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25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老爷看着心中复杂不已。
    他旁观者清,自然知道这样忙中不乱多有赖于善宝和满宝在控局,俩人一人负责一边,记录下数据后又一起算账,只有俩人一致时才会记下数字,所以到最后他儿子只要把两边给的数字给抄上就行。
    白老爷让下人搬来了两张椅子,和庄先生一起躲在屋檐下坐着,手里捧着一杯热茶,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一边还要歎息。
    庄先生微笑着喝茶,他觉得白二相较于去年进步很大了,这自然是得益于小课堂的开展,让他有更多的精力盯着他。
    也因为满宝和善宝现在总是带着他玩儿。
    以前学堂里的学生多,白二有自己要好的朋友,满宝和白善宝也有玩得比较好的同学。
    下课和下学后都有各自的圈子。
    但学堂没了,三人的圈子,不,应该是两方的圈子被动的要重合。
    满宝和善宝会在下雨之后跟着白二去田里摸泥鳅,白二也会在下雨时跟着俩人窝书房里看书写字。
    白二学习进步了,而善宝和满宝也更融入了七里村同龄的孩子中,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开启,量到另一个袋子中,白二眼前的册子也翻了一页又一页。
    等估摸着量了有一半的麦子后,剩下的,白老爷直接让下人把粮袋绑在大称上称量。
    这个数字便跟前面的完全区别开来,是以一斤十二文半来算的,这个半文钱让白善宝和满宝头疼不已。
    第424章 赚大钱啦
    俩人拿着算筹跑去找庄先生,来回确定了几次后才跑回去照着庄先生之前算的例子算。
    但速度还是降了不少下来,且还总是出错。
    他们这儿出错,就帮不上白二郎了,白二郎又急得满头大汗起来,不过他记账的速度是快了许多,慢一些也不至于就把刚报上来的数字给忘了。
    而越到后面他越快,不仅得心应手,还有空幸灾乐祸的看一眼焦头烂额的白善宝和满宝。
    白老爷看着歎气得不行,现在人家都学会用算筹计算了,且前面算斗量时已经速度很快,很通顺了,想来这边算重量也能很快适应,你却连算筹都还不会用,你得意啥?
    白老爷没眼看儿子,直接用茶杯挡住脸,扭过头去和庄先生说话。
    称重可比用斗量快多了,麻袋一倒,俩人一抬,一个再把秤砣一比,数字报出来就完了。
    所以大家的速度刷刷的,只是满宝他们慢了点儿。
    但算着算着也慢慢熟练起来,俩人很快将最后一袋的钱数算出来,让白二郎记上后便大鬆一口气。
    白老爷也走了过来,先看了一眼儿子记的账目,这才去看他的账房记的。
    账房也顺势将每一条目的价钱算出来了,他一个人干他们三个人的活儿,不仅比他们的整洁漂亮,速度还快。
    中途拨算筹的时候,三孩子就不止一次羡慕的看着账房。
    白老爷翻了翻,颔首道:“行了,算出总数来吧。”
    账房便笑着接过账册,手指翻飞的拨动着算筹,快得几乎都看见手指了。
    满宝和白善宝看得一愣一愣的,白二郎也张大了嘴巴,一脸钦佩的看着账房。
    庄先生走到了俩人身后,轻咳了一声道:“还愣着干什么,快算呀。”
    满宝回过神来,连忙拿过白二郎记的账册,和白善宝一人一边的开始算起来。
    庄先生便站在俩人身前,道:“越是繁多的数字越要小心,不然一着算错,满盘皆输。你们又得重新开始。”
    庄先生叮嘱道:“所以要心细,脑活,胆大,记性还要好。”
    满宝和白善宝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了,然后慢慢的拨动着算盘。
    账房的速度很快,不过一刻钟左右,便把所有的账目都算出来,包括总的铜钱,以及换算过来的银两。
    满宝他们速度则要慢许多,好在俩人都没出错,他们算出来的数字是一样的。
    俩人把两份的铜钱一加,然后一起看着最后的铜钱数咋舌,“我们有好多,好多的钱啊。”
    白二郎连忙凑上去看,只见称重最后的总数是一百十五万六百六十二文钱,而斗量的则是一百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文钱。
    白二也哇的一声,惊歎不已。
    白老爷笑眯眯的问,“算成银两是多少?”
    俩孩子立即就着算筹上的数字来算。
    因为是除去,且除去的数字还那么大,所以俩孩子小心翼翼的拨动,但还是不一会儿就乱了,俩人抓了抓脑袋,又重新算起来……
    满宝看着最后乱糟糟的算筹,不由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知道这有点儿难,也不为难他们,笑着拿过算筹帮他们算了。
    “一共是一千九百一十两银,余一百一十九文钱。”
    账房先生摸着鬍子笑着颔首,“正是这个数。”
    三个孩子哇哇的叫,高兴得不行。
    白老爷笑眯眯的问,“高兴吗?”
