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肖敏要考虑到底的是自己赚的钱,至于国营商店要拿什么给老干部们养老,也轮不到她操这个闲心啊。
    其实肖敏出给国营商店的价格比她卖的差不多款式的价格要便宜很多,毕竟公家的办事单位办事员也多,利润空间要留大一些,肖敏自己也找不到其他的销路,只能跟国营商店和供销社谈销售。
    其实跟王满一样,她也是深受国营商店的苦啊,只是她没有王满那种庄稼人这么惨而已。
    除了临水街,肖敏还有些许的兴奋,问陈小军道:“你说咱们直接供给这里的老板怎么样,看起来利润要比供给咱们国营商店要好多了。”
    陈小军微微一怔,他不知道老婆大人来这里逛这么一趟,原来多出来很多想法。
    肖敏继续说:“我原本想着自己开一个店销售,但是自己盘一个店面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零售销售的不好,咱们厂子里面的压力就会很大,如果直接卖给批发商,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但是她总觉得这样的商业模式缺少了什么。
    这个年代处于刚刚放开经营的年代,资本还在摸索阶段,别说肖敏自己拿不准商业模式,就连很多在商圈混了很多年的人,现在都在迷茫期。
    谁也不比谁好。
    这个年代成功者的案例如雨后春笋一样一件接着一件而出,大部分都是时代的幸运儿,而肖敏能不能成为这个幸运儿呢,她自己都是不知道的。
    嘈杂的地方突然传来了甜甜的童音:“妈妈可以搞个店卖,然后也卖给这些人啊!”
    原来是刚才在旁边舔糖吃的小陈檬说的呢。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肖敏刚才还在纠结到底要怎么卖,结果陈檬一句话就点醒了她,她一拍脑袋:“对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开店!”
    陈檬眨了眨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妈妈,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兴奋的,妈妈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呢,她说:“咱们自己家的衣服当然也要有牌子啊,咱么还能卖人家的衣服贴咱们自己的牌子呢,到时候店里卖的衣服都叫咱们的牌子,如果咱们家的衣服红火了,以后是不是就跟大白兔一样出名了。”
    这个时代还很少有衣服的厂商有品牌意识呢,陈檬提出来的应该是最早的服装品牌的意识,
    肖敏忙点头:“对对对,谁说衣服不能有牌子,咱们自己的衣服应该搞一个自己的牌子,到时候就在咱们自己的店里卖,咱们就专门做童装卖吧,就让小乖宝当样板,拍出来照片挂在那里,你穿着好看,肯定别人也会觉得好看。”谁叫自己女儿长得好看呢。
    只恨自己时间不够,要是时间够的话,肖敏真想当天就把门面的事情给定下来。
    当然,这个门面放在新安县城肯定不行,现在肖敏是跟国营商店合作,衣服都是卖给人家,如果要在县里面开店的话,肯定会跟国营商店那边交恶,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她的衣服的防治材料的购买。
    如今时代变了,老国企要养着一帮子的人,采购价格高不上来,卖出去的价格还低不下去,现在渐渐的国营商店已经有要被小摊给取代了。
    这样看来肖敏也要早点做计划,快点安排自己的后路,看来总有一天国营厂会干不下去的。
    一直以来,肖敏的厂子里就局限于一点,她很是受限县纺织厂那边,刚好临水街旁边就有一个布料批发市场,她就去看了一下。
    里面还是很热闹,各种材料的布料都是,县纺织厂能够提供的,都能够在这里找到。
    一问价格也是绝了,竟然比直接找国营厂拿还要划算。
    肖敏甚至还在这里找到了几款毛呢的材料,比纺织厂的还要好。
    一问才知道,原来现在出来了许多私人的纺织单位,人家做的并不比老国企做的差,而且别人跟她的原理一样,用的是小作坊生产不用养那么多的员工,自然成本就下去了,即便是多了批发市场这样一个中间环节,也比肖敏直接找纺织厂拿货要便宜。
    而且人家的款式也好,质量比国营纺织厂做出来的更好呢。
    肖敏看完这里,就已经坚定了到时候要在省城大采购的想法,不仅如此她说不定还要在找找铁路单位,到时候运一些布料回去。
    她想到了在火车上认识的那个乘警,小伙子当时很热情的说如果有问题可以去省城火车站找他,他的单位就在这边。
    逛完了材料市场,也快要到中午了,陈檬这样的小姑娘实在是经不起这样折腾,从早上四点半起床折腾到了现在。
    这个时候已经是哈欠连天了,不住的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逛完啊,我肚子都饿了呀。”
    没有手表,也看不了时间,三个人到了附近最近的商场,陈小军给问了一下时间都十一点了。
    再吃点东西,就要去火车站候车了。
    陈小军说:“没有手表也真的挺不方便的,到哪里都需要问问时间,咱们在村里没有时间观念就不说,出来了可不能这样子,这样吧,去买表的柜台看看,咱们三人一人买一块手表。”
    陈檬突然就醒了,怎么连她都有手表,她是不是听错了!
