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那是他如花似玉的妹子啊!!
    等送走了俞母,俞承嗣还没缓过劲儿来,足足半个时辰后,他才勉强平复了心情。之后,他上街买了俩精致的细白瓷碟子,将那大半个石榴剥开,把里头的果肉细细的弄干净摆在碟子上。
    这么一看就好多了。
    当天,俞承嗣就在家里请同窗来吃茶论文章,好的茶叶他是有的,茶具他也不缺,加上他赁的这个小院环境清幽,倒也不失为品茶的好去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子继兄好本事!”
    “可不是?这般精贵的物件也能弄到手,听说这是府城才有的,没点儿门路还买不到呢!”
    “还能叫我们几个一同品茗尝鲜,这份情谊定不会忘却。”
    ……
    俞承嗣微笑着表示不敢当,心头却在不停的滴血。
    八个石榴啊!
    就不说拿去卖钱了,若是给他的话,他定能讨得先生欢心,还能拿去疏通门路,保不齐这回就能顺利转去府学念书了,结果呢?
    这混账老二!!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写这章的时候,突然发现忘了给大哥取表字,然后看着大哥的名字“承嗣”,我脑海里就冒出了“留种”……
    再一想,叫“留种”还不如叫“传宗”,反正是一个意思,听着还更高雅了。
    不过到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有这么个字,大哥会对未来绝望的。于是,我求助了我家女神,让她资助了我大哥的字_(┐e:)_
    ☆、第17章
    第017章
    俞承嗣的埋怨,尚待在家中跟茅厕奋斗的俞家老二可不知晓。事实上,他连着拉了两天肚子,哪怕都了第三天,仍觉得手脚乏力。莫说上山砍柴、砍竹子了,就连走路的劲儿也没了。
    这也是为何,他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而不去镇上找俞承嗣把东西抢回来的最重要原因。
    不过,没关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回头等他养好了身子骨,一准把自己的东西连本带利一并要回来。
    话虽如此,待在家中的俞家老二也没真闲着。
    养病的这三天里,他除了吃睡和跑茅厕外,旁的时间即便身上使不上劲儿,还是坚持不停歇的编着篾器。倒是弄得原本怨气冲天的俞母心里直犯嘀咕,老觉得自家二小子拉个肚子顺便把脑子给弄傻了,可她偏又有些怵二小子那犟脾气,忍了又忍,索性由着他去了。
    哪知,等到第四日,俞家老二觉得身上舒坦了,趁着他娘出门割猪草的机会,麻溜的带上了他这三天里忙活出来的篾器,头也不回的跑出了家门,直奔小青山上。
    俞家老二素来是个实诚人,他不愿意叫自家大哥白占了便宜,可反过来说,也同样不愿意自己去占妹子家的便宜。
    只要一想到自己一气吃掉了二十贯钱的果子,哪怕妹子妹夫同样都不知情,他也没法装作这事儿不曾发生过。偏生,他也没啥其他能耐,想要弥补也只能靠这些个亲手做的篾器了。
    步履匆匆的上了山,因着身子骨还没完全康复,他这一路走得格外艰难,愣是比前几次上山足足晚了半个多时辰。等看到妹子的时候,都已经是晌午过后了。
    不过这一回,他压根就没给妹子塞果子或者野味的机会,哪怕他也明白,妹子之所以每次都给他塞东西,就是不愿意白占了他的便宜。
    可傻妹子你吃大亏了你知道吗?!
    远远的看到自家妹子坐在山洞前低头做着针线活儿,俞家老二赶紧几步走上前,麻利的将篾器卸下来丢到前头空地上,之后转身拔腿就跑,眨眼间就没了踪影。
    俞小满:…………啊?!
    不怪她反应慢,其实先前她已经看到她二哥过来了,想着再缝两针收个尾,正好起身给二哥倒水喝。结果,就这么两针的工夫,她二哥竟然丢下篾器就这么跑了,活脱脱就跟身后有鬼在撵他一般。
    搞什么呢?
    愣了半晌后,俞小满起身将已经做好的棉衣放在椅子上,几步走到前头,弯腰细看那一小堆的篾器。可看来看去,她也没察觉到什么不对劲儿,这不就是日常用的那些箩子筐子篓子吗?没啥问题吧?还是说,出问题的是二哥本人?
    俞小满决计没有想到,她二哥这么做纯粹就是怕她再塞东西过去!
    的确,像他这么千辛万苦的上山送篾器是不容易,回回给钱也不现实,毕竟他们是亲兄妹。也因此,拿野味抵篾器和跑腿钱是很合理的,至于回去以后野味落到了谁的肚子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毕竟就算是给钱好了,人家愿意怎么花也是他的事儿。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两者价值相当呢!
    俞家老二是真的怕了,他那傻妹子上回能塞给他价值二十贯钱的野果子,那下回呢?天知晓会塞什么过来,他还是赶紧多干些活儿,好叫妹子家少吃些亏吧!
