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冬燕趁机买了不少田,哪怕将来不一定待在乡下,田产又不会长腿儿跑了的,便是她上辈子,家里各种铺面一堆,可田产仍然是占了大头的。
    若有良田百亩,纵使一时间收成不好,总归有缓过来的时候,届时粮食收上来卖了钱,家里就会立马好起来。
    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买田产是最佳的保存家产的方式,杨冬燕当然也不例外。
    跟她正好相反的是,大姑子魏阿荠在这两年里,陆续卖了一些田。
    魏阿荠嫁的那个老刘家,日子过得倒也不算太艰难,卖田主要也是为了给她儿子刘富贵娶媳妇。乡下地头娶媳妇也是很有讲究的,若想娶个好人家的好姑娘,就算不盖新屋,房子总该翻新一下吧?聘礼又要合乎规矩,小定大定都是钱。
    饶是这样,刘富贵娶的媳妇也不能说是十里八乡最好的姑娘,因为真要是家里条件好,自身品貌也出众的……
    人家更愿意嫁到镇上去。
    好在,虽然费了一些工夫,不过刘富贵还是娶到了一房好媳妇。彼时魏大嫂还没忙得脚不沾地,还特地去瞧了瞧,等回来后,杨冬燕问她新媳妇怎么样,她说配刘富贵糟蹋了。
    于是杨冬燕就知道了,刘家的新媳妇是个好的。
    然而,新媳妇是进门了,可魏阿荠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她先前对儿媳妇的期望太高了,就希望儿媳妇进门后,能帮她劝好儿子,让儿子能够上进,顶门立户,最好是像大牛二牛那样,挣大钱让她享福。
    刘家的新媳妇:……
    她就是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家,哪儿有那么大的本事?
    亲娘教了那么多年都没教好的,指望她进门几天就把人掰正了?假如她真有这个能耐,那么就该开个私塾收钱教人!
    结果就是,魏阿荠只感觉家里活儿少了,儿媳妇确实是个勤快的,对她这个婆婆也孝顺,但除此之外,旁的改变几乎没有。
    魏阿荠没能得偿所愿,见天的在家里搞事,不停的找儿媳妇的茬。可问题是,她儿子她男人都不觉得错在新媳妇,反而因为她不停的搞事找茬,对她愈发不耐烦了。
    她说她想过好日子,她男人建议她直接改嫁。
    她说她希望儿子上进挣大钱,她儿子建议她再生一个。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因为家里一堆的破事儿,她没精力再跑回娘家闹事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她意识到她占不到便宜,就索性歇了那份占便宜的心。
    除此之外,村里变化最大的,当属老叔他们家了。
    有老叔镇着,底下的儿孙虽然有一些小心思,但总得来说,家里氛围还是不错的。加上好几个跟了大牛二牛一起出去干活,见得多了,心里装的自然也不止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破事儿了,再便是往家里拿的钱多了,而偏生钱本身就是能掩盖住很多矛盾的。
    像今年,春耕结束之后,老叔就宣布要盖新屋,用的自然是几个儿子拿回家的钱。
    对了,魏阿荠先前卖田的时候,有想过卖给杨冬燕,她认为杨冬燕手里头肯定捏了不少钱,毕竟大牛二牛的孝顺劲儿是全村知晓的。
    本来杨冬燕是无所谓的,她只是不想当冤大头,正常的交易自然是可以的。结果魏阿荠拿她当傻子,想哄她拿钱出来买了地,地给他们家种,但不过契,还道能少一笔契税,划算得很。
    杨冬燕懒得跟她废话,直截了当的拒绝了。
    之后,无计可施的魏阿荠就将地卖给了老叔家,走的当然是正常的交易程序。
    一年又一年的,虽说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在重复过去的生活,不过变化肯定还是有的。
    谁家添了丁,谁家盖新屋,谁家娶新妇,谁家嫁闺女……
    等这一年结束时,杨冬燕就将搬去邻县的打算跟家里人提了提。
    这要是搁在好几年前,保不准吓死一大家子人。
    可随着大牛二牛在邻县站稳了脚跟,加上杨冬燕很早以前也曾提过一嘴,这一回家里人都没有很意外。
    也有懵的,譬如说猪崽。
    “啥是搬家?啥是邻县?啥……”
    “反正就是天天能吃上肉!”杨冬燕粗暴简单的让猪崽闭了嘴。
    杨冬燕又道:“我仔细问过了,窝头想要过院试不太容易,我是打算让他明年试试看,甭管成不成,以后都在县里念书。”
    童生试其实算是正式科举的预备考试,严格来说不算特别难,但是考虑到各地的教学质量层次不齐,很多读书人甚至买不到全套的科举用书,那还咋考呢?
