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在此之前,俩人还是又把山洞整理了一番。
    缸子、坛子、罐子并一堆的柴禾木炭都尽可能的堆放到了山洞靠左面,几乎占了山洞一多半的地方,旁边紧挨着的是小夫妻俩晚间歇着的暖炕。而原本紧挨着炕头放着的小木桌,则被挪到了炕尾处,跟大衣箱子作伴。至于山洞的靠右面,特地被空了出来,正好跟房门呈一直线,成为了家中的过道。
    当然,过道也不是全然空着的,展易的弓箭等物仍挂在这面的岩壁上。再有就是,山洞上方也挂满了已经风干了的肉干肉条并玉米辣椒等物。
    这么一番整理后,虽仍显得很拥挤,可起码瞧着不那么乱了。
    俞小满很满意,她还琢磨着,等回头山洞扩充完毕了,正好可以将这一间作为灶间。到时候,将外头的门和木墙做成敞开式的,平时门户紧闭,等要做饭时将其打开。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在屋内做饭的心愿,又不至于没法通风换气。
    对了,她还得给展易多做几副皮手套,无论是出门保暖,还是到时候挖掘山石都用得上。
    ……
    在确定了冬日里扩充山洞后,没两天展易又下山去了。
    也亏得铁匠铺常年开着,无需特地等赶场子,因此他只随意挑了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匆匆赶到镇上买铁器。
    这年头的铁器很贵,上好锋利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也亏得家里刚大赚了一笔,他买铁器时也不必束手束脚的,只管挑最顺手的买下便是。
    剁骨刀得再买两把,先前那把老的已经很钝了,不好使。柴刀、斧头也可以买两把,还有凿石专用的锤子、铁钎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镇上的铁匠铺瞧着不怎么起眼,不过老铁匠的手艺倒是不错,只可惜铺子里的现货,展易都试了试手,感觉不是太小就是太轻了,给自家小媳妇儿留着防身倒是不错,却不适合他用。
    当下,展易重新跟老铁匠说了自己的要求,其实也不算很复杂,无非就是他的力气要比寻常人大上一倍不止,铁匠铺里的这些铁器给寻常人用倒是合适,他用的却是必须定做了。
    老铁匠干这一行也有三十年了,瞅了瞅展易那胳膊腿就猜到了个大概,索性拿了自家打铁的家伙让他掂量了下,估算出合适的份量和大小后,叫他给了定金又约好了时间拿货。
    展易自是照做不误。
    不过,这一回也不算是空手而回,他顺便拣了几样适合自家小媳妇儿用的,一并付了钱后放到了背篓里。虽说山洞那一片挺太平的,可有时候媳妇儿也会跟着自己外出,有样武器傍身总归更安全一些。
    这之后,出了铁匠铺,他却没有立刻离开镇子,而是绕道去了镇子另一边的石匠铺。
    镇上的这家石匠铺,要比铁匠铺开得更久,据说已经有二百来年了。这年头需要用到石匠的地方多得很,因此石匠这一行当不单体面,收入也颇丰。
    展易过去之时,正好有人在铺子里谈买卖,却是来定做驱邪禳解用的石敢当。前头那人还在说着,就有一小学徒过来问他的来意,展易只道,他想要个石磨,磨豆腐专用的那种。
    小学徒以为他是打算做豆腐生意的,只详细询问了尺寸大小,得知只需要一般蒸笼那么大的小石磨后,也没多深究,问明了师傅后,告知了价钱。
    前头在铁匠铺里,连铁器的价钱加上定金,展易已经花了二十两银子了,等到了时间来拿余下定做铁器时,他还得再给人家三十两银子。也亏得铁匠铺收银子,不然他还得费劲儿去找钱庄兑换。
    而这边的石匠铺子里,小学徒只道需要八贯钱,可以先付二贯钱当定金,另外担保小石磨至少三十年内不会坏,若是中途有了什么损坏,这边可以派人上门去修。
    因着清楚这家铺子年代久远,展易倒是很放心,他没记错的话,上河村里正家里就有个大石磨,不过那是人家专门用来磨麦子的,传到里正手里,已经至少三代人了,到如今还是用得好好的,且一到秋收多的是人求上门来借用,那也是在这家石匠铺子里做的。
    留下了具体尺寸要求以及定金,又跟人家约定了取货时间,展易背着篓子离开了镇上。
    等回到上河村里,他并未立刻往山上赶,而是略一迟疑,转身去俞家寻了二舅子。
    这若光是几样铁器,他一个人背上山倒也不难,可石磨就算再小,那份量也是够呛的。思来想去,他琢磨着要不叫二舅子同他一道儿上山,要不到时候先将石磨拆开了放在俞家,回头他跑第二回。
    不过,在去俞家之前,展易还是很犹豫的,哪怕如今小媳妇儿愿意同他好生过日子,他仍对俞家稍有芥蒂,生怕对方再生事端。
    万幸的是,在离俞家尚有一段距离时,他就看到俞家老二并另外一个少年郎,背着成捆的竹子远远的走来。
    “妹夫?咋了,有事找我?”俞家老二诧异的看着自家妹夫,着重在他手上背后瞄了几眼,随后义正言辞的道,“我不要你的野味野果了,横竖回头我娘又得拿到镇上去,不如留着你和我妹子自个儿吃。”
    一旁的少年郎——俞家老三抬头不解的看着他二哥:“不都抢回来了?”