    她没有听错呢,商场一楼就有卖手表的表行,不用打听就能够找到,在很显眼的地方!
    “同志您好,请问您是要看看手表吗?”售货员评估着面前这位先生的财力,在心目估摸着要给他推荐一个什么牌子的手表比较合适,国产的梅花牌、进口的有浪琴,还有一些这几年出来的小品牌。
    这个年代经济刚刚发展起来,不少从附近县市过来的“土包子”过来大采购,碰到不懂行情的人肯定会被售货员宰一顿的。
    “对,我们来看看手表,麻烦给我爱人推荐一款。”陈小军手里带着大包小包,一看就是外地来的,他指着梅花牌的手表问:“现在买手表还要券吗,这个手表要多少钱?”
    其实梅花牌的价格现在也很普遍了,一百八一块,童叟无欺,男表女表都是一个价格,他之所以假装不知道这个牌子,是想看看售货员有没有虚浮价格。
    “现在买手表都不需要票证了,您看看这个手表是梅花牌手表,价格也不贵就三百块钱……”
    “这个是国外产的浪琴,八百块钱,您对比对比两个品牌的款式……”
    “有没有小孩子带的手表,我看到也有小孩子带的花花绿绿的手表,你能不能给我也介绍一下。”
    售货员看着一家三口,莫不是个有钱好宰的,这年头能花几十块钱给孩子买手表的可不是简单的人家,本来带着敷衍态度给陈小军介绍手表的售货员一下子就精神起来,嘴巴没有停歇的给陈小军介绍起来孩子带的电子表。
    这些电子表都是陈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听售货员介绍的时候她就一脸新奇的看着手表,然后幻想起来自己带着手表的样子了。
    刚才她在外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几个穿着打扮都很漂亮的小女孩,也带着这种花花绿绿的东西,很好看,她当时就想上前去问问,没有想到这种东西竟然是手表啊,而且爸爸好像是会给她也买一块的样子,她立刻坐直了身体。
    但是想到以前妈妈说,小孩子在外面买东西,千万不能表现出来好像很想要买的样子,这样别人会不给你降价,想到这里,她并没有像别的小孩子一样,央求爸爸给买云云,只是安安静静的看着爸爸跟售货员阿姨在说话。
    这个时候的肖敏呢,已经忍不住在商场打量了起来,到底是省城的商场,就是跟一般地方不一样,屋子盖的比较高,也敞亮。
    省城都这么好了,那她小时候生活过的大城市京市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啊。
    陈小军又另外看到了几个小品牌的电子表,都是不太出名的小厂家出的,特备是孩子带的电子表,能够看时间,而且价格不贵,才几十块钱。
    虽然他不太同意给孩子买贵的东西,但是手表能够看时间,有时候跟孩子约好了时间孩子赶不来也确实是很恼火的事情。
    对比了梅花牌的价格,陈小军决定给妻子买一块浪琴,浪琴的款式好看,洋气,他自己买一块国产的梅花,能看时间就行,乖女儿也得了一块电子表。
    价格都按照梅花牌的标准价格,直接啥下来了近一半的价格成交,肖敏的浪琴花了四百多,陈檬的小电子表二十,而陈小军的梅花牌一百八。
    买完手表大家的心里都格外的兴奋,肖敏手脚飞快的又在商场买了三件看上去格外高档的呢子衣,这一趟是要去京市,不能给爸爸妈妈丢了颜面,穿着舒服当然好,但是几十年都没有回京市,多少要给父母做些脸面。
    不是肖敏爱面子,她现在又不是没有这个实力没有这个财力,打肿脸去充胖子,既然家里现在都富裕了,当然不能弄得破破旧旧的去父母家里给他们二老丢人了。
    弄完了这些,再在外面找了个馆子大吃大喝了一顿,这样到了火车站,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了。
    想想明天这个时候就能到达京市,肖敏的心里五味杂陈,连她自己都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四岁离京,二十九岁第一次回来,时隔二十五年,她终于要回去了。
