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并且朝廷颁布法令,开始各地实验种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百姓们都激动的落下眼泪来,毕竟去年到时候差点儿经历旱灾,今年他们专门把地留了出来,为的就是神种,而现在陛下终于愿意将神种分给百姓们了!
    在秦泽川的政策之下,大雍朝各地的百姓很快便开始通过朝廷的帮助种植新出的良种,等今年过年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好收成。
    而明承公主帮着百姓们育种成功,更是被百姓们亲切的称为农神公主。
    既然这陛下是真龙天子下凡,身边还有天狼星战神下凡,那么公主如此庇佑他们这些贫苦百姓,甚至为他们种地,那肯定就是农神下凡了!
    这一年注定是忙碌的,虽然大雍朝的边境线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隔壁的几个小国家深受旱灾之苦,有的甚至遣来使过来借粮食,当然,也有的是看到了百姓凄苦之后,终于没忍住朝着大雍朝俯首称臣。
    时间一晃来到了十月份,大雍朝的百姓们看着地里长出来的郁郁葱葱的庄稼高兴的不行,而大雍朝境外却早就已经是民不聊生,各国甚至已经开始饿殍遍地,他们有的偷偷来到大雍朝,还有的已经变成了难民不知道去往何处。
    秦泽川已经收到了三个小国的投诚,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几百万公里的国土,而与此同时,秦泽川也知道,除了他在发疯系统帮助下保护的大雍百姓,大雍之外的人还在受苦。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秦泽川下令,将朝中武将派遣了出去。
    这是第一次秦泽川的政策如此疯魔,由摄政王楚墨带兵去北边攻打突厥,由霍静怡到西边攻打胡人,直接派遣出去了二十万大军。
    这简直是堪比豪赌,朝中官员有人想反对,却是很快被压了下来。
    结果大军出征不到两个月,来年一月份还没过年的时候!边疆再次传来好消息。
    摄政王楚墨大胜突厥!已经是拿下了突厥人的领土!
    同年二月份,被誉为天狼星下凡的女将霍静怡拿下了胡人的所有城池,虽屠城杀戮之名天下皆胆寒,却是让大雍朝的百姓们高兴的不行!
    他们大雍朝的国土再一次增加了!陛下万岁!摄政王好厉害!天狼星也好厉害!
    当然,在今年八月份的时候,天上还出现过金色的字体,也是保佑他们大雍朝风调雨顺三年的,据说是跟摄政王楚墨和皇太后有关系,老天爷见不得这对有情人分离,便降下了风调雨顺,让摄政王楚墨赶紧拿下敌国,好回国跟皇太后团聚。
    好家伙!现在民间都知道皇太后跟摄政王楚墨有一腿,至于先皇什么的,他们都一致认为,先皇在世的时候也是为了百姓们矜矜业业,所以现在能够看到他们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定会很高兴的!至于皇太后跟摄政王有一腿的事情,想必先皇一定不介意!
    也就是这一年,秦泽川让公布制作出了最便宜的纸张,然后以全国各县为基点成立了大雍朝第一个报纸!大雍百姓日报!
    这个报纸有专业的一整套流程团队,可以第一时间将秦泽川的政令发布到大雍朝的每一个地方,而且掌握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明承公主秦灵。
    这个时候虽然朝中有些敏感的官员已经察觉到了陛下想做什么,但是是真的没空去管啊!朝中两套的官员体系直接被陛下当牛马来用,每年就算是新增了不少官员,可是都忙啊!
    六部忙得不行,加上又打仗,国土面积甚至醒来就要增加一个!大家是真的忙啊!
    这一忙就直接忙了来年,把秦泽川记忆中的三年大旱给忙完了,且最终大雍朝的领地直接扩充到了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朝中官员增加了将近有上万人,都派遣到了收复的领地之中。
    其中镇守将军秦泽川就又册封了好几个,其中一个还是朝中武将之女,着实是个好孩子,之前的战事上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镇守边疆,是秦泽川都要夸赞的好女儿。
    而今年是特殊的,因为三年一度的科举要开始了,而朝堂上的陛下,首次提出了让女子参与科举的意思。
    朝中武官默不作声,反正自家女儿有的都已经当将军了,女子当官也没什么不好的。
    朝中的文官则是炸了。
    “陛下!不可啊!这女子怎能参加科举?若是这些女子参加了科举,岂不是以后要跟臣等男子一同站在这金銮殿上,岂不是贻笑大方?”
    “是啊!女子生来低下,陛下给她们一个生计便已经是恩德了,怎么能允许这些女子沾染朝堂之事,着实是荒谬啊!”
    “陛下!这女子便是生来要嫁人生子的,怎么能参加科考?女子为官,又如何才能收了野心在家中相夫教子?陛下三思啊!”
    第90章 是谁在狗叫
    说真的这几年大雍朝的官员们日子过的还成, 毕竟皇帝虽然发疯,但是大雍朝确实是蒸蒸日上没错,不仅仅是如今大雍朝拥有了亩产上千斤的粮食, 而且百姓们都有了自己的事情可以做, 就连在开疆扩土上,陛下也是十分之牛逼。
    从陛下发疯那年开始,从征战匈奴胜利之后,摄政王楚墨和新的将星天狼霍静怡几乎是这两年都在外面打仗,每两个月都要拿下一个小国家,然后把那个国家汇入大雍朝的领土。
    大家一开始是高兴啊, 毕竟自家国家强大,谁不高兴?但是实际上事实是快忙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