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闹离婚 第2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不忍心要同我离婚,所以只能我提出来了。”
    “为什么?” 不是她看不起她大姊,她离了婚绝对找不到比现在这位姐夫更好的了。就连她自己,虽然看重精神,也不得不承认,她是有点羡慕她的物质生活的。杜家子女中的六分之一和傅家唯一的少奶奶相比,自然是欠缺了点分量。况且,她父亲虽然号称开明,但也绝对不支持儿女离婚的。她一提离婚,无异于众叛亲离了。
    第46章
    杜加林不愿在外人面前提他的不是, 只说是他对自己没有感情,感情并不是他能自主的。她不想将这桩没感情的婚姻进行下去。她说得都是真的, 只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这一半实话给了杜二小姐充分想象的余地。
    直到她搬了出去,傅与乔这才意识到她这是真的要同他离婚了, 并不是闹小孩子脾气。
    房子在弄堂里, 算不上破,当然也谈不上多好。楼上两间小房, 一个月二十块钱的租金。沪上居大不易, 同样的价钱蛮可以在北京租一个三间两厢带葡萄架的独院了。她住楼上, 楼下是对夫妻,据房东说男的在大学里教课。亭子间没被分租出去,用来堆放房东的杂物。房子是石灰地面, 她之前添了几件榆木家具,经济实惠也不难看,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柜子一个五斗橱还有几把椅子。搬了家,她又去商行里买了一个绿色灯罩的台灯, 一个德国造的煤油炉, 一只水壶, 几只碗碟, 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杂物, 给了伙计小费, 给送到了家里。
    她回来的时候弄堂里有一个小女孩儿卖花, 花已经不新鲜了, 可篮子里还有小半, 她都要了,给了小女孩儿一块银洋。水仙花的根茎用玻璃纸缠着,她用剪子把玻璃纸剪了,插在一个淡绿色的玻璃瓶里,玻璃瓶是处理品,上面有许多斑斑点点还有不规则的划痕。她买它倒不是只图便宜,她现在喜欢有一点瑕疵的东西。
    杜加林的腰上贴了两贴药,依然疼。她疼,倒不着急好,明天还要去医院拍一个x线片。桌上放着一瓶烧酒,还有用牛皮纸包着的落花生,这幢房子只有一个灶披间,被楼下用着,加上她忙且懒,也没下厨,在街角的馄饨摊上要了碗馄饨带了回来,馄饨用薄瓷碗盛着,此刻半凉了,有油花浮在上头。她喝了两口酒,疼也减了半分。窗户正对着月亮,月光洒在桌上的玻璃上,上面散落着花生壳。往常这个时候,她同他坐在一桌上吃饭,有时不说话,有时扯两句不相干的闲话,心里总是绷着根弦,当然也减却了一些孤单。
    她获得了短暂的自由,终于不再需要每天角色扮演了。孤独当然是孤独的,不过她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孤魂野鬼。好在还可以记日记,她已经连着一个多月记日记了,最开始是为了原主回来好尽快地了解状况,到后来除了这种功能性的需要,还有了精神上的需要。于是她每天要写两份日记,一份是关键信息的记录,另一些是不能为外人言的。这晚的月色记在了后一本日记里。
    第二天她一早就去了一家诊所,拍了一张x线片。医生说她没大碍,不过建议她不要过多操劳。
    傅与乔一早便在她的店里等着她,tony认得这位是老板的先生,自然不会怠慢。店外挂着支持国货的招牌,所用布料一律采用国货。
    他坐在椅子上,等着她来。昨晚她不在,他一个人同杜二小姐吃饭,分外地不自在。她在的时候,他并没觉出她的重要性。可她不在了,他又觉得哪有点不对劲,就像一个人穿西装不打领带,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他又想起她的比喻来,扯了扯领带还不够,索性把早上刚打好的领带摘了下来。
    她威胁他要破坏他的名誉,可对着她妹妹又是另一番遮掩的说辞,想来她并不愿意和自己撕破脸皮。
    柜子和抽屉都上了锁,玻璃板上有一叠纸,他没窥探别人私隐的爱好,不过摆在外面自然算不得隐私,他等得不耐烦,便无聊地翻了起来,无非是些未填写的表格,有张表格背面用铅笔画了一个人的眉眼,左眼有颗痣,不仔细看并不看得太出来。他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第一次觉得难办。
    等到九点钟的时候,他实在不耐烦了,便出了门。中午的时候杜加林才从诊所回到店里,tony告诉她说先生来过了,她倒不意外。
    她喝了茶,tony虽然名字太过跳脱,但人还是很靠得住的,做招待未免屈了才。如今正是国货潮,店里的布料都是用的中国货,用货量太多,最好找一个稳定的合作商。她让tony找了上海十家纱厂的布料材质和价格进行比对,得出德清的性价比最高。她给了tony一个襄理的头衔,让他去印新名片,和德清谈一谈,看长期合作能不能要一个折扣。
    “你让白师傅给你做身新西装,白师傅没工夫的话就让其他师傅给你做。”tony的衣服像从成衣店里买来的,并不是他的尺码。
    “职员有折扣吗?”
