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宠妾 第3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辰时,蔡妈妈到了。
    梁氏把蔡妈妈奉为上宾,安排在堂屋上座,茶水点心都用好的招待。
    巳时,董家的家丁抬着聘礼到了。
    整整八大抬,一一在院子里铺开。
    第一抬是银子,整十个大元宝,整整五十两银子。
    第二抬是布料,四匹绸缎,八匹细棉布,整整十二匹布。
    第三抬是首饰,银簪、银钗、银梳、银项链、银耳坠、银镯子、银戒指,个个分量十足,是一整套的银头面。
    第四抬是一只大猪头。
    第五抬是六条大活鱼。
    第六抬是八大坛酒。
    第七抬是六盒茶叶。
    第八抬是一只活雁。
    甄家小小的院子,给八大抬聘礼铺得满满当当的。
    这是很丰厚的聘礼,又丰厚又体面。
    男方女方都有面子。
    院子里大家都是交口称赞的。
    梁氏也是笑容满面,又让两个侄子招呼董家的人去吃饭。
    西厢房里,几个亲戚家的妇女陪着红药坐在床头,外头送来什么聘礼,这时候她们也都知道了。
    大伯母汪氏笑道:“这聘礼可真丰厚,以后咱家红药嫁过去可有福享了。”
    红药既和梁氏认了干亲,大家说起来也都是亲戚了,汪氏说起话来也随意许多。
    另一人眉飞色舞地道:“那可不。整整十个大元宝呢,光这一项就五十两银子了。细棉布有整整八匹,还有四匹绸的,这么多的布,这得穿到哪年哪月去哟!还有那一堆的首饰,一样样都沉手。光这三样加起来就得多少银子哟!”
    大家围着红药七嘴八舌的,人人嘴里都是夸赞的话。
    棉帘子从外头掀开了,蔡妈妈走进来,听见这些人嘴里在说什么,心里不禁一哂。
    这些东西也就放外头能看一看罢了。
    到底是些没见过世面的人。
    菱月见蔡妈妈进来了,估摸着她许是有话要单独跟红药讲,菱月这便站起来,招呼亲戚们随她去堂屋里坐。
    一时人都走光了,东厢房里就剩下红药和蔡妈妈两人。
    蔡妈妈也在床头上坐下来,她轻声问红药:“过几日你就要出嫁了,嫁妆画你干娘给你了没有?”
    红药认了梁氏做干娘的事儿,蔡妈妈已经知道了。
    红药脸一红,低下头去点了点。
    蔡妈妈笑一笑,道:“这有什么可害臊的,人人都有这一遭。”
    蔡妈妈又问红药还有什么缺的没有,有的话她给准备。
    红药谢过了蔡妈妈,说她这里什么也不缺,该置办的都置办齐全了。
    嫁妆都点齐了,董家给的那些聘礼也都加进了嫁妆单子里去,到时候会作为嫁妆的一部分,一起抬到董家去。
    蔡妈妈点点头,也觉得诸事妥当。
    对时人而言,男方来下了聘礼,女方没有异议,整个婚礼就算完成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就是补个仪式了。
    蔡妈妈问道:“菱丫头也一切都好?老太太老念叨她。”
    这话蔡妈妈也就是白问一句,菱月的人蔡妈妈也是亲眼见到的,气色不错,她又是住在自个儿家里头,能有什么不好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红药交握在一起的双手狠狠地颤了颤。
    自从知道蔡妈妈要来,红药内心的斗争就没停下来过。
    红药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错。
    菱月放着七爷这样的人物不要,偏要和一个镇日为生计奔忙的小人物在一起,这是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去趟那羊肠小道。
    这不仅是对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她身边亲朋好友的不负责任。
    红药觉得老天爷让她来发现这件事,似乎就是让她来阻止这一切的。
    为了这个,昨晚红药觉都没有睡好。
    没听见红药的回答,蔡妈妈觉得奇怪,她仔细地盯着红药的脸,问道:“菱丫头,有什么事吗?”