    三人使劲儿的点头。
    白老爷就笑道:“那就趁着庄先生也在这儿,请先生帮你们算一算之前你们买来的麦子花去多少钱吧,不是说这麦子是赊的吗,总得还账不是?”
    兴奋的三孩子这才一呆,对哦,差点忘了,这么多麦种他们是跟人换来的,而换的麦子是赊来的。
    白善宝轻咳一声,白庄头立即把赊的那个账册拿上来,上面只记了交换出去的数量,以及算出了总数,至于价值几何,他并不知道少爷跟老夫人商定的是多少价格。
    但满宝和白善宝知道啊,俩人便拿了算筹来算。
    之前白善宝和刘氏说好的,运来的麦子三十文一斗。
    这个价格在当时的罗江县是市价,但在陇州就是很高的价格了,所以刘氏觉得这门生意她做着不亏。
    而满宝和白善宝觉得他们包运输到这儿,还不用他们跑来跑去的买,他们也不亏。
    谁能想到粮前脚到,后脚市价就降到了二十七文?
    当然,这个市价是粮商们给农民们的收购价,粮铺里卖出去的价格自然不止这个数了。
    他们换出去的粮食共计一万六千八百七十八斗,那就是五十万六千三百四十文钱,换算成银子嘛。
    俩人一抬头,非常识趣的把算筹交给庄先生。
    庄先生笑道:“四百二十一两,余一千一百四十文。”
    三孩子这下得了确切的数字,彻底欢呼起来了。
    白老爷摸着鬍子笑了笑,转头与账房道:“让人把银子抬进来吧。”
    此时已经巳正,太阳老大了,不过白老爷觉得老周家的麦种不多,应该不会费这么多时间,因此一挥手,便带着众人去了老周家。
    老周家的人和钱家的人正在家里等得心焦,还特意派了大头去村口看,只要看到河对面有人过来便立即来报。
    大头远远的看着小姑带着一群人过来,立即撒腿就往家里跑。
    老周鬆了一口气,看向钱氏。
    钱氏便起身,领着一群儿媳妇出门,还带着钱大舅母和钱大嫂,出门将在附近看热闹的人一招呼,大家便去了附近的周大圆家。
    此时太阳挺大,榕树底下只有几个乘凉的妇人,毕竟这时候还是家里待得舒服不是?
    钱氏一招呼,大家就呼啦啦的跟上了,管她要干什么去呢,不过是说说闲话而已。
    白老爷到老周家时看到这么多人也一愣。
    老周头就笑眯眯的解释道:“这是我舅兄,这不是端午了吗,他们来看看我媳妇,知道白老爷今儿要来收麦种,就顺便留下看看热闹。”
    白老爷自然开心的和他们打招呼,互相行礼。
    老周家早把要卖的麦种准备好了,直接抬出来就能称。
    第425章 发财啦
    但是,白老爷会称吗?
    那当然是不会的,他要用斗量!
    还沉浸在兴奋种的满宝还没察觉出问题来,还在高兴的招呼着哥哥们把椅子凳子桌子搬出来,一会儿她还要算账呢。
    当然,是和两个小伙伴儿一起。
    老周头和钱大舅等人却是一听就明白了,不过他们没怎么惋惜,因为一开始满宝就说了是一百五十文一斗。
    他们可不知道之前满宝和白老爷说的是称斤,如果知道,心里一定难受得不行。
    作为年年都要向朝廷缴纳赋税的俩老头,他们虽然不识字,不咋会算术,却知道斗量和称重的区别。
    在满宝和白善宝看来,算斗量可比算称重容易多了,可能是因为数字小?
    反正不管了,俩人拿着算筹坐着算他们报下来的数字,不说钱大郎等人,就是周大郎等人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心里头就一个想法,“我们家满宝出息了呀……”
    老周头凑上去看了一会儿,没看懂,但他会看庄先生的脸色,见他一脸欣慰的模样,他就知道自家闺女没算错。
    他看看满宝,再转头去看看坐在另外一边的账房先生,老周头的眼泪差一点点就下来了。
    做账房啊,当年她爹就是这么想的。
    周大郎没想那么多,因为他那位比他还小的小叔从小想做的事儿可多了,不说一天一换,反正隔天换总有的,他哪儿记得这么多?
    不过他倒是挺想他儿子当账房的,于是把大头三头往前一拉,让他们仔细的看满宝拨算筹,还小声道:“多看看,回头你们小姑教你们了,你们学好一点儿,等长大了就去当账房先生。”
    老周家的麦子的确没有多少,哪怕有钱家挑来的二十八袋麦子,那也没有多少。
    何况钱家挑来的麦子还是用小一号的麻袋装的,那量起来更是刷刷的。
    满宝和白善宝很快就把总数给算出来了,满宝道:“一共是十八万两千八百八十文钱。”
    老周头手里的烟杆差点就给飞出去了。
    白老爷刚才看过,老周家拿出来的麦种都不错,一斗下去,再一斗倒进袋里,虽然进得飞快,但以他多年买卖粮食的眼光来看,起码粒挺饱满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