    于是,俞家老二步履匆匆的来了,又风风火火的走了,倒是叫俞小满平添了一肚子的狐疑。
    这前几天,她好不容易才收拾好了第三头野猪,盘算着家里的吃食这回是尽够用了,倒是过冬的物件还差了不少。
    先前刚来山上时,因着没换洗的衣裳,她紧赶慢赶的缝了两件,可那却都是秋衣,过冬的厚棉被厚衣裳还没着落呢。对了,她还得做两双靴子,免得回头叫展易冻了脚。
    瞅着今个儿天气不错,她早早的搬了椅子放在背风又能晒得到太阳的地方,开始缝制厚棉衣,顺便还将棉花胎拿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了晒。
    结果,一件棉衣才刚收针脚,她二哥就给她来了这么一出。
    好在俞小满是个心大的,瞅着半天也没瞅出个花样儿来,她索性就将篾器搬回山洞安置好,之后就丢开不去想了。
    又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了,等下回见着人了再问呗。
    说起来,她要做的棉衣棉裤还真不少,像她本人的倒是还好,毕竟也不干粗活重活,因此她只在袖口等处额外缝得厚了些,好避免磨损过度。展易的衣裳就麻烦多了,看他先前的旧衣就知晓了,领口袖口那就是重灾区,胳膊肘也是磨得发白发亮。更要命的是裤子膝盖和裤脚处,至于鞋子那就更不用说了。
    俞小满自己的棉衣只花了半日工夫就成了,倒是展易的棉衣,愣是忙活了有一天多。
    山里头冷得很,厚棉衣里头的棉花自然要衬得密实,为了防止棉花乱跑,还要将棉花胎细细缝成一格一格的。至于特别容易磨损的位置,得在里头衬上内衬。再有就是,像袖口和裤脚这两处,她特地做了松紧绳,扎紧以后可以避免冷风倒灌。尤其是裤脚,到时候直接扎紧了套进猪皮靴子里,既保暖还不透风。
    其实,比起猪皮,鹿皮更适合做靴子。可已经入山多日的俞小满当然知晓鹿有多么难猎,索性拿厚厚的野猪皮做了外衬,而内衬则直接用了野兔子毛,这也亏得先前展易猎到的野兔子不少,虽说毛色丑了点儿,可衬在里头又不妨事儿,既保暖又舒坦,保准叫展易过个暖冬。
    只单忙活这些事儿,她就用了七八日工夫,反而做棉被没花多少时间。又因着家里有了新棉花胎被褥,她瞅着老旧破烂的棉被,拆开来洗洗晒晒,寻了块粗布简单的缝了一下,做了个门帘子挂在山洞门里头。
    时间有限,她只能奔着实用去,在棉衣棉裤上动的小心思也是考虑保暖和耐磨,完全没计较过外表。要知道,做件衣裳不过一日工夫,而绣个巴掌大的帕子就要花去月余时间,哪怕她会,也懒得瞎折腾。
    待这些事儿都忙活好了,家里又堆了不少吃食。
    在展易看来,没的媳妇儿忙得一天到晚不停歇的,他却闲着没事儿干的。自然,这些天他是真没少家里拉东西,或是猎物或是果子,甚至还冒着被爆头的危险,又去拉了半框子松果回来。
    于是,刚歇了口气的俞小满,直接生了火爆了油,开始炒山货。
    除了果脯是直接晒干囤起来的之外,其他坚果类的全都要炒过以后才能吃,而炒制的手法和放入的配料,直接关系到坚果的口味。
    展易是不在乎的,哪怕俞小满馋得厉害,他仍不觉得那些东西有什么稀罕的。真叫他去嗑松子,还不如直接给他一根鸡大腿来得痛快些。不过,既然小媳妇儿喜欢,他也不会唱对台戏,就算不能帮着炒,生火总是没问题的。
    因着展易不辞辛劳的往家里拖了一堆的坚果,以至于如今家里的坚果不单数量多,种类也不少。
    俞小满生怕自己手生,炒坏了极品山核桃,所以决定先拿松子练练手,主要是那地儿离展家这边也近,只要无视小动物报复性的向展易丢暗器的话,松果是最容易弄到手的坚果。
    最最重要的是,松子数量多啊!
