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别着急 第1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邵令航不由皱紧了眉头,“当然。”
    苏可冷哼,“那老夫人让侯爷娶亲,侯爷为什么不肯?连送去的通房丫头都原封不动的送回去,这是赞同和顺从?”
    如此一问,邵令航瞬间勃然大怒,“这都是从哪里听来的胡言乱语?”
    苏可不甘示弱,“是不是胡言乱语,侯爷知道,公子知道,我不知道。”
    “你……”邵令航气结,看她固执的面庞,竟认真解释起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婚姻大事虽然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倘若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感情,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而绑缚在一起,又怎来的相敬如宾伉俪情深?自己家庭不睦,让父母忧心,还如何提孝顺?”
    “不娶妻生子让老人忧心,这就是孝顺了?”
    “倘若遇到中意之人,一年生一个,凑副牌九给老夫人。”
    坐在对面的福瑞两口子本是缩在阴影里装不存在的,但听得吵嘴吵成这样,不由对视一眼,又是好笑又是担忧,纷纷站出来劝架。
    福瑞说:“可儿脾气倔些,又吃了几杯酒,刚才不过随口一说,公子莫要当真。其实不管人前人后,可儿对侯爷和老夫人都是非常恭敬的。”
    福瑞家的说:“公子说得不过是个理,你何苦要较这个真。老夫人是谁,那是侯爷的母亲。人家母子的情分是咱们这些做奴才的能够指手画脚的吗?公子告诫两句,也无非就是这个意思,初衷是怕你一时莽撞没了轻重。”
    别说,这有了台阶,两个人的脾气还真都压了下来。
    邵令航看着苏可因喝酒和吵嘴而愈发红扑扑的脸颊,鼻子呼哧喘着气,朝她扬了扬下巴,“瞧你那自觉占理的模样,好像我刚刚多委屈了你似的。你不是喜欢打听吗,想知道什么,你尽管问,都弄明白了揣肚子里,倒省得惦记。但我丑话说在前头,既知道了老夫人的来龙去脉,过后敢和别人提一个字,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苏可不知哪来的劲头,正想和他掰扯,索性也扬起下巴来用鼻孔看人,“你尽管说,我定将你辩得哑口无言。”
    于是这红参和灵芝的事便摊在了桌面上。
    红参确为幌子,灵芝确有他用。内阁大学士方延吉的夫人的确病了,本就有心悸的毛病,这几日睡眠也愈发差了,还添了咳嗽的症状。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简直再适合不过。
    侯府里不是没有灵芝,就算真没有,世面上也绝非寻不到。但普普通通的一棵灵芝怎么能显出诚意来呢。倘若这诚意还牵扯着两家的姻亲,那拿出手的东西就必须足够贵重。
    而四太太嫁进来时的一百六十八抬嫁妆无人不知,那棵井口大小的深山灵芝更是娘家压箱底的陪嫁。千金难买,世上难求。
    “所以为了讨方夫人的欢心,四太太就得拿出陪嫁来?”苏可觉得不可理喻,“要联姻的也不是四太太,她为什么要当这个冤大头?”
    老夫人生了两女一男,大女儿邵令曦嫁了理国公世子,连生了两个儿子,次子锦荣今年十五,正到了说亲的时候。邵令曦看中了方大学士的幺女,方大学士却觉得锦荣没有功名在身,将来也不可能承袭爵位,难属良配。
    偏巧这时有人参了理国公一本,说他府中扩充的后花园强行侵占百姓的屋舍。
    理国公到底是不是冤枉的尚不能做论断,但此时若能和方大学士联姻,绝对是有利无害。方大学士既是内阁,又是太子的恩师,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和侯府的姻亲,平衡局势变得重中之重。所以即便邵令曦已经有些打退堂鼓了,作为祖父的理国公却极力希望促成这桩婚事。而方夫人的病情加重,恰好是这场博弈当中的突破口。
    苏可明白老夫人的心情,就算邵令曦没有派人过来开这个口,她也定会为长女周全。但四太太又招谁惹谁了,凭什么娘家的陪嫁要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充数?
    邵令航自有看法,“皆因四嫂招摇过剩,但凡年节聚会都要在外人面前夸耀一番她的陪嫁,那棵灵芝的事不知道窜了多少家的席面,京中公侯将相的夫人只怕无人不知。女人出嫁后的脸面是娘家撑起来的,大姐此时是众矢之的,各家公侯都瞧着她能拿出什么好东西送去方家,侯府在此时怎能让她失了方寸。这棵百年的灵芝送过去,既代表了理国公府的诚意,亦代表了侯府的态度。这门亲事便十拿九稳了。”
    最后,邵令航高傲地看着苏可,“京中名门望族间的联姻关乎着政治和朝纲,并非只是儿女情/事那么简单。党派相争,须先自保。这个道理你虑过吗?”
