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猴子呀!”童子以长者的口吻教训道,“智者善假于物。你们临行之际,师兄已经告诉你们,此谷居住一种猕猴,甚是爱吃此桃。此桃成熟时节,猕猴往往会于凌晨时分结伙缘藤而下,跳到松树上面,在那儿吃桃。猕猴爱闹,往往是一边吃桃,一边摘桃打闹。你们若是心平气静,善于观察,必能觉察此事,届时只需候在下面,不费吹灰之力,伸手接住那些猴子扔下的鲜桃,就可品尝仙果了!”
    童子这么一讲,四人完全心服了。
    庞涓朗声说道:“请师兄转告先生,我们这就去取桃子!”
    “这就不必了。”童子白他一眼,“先生口味甚是特别,一年之中,崖上之桃唯有前两日好吃,你们再去,已过时日了!”
    “那——”庞涓怔道,“先生总该吃点什么吧?”
    “先生新采一品茶叶,需用猴望尖的甘泉水冲饮。先生说了,你们四人若有愿心,可去各汲一桶甘泉之水,供先生冲茶!”
    四人皆是振奋。
    庞涓急问:“请问师兄,猴望尖在哪儿?”
    童子指着不远处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尖:“就是那个山尖尖,你们可认准了,莫要跑错地方。在山尖西侧,离尖顶数丈处有一孤松,松旁有一山泉,先生要的就是那道泉里的水!”
    半个时辰之后,四人各自背了盛水的木桶离开鬼谷,望着猴望尖寻路而去。
    那个山尖看着不远,走起来却是费时。四人沿谷底一条小径绕来转去,直走大半日,方才到达山脚。
    四人抬头望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猴望尖就如一桩孤柱拔地而起,耸入云际。眼前除去悬岩峭壁之外,竟无一处可攀。
    张仪咂咂舌头:“乖乖,莫说是人,纵使猴子,怕也难攀上去!”
    庞涓哂道:“废话,要不然,怎能叫它猴望尖呢?”
    张仪未去睬他,两眼只是眨也不眨地盯在靠近山顶上的那株孤松上。四人站在西南侧,刚好望了个真切。由于距离太远,孤松就如附在山壁上,小得他们似乎可伸出双手,将它一把揽起。
    庞涓看看石壁,长叹一声:“唉,什么泉水冲茶?先生分明是在故意刁难!”
    张仪瞥他一眼,慢悠悠说道:“谁要不敢上去,原程返回就是,莫要在此丢人现眼!”
    庞涓冷笑一声:“哼,谁在丢人现眼,现在说了不算!”扯一把孙宾,“孙兄,探路去!”
    孙宾被庞涓扯上胳膊,见无法得脱,只好回望张仪、苏秦一眼,抱歉地说:“两位仁兄,我们先行一步,若是寻到路径,就喊你们。”
    张仪呵呵笑道:“不用了,孙兄。我们谁先找到路径,这还吃不准呢。”
    孙宾、庞涓绕山脚一直转到北侧,竟是找不到任何可行之路。二人正沮丧,庞涓眼睛一亮,看到前面不远处,一个采药人正在忙活。二人急追几步,见过礼,向他打探上山之路。采药人指着前面一条不起眼的山沟道:“沿着那条山沟,即可攀至山顶。”
    庞涓旋即问道:“可有其他路途?”
    采药人摇头道:“此山并无他路,即使此路,也只有我们采药人知道。你们问到在下,算是问对人了。”
    二人谢过,沿山沟攀缘而上。两个时辰后,二人终于攀至峰巅。
    站在峰巅之上,孙宾、庞涓极目远眺,景色果然壮美。孙宾、庞涓顾不上欣赏美景,赶忙定了方位,走向西侧一棵松树旁,寻找童子所说的那棵孤松。他们走到松树边,拉住松枝,朝下望去。
    这一望,二人无不吃惊。此处悬崖万丈,下面唯有深渊,并无任何孤松。
    庞涓急了,环顾四周,走至西南侧一处突起的巨石边,选了角度朝北望去,这才看到那棵孤松竟然就在孙宾脚下。原来那儿是处山窝,松树深嵌于崖壁上面,站在崖顶,自是看它不到。
    庞涓返身走到孙宾那儿,伏石倾听,果然听到崖下传来汩汩水声,兴奋地说:“是泉水!孙兄,你在这儿候着,我下去汲水!”
    庞涓说着,打开他在上山时砍下的两段葛藤,挽出死结,接在一处,一端拴在身边松树的树干上,另一端系在腰上,两手攀了葛藤,一点点地沿崖壁出溜下去。
    不一会儿,庞涓就已落到松树上,站稳脚跟,解下腰间葛藤,朝上叫道:“孙兄,就是这道泉了,你拉葛藤上去,放水桶下来!”
