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棠 第4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的汴都,从贵族到平民子弟,凡有?志从军的男儿,无?一不以被编入金天卫为至上的荣光。
    故而大胤境内,无人不知这“金天”就是那位天之骄子的代称。
    宋枝雨喜弄文墨,也有?几首与汴都文人的答和诗广为流传,可落薇怎么也没想到,她正在内廷之中与玉秋实就株连一事闹得不死不休时,宋枝雨忽地?写了一首《哀金天》,这首《哀金天》又忽地铺天盖地,传遍了大胤的文坛。
    哀金天,顾名思义,这是一首写给承明皇太子的悼亡诗。
    宋泠与皇室诸亲关系融洽,宋枝雨是皇家女儿,写一首诗相悼,本是情理中事。
    在诗中,她写了皇兄的情谊、抱负、风姿,又?惋惜他?英年早逝,李太白诗中写“金天之西,白日所?没”[2]——这华美闪耀、绚烂至极的一生,正如他?字中喻的太阳和闪电一般,燃烧一瞬,随后遁入虚空消逝了。
    读罢此诗,无?人不对逝去的皇太子生出惋惜和不平、无?人不对?杀死太阳的阴霾和众鬼生出愤恨,甚至有?人大醉之后,在丰乐楼悬白布一面,红墨重书《哀金天》,引得四周文士连声叫好。
    直到如今,落薇仍旧不明?白,当初众人的动作,究竟是真为死去的太子鸣不平,还?是借此机会,求扬名立万的机遇、求一呼百应的追捧?
    诗出之后第一日,汴都文坛众人提笔,争相以哀悼皇太子为题做文,流水一样的句子不要钱一般被书写出来,在各处宴饮中击节传唱。
    第五日,有?人效仿丰乐楼中人,在汴河之上以血为书,铿锵鸣冤;有人扯红绸上城墙,要求重判刺棠案的凶手。
    更有甚者在闹市中分发诗帖、激昂辩论,煽动一群百姓浩浩荡荡地?闹上了御史台。
    如同引燃火星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落薇站在御史台的漆红阑干之前,望着?台下嘈杂的人群,觉得天地?好生荒谬。
    口口声声鸣冤的这群人,并不见得读过宋泠的诗文、欣赏他的政绩,也不见得理解他的理想和抱负、知晓他的为人处事。
    真与他交好的文士朋友无一人参与,缄口不言。
    朝中所剩无几地支持落薇不能“滥杀”之人,面对?这样的舆论,也终于?招架不住地?沉默了下来。
    玉秋实站在她身侧,扶着?手边的阑干,露出一个略有嘲讽、十足淡漠的笑?容:“娘娘,你瞧,这些人与殿下毫无瓜葛,尚且能为他?鸣冤一句,你与他?相知十年,却为什?么要站在这里、站在老臣的对面呢?”
    落薇努力克制着唇齿间的颤抖,回看过去。
    御史台众官员就在他们身后,然?而周身太过嘈杂,没有?人听见玉秋实的言语。
    听了他?那句话之后,两人都不曾再言语,只?是在群情激昂的阑干之上、在汴都接近夏日的夕阳风中,死死地?望着?对?方。
    落薇看得毛骨悚然?,玉秋实也瞧见了她血红的双眼——也正是从那个时刻开始,他?就怀疑面前之人已经知道了那些水面下的真相。
    然?而他只有猜测、没有证据。
    正如当初的落薇也只有猜测、没有证据一般。
    夕阳西去,远天盛大辉煌,遍布残晖,不知在谁的呼吁之下,御史台下的众人开始齐齐背诵那首《哀金天》——
    我思仙人已乘黄鹤而西去,西有?万岁山。
    忆昔海棠花下客,曾于?金明?庭中见。
    剑引列缺开东隅,光耀六州呼天安。
    忽有风淬愁霾惨,群鬼匣祭杀生剑。
    人去花落青天尽,湿红泪掩昼尤寒。
    哀金天!