    第127章
    从省城到京市的这一段陈小军终于不用挤上铺了,他这一次买到的是两张下铺票,因为要照顾孩子,也没有人好意思让他换票,卧铺车厢里面的人也没有之前从新安上车的那么多,一上来就觉得挺舒服的。
    听人家讲去京市的火车上面连安保工作都做的一般的火车要好一些,果然是没错的,这一路下来就格外的顺利。
    陈檬自不必说,中午那一顿吃了酱肘子、手撕鸡,满肚子的油水,上车以后就犯困,跟肖敏两人呼呼大睡。
    吸取了上一趟车的教训,陈小军并不敢睡着,就坐在床边静静的看着风景。
    外面已经飘起雪花来,看起来非常冷,现在车厢里面还没有开暖气,母女两个窝在一个被窝里面取暖,陈小军又检查了一下热水袋的温度和位置,估摸着被窝里面的温度差不多了,就把热水袋换个位置,避免低温烫伤。
    肖敏睡到了下午五点才起来,换陈小军去睡,这一觉直接睡到天昏地暗。
    三人晚上又是泡的加卤蛋的方便面吃,然后接着继续睡,直到第二天快要中午才起来,陈檬已经饿的肚子咕咕叫了。
    刚好餐车过来卖中午饭,三个人点了三个快餐,陈小军吃了差不多一个半,陈檬吃了半个,肖敏吃了一个,等吃完了饭,也就到了京市了。
    出了火车站,看着火车站钟楼的大挂钟,记忆如潮水般涌入。
    这些年京市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当年是什么样子,现在不过也是多了一些东西而已,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车站,是肖敏最后离开的地方。
    她脑海中关于京市的最后一点记忆,就是这个大挂钟了。
    陈小军看肖敏不说话,忙问她怎么了,肖敏的脸色不好,虽说在车上 一直都是躺着或者坐着看书,但是车上颠簸,始终是不舒服,肖敏这一路过来没少受罪,倒是小陈檬因为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一下火车就兴冲冲的,她还帮爸爸拎着一袋东西呢。
    本来来之前方惠茹跟唐老两人都说要来接他们来的,无奈现在也没有通讯工具,火车也并不是准点到达的,就叫两位老人不要来接,谁知道一出门口,还是看见外面举着牌子的方惠茹站在寒风中等他们。
    1984年的京市特别的冷,下了火车零下十五度,也不知道方惠茹等了多久,不过在看到肖敏的那一刻眼睛里面都是有光的。
    “妈妈,你在这里等了多久了,我不是叫你别来了嘛,这外面得多冷啊。”肖敏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朝着方惠茹奔过去,自从去年一别,都一年没有看见两位老人了,老人跟孩子一样,一年没有看到变化还真是大啊,头上的银丝似乎又多了几根,眼睛周围的皱纹又多了一点。
    方惠茹也在看着女儿啊,都一年没见到了,没想到女儿看上去还是老样子,从穿着和气度上来看,都知道肖敏过的不错,她也知道肖敏很忙,几个厂子里面的事情周转着,要不是因为怕她跟老唐总跑,她也没有时间过来。
    尽管这样,没有什么比得上看到女儿的好心情了。
    也没有什么比得上女儿还过的好的好心情了。
    她回来以后多多少少有人找她打听女儿的情况,一听说是在新安那种小地方,又是在大河村那种农村里面生活的,多有同情之色,但是别人家里的冷暖你又如何知道呢。
    方惠茹看着女儿女婿、外孙女朝着自己奔过来,牌子也不要了就上去搂住小陈檬,嘴里叫道:“我的乖宝噢,都这么大了,让外婆好好看看,这一年都长高了不少了,看看我们家小闺女可真是好看啊。”
    又对肖敏说:“看看你提着大包小包的,我不是也跟你说了不要带东西来了,家里什么都有,你也不听话。”
    母女两个相识一笑,还是唐老乐呵呵的过来说:“快点快点回家去先把东西放下休息一下,到晚上我们带着乖宝去吃号吃的,跟姥爷说说看,你今年的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啊,有没有进步!”