    孙宾拉上葛藤,系上水桶,稳稳地放下。庞涓接满一桶,大声叫道:“孙兄,接满了,快提!”
    孙宾提上,放下另一只水桶,再提上来,再把葛藤放下。没过多久,庞涓攀着葛藤,在孙宾的帮助下爬上山顶。
    庞涓擦把汗水,从怀中掏出两块羊皮蒙在桶口,将葛条斩下一段,撕作两半,将羊皮牢牢缚在桶沿上。
    庞涓做这一切时有条不紊,看得孙宾不无叹服,由衷赞道:“贤弟真是有心之人,连这等细处,也都想到了!”
    庞涓呵呵一笑:“这等小事,不值一提呢!”沿山巅兜一圈,朝下四望一阵,转头笑了,“孙兄,那两位仁兄不知转悠到哪儿去了,连个影子也未见到呢!”
    孙宾应道:“方才采药人说,除去此路,猴望尖无处可攀。我们喊上一喊,让他们也沿此沟上来。”
    “孙兄不可,”庞涓摇头道,“他姓张的不是能耐大吗,何不让他慢慢寻去?”目光落在两根葛藤上,眼珠儿一转,急走过去,将两根葛藤盘起来,径直走到崖边,用力甩出。
    孙宾急叫:“庞兄——”
    听到葛藤翻滚而下的声音,庞涓拍拍两手,朝崖下啐出一口:“哼,姓张的,我让你争!就算你小子有能耐上来,没有此藤,看你如何取水?”
    半山腰中,苏秦、张仪终于寻到一处可以攀援的地方,沿绝壁一点点攀爬。不料山势越攀越陡,莫说是大树,攀到后来,竟是连可以借力的灌木也越来越少了。苏秦、张仪手足并用,眼珠子四转,到处寻找可以落脚插手之处。
    张仪看看日头:“苏兄,已到后半晌了,只怕攀不到山顶,天就黑下来!”
    苏秦抬头望去,激动地叫道:“看,就是那棵松树!”
    张仪也望上去,果然看到那棵孤松。松树大多了,如一张大伞悬在头顶数十丈处。两人信心陡增,继续攀去。然而,仅攀数丈,他们就被一块绝壁挡住去路。
    绝壁高约数丈,莫说树木,连一根小草也未长出。
    张仪环顾左右,竟无一处可以落脚,叹道:“唉,苏兄,我们这是走到绝处了!”
    苏秦左看右看,眉头皱成一个疙瘩。
    二人正惶惑,忽听头顶“啪”地一响,一物从天而降,在他们头顶的石崖上略弹一弹,掠过近旁一棵松树的树梢,竟自滚下山去。
    张仪看得清楚,急道:“是藤条!想是庞涓那厮已到山顶了!”
    苏秦点头。
    张仪急了,眼珠四下里乱转,猛地指着左侧的石壁:“苏兄,快看!”
    苏秦望去,竟见一道细细的水流正沿石壁涓涓而下。因为流得太缓,竟连一丝儿水声也未发出。张仪挪过去,掬一口喝过,咂咂嘴道:“甘泉哪,苏兄!来,你也尝一口!”
    苏秦也掬一口,喜道:“此水甚甜,是甘泉!”
    张仪眉头一动,从背上取下木桶,放到泉水处。
    苏秦陡然明白张仪之意,摇头道:“这——这如何能成?”
    “有何不成?”张仪指着泉水道,“苏兄你看,眼下我们就在松树的正下方,此水必是从那道甘泉里直接淌下来的。山是一座山,石是一块石,泉是一道泉,无非是上下差了这么一点,先生纵然是个神仙,想他也未必辨得出来。”
    “可这儿毕竟不是山顶。前面桃子之事已让先生失望,贤弟万不可造次!”
    “苏兄不必呆板,先生欲喝甘泉水,我们这里汲的正是甘泉水。再说,我们这不是也被逼上绝路了吗?前无去路,退回去也是迟了。若是两手空空地回去,别的不说,单是庞涓那厮,还不得由着他取笑?”
    苏秦仍旧摇头。
    张仪急道:“苏兄不必固执,此番不比前番,先生必然识不出来。”
    “贤弟为何如此肯定?”
    “绝壁上的野桃,先生不尝即知是假的,因那绝壁无人能上,而我们偏又摘回四大袋子,即使猴子,也不可能扔下那么多。依先生智慧,还能断不出来?此番却是不同,庞涓那厮已在山顶,说明人可攀到山顶。能到山顶,自可汲到泉水。既然泉水可以汲到,先生就须亲口品尝才能辨出真假。同一道水,上下就差这么一点,先生真能品尝出来,张仪我就——真正服了!”
