁地放下酒杯,问道。
    “魏绲终日求官,四处奔走,钱财将尽,还不肯休,竟将小姑之嫁妆偷偷售卖,好去跑门路。”刘氏安慰了一下午自家丈夫的从妹,自然有感情倾向。
    “魏氏乃巨鹿郡望,内妹也颇有资财,竟都花光了?”封隐有些吃惊。
    “应是如此了。”刘氏也不是很确定,但看小姑那样子,应该是没错了。
    封隐颇有种无语问苍天的感觉。自己在河东时,殚精竭虑,为此还受了重伤,才捞到了一点财货。魏绲那厮与自家内妹,从巨鹿来京,带了那么多财货,竟然都花光了,这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可曾求得一官半职?”
    “不曾。田令孜那些假子,贪得无厌,手中官位奇货可居,又怎可能轻授?”
    “魏氏好歹也是大族,就不能回刑州?做个县尉亦可啊!”封隐怒其不争,道:“堂兄不也在做长安尉么?”
    刘氏但叹气,也无语。
    “官迷心窍,国子监白读了!”封隐猛灌了一大口酒,怒道。
    自己拼死拼活,与一帮除了吃喝嫖赌什么也不会的神策营军官虚与委蛇,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结果自家这两个亲戚,唉。那魏绲自诩名士,所作所为竟如此可笑,自家内妹祖母乃范阳卢氏、生母是荥阳郑氏,从小知书达理,嫁给这厮真是辱没了。
    “不说了。”封隐很烦躁,直灌酒。
    “郎君,妾听闻神策营要出征,此事可为真?”刘氏坐了下来,担忧地问道。
    “真的。”封隐抬起头,看着厅外渐深的夜色,良久才道:“圣人欲发关内诸军及神策营军士守潼关。军中传言,昔年安禄山不过五万众,哥舒翰十五万军不能守,今黄巢六十万众,如何守之?怕是皆去送死矣。”
    听封隐这么一说,刘氏也差点哭了。她虽是妇人,也知道神策军将士不习征战,难堪大用。若黄巢引军西来,何人能挡之?
    “今日圣人检阅神策营将士,田令孜举荐左军马军将军张承范为先锋,将弩手两千八百人先行,前往潼关。过几日,还有后续人马出动……”
    刘氏怔怔无言。她也是军校家庭出身,自然晓得兵凶战危。神策军这些兵将,在她一个妇道人家看来,也就只能吓唬人,一上阵就要露馅。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第二日,因不用上直,封隐直睡到日上三竿才为家中吵闹的小儿女弄醒。无奈之下起床,随便吃了点汤饼后,便到大街上转悠。
    如今的长安,到处传递着让人不安的信息。经过一户人家门口时,封隐听到有哭声,探头一望,却是老熟人,神策营右军弩手崔全。崔全父子二人在家抱头痛哭,旁若无人,让封隐心里更加烦躁。
    这父子二人,皆名列军籍文册,却没到营过一天。花钱雇了寺庙病坊的乞儿代他们从军,圣人丰厚的赏赐却全部截留下来。平日里鲜衣怒马,气势不凡,而今要上阵出征了,乞儿连站都站不稳,张承范不可能被糊弄,多半自忖必死,在家痛哭了。
    封隐恨恨地踢飞了面前的一个碎瓦片。连自家娘子都知道禁军不堪战,朝堂诸公到底在想什么呢?
    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所见所闻,无不让封隐的心跌入谷底。有禁军将士在招募贫人代行出征,有人烂醉如泥醉生梦死,还有人在收拾细软准备去畿县暂避,竟无一人愿前往潼关拒敌。
    不知不觉走到了军营附近,同袍见了也是一怔,不过没多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各自离去了。军营内乱哄哄的,因为传闻圣人发不出赏赐了,很多人便哄抢军中财物,四散而去。甚至还有人剥下衣甲、弓刀换钱逃命去的,也不知道买这些器物的人想要做甚,多半不是为了抵御巢众,而是为了劫掠坊市吧。
    一路长叹着返回家中,封隐定定地坐了良久,随后才吩咐道:“娘子,这几日便收拾细软,带孩儿们去河中吧。”
    “河中府?”刘氏惊讶道:“王重荣刚刚作乱,怕是不太平静。”
    封隐伸手轻扶额头,道:“是某想岔了。”
    “郎君亦觉得长安不能留了?”刘氏追问。翁婆都在河中,本来是个好去处,但前阵子王重荣作乱,节帅李都不能制,乱兵四处劫掠,如今却不敢去了。
    “巢众若来,长安必破,这里不能留。”封隐斩钉截铁地说道:“先找个畿县避一下吧,越快越好。外舅、外姑那边也说一下,能走便走,勿要迟疑。神策营军士,娘子你亦是知道的,十个里头有一个能战的就不错了,指望他们是不成的。”
    “听闻黄巢有大志,兴许会秋毫无犯呢?”刘氏还是有些犹豫。她家世代从军,父兄皆为神策军牙校,一直住在这长安城里,如今能去哪里?
