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掌柜的看出他恼了,忙弓着身子,小声道:“三爷,小的也是没法子,店里有几个月没来外客,郑爷的案子一出,听到音讯的都对这边避之不及……”
    这青年见包厢门已经关上,直觉得自己被剥了面皮,些许不安也全化作恼怒,面色越发阴郁。
    酒楼距县衙本就不远,也就一刻钟的功夫。夏全、路敢干就带了几个捕快过来。
    那捕快头儿是个胖子,三十多岁,长了副笑面,原本同夏全、路敢干说话,见那青年人,立时收声,趋步上前,笑道:“许久没见三爷,小的给三爷请安了。”
    那三爷早已等得不耐烦,没功夫打理他,指了指包厢道:“吃白食的那几个家伙,就在里头,蒋捕头看着办吧!”
    蒋捕头到底年长,比这“三爷”多了几分见识,一路上虽没有套出夏全与路敢干的话,可那一口京腔却是错不了的。
    他面上巴结“三爷”,心里却乐不得“三爷”倒霉才好,哪里跟平白得罪人,正想着如何措辞,“三爷”已经等不得,扬声道:“衙门里来人了,还不快结账,非要爷递状子么?”
    话音未落,包厢门已经打开,曹颙等三人出了包厢。
    蒋铺头看了三人一眼,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天津卫是“三不管”地界,位于河间府、保定府、顺天府交界之地,他虽在县衙当差,却有幸去过周边的几个府衙,正经的见过几个大官。
    包厢里出来这三人,气度看起来,绝非常人。
    曹颙虽有些看看眼前这些官差会如何应对,却不愿出面与之扯皮,便示意张义上前料理。
    这会儿功夫,张义早已熄了之前的怒火。
    他已经看出,自己老爷没有摆出身份,却使人唤官差来,无非是确认下是否“官商勾结”罢了,便三言两语将事情说了一遍,而后看着那捕头道:“既然县衙来人,到底当如此处置此事,还请这位大人做主?”
    蒋捕头已是瞧出,包厢里出来这几位才是能做主的。
    见他们不搭理自己,而使旁人说话,越发印证的心中的猜测,这几位身份不一般,他心里越发恭敬。
    可这“三爷”手眼通天,又不是他能得罪的,只好苦着眉道:“要是能和解,还是盼着诸位能化干戈为玉帛;倘若实在调解不成,只能请县尊大人出面。”
    见他没有太多偏帮,曹颙心里松了口气。
    唐执玉为人耿直,眼里揉不进沙子,要是这静海县令真有不妥,怕是他要大动干戈。
    水清不养鱼,直隶官场牵扯太多,不是唐执玉能搅合动的。
    即便现下有雍正的支持,使得唐执玉能肃清一下,也当不了长远,说不定还要累得唐执玉丢官。
    曹颙对唐执玉甚是满意,自然是想着多合作两年才好。
    唐执玉却是眉头皱得越发紧,张义已经讲的清楚,这家铺子是天价讹诈,捕快竟然还提出“和解”,又抬出“县尊”来。
    要不是他们这一行人,有好几个文武大员,换做平常百姓,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
    唐执玉不满,那“三爷”就更不满了。
    他阴森森瞪了蒋捕快一眼,道:“吃饭付账,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有什么需要调解的?”
    蒋捕头讪笑两声,带着几个捕快退到一边,不再说话。
    场面一下子静下来,张义望了望曹颙。
    该看的看了,曹颙有些不耐烦,对张义道:“结账!”
    众人皆是一愣,连张义都愣住,看着曹颙没应声。
    还是曹颙又说了一声,张义才应了一声,去寻那掌柜的付账。
    那“三爷”见曹颙如此吩咐,面上露了几分嘲色,想要讥讽两声,又咽了回去,只冷哼了一声,摆摆手示意手下让开门口。
    那蒋捕快似乎对这“三爷”畏惧颇深,先曹颙等人一步出了酒楼。
    “大人,难道就容这等小人猖獗不成?”等出了酒楼,唐执玉便忍不住,上前一步,低声问道。
    曹颙笑笑,道:“就算晓得那人不妥当,也要人证物证都有了才好。”
    唐执玉正糊涂,就见曹颙指了指前面一个写字摊子,对张义道:“以你为苦主,写个详细点的状子,再打听打听这酒楼老板的背景,稍后送到县衙。”
    张义应声去了,唐执玉却踌躇道:“大人,瞧这人在官差面前肆无忌惮,肯定有所倚仗,静海县未必清白……”
    曹颙闻言,心下一动。
    唐执玉到静海,半数为海边渔民生计,半数为考察地方吏治,心中肯定自有定夺。
    曹颙想了想,道:“我随益功同行而来,不过是为了看看下面兵事,地方庶务,还是由益功定夺。”
    唐执玉听了,倒是不推辞,建议迟缓一日去县衙,先看看百姓民生。
    曹颙并无异议,众人便先回了客栈。
    如此一来,那状纸也没有送到县衙,那“三爷”的身份,张义倒是打听个大概齐。
    那“三爷”叫李鹏举,祖父曾在湖北为知府,积攒下若大的家业,是静海数一数二的人家。
    他父亲没有做官,是本地名士,捐了个候补知府,连李鹏举身上也捐了七品知县的出身,见了静海县令也是平礼相见。
    李鹏举的两个哥哥,一个在京中为吏,一个在河间府当官,他的姐夫,就是天津卫的千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