    苏秦听他说得有理,思忖有顷,真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点头允了。两人汲满两桶,各自背上,小心翼翼地按原路返回。走至谷底,天色已近黄昏。二人正在急步赶路,张仪忽地顿住步子。
    苏秦怔道:“贤弟,天就要黑了,得快点赶路才是。”
    “不不不,”张仪呵呵笑道,“我们得等一等那个姓庞的!”
    苏秦怔了下,无法相信此话竟从张仪口中说出,不无诧异地望着他。
    “是这样,”张仪解释道,“我们得封住那厮的臭嘴,免得他回去聒噪。”
    不消一时,二人果然望到庞涓、孙宾大步流星地沿谷底小路急走过来。张仪迎上几步,朗声叫道:“孙兄,庞兄,总算候到你们了!”
    庞涓惊道:“候到我们?”
    “是啊。这么晚尚未见到两位,苏兄担心你们有个三长两短的,定要在此守候,不然的话,这阵儿我们怕是早到鬼谷了。”
    孙宾忙朝苏秦、张仪打一揖道:“谢两位仁兄了。”
    庞涓急不可待地走到苏秦、张仪跟前,朝他们的水桶各看一眼,吃一惊道:“你——你们汲到水了?”
    “当然汲到了!”张仪呵呵笑道,“怎么,你们折腾这么久,难道还没汲到?”
    庞涓大睁两眼,不可置信地问:“你们所汲,可是甘泉之水?”
    “废话!”张仪白他一眼,“不是甘泉之水,要它做啥?怎么,你们汲的不是甘泉之水?”
    庞涓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挠着头皮道:“怪了,你们没有走到山顶,如何汲到的?”
    “呵呵呵,”张仪连笑数下,“庞兄说到这个,倒是奇巧哩。在下和苏兄望着那棵孤松,攀呀爬呀。眼看就要攀到松树下面,却被一块绝壁挡住去路。我们四顾无路,正感绝望,忽见一条藤条从天而降。想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上苍了,那藤条‘啪’的一声,竟然挂在绝壁上,一端牢牢地卡入石缝,另一端不偏不倚,刚好吊在我们头顶。我二人一看,真是喜从天降哪,二话不说,攀了藤条,三几下就上去了。你说巧吧,庞仁兄?”
    庞涓目瞪口呆,好半天,方才苦笑一声:“嘿,是巧了!”
    回到鬼谷时已是人定。
    童子听到声响,迎出来,让他们将水放入草堂,到草地上吃饭。
    依旧是玉蝉儿烧的粟米糊。四人各喝数碗,下溪冲去身上汗臭,回到榻上倒头就睡。许是太累了,四人一觉睡去,醒来时已是日出东山,童子早已候在门外。
    苏秦第一个走出草舍,见到童子,赶忙揖礼:“师兄早!”
    童子还过一礼,对苏秦道:“苏士子,待他们起来,都到草堂里去,师兄有话说!”言讫,转身径去草堂。
    苏秦急急拐进张仪房中,见他也已起床,遂将童子之言说了,不安地吟道:“不会是水的事吧?”
    张仪也是心中打鼓,沉思有顷,问道:“你没露什么话吧?”
    苏秦摇头。
    “没露就好。我们一口咬定是甘泉之水,看师父有何话说?”
    苏秦、张仪叫上孙宾、庞涓,四人整过衣冠,下溪洗过脸,毕恭毕敬地走进草堂。童子盘腿端坐于鬼谷子的席位,面前依次摆放四桶泉水。玉蝉儿坐在草堂一侧,手捧竹简,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
    看到四只水桶,四人已知端底。庞涓打回来的是真泉水,底气甚足,竟自走上前去,揖道:“庞涓见过师兄。”
    童子扫他一眼,咳嗽一声:“四位师弟听好,师兄我代先生问话!”
    庞涓一怔,见苏秦、张仪、孙宾俱已跪下参拜,也忙跪下。四人行过参拜先生的大礼,童子学了鬼谷子的语气:“起来吧!”
    四人谢过,起身候于一侧。
    童子指着仅有五成满的两只水桶道:“这两桶是何人所汲?”
    张仪、苏秦心头俱是一震。张仪担心苏秦实话实说,抢先答道:“回师兄的话,是在下和苏兄汲回来的!”
    童子冷冷责道:“我代先生问话,何来师兄?”
    张仪赶忙改口:“是是是,回先生的话,是弟子张仪和苏秦汲回来的。”
    童子再问:“你二人所汲,可是甘泉之水?”
    张仪毫不迟疑,一口咬定:“回禀先生,我二人所汲,正是甘泉之水!”
    童子将头转向苏秦:“苏士子,你说呢?”
    苏秦略略迟疑一下,抬眼望一眼张仪,见他直使眼色,只好嗫嚅道:“是甘泉之水,先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