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薛孤延收到高欢命令,立即班师追寻大部队,而高敖曹、斛律光也在洛河、渭水交汇处追上了宇文泰,并与其精骑展开厮杀,互有伤亡。
    宇文泰得见高氏骑兵追逐,又有哨骑禀报,渭北有东魏大军隔河尾行,当即停下脚步,命部众结阵,等待东魏大军追来,欲要在此地与之决战。
    作为先锋的高澄最先出现,他南渡渭水,在与宇文泰相距仅数里处止步,由斛律光与高敖曹的精骑掩护,结阵等待身后的高欢大军。
    对面的宇文泰并未被高澄孤军所引诱,西魏将士背靠西潼关,严阵以待。
    由于潼关被东魏所夺,宇文泰在后世唐潼关的地点再造新关,即西潼关。
    不久,除去随斛律金镇守华阴的三万鲜卑将士以外,东魏各部陆续从冰面渡过渭水,与西魏各结军阵对峙。
    东魏有高欢麾下并州胡十七万,高澄麾下三万六千人,合计二十万六千人。
    西魏有六军主力四万八千人,十万州郡兵,以及萧纪麾下五万蜀兵,合计十九万八千人。
    在渭水与洛河交汇处,两方合计兵马超过四十万,摆明车马,铺开来,首尾悬远,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东魏在战前早就做好了在正面战场,两军对垒的准备,甚至这本就是他们的作战计划,所谓煽动降卒,也只是尽量争取优势而已。
    为此高澄也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即猛攻赵贵军阵。
    宇文泰改革军制后,创立八柱国制度,除自己与被拉出来立牌坊,不插手兵权的宗室广陵王元欣以外,其余六位柱国大将军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分别各领一军,每军各八千人,即西魏主力六军。
    作为独统一军的实权柱国,赵贵的军事才能,与他站队的眼光相比,显然不值一提。
    无论是此前被可朱浑元从秦州驱逐,还是河桥大战、邙山大战,都有关于赵贵在战场上拉胯表现的描述。
    作为首倡迎立宇文泰的西魏大将,赵贵的忠诚度毋庸置疑,但他在战场上的坚韧程度,完全无法与同僚们相比。
    与电视剧中不同,两军对垒,并非全军压上,蒙头冲向对手。
    反而是在两军之间,数里的空旷中,不断派遣小股部队相互厮杀。
    两方交战十余合,从白日高悬战到夕阳西下,彼此互有胜负。
    而高澄也命人在双方小规模交战中,不断寻找赵贵部众所在。
    虽然各部都立有将旗,但没有人的视线好到能够相隔数里地,还能望清楚旗上绣得是什么字。
    高欢在邙山之战,遭遇斩首突击,也是因为有一名东魏士卒触犯军法,为逃避处罚于是转投西魏,向宇文泰透露了高欢的位置。
    一般来说,除非是在战场上太过招摇,否则即使两军对垒,也难以被发现具体位置。
    高敖曹素来轻视宇文泰,嗯,或者说他轻视高家父子以外的所有人。
    原本还想竖起旌旗、伞盖,却被高澄阻止,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在战场上打开位置共享,哪怕没有招致敌军斩首行动,一阵箭雨袭来,运气不好都有被流失射死的可能,南宋将领殷孝祖即前车之鉴。
    两方又派出小股部队鏖战一场,力疲之后,交战双方纷纷退后,高澄立即找到退回阵中的斛律光,方才就是由他指挥京畿军一部与敌对战。
    高澄迫不及待地问道:
    “可寻见了赵贵位置?”
    高澄之所以派他出战,正因为斛律光被誉为落雕都督,目光自然锐利,高澄让他无需操心胜负,只需在乱战之中,注意西魏阵中赵贵所部位置即可。
    而斛律光果然没有让高澄失望,他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在敌左军。”
    高澄得知消息,立即打马在阵中穿梭,欲要去寻高欢,将消息告知。
    与此同时,方才与斛律光交战的西魏大将达奚武,也在和宇文泰汇报他所观察到的情报。
    原来双方都在利用小股部队鏖战来试探、观察敌军薄弱之处。
    毕竟两军的哨骑都不是吃干饭的,不可能都已经摆开阵仗了,还能放任对方摸到自己跟前,就近观察。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斩首
    高欢并不知道高澄为何执意将赵贵视作突破口,在这一时空中,赵贵也仅仅只是在秦州被可朱浑元驱逐的败绩。
    但他还是答应了高澄在战前的安排,毕竟所谓西魏六军统帅,看上去个个都挺猛,好像也就只有赵贵有过拉胯过往。
    就如同高澄信任斛律光的目力,高欢也相信高澄的判断,在获知赵贵位于地方左军以后,高欢立即调集彭乐、窦泰两人各领一万精骑埋伏于右翼。
    对此,高澄犹嫌不足,狮子搏兔,亦当用尽全力,更何况赵贵也不算是他兔子。
    他又将京畿军骑卒近万人,尽数交予高敖曹,使其一同与窦泰等人待命。
    毕竟所谓战争,无非是用自己的强点打击对方短板。
    赵贵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如此福气,能让高家父子安排窦泰、彭乐、高敖曹这三位当世骁将各领万骑招呼他。
    但决心发动最后总共的东魏最先出动的却不是三位骁将云集的右路军,高欢派遣大将莫多娄代文与潘乐各领两万人,与高澄麾下京畿军步卒两万五千,共计五万五千人的左路大军,向西魏右军方阵逼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