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翻开总账看了片刻,吴良抬头问道。
    “正是。”
    王庆连忙点头道,“刚开张时,按照贤弟的意思,愚兄先制了一批雪花盐,带上盐一家一家走访了陈留的士族,每家送上一斤当做拜礼,还特意向他们说明了雪花盐的益处,那时起咱们曹氏盐行的雪花盐便成了士族必选的好盐,几天之后便迎来了许多订单,可谓是一鸣惊人,只可惜那时咱们的盐场规模尚小,哪怕连夜制盐也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便只有收益还是少了一些了。”
    “哦……”
    吴良微微颔首。
    心中却在想,这还少?
    已经不少了好么!
    需知在汉朝官制中,便是一人之下的三公,不提那些见不得光的灰色收入,一年的俸禄也就5000石粮食罢了。
    如此比较起来,这盐行的收益已经相当可观了。
    此前他将盐行的经营全部交给了王庆,只有在上次自乐安国回来,与王庆交代联合闻人家购置海盐的事时,才简单的问了一句,只知道盐行发展的还算不错,也并未深入了解。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因此在他看来,盐行才刚刚起步,不但要扩展盐场规模,还要扩大经营范围,在各地铺设盐行分店,如此投入定会不小,所以初期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便已经算不错的了。
    结果没想到第一个月便已经实现了如此可观的盈利。
    这着实给了吴良不小的惊喜。
    “第二个月,总计收入粟米七百六十石,布帛五百一十匹,黄金一百斤……”
    这已经不只是翻了一倍,而是翻了好几倍……
    吴良心中越发惊喜。
    这段时间曹氏盐行的门店已经顺利在陈留铺开,也正是吴良自乐安国回来的时候,那时王庆还向吴良提到过一个向陈留郡周围的几个郡扩张经营时遇到的现实阻碍——市劵。
    毕竟出了陈留郡,程昱便不能再为曹氏盐行提供便利,想要再继续开设分店,便需要通过购买或是其他的方式获得朝廷颁发的盐行市劵。
    结果当时吴良却只是淡然一笑,反问了王庆一个问题:“你忘了咱们盐行的招牌了?”
    “曹……氏?”
    王庆一愣。
    “放心去开吧,这便是咱们的金字市劵,看到这招牌,除了使君本人之外,没人敢来找咱们的麻烦。”
    于是,曹氏盐行正式进入了疯狂扩张模式。
    正如吴良所想的那般,哪怕是抢了其他盐行的生意,那些盐行也只得忍气吞声,而各地的县令太守更是见了也假装没看见,根本没人来找曹氏盐行提市劵的事情,仿佛默认了一般,同样没有人敢在曹老板面前提起此事。
    以至于曹老板现在应该还不知道曹氏盐行的事情。
    否则曹老板肯定不可能不过问,曹氏盐行也不可能相安无事的经营到现在……不过就算过问了也无所谓,吴良此前早就与王庆签下了一份合约,曹老板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若曹老板问起来,只需将那份合约交给他即可,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大功!
    有哪个老板会不喜欢“主动加班”为自己的兰博基尼努力的员工呢?
    “第三个月,粟米一千二百石,布帛七百五十匹,黄金一百六十斤……”
    收益依旧在突飞猛进。
    不过再想想,此时曹氏盐行在兖州已经颇具规模,而一个兖州要比后世除去边远地区的一个行政省还大,就算此时人口不如后世,社会生产力也极低,但雪花盐的定价本就是面对那些占据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士族,这收益倒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月的账本还未收回来,不过据愚兄了解到的情况,这个月的收益还有更大的突破,光是粟米似乎已经突破了两千石,其他还需另算。”
    王庆适时补充道,“不过接下来的增长速度应该便要放缓了,咱们盐行在兖州的门店已经接近饱和,虽然使君已经控制了徐州一大半的地区,但徐州靠海,那里的海盐资源颇为丰盛,开设盐行售卖雪花盐的收益远不如内陆,因此我不打算继续在徐州增设盐行。”
    “你的想法是对的,就算要在徐州增设盐行,也要等使君彻底拿下徐州,占据稳定下来之后再增。”
    吴良点了点头,说道。
    短短三个月总计收获粟米二千一百九十石,布帛一千三百七十匹,黄金二百七十六斤……这还只是起步。
    就算曹老板分得四成,他与王庆各自分得三成。
    亦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在如今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乱世,换算成黄金,怎么也得有个几千金。
    这怎么也抵得上成功盗一次黄金如山的皇室汉墓了。
    最重要的是,这还不像盗墓一样,只是简单一锤子买卖,后续还会不断产生收益,妥妥的可持续发展。
    曹老板就算再傻,也定能分得清孰轻孰重。
    尤其与朱家联合陈留士族凑出来的五千石粮食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非贤弟提携,愚兄哪里能有今天的光景,王家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了。”
    王庆一脸感激的叹道。
    “钱财还是小事,我看这次使君来了,余年兄说不定能像我一样混个校尉当当,或许就是最近几日的事。”
    吴良笑呵呵的道。
    “贤弟要保举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