    “这个不用你自己花钱。”
    她打了个喷嚏,不知道谁在骂她。
    等tony关上门的时候,她忍不住说吗,“以后能不能不要抹那么多发油!”
    tony升了职位提了薪水还有免费的新衣服,连这个非常苛刻的要求都高兴地回了一个好字。
    晚上回去的时候她特地先换了一件蓝布袍子。她一个人住,自然是越不引人注目越好。她本来是要叫黄包车回家的,后来看电车前排队的人不多,便上了电车,她到家要坐六站地,给了卖票人六分钱,不过那人并未给她票,直到她坐了四站地,才给她一张两分的票。
    “我买的可是六分的票!”
    “小声一点。都是中国人,不仅要支持国货,时刻都不要让利权外溢啊!”
    这路电车是外国经营的,利权倒是没有外溢,钱进了他自己的腰包。这世道当然有许多爱国的,可也不乏发爱过财的,就连卖票人中饱私囊也打着国家的旗号。他这么熟练,想来是早就习以为常了。
    尽管坊间不乏民国粉,她自己却是从没向往过的,谁料世事无常。
    家中的煤油炉上放着热水壶,因为腰疼拿不了重物,她只在壶里装了小半壶水。她坐在桌前吃包子,包子是胡萝卜牛肉的,用蜡纸包着,她这人吃包子跟别人两样,喜欢皮儿跟馅儿分开吃,她一边用筷子将皮跟馅儿分家,一边看报纸。周先生的小说又有了新的进展,一位姓商的作家成了郑家的座上宾,文中这位作家英俊而极富有同情心,一眼看出了郑家夫妇和谐表面下的暗涌。杜加林本来是恼的,可看到文里对商作家英俊外貌的繁复描述,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世上从不缺乏自恋的人,但自恋到这种地步也是少见。
    正在这个时候,她听到了门外有人敲门。
    “您找谁?”她隔着门问。
    “我。”
    这声音她太熟悉了,她搬出来是为了表明决心,也没想着躲他,她是想明天去找他的,把开店花的钱先还给他。只是她搬到这儿来谁也没告诉,他怎么就找到了。
    他衬衫外套了件灰色开衫,没打领带,两人对着愣了会,杜加林先开了口,请他进去。
    傅与乔因为上午白等了,下午便卡着点来等她,他刚到路口的时候,正遇到她从店里出来上了电车。离得远面目看得不真切,不过他到底认出了她,在他认识的女性生物中,她是两条腿倒腾最快的。他开车一路跟着电车来到了这里,跟到巷口的时候,他怀疑他跟错了人,毕竟她开店挣了些钱,不至于住在这里。
    她请他坐,下意识地问他要喝点儿什么,醒悟过来才发现家里既没茶也没咖啡,只有一罐刚买的藕粉,他说随便什么都行。
    一共两间房,客厅和卧室,因为只她一个人,客厅里饭桌都没有,本来不大的房子显得非常空荡。她扯了张椅子让他坐了,他四下打量了一番,这间房很明显是刚入住的,看样子只有一个人。
    壶开了,她拿湿毛巾隔着手去提水壶,又从罐子里崴了两勺各放在玻璃杯里,倒水,搅拌,冲了两杯藕粉,“得等一会儿再喝,烫。”
    她做这些的时候一气呵成,好像干惯了似的,丝毫不显生疏。杜家虽然没多富裕,毕竟是有老妈子的,她嫁到傅家,更是不缺人伺候。
    由奢入俭难,她转变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让他吃惊。最关键的是她对现下的生活适应的很好,他就不能用经济来给她施加压力了,加之他又不愿拿感情说事,一时间,竟无话可说。
    杜加林去了内屋,从抽斗里翻出一个支票簿,开了一张条子,写了两千五百块钱。
    她把支票递给他,“我弄这店花了您这些钱,这是还您的。”
    他并不接,“你我之间何必算得这样清。”说完他看向她,“就算你想着要同我分开,也不必一口一个‘您’,同我划清界限。”
    这时,有人敲门,两人都很惊诧,傅与乔制止了她,亲自去开门,没想到门外是一个打扮素净的女人。
