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当团宠 第1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怡歆没有卫忠那么沉迷刷题,但是比较起她的同学们来,她对自己的自制力强很多。
    早上起来就大声的朗读报纸或者英语文章,上午带着弟弟做作业,下午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晚上绕着镇子外面的村道跑半个小时,回家洗漱睡觉。
    作息规律又严谨,完全没有同龄人自由散漫的特点。
    七月十六号是回校领成绩单的日子。
    头一天陈怡歆就一个人回去新房那边住了。卫忠他们家也在三天前搬了过来,中间隔了两三栋,两人见面没有以前那么方便。
    早上卫忠直接在小区门口等着,看到陈怡歆骑自行车出来,他把提前买好的包子豆浆递过去。
    “我今天去学校领了成绩单就要走,上午得去一中那边办理插班手续,你是自己回来,还是跟我一起过去?”
    “我就不去了,我要到中心广场那边办点事。”
    陈怡歆没把自己想要借小舅舅的身份证开立股票账户的事情告诉卫忠。
    卫忠拧着车把,想了一晚上的话终究还是没说出口。
    他原本想着劝陈怡歆跟他一起到一中插班的,可昨晚上他爸爸跟他聊了很久,分析了他和陈怡歆成绩的差距,还有他以后要走的路,他被说服了。
    但是明白归明白,卫忠却隐隐有种感觉,从今天开始,他和陈怡歆的人生开始分离,以后还能不能产生交集,谁都说不准。
    少年隐秘的心思藏在心里最深处,或许卫忠爸爸窥见了一丝,但他没有戳破,只是用自己成年人的智慧,趁着儿子还没有弄明白的时候,就将它再度掩埋了起来。
    卫忠是个十分理智而且内敛的人,从来不会做出任何冲动的决定。当他接受了现实之后,他很快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陈怡歆咕嘟咕嘟的喝完了豆浆,半天没听到卫忠开口说话,好奇的看过去。就看到少年抿着嘴,低垂着眉眼,沉默的跟在侧后面骑行。
    “别这样,你只是去一中读书,又不是以后都见不着了。”陈怡歆心大,也没想其他的,“你去了那边,周末的时候要是有时间,也给我补补课啊,我要求不高,考个省大就心满意足了。”
    卫忠扯动嘴角笑了笑,应了一声。
    到学校后,进门就看到红榜张贴在布告栏上。
    高中部的三个年级,布告栏都不在一块儿,但是现在每个布告栏前面都围了不少人。
    进门第一个就是高一年级的红榜。老规矩,前六十名在一张上,字迹大很多,后面就密密麻麻的了。
    陈怡歆没着急去找自己的名次,拉着卫忠挤进人群,抬头就看到卫忠的名字位列第三。
    理科几乎满分,文科除了语文和英语外,其他都在百名以内,平均下来,他的总成绩位列年级第三,理科成绩当之无愧的第一。
    陈怡歆也有进步,位列二十一。文科排名十九,理科排名二十七。
    她后半期把精力放在理科上了,文科基本就是临时抱佛脚,效果看来还不错,至少数学和生物进入年级前十了,物理差一些,化学需要补课。
    “歆歆,你打算学文还是学理?”
    今天领了成绩单,还得做出学文科还是理科的选择,下学期开学分班就会以这个选择来确定班级名单。
    “我想,学理科吧。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
    “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说这个话。学文难道就怕了?”
    旁边有同学反驳,不用问都知道,这位是坚定的文科爱好者。
    陈怡歆没怼回去,转身打算跟同学一起上楼,刚到二楼转角,就被他们班长给拦下来了。
    第三十章 老赵的烦忧
    “陈怡歆,赵老师叫你呢。”班长凑过来,眼里闪着八卦的光芒,“我听说是市团委组织了个夏令营,选了英语好的同学参加,据说是跟国外某个学校的学生进行友好交流。”
    这两年各种中外友谊城市,友谊学校多了起来,一中已经连续两年跟法国的一所学校进行学期交流了。
    之前都是学校自己联系自己合作,这一次市团委出面,莫不是要整个大新闻出来?