    再一个,县试和府试相对而言还是简单的,但院试就不同了。根据杨冬燕打听的消息,每年的院试只有大概两成左右的人能通过。
    窝头的功课不错,但考虑到他的年岁,一次性的通过难度陡然拔高的院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不试试咋知道呢?她上辈子的败家儿子不也是头一次乡试落榜吗?
    想到这里,杨冬燕又忍不住露出了嫌弃的表情来。
    那败家玩意儿要是跟窝头似的,从县试开始考,一路往上考,搞不好不止失败一次呢!
    杨冬燕就很自豪,果然她孙子就是比她儿子来得强!
    对了,早在窝头刚通过考试时,她就通过拉踩嘲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倒霉儿子们。当然,她没说是她孙子,她提的就是她自己。
    说自己是个极具读书天赋的,考一次就通过了,为了更逼真形象,她还提前跟窝头问了个清楚详细,包括考场的情况,考试的内容等等。反正考都考完了,榜都放了,这些完全不需要保密。
    杨冬燕是明摆着嘚瑟去的,殊不知她这一次对俩儿子的刺激太大了。
    ——老太太真就去考试了啊!不是闹着玩儿的啊!
    ——居然还真叫她考上了?哪怕童生试是挺简单的,可老太太居然真的能……娘哟!
    不光刘家兄弟二人惊呆了,他俩还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了各自的妻子,直接就将王妃和刘二太太吓傻了。
    她俩也是那个想法,原来真的冤枉老太太了,老太太竟不是故意拿他们开涮的啊!
    由此可见,杨冬燕在上辈子的儿子儿媳跟前确实没啥好形象,竟无一人相信她的话,纯粹就是本着消停的想法,抄书供上安抚她。
    这要咋说呢?
    就跟哄小孩一般无二嘛,杨冬燕就经常这么糊弄猪崽和猪小妹,让她们消停一点儿,别吵也别闹。
    且不提永平王府那边,单说老魏家,确定了要搬家后,自是要找人接手礁磬村这边的地。不过这也容易,在不计较佃租的情况下,随便找个人就能接手。
    本来,杨冬燕是想找魏大嫂的,甭管在分家一事上有多么的不妥当,但对于杨冬燕来说,魏大嫂还是帮衬了她不少的。
    就不说旁的了,要是没有魏大嫂,她也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词汇,用来问候远方的儿子们。
    可魏大嫂搞不定的,她太忙了。
    杨冬燕问上门去,魏大嫂忍着心痛婉拒了她的好意。
    退而求其次,她就把村里的地便宜赁给了老叔,没说免费种,担心的也是升米恩斗米仇。因此只道收一成的佃租,便是这样也是非常实惠了。
    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想法,杨冬燕也将自家屋子托付给老叔家照管,还道他们会回来的,起码每年过年还是要回来的,大牛二牛爹的坟还在村里呢。
    及至过了元宵佳节,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一家人坐着牛车带着家当离开了礁磬村。
    同时离开的还有跟随大牛二牛做事的那几人。
    第058章
    说起来, 老魏家这边,也就只有大牛二牛并杨冬燕和窝头,离开过县城了。
    其他人就跟真正的乡巴佬似的, 从出生至今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镇上了。这一下子进了城, 那可真的是瞪圆了眼睛东张西望, 怎么看都看不够。
    他们是坐着牛车出门的,一共三辆牛车。大牛二牛各赶一辆,还有一辆则是老叔的一个孙子负责的。毕竟是搬家,哪怕他们没打算不回去,东西也不少。
    牛车的好处是,四面漏风,视线毫无遮挡,随便瞧随便看,咋样都成。
    可坏处也是很明显的,这会儿还在正月里呢, 说是天寒地冻都不为过, 索性杨冬燕有出远门的经历, 提前做好了准备,总算没冻出个好歹来。饶是如此, 她也没啥精气神, 蔫巴巴的抱着猪小妹窝在牛车上。
    精神头最足的该是方氏、小杨氏并猪崽,没见过世面的这仨, 从进了城以后,就咋咋呼呼的。看到个二层的茶楼要咋呼,再看到一辆厢式马车驶过,又是好一通惊叫……
    “你们就不能安静会儿?整得跟个傻子进城似的。”杨冬燕忍无可忍, 开口怼了俩儿媳妇。
    得亏三辆牛车互相之间挨得并不近,不然杨冬燕努力维持了多年的温柔善良软面团子的人设,只怕是要当着老叔家孙子的面彻底崩了。
    然而,兴许是知道杨冬燕包袱特别重,方氏倒是收敛了一些,小杨氏不怕的,继续跟猪崽一起嗷嗷叫唤。
    “哇!那个房子好高好高啊!娘呀,居然是三层的房子啊,这咋盖的呀,我的天老爷啊,瞧着离天可真近啊!”