    老人看上去比去年又要更瘦了一些,站在寒风中的身影越发单薄了,肖敏只恨自己没办法在父母身边照顾着,以前肖家的父母亲过世的早,就是她心里的遗憾,到现宰自己的父母年纪也大了,她却没有机会好好照顾他们,两位老人想要看看孙女,还要跑那么远……
    她哽咽道:“爸爸。”
    唐老故意虎起一张脸严肃道:“终于知道叫爸爸了,以前你跟爸爸最亲,现在见面确是只叫妈妈的,快点回去,你妈妈的老同事听说你过来啊,都说要来瞧瞧你呢,咱们家今天可是要热闹了。”
    陈檬终于坐到了早就想要坐的公交汽车,专线汽车开的就是快,路上只停了一站,下一站就是燕京大学。
    一到了京市陈小军就感觉到了京市的变化,路边好像多了不少的建筑物,路面也比以前宽敞了,最重要的是上次来的时候心情不舒畅,现在带着妻子女儿过来,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终于有闲心看看路边的风景了。
    京市果然是大城市,路边上骑着自行车的人群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简直可以用人潮来形容,陈檬趴在窗户边上,好奇的问外婆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方惠茹手足无措,生怕孩子给碰到哪里撞到哪里了。
    然后给陈檬指着,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陈檬听的津津有味。
    下了车就是燕京大学正门口,唐老帮着陈小军拎了一包东西,方惠茹索性把陈檬背上的背包都抢了过来,肖敏推着行李箱倒也不重,这一路上遇到不少认识唐老的熟人,看见两位老人身边还带着年轻人,纷纷跟两人打招呼。
    “唐老师,您这是从哪里回来,家里来客人了吗?”
    “唐老师,这是老家的亲戚?”
    有几个年纪大一点的老教师,跟唐老算是关系比较好的,看到肖敏的那一刻楞了一下,又转眼看向陈檬,眯着眼睛说道:“这不是唐老师家的萌萌了,怎么都这么大了,你今年几岁了?”
    老人看上去年纪比较大了,估计脑子里面对肖敏的印象还停留在萌萌那个阶段,他看着陈檬就像是看到当年的小萌萌呢。
    陈檬眨了眨眼睛,不知道为什么老人家叫她萌萌,乖乖的说:“爷爷,家里人都叫我乖宝。”
    老人想了想:“不对啊,你叫萌萌啊。”
    陈檬:“……我大名倒是叫陈檬。”
    老人就更糊涂了。
    方惠茹赶紧把孩子给拉过来,生怕把老人给绕晕了去。
    老人的家人很快就过来,满不好意思的拉着老人走:“这哪里是萌萌啊,唐老师家的萌萌都走丢二十几年了,再回来肯定也不是小孩子了,老头子你当着唐老师的面上千万别提到萌萌,惹人家伤心,这事儿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都不记得了,每次看见唐老师都要问人家萌萌放学回来了没有,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