    “糊涂!”封隐斥道:“巢军在河南越是克制,进长安后就越会放肆。秋毫无犯是别想了,劫掠财货、争抢女子倒是极有可能。此事不用多言,明日你便回趟家,多的不用带,细软收拾好了,弓、甲、刀随身,去畿县避一避。就往——北边走。”
    不知道为什么,封隐下意识地就想往北边跑,或许在他潜意识里,那个地方更安全吧。
    说完这个,封隐放下了一桩心事。乱世之中,能保得一家老小性命,已是侥天之幸。这天下,谁做天子又有什么关系?今只愿阖家安全,别无他念。
    到了午后,崔家父子从门前匆匆路过,竟也收拾细软跑路了。封隐苦笑,不知张将军能否凑得足够军士去守御潼关。靠征发坊市民多半是不成的,长安的这些人,早垮了,还不如晋阳坊市民可靠。至少人家还能联合起来击杀劫掠的昭义军乱卒,长安坊市民能做什么?
    又喝了点小酒后,昏昏沉沉地睡了半日,至傍晚时分,外厅中又有哭声。仔细一听,却是自家从妹的。封隐无奈,穿好衣物后出来,道:“早劝你等回巨鹿,今又哭哭啼啼的,有甚用?这长安城早晚要破,留在这里,怕不是被巢军掠去当了贼眷。”
    “郎君莫要吓唬小姑。”刘氏瞪了自家丈夫一眼,不过心里也是一颤。郎君这从妹,出身高贵,长得花容月貌的,还精通文章,虽不如嫁给进士家的另一位从妹可以指点考学士子的文章、律诗,但也非常不错了。巢军若来,两姐妹都有极大可能被掠去,唉,这世道,妇人就是件物事,与牛羊无异,被人掳来掳去的。公卿贵女又如何,怕是圣人嫔妃、宗室玉叶也保不住吧。
    “魏绲又做什么了?”封隐坐下来问道。
    从妹但哭不答。刘氏无奈,叹了口气,道:“小姑夫不知从哪听来了消息,说观军容使田令孜言三川帅臣皆其心腹,劝圣人幸蜀,若随驾而去,定然飞黄腾达。然乏钱,苦无门路,田令孜假子薛某见内妹颜色,欲诱其献妻。”
    “胡闹!”封隐大怒道:“明日便收拾器物,回刑州去。”
    “巢军六十万众,在关东四处掠地,如今能去哪儿?不如让小姑跟着我们一起去畿县避避。”刘氏道。
    “也只能如此了。”封隐挥了挥手,不想再掺和这些破事,旋又道:“明日某去见见李大夫。自晋阳回来后,终日闷闷不乐,而今事急,说不定还有重新起用之机。若能出镇掌兵,便再好不过了。京西北八镇,近二十万兵马,总要比神策营堪战。”
    “此事紧要,郎君当以之为重。”刘氏出身武人家庭,对这种事情的敏感性颇高,因此立刻说道。
    第011章 京师(下)
    “李大夫。”封隐恭敬行礼道。
    虽然自己如今是神策营副将,李侃为御史大夫,分属不同,但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一样,封隐还是做足了礼数。
    “四郎来也。”李侃亲自至草亭迎接,然后将封隐引入家中,侃妻胡氏也出来相见,然后便吩咐人煮茶去了。
    “今日退朝,某方知国事已不可为。”长叹一声后,李侃眼神暗淡,唏嘘不已:“上命张承范率军东行,然器械钝劣,粮草皆无。张承范极力求取粮草、援军,上言‘卿但先行,兵寻至矣’,又言‘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齐克让所部万人已至潼关外,可互为表里’。张承范怏怏不乐,领了兵马先锋使兼把截潼关制置使印信和告身便走了。两千八百弩手,能有三百可战之辈便不错了。”
    让你带着损坏不堪用的器械,没有足够的粮草先走,骗你说后续援兵马上就来,这是让张承范送死呢。封隐不由得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张将军起了几分同情,神策营十余大将,怎么偏偏就选中了你?
    “黄巢几时西进?”封隐很关心地问道。
    “上月齐克让奏,黄巢转牒河南诸军,云其欲攻东都,再至京师,向君臣问罪,无涉其他人等,令其自守营垒,勿要犯其兵锋。现其大军已入东都境,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谒。巢军入城,于洛阳秋毫无犯,此乃有大志。入关中,也就旬月之间的事了。”李侃略带嘲讽,似是在笑那刘允章屈膝事贼。
    “朝廷可有防备?”封隐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河南诸军纵放巢众,不与交战,这与当初河东李国昌父子之乱何其相像也。
    李侃看了眼封隐,眼中意思很明显了,搞了三个空头称号,张承范任把截潼关制置使、王师会任制置关塞粮料使、赵珂任勾当寨栅使,但出的兵就只有那两千八百人,潼关外还有前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带过来的万余兵马,然后就没了。
    兵不堪战,还无粮草、器械,这潼关怎么守?比当年哥舒翰那会还要艰难百倍。
    “京西北八镇呢?”
