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嬴驷摇头:“儿臣不知!”
    孝公问道:“商君陈奏,你敢不听否?”
    “儿臣不敢!”
    “商君任免官员、兴兵征伐,你敢不从否?”
    嬴驷不再说话,半晌,摇头。
    孝公不再问了,缓缓闭上眼去。有顷,重又睁眼,将头扭向悬在一边的鸟笼,凝视里面的三只黄鹂。
    嬴驷也望过去,却是不解其意。
    孝公缓缓闭上眼去,口中吟道: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孝公吟到此处,眼角滚出两行泪水。
    这是《诗》里《秦风》中的一首,嬴驷自幼就熟读了的,接着吟道: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鍼(zhēn)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孝公的声音越来越慢:“驷儿,三只小鸟虽好,却是寡人之物。它们知寡人,寡人也知它们。没有寡人,你是养不好的。寡人这就走了,既然你养不好,就让它们随寡人去吧!”
    嬴驷泣道:“公父——”
    “驷儿,听说你在养小黑雕,可有此事?”
    嬴驷点头。
    “好好养吧。只有自己养的,你才能知它们,它们也能知你。彼此相知,才能谋大事!”孝公说完,缓缓闭上眼睛。
    夕阳西下,秦宫渐入夜幕之中。
    是夜人定时分,宫中丧钟传出。不一会儿,哀乐齐鸣,悲声四起。
    翌日辰时,秦国当朝太傅、秦国三公之一、秦孝公胞弟嬴虔宣读孝公传位诏书,秦国太子嬴驷即位,史称惠文公。
    惠文公即位当日,当殿连下两道诏书,一道是拜公孙鞅为国父,另一道是宣布恢复公孙贾、杜挚等一十三名旧党职爵。
    两道诏书同时下发,列国为之震动。
    在魏都安邑,上大夫陈轸得到急报,匆匆走进魏宫,叩见魏惠王,将秦宫惊变详述一番。
    魏惠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爱卿是说,嬴渠梁他——死了?”
    陈轸轻声说道:“是的,陛下。微臣得到密报,秦公是前日晚间驾崩的,谥号孝公。太子嬴驷于昨日辰时继位!”
    “嬴驷?”魏惠王重复一声,沉思起来,有顷,抬头说道,“寡人听说此子一向不思进取,可有此事?”
    “陛下所言甚是!”陈轸应道,“据微臣所知,嬴驷在继位之前,整日与一帮公子哥儿混在一起,吃喝玩乐,射猎斗鸡,很少去干正事,中看不中用!”
    “唉,”魏惠王长叹一声,“嬴渠梁一生好强,不想却生出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上天真也公允!看来,寡人的河西,该从此子手中讨回来了!公孙鞅现在如何?”
    “嬴驷继位之时,当殿拜公孙鞅为国父,将国中诸事,尽托于他!”
    魏惠王略略点头:“嗯,此子乳臭未干,此举也是在所难免!只是——有这公孙鞅在,寡人若图河西,倒也棘手!”
    “陛下,嬴驷同时颁下诏书,恢复公孙贾、杜挚等一批旧族职爵,现在秦国是新旧两党并列朝堂,不似昔日公孙鞅一枝独秀!”
    “哦?”魏惠王像是一下子嗅到什么,沉思良久,抬头望着陈轸,声音洪亮,精神抖擞,“秦公驾崩,新君嗣立,也算是列国大事,寡人不能没有表示。寡人国事在身,不能亲去,烦请爱卿辛苦一趟,替寡人送老贺新,全个礼数!”
    “微臣遵旨!”
    “老该怎么送,新该怎么贺,爱卿可要想想清楚!”
    “回禀陛下,微臣早已心中有数!”
    “有数就好,”魏惠王中气十足道,“新君老臣,新贵旧党,秦国朝堂这下子倒是热闹了。爱卿啊,这可是一场大戏,寡人能否收回河西,就看你的了!”
    陈轸起身拜道:“微臣竭尽全力,不负使命!”
    怡情殿被惠文公改作孝公灵堂,堂中烛光四射,中间停放的是孝公灵柩。
    一身孝服的惠文公独自跪于堂前,陪在身边的是公子华。
    灵枢一侧挂着那只鸟笼,笼中是三只准备陪葬的黄鹂。
    惠文公的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鸟笼,口中吟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惠文公口中吟着,脑子里却如一团乱麻。改朝换代,万事待举,但何事为大,何事为小,何事为急,何事为缓,他必须理出一个头绪来。
    眼下最大、最急之事,当是鸟笼里的三只黄鸟。先君只说带走它们,可它们是谁,如何带走,先君只字未提。第一只黄鸟他已心中有数,另外两只呢?难道是车英和景监?若是他们二人,就等于向国人昭示变法不对,从根本上动摇新法,不合先君之意。再说,这两个人配称黄鸟吗?一个是上大夫,一个是国尉,二人在级别上不过是商君属下,没有商君,也就没有他们。如果不是他们,另外二鸟又是何人呢?
