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皇室贵女,又怎么是那些妖艳贱货能比的!
    延光公主坐到了流水最上游边的凉棚下,名叫婉儿的侍女用清脆的声音喊道:
    “至德二载,岁在丁酉,暮秋之时,会于凤翔公主府。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公主制曰,本次诗会以文会友,是为当今文坛一幸事。”
    “本次诗会所作之诗,都会誊抄在集,送给皇帝陛下御览。”
    在场的士子纷纷激动起来,能送给皇帝御览,也就意味着写得好的能入了皇帝的眼睛,只要能在皇帝心中留下名字,说不定就多了几分中进士的希望。
    看到下方的气氛逐渐热了起来,婉儿又说道:
    “本次诗会公主殿下还拿出一珍稀宝物作为彩头,赠与拔得头筹之人。”
    “至于这次诗会的题目呢。”
    只看到一身红衣的延光公主,款款的从软塌上站起来,将一只精美的木雕放在流水中。
    侍女婉儿说道:“公主制曰,本次诗会就以流水中之物为题!”
    第四百零三章 王谢堂前
    延光公主放在水中的,是一只木雕的燕子,这只燕子栩栩如生,从流水上游顺着水流而下,从每一个参加诗会的士子面前飘过。
    看来是要以“燕”为主题作诗了。
    不少士子都低头苦思冥想着怎么作诗,想要靠着一首诗扬名天下。
    那些有些急才的士子则让侍女端上笔墨,在纸上写写改改,准备磨合出一首惊世之作出来。
    燕子木雕从上游流到了下游,却没有人出手捞起木雕。
    等到木雕流到了王成伟面前的时候,他将手伸进了水里,将木雕捞了起来。
    延光公主美目一亮,名叫婉儿的伶俐侍女在她耳边说道:
    “主,这就是陇右十七子王成伟,是太原王氏的子弟。”
    只看到王成伟拿起木雕的燕子,直接开口说道: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说完,满场都寂静了下来。
    一个年轻的士子忍不住拍手叫好,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不妥,立刻闭上嘴巴。
    延光公主看着王成伟,这首诗的所写的乌衣巷,就是东晋迁都建康后,王侯公卿居住的地方。
    旧时王谢堂前燕,其中的王家,就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在的家族。
    当年西晋衣冠东渡的时候,王导扶持晋元帝司马睿登基,当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而其中的马就是东晋皇室司马家,而王自然就是王家了。
    而谢家,则是主动了淝水之战,击败了前秦苻坚大帝的谢安家族。
    王谢堂前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所表达的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寓意深远,让所有人都回味不已。
    可是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一首诗开场,又总觉得有些晦气。
    延光公主皱眉看着王成伟,可偏偏这王谢堂前燕,又切合自己放入流水中的燕子木雕。
    而这个王成伟来自于太原王家,偏偏又是东晋王家的同宗。
    他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偏偏又让人说不出话来。
    延光公主很快反应过来,这应该是一首劝谏诗。
    用王谢家族的盛极而衰,来劝谏父皇要励精图治!
    一定是这样!
    想到这里,延光公主立刻用欣赏的语气说道:“好诗,好诗!”
    既然公主都说是好诗了,众人也跟着鼓掌。
    负责记录诗词的宫人,将诗词用小字誊抄在雪白的陇右宣纸上,又请王成伟题上了名字。
    王成伟将燕子木雕重新放回水里,周波立刻将木雕拿起来。
    他大大咧咧的念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好诗!”这下子延光公主脱口而出,就连侍女婉儿都拍掌叫好。
    比起王成伟寓意深远的讽谏诗,周波这首“情诗”更对公主的胃口。
    这种美丽的花儿总会掉落,似曾相识的燕子归来的情感,让延光公主一时都痴了。
    在场的士子也纷纷叫好,只是看到周波五大三粗的体型,众人又嘀咕起来,这位周兄长得这幅样子,却总写这类情感细腻的诗,还真有一种张飞绣花的违和感。
    接着陇右的其他玩家纷纷站起来做诗,他们所选的诗句也都是后世的传世名篇,等到十七人念完了自己的“作”的诗之后,整个别院都安静下来。
    士子们纷纷沉默下来。
    这还让人怎么作诗啊!
    这么十七首诗,任何一首都能够名扬天下,竟然出自同一场诗会?
    这可都是要写在诗集上的,要呈送给皇帝的看的!
    十七首珠玉在前,你后面弄个垃圾诗,那不是让皇帝嫌弃吗?
    众人纷纷低下头,都知道自己写的诗和陇右十七子所写的有云泥之别,那还是不要丢人现眼了。
    热闹的诗会突然冷了下来,延光公主也有些激动。
    这十七篇可都是传世的诗作,都是在自己的诗会上写下来的。
    这次诗会肯定要载入史册!而举办诗会的延光公主,也自然会在史册中留下一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