    那女人是楼下的邻居,刚才看见杜加林上楼,认定这是新搬来的,简短和她寒暄了几句。这位太太是讲究老礼的人,新邻居搬来,自然要拜访一下。正巧快中秋了,她拿了个月饼匣子,里面装了四块素月饼。
    见开门的是个男人,想来必定是这家的丈夫了,瞧衣着打扮,倒不像是住在弄堂里的人。
    杜加林见是楼下的太太,便客套地请她进来坐一坐。
    “不打扰了,你们休息吧。以后有时间来楼下坐,我一个人在家呆着也闷。要知道你先生也在,我便让老方跟我一起上来了。”
    第47章
    “那谢谢了。”她想着明天无论如何得买盒巧克力还礼。
    送走楼下的太太, 她关上门, 只听那人说道, “咱们什么时候休息?”
    “您……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天已经不早了。”
    “你不同我回去?”
    杜加林看向他, 他今天倒没打领带, 肩背靠在椅子上, 更显得自在。傅少爷就有这种本事, 即使不是他的家,他本人却比主人还要从容三分。
    “你以为之前都是我在逗你玩呢?我还不至于这样无聊。这条子你先收着,别嫌少。”
    “你这是挣了钱, 想着同我划清界限了。”
    “何苦把话说得这样难听?” 杜加林递给他一杯藕粉,“渴了的话你可以喝一口。”她因为离了傅家,这里又是自己的地方, 心态松弛了不少, 在语气用词上也就忘记了遮掩, “我的钱在你面前不就是九牛一毛么?我不至于因为这几个钱就找不着北了。我做这个决定是非常清醒的。”
    她继续说道,“还是那句话, 放弃了一棵草, 你将收获一片森林。相信我, 会有许多人愿意爱你并且愿意嫁给你的。”
    “这是不包括你了?”
    “我有自知之明。”
    “你也不必看低自己。”
    “我并没有看低我自己,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我们不合适。鸦随彩凤, 你觉得谁更委屈些?”
    见他不说话, 她补充道, “我开始以为是彩凤更委屈, 毕竟是配了一个不如他的。但鸦又何尝不委屈。彩凤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自然知道鸦配自己是高攀了,所以一直保持着高姿态。但鸦其实并不想高攀这凤,它只想在自己的鸦群里呆着,好歹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用费力去迎合谁,被动地承担恩泽。”
    “你是在指桑骂槐了。”
    她钉着他看,“你难道心里没有一点儿觉得我高攀你的意思?你对我所有理直气壮的要求,不都是基于这一点么?” 她太饿了,喝了一大口藕粉,接着说道 “当然,你是绝对不肯承认的。”
    “你既然已经认定了,我解释也无用。”
    “我没怪你的意思,这是人之常情。换了我是你的位置,我也不会比你更好些。只是两个不同的人,本就不应该在一起。跟你在一起,我太累了。每天在人面前虚与委蛇逢场作戏,我实在是受够了。”每天假装别人,在他面前时刻小心翼翼,生怕被他轻视了,看见他同哪个雌性生物亲近一点,便免不了多看人家几眼。她是一个粗糙的人,不想受这些精致的罪。
    “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她沉默,其实也是有的,不过在这种场合说已经不合适了。
    “这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你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但也许有七全八美的呢?如果没有,也不一定要找。”
    “你想好后果了吗?”