    惠文公凝视鸟笼,苦苦思索。
    陡然,惠文公的脑海里灵光一现,眼前豁然开朗,转身叫道:“小华!”
    公子华跪前一步:“君上,臣弟在此!”
    “黑雕台之事,筹办得如何?”
    “回禀君上,臣弟正在全力筹备,已有小雕三十六只!”
    “全撒出去,习练翅膀的机缘到了!”
    “臣弟遵旨!”
    惠文公略顿一顿:“知道撒往哪儿吗?”
    公子华点头道:“知道。臣弟吩咐过了,要他们日夜监督公孙鞅、车英、景监诸人!”
    惠文公摇头。
    “君上,还要监看何人?”
    “太师他们!”
    公子华惊道:“太师?”
    “还有,”惠文公语气冷悛,“小雕的数量也少了些。赶明儿你从宫廷侍卫里筛选一批,待有闲暇时,从三军里再选一批,养他三五百只。也不能全是男人,女子也要。可到民间选一批色艺俱佳、愿意为国献身的。你要养好他们,将他们训练成一群耳聪目明、能斗善咬的小黑雕。”拿出金牌,“你可持此金牌前往国库,需要多少财物,支领多少!”
    “臣弟领旨!”
    公子华走出秦宫,隐入一幢极其隐秘的宅院,对一群黑衣人布置一番。不一会儿,众黑衣人分成几组,各自散去。
    两个黑衣人左转右拐,不一会儿,就已潜至太师府前,看到门外停了许多车子,院中灯火辉煌,人来人往。二人略一点头,嗖嗖两声窜上房顶斜坡,沿屋脊行至最后一进院子,在阴暗处停下。正在此时,二人看到前面过来一盏灯笼,一个家奴照路,一个老人跟在后面,颤巍巍地走向最后一进院子。
    二人定睛一看,正是老太师甘龙。
    甘龙缓缓移近一处密室,早有人打开房门。太师闪进,提灯笼的走进另外一间房子,在那儿守候。
    两个黑衣人看得真切,跳下屋顶,走近密室窗前,用刀尖戳破纱窗一角,偷眼望去,果见屋中坐有十几人,为首的是公孙贾和杜挚。此时,众人全都起身,弯腰朝甘龙揖礼。甘龙缓缓走至主位,盘腿坐下。众人见状,也都纷纷落座。
    杜挚倾身禀道:“老太师,方才我等商议过了,事不宜迟,应趁大丧之际,除掉奸贼!”
    “是要除掉!”甘龙点头道,“可军政大权皆在此人手中,你们如何去除?”
    “下官思得一计,或可除去此贼!”
    甘龙的目光缓缓移向杜挚。
    “近些日来,下官收容敢死之士数十人,个个武功高强,只要太师一声令下,属下保管此贼人头落地!”
    甘龙连连摇头:“公孙鞅身边卫士三千,高手如云,大良造府更是防护严密,你们如何刺杀?”
    杜挚阴阴一笑:“太师放心,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如今他在明处,我们在暗处,若想杀他,何愁寻不到机会!”
    甘龙又是一番摇头:“谁在明处,谁在暗处,不是由你们几个空口说的。公孙鞅处事极是精明,对我等必是早有戒备,说不定墙外就有他的耳目。若是轻举妄动,稍有不慎,非但刺杀不成,反倒坏去大事!”
    见老太师如此坚持,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才是。
    甘龙轻叹一声,缓缓说道:“唉,你们一天到晚只知道砍杀,就不能想想别的法子?”
    公孙贾眉头一动:“老太师是否已有妙计?”
    “诸位,”甘龙扫视众人一眼,“主宰君上的是上天,主宰臣子的是君上。公孙鞅能有今日,凭的不过是先君一人。我们欲除此人,自然也须借助君上之力!”
    众人目不转睛地望着甘龙。
    杜挚迟疑一下,抬头说道:“自即位以来,君上非但对公孙鞅不加责难,反而将他拜为国父,处处优柔寡断,事事请教奸贼。请问太师,如此柔弱新君,我等如何借力?”
    甘龙微微一笑:“你呀,看到的只是皮毛!老朽所见,才是真章!不瞒诸位,今日老朽奉旨进宫为先君守灵,陡然看到先君灵前挂着一只鸟笼,里面是三只活蹦乱跳的黄鹂!”
    杜挚插道:“三只小鸟有何稀奇?”
    “嘘!”公孙贾摆手止住他,“听太师说!”
    甘龙接道:“老朽一时兴起,打听左右,内臣告诉老朽,三只小鸟是先君所爱之物,君上欲使它们陪送先君!诸位大人,你们可知其中深意?”
    公孙贾脱口吟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见公孙贾仍要吟下去,杜挚打断他道:“这不是《黄鸟》吗,有什么好吟的?秦国上下,人人都能诵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