    后面的话邵令航省了,他认为以苏可的脑子,说到这个地步她就应该明白了。
    宣平侯府和理国公府是姻亲,宫里还有贵妃一脉,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理国公府和方家联姻,宣平侯府也是受益的一方。为侯府谋益,四太太怎么会是冤大头?倘若她真的这样想,那她也不配得到侯府的庇佑。
    苏可觉得胸口的闷气正朝着四肢百骸扩散,敲在桌面上的手都开始隐隐地颤抖起来。
    他说的话她明白,他的考量她也懂。可这整件事情里,可有人去跟四太太知会一声?她就合该被算计,合该吃了一根红参就得赔出一棵灵芝来?开诚布公的同她摆明不行吗?她若是霸占着不给,你们再搬出这些条条道道不是更好。何苦让她吃着哑巴亏将东西拿出来。
    “老夫人分明是给她机会,借你传话让她主动拿出来。大姐那里知道了,也会念她一声好。”邵令航辩驳。
    苏可咬着嘴唇摇头,“没人会念着四太太的好,事情闹到现在,她的灵芝只是在偿还公中的红参。”
    邵令航呼了口气,极力控制着自己的脾气,“没人逼她还红参,四嫂若还不上,到老夫人那里认个错便是了。难道老夫人还会派人到她院里直接将灵芝抬出来不成?”
    “可四太太和老夫人的关系并不好……”
    “可她确实动用了公中的红参!”
    苏可的耳朵突然传来一阵嗡鸣,她的意识仿佛脱离了身体,徘徊在这个氤氲着铜锅热气的房间里。她看到剑拔弩张的两个人死死对视着,互不相让,各执己见。
    她想告诉他,红参是三太太故意借给四太太的;想让他明白,四太太其实有个孩子般的冲动心性儿;想客观的让他意识到,女人们之间的战争,有的时候仅仅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老夫人太了解四太太的脾气秉性了,所以才在知晓了三太太的绊子后,下完了这局棋。
    可是她不想说了。她觉得他不会明白的。
    ☆、第021章 心意还是控制
    这顿火锅到底还是不欢而散了。
    邵令航离开的时候,脸上有很明显的失望和痛心,对苏可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可理喻”。好像他那样看好她,欣赏她,她却辜负了他的期望。
    苏可被这盆失望的凉水兜头洒下,四肢百骸都是冷的。她以为他和别的男子不一样,不会对女子有天生的偏见,可即便一身正气,也难敌与生俱来的性格——霸道蛮横不讲理,认定的事情就不会回头。
    他认可老夫人,那么旁人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白搭。
    “福妈妈,我回屋去了。”苏可勉强让自己显得镇定,即便邵令航走时将各处的门扇都撞得砰咣乱响,她也无甚表情地起身离开。只是回了屋,看着他坐过的杌子,想起刚刚还许给她的宏图,她的心变成一团乱麻。
    苏可正愁眉不展,福瑞家的突然敲门,端着一碗烫肉蔬菜进来,“姑娘,晚上没吃多少,快把这些吃了,好好睡一觉,明儿起来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这样豁达自然好,可世上有几人能做到。能做到的都出家当和尚去了,还能留在俗世里摸爬滚打?苏可苦笑,不忍拂了福瑞家的好意,坐下来吃着碗里的东西。吃了两口抬眼一瞅,不由叹了一声,“福妈妈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福瑞家的正坐在之前邵令航坐的位置,见苏可似乎能听进去几句劝,拉着杌子凑近了些。“姑娘,不要觉得我仗着有几分岁数就在这里说道你,但姑娘刚刚的话确实太冲了些。舟公子是什么人,姑娘心里最清楚不过。对自家人说话还要察言观色呢,怎么对他就针锋相对,非要争个是非对错不可呢?”