    俞家老二瞪了他弟一眼:“你以为去一趟镇上容易?再说,怎么可能都抢回来?俞承嗣不吃?他傻?”
    “不还多抢了十个鸡蛋和两个肉烧饼?”
    “闭嘴吧你!……咳咳,妹夫,你说吧,有啥事儿我能帮上忙的?”懒得理会自家蠢弟弟,俞家老二直接打发他先回家去。等问明了缘由,他当下拍着胸口保证到时候跟妹夫一道儿将东西送上山。
    但是,坚决不要任何报酬。
    任何!!!!!!
    作者有话要说:
    刷全职高手忘了上传,我错了_(:3ゝ∠)_
    ☆、第19章
    第019章
    俩人约定好时间后,就在村道岔口各自走开了。
    展易自是往村后头去了,俞家老二则是背着竹子往家那头走去,没几步就赶上了在前头等着他的俞家老三。
    说起来,这会儿离太阳下山也就只剩一个多时辰了,换做旁人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上山。就连俞家老二、老三仅仅是在小青山外围砍竹子,也是早早的掐好时间下了山,极不愿意在山上耽搁。
    要知道,越临近冬日,深山老林就越是危险重重。
    瞅了瞅天色,俞家老二临近家门前,忽的想起家里囤的柴禾恐怕不太够,扭头跟弟弟说:“咱俩明个儿再往山上跑两趟,竹子够用了,柴禾可还不够。”
    俞家老三答应了一声,低头躬身的跟在他哥后头进了院子。
    等次日一早,俩人吃过早饭就往山上去了。俞家人口多,哪怕今年少了满娘,所需的柴禾仍不是个小数目,偏先前俩人忙着砍竹子做篾器,柴禾虽也搬回去不少,可显然是撑不了一冬的。
    对了,俞家虽家境不错,可冬日里用到木炭的时候却并不算多,起码白日里都是拿柴禾取暖的。
    这倒不是因为舍不得银钱,而是因为篾器最是耐冷不耐热,要是将屋里的炕烧得热烘烘的,保不住篾器就因此变形损毁。因此,俞家父子仨人白日里干活时,最多也就在脚边放个暖盆,倒是晚间若太冷了,会在睡觉那屋点上炕。
    不过俞家每年还是会买些木炭备着,万一遇到特别冷的冬日,那就只能停了手边的活计,没得为了赚钱冻坏身子骨的。
    这时候村里的其他人家,多半也都忙着为过冬做准备,上河村富户不多,俞家已算是上乘,更多的人家都属于要勒紧裤腰带过冬的穷苦人。
    俞家这边,除了柴禾不太够外,旁的都已经置办妥当了。至于旁的,譬如米粮肉蔬等等,早已备齐了,用来做新衣新鞋的料子棉花也早买了,俞母和秋娘都已经做出几件。余下的,也就只剩检查房前屋后,看看哪里该修哪里该补的,修缮完毕后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等着过冬了。
    村里其他富户的情况跟俞家差不多,顶多也就是比俞家多备了些木炭,可那些穷苦人家却没那么轻松了。
    早在秋收之后,村里多半的壮劳力就都外出打短工,盼着年前能尽量多赚点儿钱,好贴补家用。不过,到了这会儿也是该回来了,毕竟家里的活儿还等着人来做呢。
    也因此,等到了展易和俞家老二约定的日子,村里较之以往,已经算是挺热闹的了,起码走在村道上,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人,或是修缮房舍,或是劈柴晒柴,当然也不乏妇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做针线活儿,处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看到他俩结伴往村外走去,自有人上前打招呼套近乎。
    “兴家,这会儿还去镇上?”
