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不赐封。
    时机成熟了,该打还是得打。
    武力统一才是王道!
    因为要去科尔沁草原那边的长平布政司,至少也要那边呆到明年秋天,黄昏这段时日更加忙碌,首先是黄府的扩修,黄昏没有时间去亲力亲为了,只能交代时代建筑商行的人,让他们按照设计图纸来,并且多咨询夫人徐妙锦的意见。
    其次是时代商行那边,黄昏越发倚重沈熙礼。
    士为知己者死。
    沈熙礼对黄昏从无二心,当然,该他赚的钱也没少赚,现在京畿有个说法:时代商行一掌柜,尚书见面不须跪。
    意思就是说,沈熙礼如今不仅有钱,也有地位。
    确实如此。
    沈熙礼在时代商行有干股。
    但只有黄昏知道,沈熙礼不是肤浅的人,他和黄昏一样,赚来的钱除了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的开销外,全部继续投入到各大工坊中了。
    不仅仅是沈熙礼,钟山工坊的老李也一样,这样的人在时代商行很多。
    这是时代商行能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黄昏已经预感到,再有一二十年时间,时代商行真的会变成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巨无霸!
    第928章 伴君如伴虎
    乾清殿,朱棣安静的坐在那里,食指有节奏的叩桌,默默的想着事情。
    大明的疆域扩大了很多。
    多了一个交趾,多了一个八百大甸,还有鞑靼、兀良哈,以及接下来的占城、澜沧和大城,甚至还有吴哥,以及迟早是囊中物的瓦剌和亦力把里。
    很大了。
    大到朱棣这样的人都有点心满意足。
    但朱棣没有忘乎所以。
    元朝的教训犹在眼前,朱棣之前并不觉得大明有必要去打中南半岛,直到黄昏研发出水泥,可以修建水泥官道后,朱棣才下了决心。
    打,其实很简单。
    难的是在治理上。
    既然有官道了,大明对打下区域的掌控力加强,自然就可以治理,关键是黄昏做的一些事,让朱棣发现自己不打中南半岛也不行了。
    国内的矿产资源开采不够用啊!
    加大投入开采也可以,但黄昏有句话说的好:先用国外的,国内的留给子孙后代。
    毕竟资源应该是有限的。
    铜铁用完就完了,所以先用国外的。
    这些都不是事。
    现在朱棣担心另外一个问题:黄昏。
    除了在军事上,如今整个大明,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时代商行的影子,以及那些新生的事物,发电站、水泥、顺天的坊子、京畿的布庄、火锅店……包括冶金、农业、医学、火器的研发工坊在内的形形色色工坊,都有黄昏的影子。
    朱棣觉得有点恐惧。
    现在的大明诚然很好,可万一将来大明没有黄昏了,怎么办。
    当然,这不是朱棣恐惧的地方。
    他的恐惧在于,如果黄昏持续这样进化下去,到时候的大明到底是他黄昏的大明,还是我老朱家的大明?
    朱棣没有忘记一件事。
    纪纲叛乱的时候,黄昏手头的五十蚍蜉义从,竟然人手三只三眼火铳!
    虽然事后朱棣没和黄昏算账。
    但不代表朱棣就不在意这个事情。
    何况黄昏还让张凤阳去交趾那边,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蚍蜉义从,保护时代商行在交趾那边的营业,而这三千蚍蜉义从,随时都可以成军——也许这三千人,已经有火铳了!
    朱棣岂能安心。
    可是朱棣又明白,现在还不是卸磨杀驴的时候,毕竟还要靠黄昏研发出那个什么火车来加大大明对周边地区的掌控。
    然后呢?
    研发出火车了,自己就可以卸磨杀驴了?
    难。
    当初黄昏在弄火器的时候,朱棣其实就想过,结果黄昏又在农业和医疗上让他刮目相看,想收拾黄昏而无法收拾黄昏。
    所以朱棣很愁。
    他在担心,万一将来自己想收拾黄昏的时候,发现已经不能收拾黄昏。
    这很有可能。
    黄昏现在对大明的影响力太大,要是到时候杀了他,大明是否会回到靖难之前?
    朱棣不愿意承受这个倒退。
    不论怎么说,他还是以国家为重。
    朱棣很愁……
    尤其是不得不用黄昏去长平布政司后,朱棣更愁——没办法,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长平布政司了,要不然哪敢用黄昏。
    许久,朱棣才长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康宁道:“去把王振找来。”
    先落子罢。
    到时候杀不杀黄昏,那是自己的一念之间,但必须先落子,否则想杀的时候杀不了,那就成了大明皇室的悲哀。
    东城的提督内臣王振,就是一颗很好的棋子。
    ……
    ……
    黄昏今天很忙。
    卡西丽待产了。
    黄昏难得的紧张了一次,主要是卡西丽太娇小,生孩子对她而言是个极大的危险,另外一点——我黄某人要有个混血儿子了。
    想想就爽。
    好在母子平安,黄昏拉着黄豆芽黄豆苗等在门口,都想看看这混血小子长什么样,然后产婆抱出来黄昏看了一眼,瞬间心情不美好了。
    新生婴儿才生出来,原来这么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