    苏可哽了一下,面色微露尴尬,“我的事,福妈妈都清楚吧。”
    “秦淮的事么?舟公子将姑娘托付给我们的时候自然说了一些。”福瑞家的将声音放缓,“要我说,舟公子对姑娘可谓是尽心尽力了。出了那么一档子事,不赎姑娘又怎样?就是赎了,几个家里能同意的?倘若过了新鲜劲儿把你在外宅随便一扔,姑娘今后怎么办呢?就是家里同意了,进府也给了名分,可以前的事到底在那里摆着,日子能舒坦?舟公子现在四处打点,还不是为了姑娘……”
    “福妈妈,我并不想跟着他的。”苏可听出蹊跷,忙截话,惊恐地表明立场,“我同舟公子已经说好,往后只是主仆,没有旁的瓜葛。他也答应了的。”
    福瑞家的对此感到很诧异,可苏可说得却极为认真,没有一丝扭捏和羞怯,好像侯爷真答应了她似的。
    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做到如此地步,仅仅是“主仆”关系,从哪里论都不会有人相信。所以这是,当局者迷?她脑筋灵活一转,换了话锋,“正是因为姑娘不愿跟着公子,他没辙才做了这许多的。”
    苏可不懂,福瑞家的便开始连哄带骗,“姑娘可能不知道,舟公子有个毛病,凡是他中意的、入了眼的东西,别人就再碰不得。倘若说这盘菜他爱吃,别人就休想再夹一筷子。他小时候常腻在老夫人身边,像咱家的大姑奶奶,往老夫人身边多站站都不行,吹胡子瞪眼睛的。虽说已过弱冠之年,这毛病也顶多是收敛了些,但该犯病还犯病。
    “姑娘和他有了肌肤之亲,在他心里那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他肯定不能置姑娘于不顾。可是姑娘不想跟他,这便有了龃龉。但公子是真放心不下,这才求到我们面前。
    “说些暨越的话,我是看着他长起来的,什么时候见他求过人啊。可为了姑娘,他没少在我这里赖。不怕姑娘恼,当时我听了姑娘的事可是一万个不乐意,我说青楼里出来的认个外甥女,没什么,可我们一辈子给侯府当差,怎么能将来路不明的人荐给主子呢?可舟公子真是实诚啊,好话都让他说尽了,拍着胸脯跟我们保证,说姑娘是个能干人,绝不会给侯府惹事。我们这才答应下来的。”
    苏可对这些话不为所动,几分真心几分夸大,她还是能听出来的。况且舟公子的这个毛病他刚也提过,“无伤大雅”么,她知道。但说舟公子为了她进府的事来求福瑞两口子,她不信,“我来侯府之前,侯爷是给过我一张拜帖的,难道我进府不是侯爷安排的吗?”
    拜帖?这简直又给福瑞家的当头一棒,刚一个“主仆”,这会儿又整出个“拜帖”来。侯爷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好歹知会他们一声。现下问起,她要怎么圆?
    “拜帖啊……”福瑞家的舔了舔嘴唇,忽生一计,“拜帖的事我不太清楚,想必是舟公子想的什么辙吧。我只知道侯爷答应了姑娘进府,但怎么进府,进府后干些什么,全都是舟公子一手操办的。”
    有的时候,人一旦钻进牛角尖就很难再拔/出/来。苏可像头倔牛,任福瑞家的说了这么许多,仍旧撼动不了心里一丝一毫,甚至通篇下来只念念不忘最后四字——
    一手操办。果然是个霸道无理的人。
    苏可冷哼,“妈妈跟我说这些,不过是将我当成了公子‘中意的看上眼的东西’。而事实上,我不过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间还横着一笔一万两的银子,所以才这样。倘若有朝一日我能还上这笔钱,他当我还能在他面前做低伏小?”
    福瑞家的对“鸡肋”一说略过不提,只掩嘴笑了笑,“姑娘这是又将话说回来了。既然咱还不上这笔钱,做低伏小一些也是常情。姑娘这样豁达通透的一个人,不该这样认死理。现在是做低伏小吗?不是,是一种磨练和蛰伏。姑娘想过没有,如果没有公子,姑娘现在是什么样?仍旧身在秦淮还是熬不过家人的唠叨嫁了人?姑娘的心性儿没人比姑娘自己更清楚的了,侯府是不是姑娘今后跻身的地方,姑娘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苏可沉默。
    福瑞家的继续谆谆告诫,“姑娘不要把舟公子当做外人,就将他当成侯爷。如果今日这些话都是侯爷说的,姑娘还敢这样顶撞吗?也直言不成就甩脸子不搭理人?出了问题要想法子解决。姑娘站在四太太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没有错,可若是想帮侯爷将府里整治妥帖,那就不能站在任何人的角度上。”
    苏可抬眸,“妈妈知道整顿侯府的事?”