    “哟,这不是展家那兄弟吗?你俩咋……对对,瞧我这破记性,你俩都成亲戚了。”
    “展兄弟,咱们有些日子没碰面了吧?最近咋没见你来村里卖猎物?我家都一年没开荤了,就指着从你那儿割个半斤二两肉的,解解馋。”
    “就是啊,展兄弟你回头打了猎物别去镇上了,来村里呢,近了不说,咱们都沾亲带故的,还能叫你吃亏不成?”
    “……”
    一路走来,展易没少被人拦下说话,好在他平素就一张黑脸,听了这些话也不过微微点头应和了两句,索性其他人也忙得很,略说几句后,也就各自散了。见状,展易和俞家老二乘机加快脚步出了村子。
    说起来,展易虽如今当了山民,可他跟那些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青山上的山民还是有所不同的。最起码,他是在村里长大的,至今还在好些亲眷在村里,有两门还没出五服呢。
    以往,他常会带些猎物来村里拆着卖,价格自是要比镇上便宜一两成,也由着他们半斤二两的割,甚至还会答应以物易物的要求,尤其每年临近冬日这会儿,卖的格外好,有些脑子转得快的人,还会便宜从展易处买了肉,转身跑个十里地,去镇上卖掉赚俩辛苦钱的。
    可今年却是例外了,他打的猎物绝大多数都留在了自家,确是忘了村里人再穷都会在年前买些肉来打牙祭。
    尽管心里想着事儿,展易还是走得很快,没多会儿就出了村子。这时,俞家老二瞧了瞧四下无人,压低声音向他道:“你也别太往心里去,咱们村里就有屠夫,养猪养鸡鸭的更是多得很。真要是馋肉,不用赶场子也能买到。”
    旁的不说,俞家今年就养了六头大肥猪,过些日子就该寻屠夫杀了。到时候,顶多留一头自家吃,余下的都会卖掉。而依着惯例,要是村里人想要,半斤二两的也让割,且价格还会比赶场子时略便宜一些。
    当然,肯定比不上展易卖的那些便宜,尤其他不爱计较,有些手头紧的也让先欠着,不行就拿自家地里出产的来抵,所以才有这许多人盼着他带猎物来村里卖。
    可俞家老二却不这么认为,先前没结亲时,他还笑话过展易傻,明摆着只要拿到镇上去卖就能多得好些钱,何苦白叫村里人占了便宜。
    如今展易成了他妹夫,他就不由的急了起来:“那些人只知道自家的粮食是一年到头辛苦种出来的,却说你打的猎物是在山上白得的。可这真要是白得的,他们咋不上山自个儿打猎呢?明摆着就是没本事又想占便宜。”
    展易知晓二舅子这是怕他吃亏,因此只点头答应着,看起来像是听进去了,可仔细一瞧,他又是那副平静的模样,叫人觉得完全没往心里去。
    俞家老二一阵阵牙疼,他家满娘已经够缺心眼的了,没嫁人前家里家外都是她在忙活,替她打抱不平吧,她只道统共就这点儿活计,做了也就做了,自家姐妹计较那么干啥?