    ***
    年二十七。
    今日是红药出阁的日子。
    一大早的,红药就给喊起来了。
    洗过脸,全福人给红药梳头,一边梳一边唱:“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菱月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梁氏笑道:“你姐姐还没怎么样呢,你倒哭上了。”
    菱月拉起红药的一只手道:“我舍不得你。”
    这么多年大家都在一处,好像永远都不会分开。
    可是说散也就散了,忽然之间,就各有各的出去,各奔各的前程。
    这好像是女子的宿命,长大之后就要离开原本熟悉的地方,离开原本熟悉的人,飞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去,她须得努力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扎下根来,长出枝丫,茂盛起来。
    菱月湿着眼眶,不由得在想,人为什么要长大呢?
    要是能够永远不长大,那该多好呢?
    红药也红了眼睛,她爱惜地把菱月的鬓发捋到耳后,语气中饱含亲昵:“傻瓜。”
    外头天光渐渐明了,红药梳好头,上好妆,头上上好插戴,换上了一身的大红嫁衣,甄家的亲戚们都陆续到齐了,女性亲属都进来西厢房陪着新娘子,大家欢声笑语的,都在说着喜庆的话。
    忽听外头远远地有炮竹声响起。
    大伯母汪氏笑道:“哎呀,新郎官来了。”
    甄家的小院子里也放起了炮仗。
    噼里啪啦的,渲染着喜庆的气氛。
    院子外头早围上来一群小孩子,叽叽喳喳地围着看热闹。
    红药一身大红的嫁衣,她端坐在床头,由着全福人给她盖上大红色的盖头。
    菱月去外头看了一眼。
    几个堂表兄弟拦着大门口不让新郎官进,嘻嘻哈哈地给新郎官出着难题。
    菱月远远地站在一边,透过人头缝隙仔细地打量了新郎官。
    新郎官也是一身大红的衣裳,胸前用绸布扎着一朵大红花。
    蔡妈妈说此人和红药年貌相当,这话倒也不算错。
    菱月抿唇一笑,她重新回到西厢房里,附耳对红药轻声道:“我刚刚远远地看了一眼新郎官,新郎官长得可俊,和姐姐正相配。”
    红盖头微微晃动。
    外头有动静,大家都听出来了,大伯母汪氏笑道:“哎呀,新郎官要进来了。”
    正说着,新郎官的声音隔着棉帘子在外头响起来,叫着来接新娘子了。
    汪氏隔着棉帘子,对着外头大声道:“你得大声地求上三遍,不然新娘子不能给你!”
    新郎官一听,当即在外头大声地求起来。
    屋子里一片笑声。
    菱月也不由得抿唇一乐,她和全福人一人一边,扶了红药起身。
    正说要往外头走呢,红药却停住脚,她伸手握住菱月一只胳膊,菱月还道她是紧张,红药却撩开红盖头一角,附耳上来轻声道:“这些人哪能跟七爷相比,你可别做傻瓜。”
    蔡妈妈过来的那一日,红药到底还是把话咽回去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红药的态度和想法会有所改变。
    菱月一怔,红药却已经把红盖头重新放下去,由全福人扶着,人往外头去了。
    第34章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红药的亲人都在金陵老家, 在京城,甄家就是她的娘家。这一天,红药和她的丈夫董三郎雇了一辆马车, 带着一堆礼品, 体体面面地上了门。
    红药气色上佳, 面色红润, 一看就知道这些天过得不错。
    她丈夫董三郎长得又俊俏, 两人站在一处十分般配,整个会面的场合十分融洽, 大家都十分欢喜。
    同一天,许茂礼的姐姐也带着丈夫和一对儿女回了娘家。
    许家姐姐的一对儿女和许家小弟差不多的年龄,双方很能玩到一处,不一时小舅舅就带着外甥外甥女到院子里疯去了。
    许家姐姐忙让奶娘跟去看着。
    孩子们一去,大人们顿时轻松不少。
    许家姐姐之前已经从许太太那里听说一些事情,这回总算逮到弟弟, 可以好好审问一番。
    许家姐姐走到许茂礼下首的椅子上坐下,双方只隔了一道高几, 许家姐姐一手托着下巴, 开始审问弟弟:“听娘说, 我弟弟总算开窍了, 有喜欢的姑娘了?”
    许茂礼没什么好否认的:“正是如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