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都晓得皇后与已故年贵妃之间的龌龊,当年就是因后妃相争,引得雍正震怒,在年贵妃薨后,还收了皇后凤印,连皇后千秋,也不许诰命进宫恭贺。
    这样看来,皇后即便不迁怒福惠,也当冷淡才是,为何却透着几分真心怜爱?
    可要说皇后真心怜惜福惠,为何会任由他荒废光阴?
    初瑜有些想不明白,曹颙却一下去想到关键处:“皇子开蒙是大事,即便皇后是六宫之主,也影响不到上书房。没有皇帝点头,谁敢将一个皇子阿哥拒之于上书房外?皇后慈爱未必,怜惜怕是真的。一个没有母族可依,又被皇上放弃的小皇子,怎不堪怜?”
    初瑜听得直咋舌:“都是亲骨肉,何故如此?”
    曹颙道:“还有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圣祖朝夺嫡太惨烈,皇上心里也畏惧了吧。不管福惠阿哥天资如何,不给他机会出头,只让他平庸一生,避免皇家手足相残,也能使得新皇对这个小兄弟没有忌讳。如此安排,不仅是帝王心术,还有一副慈父心肠。”
    说到最后,曹颙不由有些动容。
    世人都说雍正寡恩薄义,却没有深思雍正对几个皇子的安排都有深意。
    弘时不自量力,联络大臣,图谋储位,这就是在下一任皇帝心里扎刺儿。加之弘时又在立下的皇子中居长,汉人礼法又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又是天家忌讳。
    雍正直接将弘时出继,再除宗籍,去了他夺储的资格,也变相保全了弘时。
    只可惜弘时太偏激,从皇长子到庶民的落差又太大,使得弘时最后走向绝路。
    福惠这里也是如此,虽说他年幼,可当年年羹尧风光时,也有不少人打福惠主意。等到四阿哥即位,就真的心里不计较?而福惠自身,就真的肯安分了?
    如今“娇养”福惠,他不过是个失母小皇子。连皇后都去了芥蒂,真心怜惜;四阿哥那里,也不会对小兄弟忌讳到哪里去。
    两个儿子,两种安排,都是为免夺嫡之争,是另一种保全。
    只是出发点虽好,却有些自以为是了。从天之骄子到惹人堪怜,这样的落差谁受得住?
    曹颙摇摇头,不去再想这些,只道:“既然懿旨就要下来,那就请人在万寿节后挑个日子,将定礼下了。”
    初瑜应了,夫妻两个梳洗安置不提。
    次日,曹颙就得到消息,浙江总督李卫奉旨进京朝贺。
    按照常例,外的督抚进京,少不得要打点六部衙门,就是所谓“冰敬”、“碳敬”。
    可见浙江是富庶之地,户部众司官满面红光,都满意得不行。
    曹颙这个户部二把手,名下的“冰敬”也超过两千两。
    曹颙心里小算了一下,李卫进京这一次,所散出的银钱,就得数万两。
    不过天下十几个督抚大员,能得到万寿节奉旨朝贺殊荣的也没有几个。李卫又是督抚都兼着,钱粮吏治一把抓,与六部打好关系也是应当。
    曹颙除了关心李卫,还惦记曹颂那边。
    算一算日子,张义早到了江宁,那边也该有了回信。
    十六阿哥的话,固然让曹颙心动;可要是曹颂有心谋个军功,曹颙还是乐意支持。
    这户部衙门里,上午大家才说着李总督如何如何,下午又换成了范总督。
    同李卫这个浙江总督比起来,范时绎这个两江总督看起来更显赫。
    说起来,还是曹颙的旧相识。
    这位范总督去年才调到江南,早年在直隶任总兵,做过曹颙的下属。
    奉旨进京朝贺的督抚中,也包括这个范总督。
    户部众人又收了一回“冰敬”,虽比不得李总督那么阔绰,可也比偏远之地督抚进京要体面的多……
    第1287章 道之争
    除了在衙门里得的“冰炭”,曹府这边当日也收到李卫使人送来的“土仪”。
    这可不是打着“土仪”幌子,内藏金银珠宝那种,而是地地道道的江宁特产。
    板鸭、香干、香肚、香肠、菱粉、藕粉,这些是入口的;雨花石、折扇、竹雕、玉雕,这是把玩陈设的;各色织锦绫罗,那是用的。
    零零碎碎的,足有半车东西。
    就是曹颂去年打发人送回来的年礼,也没有这么全乎。
    初瑜并没有在江宁生活过,并没有特别感觉,李氏却是欢喜的不行。
    她使人将那些把玩的小物件摆了半炕,给长生、天慧、天宝讲着这样东西的好处。
    曹家的籍贯是直隶丰润,江宁算起来,不过是客居之地。
    对李氏来说,在江宁为人妻、为人母,是世上最重要的地方。
    可对小一辈来说,江宁实在是太遥远,给他们的印象,就是家里几代长辈做官的地方,如今二哥(二叔)也在那里做官而已。
    见李氏一边讲解,一边带了几分骄傲怀念的神情,长生道:“母亲说起江宁,脸上都添了神采,早知母亲如此,还不如随着二婶去江宁了。”
    兆佳氏在四姐出嫁后,不愿意在庶子庶媳身边,依旧回了江宁,做太夫人去了。
    听了幼子的话,李氏笑道:“这有听说带着老子娘赴任的,没听说有带着伯娘赴任的。千里迢迢,岂是说着玩的?”说到最后,带了些许感伤。
    即便再想江宁又如何,这辈子能不能回去看一眼都是两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