    轮到展易这边了,只怕是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再说村里到底还有展家的亲眷在,平时没什么来往是一回事儿,总不能直接断了亲。
    一路走一路想,直到进了镇子,俞家老二还是没想出好主意来,索性就先帮着搬东西了。
    东西倒不是很多,几样铁器并一个小石磨,可份量却着实不轻。也亏得俩人都是有一膀子力气的,展易又特地将份量最重的石磨部件背上了,留下的都是相对来说比较轻便的东西。
    饶是如此,俞家老二也累得不轻,起码是没力气再絮絮叨叨说话了。等出了镇子回到村里,又走了两个时辰的山路,好不容易来到展家,他已经快累瘫了。
    好在,俞小满早已算准了时间,一看到他俩远远的走来,就掀了锅盖,先舀出了两大碗米汤送了上去。
    卸下东西接过米汤,俩人都没第一时间喝下去,而是先捧着暖手。山上太冷了,哪怕一路上都在努力爬山,俩人依旧冻得不轻,几乎可以说是又冷又累又饿,捧着歇了好一会儿,俩人才一口一口的将仍有些微烫的米汤慢慢喝了下去。
    米汤是俞小满晌午前就开始熬煮的,用的是浸泡了一个时辰灵泉水的新鲜大米,用文火熬煮了足足两个时辰,愣是熬出了一层厚厚的粥油。
    端给展易和俞家老二的米汤就是最上头的那层粥油,看着是寡淡,尝在嘴里却是别有一份浓郁的米香味儿,下肚之后更是从胃开始暖和起来。
    “妹子你这手艺没的说啊!”俞家老二也觉得稀罕,只不过区区一碗米汤罢了,以往家里也常煮,毕竟农闲时分也不可能顿顿都吃捞干饭,可他以前真没发现米汤还能好喝到这个地步。
    俞小满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不然还能怎样?告诉俞家老二,这跟手艺没有半点儿关系,纯粹是因为她浸泡大米以及熬粥所使用的都是灵泉水?
    招呼二哥坐下来稍等片刻,俞小满很快就端出了事先煮好的饭菜。
    说是饭菜,其实就是两个特大的粗瓷盆子。一个里头装满了成人拳头大小的白面馒头,足足有二十来个。另一个则装着村里冬日常吃的大菜,也就是大锅乱炖,里头有荤有素,端看主家的诚意。
    俞小满的诚意自是足足的,荤的里头有上好的五花肉、排骨、肥肠,素的则是土豆、白菜、菌菇、木耳,出锅时再撒上葱段、蒜粒、姜片,热气腾腾喷香扑鼻。
    当然,锅里还有先前熬煮的大米粥,热热的灌下肚,叫人在大冬天里吃得一头热汗。除此之外,她还又端了几碟小菜过来,有爽口的泡菜,也有极下饭的卤肉片,甭管直接吃还是夹在白面馒头里,味道都是一绝。
    这顿饭吃得热闹,时间却不长。一是冬日里饭菜容易冷,他们又不喝酒,自然吃饭快得很;二是俞家老二还急着下山回家呢,加上他本身已经饿了个前胸贴后背的,好一番狼吞虎咽,不出一刻钟就吃了个肚儿圆。
    等吃过饭,俞家老二就匆匆下山了,展易瞅着天色,愣是坚持将他送到了安全地带后再行返回,并叮嘱他,入冬之后就别上山了,毕竟这山上本来就是越冷越危险的。
    俞家老二表示听进去了,又说过年妹子回不回娘家都随意,横竖展家这情形俞家那头都清楚。
    其实依着他们这一带的习惯,正月初二是回门日,但凡离得不是很远的外嫁女,都会在这一日回娘家瞧瞧。当然不会空着手来,可同时也别指望送重礼,多半都是一筐子鸡蛋啥的,若是能往娘家拎一刀肉,那绝对是两家都体面的好事儿。
    按说俞小满这情况,不来也没咋的,冬日里山路不好走是一回事儿,最重要的是,当初俞家卖女之事,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谁也不用糊弄谁。可反过来说,若是俞小满真的就此跟娘家人断了关系,已经隔了好几个月,只怕到时没人说俞家父母的不是,反而会纷纷指责俞小满不孝。
    谁让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呢?
    单这句话,就叫天底下多少被父母坑了的儿女们无处伸冤诉苦。
    不过,展家这情况到底是例外,他们住在深山里,又不同村里人来往,就算再怎么被人嚼舌根他们也听不到。也因此,才有了俞家老二那番话。
    来不来随意,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人背后戳脊梁骨,念叨两句闺女果然是胳膊肘往外拐的赔钱货。
    ☆、第20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