    带着疑问进了老师办公室,老赵正在跟学生家长谈话,看到陈怡歆过来,示意她先去旁边等一下。
    他们分了文理科之后,老师们也要换办公室。
    以前是理科老师在一个大办公室,班主任们又在另一个办公室,现在听说理科老师要换到他们理科重点班的隔壁,方便学生们课后请教问题。
    子弟校虽然不入流,但也有一颗上进的心。
    更重要的是,子弟校马上就要划归区教委直接管理了,以后就不叫子弟校,所有老师的奖金会跟学生成绩挂钩,这样一来,原本混日子的混不下去了,所有想挣钱养家的老师们都攒了一股儿劲,非得把升学率弄上去不可。
    送走家长,老赵招呼陈怡歆坐他对面去。
    “那个英语交流夏令营我给你报名了。一共十天,主要是做小导游,陪着来交流的英法两国的学生参观,还有一个小型的辩论赛。”
    老赵说这话,从抽屉里取出一份资料递给陈怡歆。
    “上面有详细的流程,你先看看。夏令营需要缴纳部分费用,因为你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这次学校会给你报销三分之二,你自己只需要出三分之一,大概两百八十块。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需要跟结对的交流生同吃同住,所以这十天要跟着在宾馆住宿,回去之后记得和你父母交代一声。”
    老赵说完正事儿,沉默了一下,看向陈怡歆。
    “你下学期选择文科还是理科?”
    陈怡歆以前是文科强,所有的老师都下意识的默认她会读文科。
    新划分出来的文科重点班,班主任是语文程老师,她自然是想要劝说陈怡歆到她班上就读。陈怡歆成绩不差,努努力说不定能上省大,对他们这种升学率偏低的子弟校来说,省大已经是非常优秀的。
    但是老赵觉得陈怡歆的理科也还行,而且这孩子对自己十分有规划,理科成绩是他亲眼看着涨起来的,如果留在他班上,那也是重点关照的苗子。
    但是好歹陈怡歆人家语文英语都得了市级以上的奖,可他们学校的理科是没有得奖的希望的,所以老赵也不好意思强行要求陈怡歆留下,只希望她能慎重点做出选择。
    陈怡歆老早就想好了,以后肯定是读理科的。她爸妈对这方面没要求,只要她能考上大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们压根儿不关心。
    “赵老师放心,我肯定是读理科的。我跟卫忠都说好了,以后他会找时间帮我补习,我不会拖大家的后腿。”
    老赵咧出个笑,眼神中有点小满意。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卫忠的。”笑容一闪即逝,老赵的眉头皱了起来。
    “卫忠的妈妈过来找学校,说要把卫忠的学籍转走,但是……”
    老赵烦躁的敲了敲桌子。
    当初是他促成卫忠去搞竞赛的,现在卫忠要去一中就读,他也没有意外。但是转学籍走就有点麻烦了。
    之前卫忠的成绩在中等偏上,而且偏科严重,就算他要走,学校不会拦着。可现在不同,卫忠这次期末考试异军突起,并且理科拉了第二名快四十分的差距,这代表了什么?这就代表了业绩!
    如果两年后,卫忠能考上清北,那就是子弟校建校以来的头一份儿,时任的校长也是脸上有光。
    可现在卫忠要走,以后就不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了,那么卫忠考上清北也跟他们没有丝毫关系。为了这事儿,校长和教导主任已经找老赵谈过两次话,不外乎都是让老赵劝说卫忠留下。
    甚至教导主任还说了,要不是老赵多事的让卫忠去童老师那里上课,根本就没今天这回事,如果卫忠走了,那就是老赵的责任。
    老赵心理压力太大,这两天晚上都睡不着,眼睛下面青黑可见,头顶的白发也多了一些。
    “一中要收转学生吗?之前不是说插班借读?”
    “这次联考的成绩出来,卫忠的理科在区上排名也很靠前。他竞赛方面又有着童老师的保证,一中说如果能进决赛,就同意卫忠转去他们学校。”
    “可这不还没有初赛?现在卫忠就要转走?”
