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案调查科(1、2) 第8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孔的大小,最多容得下一个人的拳头,这种花型设计在新疆晾晒葡萄干的葡萄房里倒是运用得很广泛。平房只有一个朝东的单开门入口,入口的房门已经被大火吞噬殆尽。
    站在门口望去,屋内不时地有掺杂着黑色炭灰的液体流出,很显然,消防队的人已经来过。在室内靠南边的地面上,躺着两具被烧焦的尸体,尸体的面部已经无法识别,尸体的皮肤已经被火烤得炸裂开来,一条条皮肤裂纹的下方,是泛着油光的人体脂肪,可能是因为火势太大,我站在门口都能闻到一股烤肉的味道。
    站在现场环视了一圈,只看到几个派出所的民警和分局技术室的胡主任。
    “刑警队的没来,难道不是案件?”我在心里有一丝窃喜,毕竟命案的那种工作节奏,非一般人可以扛下来。
    “胡主任!”
    “冷主任!”
    作为刑事技术战线上的战友,他们两个是老相识了,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便进入了正题。
    “我把现场的情况跟你介绍一下。”
    “嗯!”明哥认真地点了点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胡主任在这里开头的两个字用的是“事情”而不是“案件”,这就说明这次火灾在他们心中或许已经有了一个结论,让我们过来估计也就是为了确认这个结论,一听到这里,我长舒了一口气。
    我在开小差,可胡主任没有任何停顿:“今天凌晨三点钟,住在火灾现场正对面的村民正在家里赶烧锅贴馍,前后也就半个小时的工夫,他们就发现这里烧了起来,随后他们就报了火警,可能是路程比较远的原因,消防队在赶到现场时,这里的火势已经不是太大,在消防员救火的过程中,发现屋南侧地面上有两具烧焦的尸体,于是他们就打了110,110指令辖区的派出所赶到现场做现场保护,接着我们分局的技术室又接到派出所的出警通知,于是我们就赶到了现场。”
    “嗯,你们到现场做了哪些工作?”
    “我们先期做了调查,这间房屋是村里一个叫苗小兰的村民的柴房,里面堆积的都是一些柴火。”
    “现在这个苗小兰能不能联系上?”
    “联系不上。”
    “她们家有几口人?”
    “根据民政局婚姻系统中登记的信息,苗小兰有一个丈夫叫廖光永,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独子,叫廖华胜,廖华胜几年前就跟村里的其他人出去到深圳打工去了,所以我怀疑这两个死者会不会是苗小兰夫妇。”
    “他们的小孩现在还在深圳?”
    “对,我已经让人通知他回来了!”
    “好。”明哥点了点头。
    都是搞技术的人,有些话只要点到即可,要想证明胡主任的猜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dna比对检验,死者是不是两夫妇,用他小孩子的dna对比便知。
    “现场进出口勘查了没有?”
    “嗯,我们也就是在进出口的位置发现了端倪,所以才没有通知刑警队到场。”
    “哦?”
    “冷主任,你也看到了,这间小平房没有窗户,墙上的‘采光洞’别说人,就是个猫钻进去都费劲,所以要想进入这间屋子,只能从门进入,我们在现场找到了房门的内锁,通过内锁我们可以判断失火时,房门里面的插销内锁是插上的。”
    “你是说这有可能是一场意外?”
    “胡主任,能不能把你们找到的锁给我看看?”我站在旁边插了一句。
    “当然可以,小郭,把锁拿给小龙。”胡主任对远处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大的男青年说道。他叫郭涛,跟我一样,是分局的痕迹检验员,不过他是半路出家,而我是科班出身,在年纪上他比我小几个月份,我们私下里的关系很不错。
    “龙哥,给你!”郭涛笑眯眯地把一个物证袋递到了我的手中。
    我点了点头,带上白手套将里面的锁具取了出来。这种锁具是最为原始也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插销内锁,所有人都应该见过,它由两部分组成,一端是钉在房门上的“l”形金属插杆,另外一端是钉在门框上的“Ω”形金属销。当“l”插入“Ω”内,房门就可以从里面锁死。因为早年的门锁不带内销的功能,门锁很容易被小偷从外面撬开,这种内锁,正好可以弥补这种漏洞,所以在以前的住户家里,几乎是家家一把,十分常见。
    六十
    “淬火痕迹明显,马氏体完整,可以肯定,失火时内锁是插上的。”我看了一眼,张口说道。
    “你说什么?马什么体?”叶茜迈着小碎步走了过来。
    “对啊,龙哥,你说的我怎么没有听说过?”郭涛也在一旁好奇地问道。
    “这个只是学术上的称呼,我一说你肯定明白,不过某些人就不一定了!”我一把将郭涛的肩膀搂住,佯装要避开叶茜解释这个问题。
    “司元龙,要不要这么小气?”叶茜在我身边跺着脚说道。
    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现场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它不是案件,所以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张口回道:“我就是这么小气,怎么着?”
