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短短数日内,近百名河东子弟起程,与校阅中表现出色的将士一起赶赴行在。
    在他们的身后,度田也紧锣密鼓的展开,程昱手中一下子多出数千顷土地,被他用来安顿投降满五年,按照规定可以入籍的鲜卑、匈奴俘虏。
    这件事从去年年初就开始筹备,因为没有充足的土地,进展一直不快,有一部分人还被送到了大河之南的弘农安置。
    现在,程昱用半个月的时间解决了。
    但这不是结束。
    解决了度田的问题后,程昱并没有解散参加校阅的郡兵,而是领着他们来了一次全郡巡视。每到一县,他都要请县中的大户来参观,校阅郡兵进行攻防演习。
    就差把威胁二字写在脸上。
    但程昱也不全是武力威胁,他也会用怀柔手段。当他在郡内转了一圈,准备回程的时候,以绛邑长贾逵为代表的几个河东人收到了调令。
    贾逵转为安邑令,其姊夫柳孚为郡功曹。
    消息传出,河东大族绷紧的心弦总算放松了一些。
    至少没有被程昱做成肉脯的危险了。
    程昱的时间掌握得正好。等他回到安邑的时候,正是春耕开始的时候,刚拿到土地的百姓精抖擞,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春耕中去。
    消息传到河南,一直关注河东形势的荀彧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既有释然,又有遗憾。
    他沉思了半夜,然后给天子上了一道奏疏。
    在深刻检讨了自己的绥靖之后,又委婉的表示,如果诸郡都以程昱为榜样,则自愿度田将无从说起,之前的承诺将化为乌有。更多的人会使用武力强行度田,冲突将在所难免。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缓急之间
    接到荀彧的上书,刘协心里有些不舒服。
    我不是没给你机会,是你不当回事,迟迟不愿做出改变。你在河东六年了,可曾有一点主动度田的意思?
    即使是在冀州做出榜样,证明了度田的意义以后,你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为河东大族争取蚕桑之利的时候,你倒是积极得很。
    为了党人的遮羞布,你可以抛下公务,特地赶到行在来。
    你不兑现承诺,现在却反过来要求我。
    当我好说话?
    好人就该被枪指着?这他么的什么道理。
    刘协本想写一封回信,认认真真地和荀彧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笔都已经拿起来了,考虑再三之后,他还是放弃了。
    命人将荀彧的上书归档,不予任何回复。
    他现在没心情和荀彧理论。
    士孙瑞、张济两路进攻益州的战事即将开始,他密切关注着两个战场的进展,根本腾不出时间。
    胜负倒不是他最关注的,将士的表现才是。
    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要想实现万里以处的征伐,必须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锐,才有可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想靠人多势众,用数量堆死对手,根本不现实。
    恐怖的后勤压力会让一切化为泡影。
    这也是他没有亲临战场的原因。
    将来到了西域,与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对手,在纵横数千里的战场上交战,他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需要麾下的将领既能独当一面,又互相配合,从全局的利益出发。
    益州就是一块磨刀石。
    张济、士孙瑞指望不上,但庞统、周瑜、徐晃、关羽等人都是希望。
    ——
    随着春耕开始,各郡国度田的情况陆续报到司徒府。
    除了交州、益州之外,九成以上的郡国开始了度田。春耕之前完成的达到八成,还有一些郡国因为准备不足,时间不够,没能及时完成。
    这中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聪明人,想利用谎报人口,或者私调土地等级,以次充好,想着法的欺负普通百姓。
    司空府因此忙得脚打后脑勺,几乎被雪花般的文书淹没了。
    周忠难得的敬业起来,一边安排人勘察冀州的河流、水道,筹备运河的挖掘,一边安排人到各郡县监督度田,防止出现恶性事件。
    当然,他也没放过这个机会,上书申请调整各州刺史,加强州级的监察职能。
    刘协也不反对这个决定,会同司徒府,一起审定了各州刺史的人选。
    在与对刺史的要求上,他与杨彪、周忠产生了分歧。
    他认为,刺史人选的第一要求不是老成,而是冲劲。要有正义感,不能太顾全体面,甚至要不讲情面。
    你好我好大家好,还监察个鬼?
    因此,优先选用初出茅庐,还有一腔热血的年轻人为刺史,让他们去各州监察,收集信息,小事当场处理,大事报司空府进行处理。
    如果有处理不当,由司空府参考郡县的监察官员的报告,斟酌处理。
    选用年轻人还有一个好处。
    州的范围通常较大,舟车劳顿,往来辛苦,年纪大的扛不住。
    在刘协的坚持下,杨彪、周忠最终妥协了,选用一批年轻人。
    其中一个叫满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曹操为兖州刺史时,辟满宠为从事。后来曹操入朝,转为燕然都护,满宠依然留在兖州,在程昱手下做事。
    这次程昱转为河东太守,向朝廷推荐了满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