    炒松子之前,得先将松子从松果上头掰下来,这事儿虽简单却也架不住量大。光是掰松子就费了她不老少的工夫,回头她还叫展易寻了一斤黄沙,清洗筛选后留着备用,又拿了糖化成糖水,一样留着备用。
    等一切都妥当了,灶眼里也生起了火,俞小满这才将黄沙倒入锅内炒干、炒烫,再将糖水倒入炒匀。待糖烟刚一冒出头,立马将松子放入,用炒勺不停的翻炒。待翻炒个小半刻钟,差不多就可以起锅了,不放心的话可以取两颗砸开,看里头的松仁变黄了,那就肯定没问题了。
    不过,起锅并不代表就可以吃了,回头还得将黄沙筛出来,再将松子放凉了,或是直接食用,或是剥出松仁熬粥饭菜用。
    还真别说,炒松子这活儿太费力气,才出了几锅,俞小满就觉得这胳膊已经不像是自己的了,还好展易也看明白了,接手了她的活儿,让她在旁边歇着去。
    炒松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这要是火太大了,容易把松子给炒糊了,同样要是翻炒不到位,或者速度迟了点儿,一样会糊。可只要注意这两点,那问题就不大了。
    展易一开始也手生,不过炒了两锅后,很快就掌握了手感。等后一天,他又淘了斤黄沙过来,加大了每锅的量,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将俞小满原本预计忙活个三四天的事儿尽数完成了。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你们看时是早上,可我是半夜写的。
    好饿啊_(┐e:)_
    ☆、第18章
    第018章
    炒完松子后,还有核桃和栗子。
    展易背回家的山核桃品质倒是上佳的,数量却不多。俞小满索性接手了这活计,再度亲自上阵炒山核桃。
    俞小满只会两种炒法,一种是椒盐山核桃,另一种则是红糖炒核桃,两种滋味不同,却一样都是无上美味。
    先说椒盐山核桃,其实也可以说是手剥山核桃,整颗带壳炒制而成,闲时拿几颗慢慢剥着吃,既能打发时间又解馋,就是炒法略有些麻烦。
    炒制之前,俞小满先配制好了一定比例的盐水,放在一旁晾着备用,之后将灶眼的火生得旺旺的,直接将山核桃放入锅内大力翻炒,一直炒到外头的壳裂开缝为止。到了这一步,就可以把山核桃放入事先配好的盐水里,等估摸着山核桃充分吸收了盐分后,再拿漏勺全部捞出沥干进行第二次翻炒。
    这第二次翻炒,却是既要加粗盐又要加砂,还得先用旺火蒸发了水分后,再换成文火继续炒,直到山核桃外壳被炒制成象牙色后,方可起锅。
    本以为这是件简单的事儿,因着是带壳炒制的,香味不会外散,营养也不会流失,更不易炒糊,可同样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容易生熟不均匀,所以必须比炒松子更用心,不停翻动也保持均匀。
    椒盐山核桃炒制完毕后,就可以直接放入罐子里密封起来,等想吃的时候直接拿几颗就成。
    至于第二种方法,也就是红糖炒核桃,其实是先将核桃仁剥出来,再用红糖炒制而成。这个方法倒是简单,只需要先用开水将核桃仁焯一下去掉涩味,沥干水分后蒸熟,再拿红糖熬浆简单翻炒一下就行。
    唯一的麻烦就是,剥核桃费劲得很,不过同样的,吃起来就方便多了,无论是直接当成零嘴,还是在熬粥做菜时抓一把丢进去都成。
    要是讲究一点的话,也可以拿木捣臼捣碎后再放入粥里熬煮。再精细点儿,就只能是研磨成颗粒乃至粉末后,做成核桃羹和核桃糊了,这两样吃法倒是适合老人和幼儿,不过暂时大概是用不上了。
    而满满三大竹筐的生板栗却被俞小满暂时搁置了,比起放凉了以后不影响口感的松子和山核桃,这糖炒栗子还得现炒现吃。
    将这些坚果分门别类的归置好,回头俞小满又有些犯愁了。
    自家的山洞原本就不算大,只是先前因着东西不多,瞧着倒还算空。可随着过冬事物愈发囤积得多了,如今山洞里是满满当当的,哪怕已经归整过好几次了,打眼看去还是感觉挤得慌。
    展易也是同样感觉。
    说起来,这山洞是原本就有的。大概是在几十年前,展家阿爷某次进山打猎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山洞,正好里头宽敞干燥,位置又恰在小青山和大青山之间,加上离最近的山民家也隔了有一个山头,便索性占了下来当作了临时的住所。
    从那以后,展家子孙但凡进山打猎,都会在这里稍作歇息。而大山里其他山民也默认了这一片属于展家所有,轻易不会越界。
    及至展老爹意外身故,展老娘也病逝后,展易索性卷了剩余不多的家当匆匆搬到了山里,将这儿彻底当成了家。
    可惜,如今看来这个家似乎有些住不开了。
    展易略一盘算,很快就有了主意。
    要么索性搬离此处,去另寻一个更大更深的山洞。不过这么做的缺点也很明显,毕竟若是附近有好地方,展家祖宗不可能不心动。
    要么就想法子扩充山洞,真要如此的话,那就得提前准备好挖掘的铁器,等冬日里闲下来了,正好可以慢慢的挖掘,唯一的缺点也就是耗时耗力罢了。
    小夫妻俩商量了一番后,很快决定就选第二个法子。主要是这个山洞位置极佳,前有山溪后有温泉,哪里舍得轻易放弃?
    既然是准备挖掘山洞,那就得提前准备起来了,譬如下山找铁匠打些挖掘的铁器等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