    “那块‘手工巧克力’我买的时候是刚刚加工出来的,本来想一回来就给你的,我哪里知道我忘记了,直接过了期?大不了回头再补一个给你,至于么!”叶茜就是一个倔强的霸王花,平时想让她放低姿态跟我解释这么多,门都没有。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也只有捏着她的小辫子,她才会如此乖乖听话。
    “得了,我也大人不记小人过,就给你解释解释这里面的缘由。”说着,我把内锁的插杆和金属销分离开来,因为火烧,锁具表面的漆面已经被完全剥离,只剩下最为原始的金属颜色。
    “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我问道。
    “锁杆上有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叶茜抢着说道。
    “对,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先给你们解释另外一个知识。”
    “什么知识?”叶茜来了兴趣。
    “锻造!”我很有深度地说出了两个词。
    “快点说啊。”
    我把那根呈“l”形锁杆放在地上,然后蹲了下来解释道:“我们都曾经看过电影里面的铸剑师铸剑的场景。”
    “嗯。”郭涛跟叶茜动作一致地点了点头。
    “铸剑师先是把钢铁放在炉火中煅烧,然后再用锤子使劲地敲打,等剑体成型以后,再把烧红的剑体快速地放入准备好的冷水中冷却,最后再抛光,一把普通的剑就做好了。”
    “嗯,现在的锻造师还是沿用这种手法。”郭涛补充了一句。
    “注意,我刚才说的只是一般程序,剑也有品质之分,上好的剑可以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差的剑连木头都砍不断,同样的锻造程序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为什么?”叶茜双手撑着下巴问道,郭涛也听得是聚精会神。
    “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电影里很多铸剑高手倾其一生,最终只能铸得一把绝世好剑,虽然电影的表达方式有些夸张,但这也不无道理。下面我就跟你们说说这里面的真实原因。”
    “龙哥,您就别卖关子了,求科普啊!”郭涛一脸崇拜地对我说道。
    “好,那我就直接进入重点。被锻造的合金剑体在炉火中煅烧,当温度高于七百二十七度时,合金剑体上会形成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没有磁性,有了这种组织,被锻造的剑体就不会吸附细小的颗粒,这样可以保证纯度。我们都知道,如果剑体掺杂的杂质太多,很容易断裂。”
    “‘奥氏体’的可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铸剑师敲打烧红的剑体,其实就是一个提纯和塑形的过程,只有反复地敲打,不断地提纯,才能得到一把纯净的剑体。”
    我歇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剑体敲好后,下面的一步就是把它放置在事前准备好的液体中,这种液体多为碱水或者盐水,当然白水也行,就是效果要差一点。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淬火。”
    “在淬火的过程中,急速冷却的‘奥氏体’便会形成‘马氏体’,‘马氏体’其实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和韧性,物理颜色表现为黑褐色。”
    “在铸剑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重复这个程序,最终绝对可以得到一把绝世好剑。当然我说的只是整个工艺的流程,铸剑大师日积月累的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我很有自豪感地把上面一段话说完。
    “嗯,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跟案件有什么关系?”叶茜一盆冷水泼了过来。
    “怎么会没有关系?敢情我刚才说了半天,你全当笑话听了?”我有些怀疑叶茜的智商。
    “反正我是没明白,你明白了吗?”叶茜转头问向郭涛。
    “明白了一点。”郭涛有些害羞地说道。
    “被你们两个给打败了,你们刚才不也看见了嘛!”我指着内锁的插杆,“插杆外伸部分与插体颜色有明显的差异,外伸部分颜色明显较浅。火灾发生时门是由插销插着的,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使插销温度瞬间降低,与铸剑淬火程序相同。插销外伸部分位于插节内,虽然经过高温,但灭火时由于外层插销的保护未受到水的喷洒或受到的喷洒较少,从而没有形成淬火,所以没形成黑色的马氏体组织,因此颜色有差异。有了这种颜色差异不就正好说明发生火灾时内锁是从里面插上的吗?如果这起火灾是起案件,除非嫌疑人会像孙悟空一样变成苍蝇飞出去,否则他肯定也只能被烧死在里面。”
    “哦!明白了!”叶茜这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小龙,过来把着火点分析出来!”明哥抛给我一个任务。他干了那么多年的刑事技术,而且还是我父亲的得意门生,在火灾现场找着火点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不会看不出来,目的很明确,他是在考验我。