    “圣人已命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军、内外八镇及诸道兵马都指挥制置招讨等使,飞龙使杨复恭为副使,檄调各镇兵马,入援京师。然内无粮草、赏赐,诸军如何能行?”李侃的嘴巴还是这么不饶人,说起别人来丝毫不留情面:“朝廷还令河东节帅郑从谠将兵权交予夏绥节帅诸葛爽及代州刺史朱玫,尽速率河东军南下讨贼。对了,归田令孜节制,此辈又多了个汝、洛、晋、绛、同、华都统的头衔。”
    “夏绥?”封隐想起了邵树德,便问道:“夏绥军可要南下?”
    “应是要南下的,虽则诸葛爽此番带的是河东兵马,然若无夏绥镇兵在手,焉能弹压河东诸将?”
    “几时的诏命?”
    “诏命尚未发出,不过也就这几日的事情了。”
    封隐若有所悟。过了一会,看李侃脸上没甚表情,鼓足勇气道:“大夫,是否可走一下门路?”
    话说得不清不楚,但李侃仍然听懂了,似笑非笑地看了封隐一眼,道:“诸葛爽一走,四州之地无主,须得有一人权知夏绥节度事,四郎可是此意?”
    话说到这份上,封隐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便道:“大夫,夏绥重地,兵士堪战,若无人统之,怕是会出乱子,更不必说南下忠于王事了。”
    “经略军使杨悦、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岂非良选?”
    “大夫勿要戏我。”封隐急道:“此辈何人,吾等并无交情。树德在河东颇多出力,对大夫又执礼甚恭,望之也不似忘恩负义之辈,大夫何不顺水推舟一把,赚个人情,日后自有大用。”
    “此事难也,亦不合制。”李侃叹道。
    “然即便诸公不许,日后诸葛爽一旦兵败身死,朝廷第一个想到的也会是树德。”封隐急切道:“此为施恩良机。”
    李侃闻言有些踌躇。持节河东时,邵树德当过他一段时间的爪牙,后来有所疏远,更走了丘维道的路子去了绥州,让他有点意气难平。不过旋又想起离开晋阳时,无人相送,唯邵树德亲自为他牵马而行,李侃又有些感动。
    封隐说得对,邵树德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投了自己,还不忘与丘维道之约,这是念旧恩的表现。也罢,杨悦、拓跋思恭之辈,焉能念得自己的好处?这人情,还真就只有邵树德能接,也最能给出良好的回报。
    “四郎当尽快去一下绥州和夏州,此事紧要。吾家在富平县有田庄,可暂避汝之家小。且回家整顿一下,尽快北行。”片刻后,李侃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此事今日才议定,尚未正式下诏,宜速不宜迟。另者,四郎也不必过于期望。诸葛爽一走,便另选大将权知夏绥节度事,这岂不是逼反人家?朝廷必不许。如今所能做的,也就是让圣人知道有树德这么一号人物罢了。免得翌日诸葛爽身死,第一个接任大位的是杨悦或拓跋思恭。”
    “巢众六十万,短时间内能平吗?”末了,李侃又低声说道:“京西北八镇,十余万兵马,未必都愿死战。一旦战事不利,朝廷走马换将,此时便是良机。”
    “谢大夫指点。”封隐茶也不喝了,直接告辞。
    这事确实紧要,对邵树德而言,无疑乃人生一大坎,跨过去了,就海阔天空,若没跨过,让杨悦、拓跋思恭之辈得了夏绥大权,就不知道要蹉跎多少年了。
    确实该去趟夏州!监军使丘维道知晓后,当知该怎么做。
    而今郑畋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若再得夏绥镇两万雄兵,西门思恭焉能不喜?而且,田令孜、杨复恭之辈多半也不会阻挠,他们看重的是长安附近的几镇,与京师隔着沙漠、横山的夏绥镇,说起来价值有些偏低了。
    当然,以上都是最理想的情况,可能性实在太低。但封隐现在也转变想法了,邵树德在夏绥节帅的排序中,确实远远落后杨悦和拓跋思恭,不过没关系,现在先打个底,日后一旦在关中立下功劳,诸葛爽再出点事的话,那么就有机会了。
    现在要做的事就两件。一者,让邵树德提前知道诸葛爽要带河东兵讨贼的事情,二者,让他不要跟着一起出征,留在镇内观望,等待最佳时机入场。
    匆匆忙忙回到家,从妹封都正与娘子刘氏说说笑笑,看样子已忘了昨日的哀戚。这便很好嘛,如今要忙大事,可懒得掺和她与魏绲之间那点破事。
    “娘子,外舅那边怎么说?”封隐从墙上取下一张弓,径直问道。
    “阿爷同意了。郎君这是要去哪?”刘氏惊问。
    “莫要问。”封隐小声道:“要出趟远门,十万火急。你先带着孩儿们去外舅家中,然后拿我信笺去找李大夫,他自会遣人安排你等去富平。”
    “是去富平暂避吗?”
    封隐点了点头,又道:“从妹亦去。殷秘校家里也遣人知会一声,去不去随他意。某在京中,就这么几个亲眷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