    杜加林拿了把椅子坐在他对面,“你不用担心离婚会影响你的形象。对于真正的伟人来说,情感问题永远都是小花边。莎士比亚对她妻子坏不坏,坏透了,分居二十年,他这么多财产只把他死时躺的床留给了他夫人,可这影响他的地位吗?不影响。卢梭对他的妻子坏不坏,坏到家了,五十多岁才补办婚礼,生的五个孩子都送到育婴堂。这影响他思想的传播么?不影响。凯撒培根瓦格纳,哪个感情史不混乱,这影响他们的成就么?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从政界到文艺界,有几个人是情感上的榜样?跟他们相比你简直是圣人了。如果你认为离婚会有损你的光辉形象,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又不是你主动提的。”
    傅与乔看向她的神情颇为复杂,她继续说道:“打扮得完美无缺是政治家还有道学家才需要做的事情,你又何必为了别人的看法委屈自己呢?一个杰出的人,总会被人议论,这是优秀的副产品。再说了,离婚可一点都不丢人,你不要有心理负担。”
    “你倒为我想得周全,不知道你想没想过你自己?”傅与乔开始以为她在讽刺他,可听到最后他才发现她是十分真诚的。他觉得这个场景非常的怪异,一个女人在劝他的丈夫,离吧,离吧,离婚不丢人,好似他是一个受封建思想压迫的小媳妇儿。
    “我既然提出来,必定是做好了打算,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
    她真心不想跟他过了,这是他今天的第一大发现。还有一个发现也令他惊讶,他这位太太音色和口音大体还是原来的样子,可语气和用词却是北方人特有的,她在傅家的时候并不明显,一出了傅家她那后槽牙打不开的劲儿格外突出。按理说,就算看了些北方文学也不至于此。
    “你腰还疼么?”他把离婚的事儿撇过去,关心她的身体。
    “托你的福,不怎么疼了。”
    “吃饭了吗?”
    “吃了。”
    “不该坦诚的时候你过分坦诚,这点小事儿上你又撒谎,实在让我怀疑你离婚的诚意。”
    “我有十二分的诚意,如果你同意的话,明天咱们可以立即登报。”
    “你的心意我已经领会了,既然要散伙,总要吃个散伙饭。你不会连这个要求都不答应吧。”
    杜加林本以为去的是淮扬菜馆子,没想到车在四马路的雅叙园停下了,这是一家地道的京菜馆。堂倌是旧式的短打扮,肩上搭着毛巾,称呼也是旧式的,爷您里边请。让到包间,这家馆子不兴零点,都是整桌的筵席,一桌十块钱。相比其他菜式,京菜算得上十分物美价廉了。
    正式上菜前,伙计端来了几个碟子,无非是瓜子和蜜饯山楂。
    “怎么想起来京菜馆了?”杜加林对此颇为诧异。
    “我以为你喜欢。”
    “也没有特别喜欢。”她因为新近搬出来愈发肆无忌惮了,连掩饰都懒得掩饰,流露出了许多马脚,不过她也没多紧张。她想,就算这位少爷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可能会怀疑她的身份。他以前和傅少奶奶也算不上多么熟悉,后来又三年多没见,这其中有无数种可能性。
    席里有挂炉鸭带面饼,厨子当着他们的面片鸭子,片到半只的时候,杜加林忙阻止他道,“这半只鸭子您别片了,一会儿我带走。”她最是讲求实惠的人,他俩吃半只鸭子加上其他菜都很勉强。
    她用薄饼卷了鸭肉递给他,“既然你不反对,咱们就拟一个协议。至于是否登报,看你需要。”
    “依我所见,你就算想同我离婚,也不一定非要搬出来住。你住在傅家,我也不会勉强你。你出来,面临许多的社会压力。”
    “这些压力迟早都要面对。”
    “我愿意尊重你的意见。只是后天就中秋了,家里这天要聚餐,父亲那边,我想过了节再同他说,中秋节这天你回家过节,这个小要求你总不会拒绝我吧。”
    “这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