    老赵苦笑一声,没继续给陈怡歆解释。
    卫忠妈妈这是未雨绸缪,她打算先把这件事说定,等到初赛成绩下来,直接办理转学手续就行。如果不先说定,到时候学校不给办理,她找谁说理去?难道还要退学重新参加中考?岂不是要活生生耽误两年时间。
    老赵找上陈怡歆帮忙说情也是无奈之举,总要做个样子给领导们看吧,不然他一快退休的老头,何苦去惹人厌?
    这事儿还真不太好解决。
    有句话说,挡人前程如杀人父母。
    对卫忠来说,不让他转学,就是挡他前程。对学校来说,让卫忠转学,就是挡了校长的前程。
    左右都是为难。
    老赵跟陈怡歆相对无言,各自无声叹气。
    “赵老师,这事儿我可能没办法解决,不过我会去问问卫忠自己的意见,看他怎么说。我觉得吧,卫忠留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与其挡了他转学,不如借由他的渠道,跟他竞赛班的老师打好关系,以后我们学校如果有好苗子,也可以请人来上课啊。”
    这话就只能听着玩。不是谁都能成为卫忠这样的苗子的。
    一中的招生已经是优中择优了,但整个高中部近一千五百人里面,能参加竞赛的不过五六人。这五六人里面能进入决赛的最多一半,能在决赛中拿到名次的,两年能有一个就算不错。
    这两年还好一些了,家庭条件的变化,辅导机构的兴起,让很多孩子能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奥赛华赛,这样到了高中,他们已经习惯了竞赛思维,出成绩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正因为如此,这些优秀的孩子肯定会选择最优秀的学校,子弟校这样的三流学校,能出个卫忠已经是捡漏,划归地方教委之后,怕是连捡漏的可能性都没有。
    老赵心情很不好,让陈怡歆先回去班上,他自个儿又留在办公室抽了一支烟,之后才夹着文件夹去班上招呼学生们做分班前最后一次动员。
    第三十一章 帮肖一言的忙
    从学校出来,陈怡歆看到卫忠单脚支着车在路口等她。
    “怎么了,不高兴?”
    过去拍了卫忠的肩膀,看到少年蔫眉搭眼的样子,陈怡歆眉头微蹙。
    “是老赵找你谈话了?”
    “没,是教务主任找我的,我全推给我妈去处理了。不过……”卫忠迟疑了一下,“如果我竞赛成绩没过,一中不要的话,我估计也不能回子弟校了。”
    “不回就不会呗。”陈怡歆甩了甩书包带子,“你的成绩又不差,就考试这分数,还有参加竞赛的经验,不去一中还有八中和二十三中。”
    后两所学校里面,八中跟一中建校时间差不多,只是比较偏重文科。
    二十三中是建国后才成立的,历史不如前面几所,可这两年南区投入巨大,二十三中的校园建设在全市所有高中里面独占鳌头,他们学校主推创新,也是第一所给高中生特殊奖学金的学校。
    被陈怡歆劝了一番,卫忠的心情好了很多。
    “下午我要去童老师那里,你呢?是回家属区还是去你爸厂子那边?”
    “我跟你一起走,我去找张教授有点事。”
    “你还想着玩铜钱?那个不靠谱的。”
    陈怡歆笑嘻嘻没吭声。她没有扎实的古玩基础,只凭运气肯定不可能一头栽进去,所以卫忠的担心并不会成真。她去找张教授是为了肖一言的请托。
    “那家伙现在迷上这个了,一放假就窝在古玩市场,也没钱买东西,就看,听人家讲故事。他打算学历史,他爸有点不同意,家里都是学文学的。肖一言就想要考我们这边来,脱离开他爸的掌控。”
    下一年就高三了,肖一言是个想干就干的性格,特意打了电话给陈怡歆,让她帮忙问问张教授愿不愿意在暑假多个学生。
    “他们不补课?”卫忠完全没办法理解肖一言的行动力,对他来说,跟着学校的安排走才是该做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