    福瑞家的笑得温和,“晚饭前公子特意和我们交待了,说侯爷打算让姑娘帮着料理侯府。”说着,语气一顿,“说起来,府里也确实乱得不像话了,侯爷打算整肃,也确是件好事。所以我要提醒姑娘,乱世出英雄,姑娘要把握住机会。”
    “妈妈的话说到我心坎上了,可是我和舟公子的意见如此相左,他的话又透着侯爷的意思,我这样还能有何作为?”苏可的脑子已经乱了,当发现福瑞家的有大智慧,她便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求助于她。
    福瑞家的唏嘘一叹,“姑娘要明白,侯府是侯爷的,老夫人是侯爷的娘,你让人家娘俩内讧,这能成吗?侯爷是想让侯府和和睦睦,所有人各得其所。可不是要闹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苏可闻言,不由倒吸了一口气。她确是做错了。
    对侯府而言,舟公子、侯爷、老夫人都是自己人,而她是外人。一个外人在自己人跟前指手画脚、搬弄是非,没有人会不生气。她不该挑拨离间,而是要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想法。要不动干戈,在尽量保证所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侯府料理周正。
    侯爷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家,而不是一个分崩离析的侯府。
    想通这些,苏可如参透了禅悟透了道,起身给福瑞家的福了一礼,“多谢妈妈的指点,让我醍醐灌顶,否则就是三天三夜我也想不明白。”
    福瑞家的着实放下心来,各方目的都达到了,拉着苏可重新坐下,“既然都想通了,那明日我就去给舟公子递个话,看舟公子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过来一起吃个饭?”这是让苏可给他服个软。
    苏可却沉下脸来,“让我消停两天,行吗?”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两个人都是倔脾气,冷静冷静也好。福瑞家的也没强求,见天色也不早了,嘱咐两句早些歇着,起身端着空碗回去了。
    苏可是耗光了心神,几乎是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上工都险些迟了。
    后来董妈妈又多歇了一天才来库房,苏可表现得谦恭,小心把握着这个度,让自己既不显得高傲冷漠,亦不显得逢迎讨好。
    毕竟舟公子之前的话还是对的。苏可的顶头管事是董妈妈,而不是三太太。整理好库房后交的点账簿子,她应该直接回给董妈妈,再由董妈妈呈给三太太才对。她的急于表现其实是越俎代庖,董妈妈要是看不惯她,要给她小鞋穿,她一点辙都没有。
    但好在苏可总是能得贵人相助提点,对待董妈妈谦恭小心之后,日子倒也平静。
    就这么又过了几天,舟公子一直没来福家小院。苏可常听着福瑞两口子的话音儿,但是仍旧不肯开口接话。她倒觉得他不来反而清净。
    这天中午,苏可独自一人去大厨房吃饭,沿着抄手游廊刚拐进夹道,一个小丫头突然跑上前来塞了一个扁扁平平的布包给她,踮着脚悄声说:“是四太太让我捎给姐姐的。”说完一溜烟儿跑了。
    苏可怔愣不及,打开布包扫了一眼,发现是本书。封面上无字,内页匆匆一瞥,只扫见一句“八上三去五进一”。
    这是什么?
    ☆、第022章 魔音蚀骨销魂
    苏可十三岁进宫的时候,一个大字不识,起先两年都只能干洒扫的活。赶上一次圣寿节,苏可被派去擦廊柱,认识了一个叫洛芙的宫女。
    洛芙的家里是做官的,可惜当爹的太贪,后来抄了家,她年纪小就给充到宫里当宫女了。一个千金小姐日日跪在地上擦地砖,身子自然顶不住,没两天就病倒了。大冷天盖着薄薄的被子躺在那,发烧烧得眼睛通红。
    那两年进宫的宫女很多,即便不缺人,仍旧每年都往里招。再加上选秀落选的,宫里几乎人满为患。死个把宫女,在管事的看来完全就是在给宫里减轻负担。
    所以洛芙这么要死不活的,嬷嬷根本没放在眼里。别说请医问药,就是派个人给她送口饭都没有。
    苏可是觉得她太可怜了,便偷偷把自己的饭食节省出一口给洛芙吃。晚上和旁边的人换了位置,从大通铺的另一头挤到洛芙身边,把自己的被子盖在洛芙身上。
    就这么坚持了小半个月,洛芙还真就挺过来了。
    缓过身体的洛芙对苏可很感激,无以为报,琢磨了三两天,夜里偷着问苏可想不想识字。那时的苏可,眼睛像两颗夜明珠一样噌噌冒光,险些吓着了洛芙。
    后来苏可磕磕绊绊费劲巴拉地学完了《千字文》。
    《三字经》学到“爱恶欲,七情惧”的时候,洛芙投井了。
    从井里捞出来的洛芙面目全非,肿的像一块泡发的馒头。苏可被带去认尸,只瞧了一眼,转身就吐了。一边吐一边流泪,因为她知道洛芙绝不是自己投井的。她不会舍得丢下她。
    再后来,苏可因为识字,字写得还算周正,被派去了尚宫局的司簿司当女史。后来司言司缺人,苏可得老嬷嬷喜欢,当了掌言,又当上了正六品的司言。
    如果没有洛芙,苏可挣不得这造化。
    她总是告诫自己,唯有好好的过活,才算不辜负了洛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