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抚军大将军亲自登门拜访,陈氏不好阻拦,只好命人将刘表抬了出来,与韩遂见面。
    见刘表脸歪嘴斜,涎水不停地流,像鸡爪似的右手抖个不停,韩遂心情大好,脸上却满是同情之色。
    “景升兄,你可以好好休息,早日康复啊。知道的人会说这是君恩太重,不知道的人难免会胡猜乱想,甚至怀疑天子。为人臣者纵不能为天子分忧,也不能为天子引谤,你说对不对?”
    刘表虽然中风,脑子却还清楚,听得出韩遂的冷嘲热讽。
    君恩太重,你承受不起啊。
    不能为天子分忧,又为天子引谤,你真是不省心啊。
    总而言之,里外不是人。
    他怒视着韩遂,嘴里嗯嗯啊啊的,只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韩遂却听得很认真,连连点头,一副我懂你的样子。
    刘表又气又急,几乎晕厥。
    ——
    看完刘表,韩遂随即又去看望了奉诏来为刘表诊脉的太医。
    太医很委屈,再三解释,他真没给刘表用药,连针都没扎一下。
    他给刘表诊脉的时候,刘表虽然有些虚,但的确没有病,只要注意调养就好了。谁知道一转眼的功夫,刘表就中风了。
    他现在进退两难,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也不知道回去怎么向天子交待。
    韩遂听完,若有所思。
    类似的情况,他听说过一次。
    刘表离开洛阳的时候,袁术曾去送别。刘表本来也是好好的,虽然心情不佳,却也没得什么病,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病了。
    考虑到袁术的为人,韩遂相信,刘表十有八九是被袁术下的黑手,而且可能和袁术送的那副画卷有关。
    但天子没有诏书给刘表,只有口谕。
    那问题可能就出在口谕中。
    太医只管诊脉,能传达口谕的只有刘琮。
    问题的答案,应该就在刘琮身上。
    韩遂随即派人请来了刘琮。
    刘表中风,刘琮正是慌乱的时候,哪里是韩遂的对手,被韩遂吓了几句,就将与刘表见面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韩遂一听就找到了症结所在,不禁心中大爽。
    你刘表也有今天,真是报应不爽。当年你看不起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今天会被天子当作读死书的腐儒?
    气死你才好。
    心中开怀,韩遂脸上却看不出分毫。他语重心长的对刘琮说,你应该将这件事的本末公诸于众,让大家知道真相。
    要不然的话,有人会猜疑天子,用不齿的手段对待宗室,有人会轻视令尊,以为令尊受宠若惊,没有城府。
    刘琮更慌了,将韩遂的话转告母亲陈氏。
    陈氏反复想了想,也觉得韩遂说得有理。公布真相,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要不然既不能为天子解除嫌疑,也会让人轻视刘表。
    当然,刘表中风的原因不能说是羞愧,只能说成用脑过度。
    在韩遂的运作下,陈氏亲自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发表在邸报上,并附上了刘琮的那个问题。
    真相虽说不能让所有人相信,至少比陈氏的解释更能令人信服。
    更重要的是,那个有关登山的问题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舆论纷纷转而讨论起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不再关注刘表为什么中风。
    途经睢阳,准备返回家乡颍川的荀悦也被这个问题吸引了。
    他几乎第一时间想到了天子的建议。
    最开始听到天子建议时,他并没有当回事,只当是天子嘲讽他嘴上仰慕圣人,却不能追随圣人的脚步。现在听到这个问题,他意识到天子可能不仅仅是嘲讽他这么简单。
    天子可能希望他亲自去发现问题,而不是止步于圣人经典之中。
    反复思考之后,荀悦改变了行程,决定去泰山看看。
    他要先确认一下山顶比山下更冷这件事。
    在他看来,这显然是违反常识的,很可能只是道听途说的奇闻,未必就是真相。
    离开睢阳的时候,他带上了一份邸报。
    与此同时,太医带着一份邸报,返回行在,将事情的本末做了汇报。
    有陈氏亲撰的文章,天子的嫌疑算是基本洗清了,他也可以置身事外,不必受无妄之灾。
    刘协听完之后,首先想到的却是韩遂。
    如果不是韩遂从中运作,自己很难自证清白。
    其次是袁术。
    袁术究竟送了刘表一副什么画,竟然让刘表气得吐血了?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用兵如行棋
    丸都山下,高句丽王城。
    荀攸登上了城墙,看着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头,一时出神。
    辛毗快步走了过来。“都护,大事已定。”
    荀攸点点头,眼睛都没挪开一下。
    攻克高句丽王城,覆没高句丽,对他来说从来不是疑问,甚至不是问题。
    从出征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胜利在握。除非他自己犯蠢,否则不会有什么意外。
    高句丽只是一撮蛮夷而已,连公孙度的大军都抵挡不住,又如何是幽燕都护府的对手。
    这一路走来,别说张辽、高顺、麹义等人推锋必进,就连袁熙率领的冀州军都打得非常顺手,连战连捷。
    在斗志昂扬的汉军面前,高句丽军不堪一击,一路溃败,直到都城被攻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