    幽冥杳杳出青兕,招魂直上碧霄间。
    咸阳道中送君去,一去渺茫一千年。
    有情天人当同老,何催衰兰堕白练!
    ……
    台下齐齐呼喊着那句“何催衰兰堕白练”,不知是谁忽而失声痛哭,也不知是谁挥舞起了太子尚在时私下爱着的白衣,像是要为他?招魂一般。
    在各色嘈杂声音中,玉秋实向下瞥了一眼?,唇角隐有?笑?意。
    落薇顺着?他?的目光,忽地开口:“你以为这就算赢了吗?”
    她的声音太轻,一度让玉秋实以为这句话只是自己的幻听。
    落薇望着面前乌压压的人群,抑制不住地?大笑?出声,笑?得前仰后合,有?风扬起她微乱的鬓发?,而她拂袖而去,只留了一句飘忽言语。
    “走着?瞧罢。”
    玉秋实望着?她的背影,忽地?发觉自己或许犯了一个错误。
    借落薇的天子剑送宋澜登基之后,他?便没有?再正眼?看过这尚不满二十岁的小姑娘,后来宋澜相求,称直接立玉氏女儿恐对他声名不利,落薇于?他?有?恩,他?也有?些执念在。
    于?是玉秋实退了一步,没有插手宋澜立她成为皇后的一番运作。
    今日夕阳之下他?才?惊觉,宋澜立她为后,是真的为了培养一枚与他对峙的棋子。
    纵然?连宋澜自己都不知道,这棋子是黑是白、到底与不与他同心。
    但为了压住玉氏权势,这枚棋他?非用不可。
    时至今日,落薇都能回想起自己从《哀金天》的词句中穿行而过的感受。
    人生十八年,她从未体会过这样阴森可怖的时刻。
    相伴长成的恋人弃世而去、尽心保护的幼弟心思不明?,她被淹没在舆论声中,孑孓独行,从前守护她的人们皆已不在,竟寻不到一个人可以依赖。
    张平竟在数日之前见了她一面,突兀地?问了她一个问题。
    他?问,娘娘以为,一人之力,能否与朝野和天下的舆论对?抗?
    落薇不假思索,回答试过再说。
    于?是张平竟露出一个苦涩和欣慰的笑?容,说他?拿这个问题问过旁人,旁人给了他?同?样的答复,他?劝那人过刚易折,今日也将此话送给她。
    她年轻冲动,听不下这样的劝阻,如今想来,若非那一日北疆忽地传来的战报,或许她真的会做出不可挽回之事。
    落薇紧紧地?闭上眼?睛,幻境凭空出现,她抬头,看见了许州居化寺的金殿穹顶。
    随后她嗅见了檀香之气。
    有人在她耳边说:“娘娘,你走神了。”
    她睁开眼?睛,在黑暗静默的殿中看见了近在咫尺的、叶亭宴的面容。
    他?有?一双和宋泠一样漆黑的眼?睛,专注望着?她时,总会让她轻易忘记周身的一切伪装。
    于?是落薇伸手抱着?他?,放任自己将头埋在了他的肩膀上。
    似乎越来越迷恋这虚实之间的一刻了,她想。
    叶亭宴有?些诧异,却没有?推拒,手指穿过她的头发抚摸到了她的背上,轻轻拍了拍,一个安慰的手势:“你怎么这样爱出神?”
    过了许久,落薇闷闷地回答:“谁让你总是夜里来,我困倦得很。”
    叶亭宴揽着她坐起身来,把她搁在自己的腿上,轻轻地?晃了晃。
    落薇逐渐平复了心绪,想起先前言语,僵了一僵后,她用一种轻快的口吻问:“你方才说的旧怨,指的是什?么?”