    在火灾现场,大火几乎毁掉了全部的物证,我们熟知的指纹(由汗液、油脂等成分组成)在高温下,汗液会蒸发,油脂会融化,所以指纹不会存在。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火灾现场,消防官兵会到场救火,足迹在水压枪的冲击下也基本上会消失殆尽。
    没了指纹和足迹,痕迹检验员是不是在火灾现场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其实不然,其中判断着火点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着火点”也叫“起火点”,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就是犯罪分子选择纵火或者火灾最先起火的地方,也是物质最早燃烧的地点。判断好这个点,以它为圆心找寻相关的物证或者提取有价值的检材回去化验即可。
    举个例子可能会更加直观,假如这个案子是纵火,那在着火点或许会留下助燃物(酒精、汽油等),也有可能会留下打火机的防风帽等等,这样对整个案件的定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有人要问了,汽油什么的不都烧没了吗,怎么还可以找到?其实凡事不是绝对的,因为汽油分子很小,在嫌疑人倾倒的一瞬间会很快地渗入至地表以下,这样还是可以提取到微量的汽油分子。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
    而这起案件的地面就直接是泥土地,连个水泥地面都没有打,很显然,在这个地面上要想提取到助燃物一点都不难,至少对于老贤来说,是小菜一碟。
    既然我们知道了找着火点的特殊用处,那么怎么在黑黢黢的一堆废渣中找哪个是着火点呢?只要你懂得了窍门,其实很简单。一般物体在燃烧时,会冒出大量的黑色烟雾,它们其实是一些烟灰的固体颗粒(特殊的化学制品除外)。气体在高温下会膨胀并产生热对流,受到热气流膨胀的影响,烟尘颗粒向上漂浮,最终黏附在墙顶之上,所以一般室内火灾现场的着火点上方的烟尘厚度比较厚,燃烧得也最为厉害。
    通过观察,我很快找到了这起现场的着火点。
    “着火点竟然在尸体的正上方?”明哥刚才只顾跟胡主任叙旧,这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烧得黑黢黢的屋内。
    “怎么了,明哥?”我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不符合常理,如果是放火自杀,或者意外着火导致人死亡,着火点不会在死者的正上方,通常会有偏差。”
    “你的意思是说,有人直接在尸体上放了助燃物,然后焚尸?”我猜到了明哥的意思。
    “很有这个可能!”明哥点了点头。
    “可是着火时内锁是锁上的啊,如果是纵火,嫌疑人是怎么出去的?”我刚才还在为我的“铸剑理论”沾沾自喜,可现在完全被明哥给推翻,我多少有点疑问。
    “像那种插销锁,从外面上锁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明哥直截了当地否定了我的结论。
    “难道是案件?”叶茜瞪大了眼睛。
    “不行,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做尸体解剖!”明哥皱起了眉头。
    刚才我们之间那种轻松的氛围也渐渐变得紧张起来。
    “胡主任,通知派出所保护现场,我们要把尸体拉到殡仪馆。”
    六十一
    两个小时之后,两具高度炭化的尸体被分别摆放在了两张解剖床上。
    死者的皮肤因为高温的原因,已经形成了一层硬脆的薄壳,明哥没有迟疑地掏出了解剖刀,沿着其中一具尸体的腹部切去。
    咔嚓,咔嚓。随着皮肤炸裂的声响,一股令人作呕的内脏气味扑面而来。死者的人体组织已被烤成半熟,原本可以到处流动的血液,就像是果冻一样,随着明哥柳叶刀的刀起刀落在体内左右晃动着。
    “国贤,抽心血。”明哥在死者的心脏位置划开了一个小口对着站在一边的老贤说道。
    抽心血化验是给火灾现场定性的最准确的手段。
    我们知道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现场是柴房,通过燃烧残留物可以判断起火时屋内的柴火还不少,所以它们在燃烧时,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出数百倍,所以一氧化碳极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得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组织窒息,最后中毒死亡。
    一般火灾现场的尸体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被人杀害后焚尸;第二,失火前人并未死亡。
    咱们来看第一种情况,焚尸前,人已经死亡,停止呼吸后一氧化碳进入不了体内,所以在其心血中不会检验出碳氧血红蛋白。
    这么一说,那第二种情况就相当好理解。有了这个检验的结果,会给现场的定性提供重要的依据。
    老贤当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只见他快速拿出一根细长的玻璃管插入了明哥剪开的小孔之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殷红色的血液被快速地挤进了玻璃管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