    “娘你看,你看那边,那个人在吃啥啊?老远都闻到香味了……娘!!!快看!肉包子铺!”
    杨冬燕气炸了,扭头对赶车的大牛道:“你给我停车!立刻!马上!”
    大牛还以为出了啥事儿,赶紧把牛车给停了下来。
    “你下去!”杨冬燕还不是光嘴上逼逼,她直接一jio给小杨氏踹下去了。
    小杨氏委屈唧唧,猪崽则瞬间安静如鸡,两只小胖爪紧紧的捂住了嘴巴,眼珠子瞪圆了看向她奶。
    “走啊!还愣着干啥?”杨冬燕催促道。
    大牛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继续赶牛车。他寻思着,这儿离他早先置办的小宅院也不远,走过去应该没啥问题吧?
    就这样,在小杨氏不敢置信的注视下,牛车继续往前行驶着。
    杨冬燕只觉得耳根子清静了许多,甚至还因为小杨氏下了车,牛车的速度明显快了一截。没过多久,新家就到了。
    这处小宅院,是大牛去年置办的。他也吃不准他老娘啥时候会搞事,正好当时手头有银子,加上这房子主人急等着用钱,售价比正常的要便宜一成,他就索性买了下来。
    不过,买下来后也没怎么收拾,只因牲口交易市场是在东边,而这处宅院则位于南边。
    两处距离是不算特别远,赶牛车过去的话,大概需要两刻钟。但因为大牛置办的店铺后头有个巨大的院子,养牲口绰绰有余,还能顺便住人。毕竟,牲口得有人看着,平常还要轮班值夜呢。
    也因此,从这宅院置下后到如今,大牛也只来过一次。倒是二牛,因着极为爱惜东西,得空了会过来收拾一番。
    到了地方后,杨冬燕在方氏的搀扶下,慢悠悠的下了车,她把怀里的猪小妹往旁边一戳,自个儿先将筋骨活动开了,这才袖着手看大牛和方氏一齐往院子里搬东西。
    宅院看起来还算不错,约莫有七八成新,可惜院门太小了,牛车完全进不去,只能停在门口,等着人将牛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再搬到院子里去。
    好在第一辆牛车上几乎坐满了人,东西就不是那么多了。大牛和方氏跑了两趟,就将东西都搬到了院子里,至于归整就以后再说吧。
    “我把牛车赶出去,再让二牛进来。”大牛打了声招呼,很快就驾着牛车离开了。
    趁着这个机会,杨冬燕一手拽着一头猪,迈过门槛进了院子。
    一进院子,杨冬燕就忍不住嫌弃上了:“这咋那么小呢?”
    可惜这会儿大牛已经走了,留下个方氏满脸堆笑的陪着婆婆一起参加新家。
    说句实话,这房舍算是挺不错的了,无奈地方实在是太小了。杨冬燕一手拉着一头猪,没一会儿就看完了。
    首先,这儿只有前院没有后院。
    其次,前院大概只有他们家原先前院的十分之一不到的大小。
    再然后,这边除开正堂外,只有四间屋。确切的说,是俩耳房俩厢房,再就是旁边搭了个极小的灶屋。
    杨冬燕飞快的看了一圈,很快就做出了安排:“大牛媳妇,你跟大牛住东厢房,窝头住东耳房,二牛俩口子住西厢房,剩下一间西耳房给我。”
    方氏自是一口答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