    论起来,她当年与玉秋实的对?峙,还?是更多地发生在宫闱之内,那些御史台下背诗的人、甚至算上宋枝雨,都未必知道她为保这群人付出过这样多的心血。
    知晓的人当年都已死在了刑架之上。
    后来落薇多方打探,反复调查,才确信宋枝雨当年写《哀金天》,确实是与玉秋实串通。
    可是……叶亭宴为何知道她有?隐恨?
    听了这话,叶亭宴手中一顿,随后缓缓地道:“世人皆知,甘侍郎一生只?收了三个弟子,一人是江南无?名文人,世人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姓周,一人是先太子,还?有一人……便是你。”
    他?说起这话,落薇“啊”了一声,终于?迟钝地?回忆起了一些更加渺远的旧事。
    叶亭宴的口吻有?些怪异:“宁乐长公主当年三登甘侍郎府邸,希冀能够拜他?为师,最后甘侍郎却收了你,她十分不忿,在某次宴上直言讥讽,称甘侍郎收你是因你父亲和太子作保,害你被众人议论了许久。”
    当年她不喜与宋枝雨来往,便是因为知晓她自负才情、不肯容人,她说不得这是好是坏,于?是敬而远之罢了。
    一句玩笑而已,她忘得一干二净,原来在旁人眼?中,她与宋枝雨不和,竟是这个缘由?
    落薇哭笑不得,却松了一口气。
    她放开手,刚想说些什?么,却忽地?听见原本静谧无?声的园中传来了遥遥的脚步声,她隔着?被关上的花窗,瞥见窗纸上映出了黑暗中一个昏黄的光点。
    有人正提灯朝此地来!
    叶亭宴显然也听见了这个声音,不禁肃然?起来,他?本想推开花窗,却被落薇一把捉住了手腕。
    她不由分说地拉着他站起身来,疾步往内殿更深处走去。
    守园的侍卫已见来人,交谈之声渐渐逼近。
    叶亭宴本想侧身躲在她的床榻之下,落薇却一言不发?,扯着?他?一路进了她逼仄狭小的内室,随后伸手在佛陀的画像上用力一推。
    她所推之地正是佛陀的头顶,这样的时刻,叶亭宴竟还?分心想,这可真是大不敬,不知神佛知晓,可会原宥?
    不过瞧此地三家并行,她似乎也不在乎此事。
    他?还?没反应过来,便见她内室中的墙壁发出细微声响,随后书架后移,露出黑洞洞的密室来——他在琼华殿中长大,竟都不知这偏远的小殿中有?密室存在!
    落薇把他往里一推,险些将他?推倒,不过她也不在乎,立刻阖了门,小跑回榻上躺下,还?不慎触到没有好全的伤口,痛得眉目一皱。
    她躺下的一刹那,内殿的门便被宫人推开,那宫人唤了几声门口的李内人,见她睡得正熟,便顾不得那么多,只?是急急进门,低呼:“娘娘,陛下来了。”
    落薇揉了揉眼?睛,随之而来的宋澜已经拨开了她榻前的纱帘,她还?没来得及问一句“怎么了”,宋澜便沉声道:“阿姐,幽州军报——”
    第49章 得鹿梦鱼(六)
    身后?的门刚刚阖上,叶亭宴便顺着冰凉的墙壁滑坐到了地上。
    昏暗的密室当中一盏灯都没点,死寂得如同陵寝。
    太黑了,周遭一片近乎失明般的黑,虽说他已经对于闭目的黑暗十分熟悉,但重回这?样的情景当中,仍旧抑制不住地发抖。
    一些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全然遗忘的记忆再度侵袭而上,叶亭宴粗喘了几口气,感?觉有?冷汗正顺着他的额角一滴一滴地往下落。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的。
    然而闭上眼睛和睁着眼睛的黑暗,仍旧是这?样不同。
    此地危险,只与宋澜一墙之隔,再这样下去恐怕又会诱发心疾,他不敢叫自己失去意识,于?是顺着?身后?冰冷的墙壁,胡乱摸索着——只要有一丝光亮,都不至于?让他这?样恐慌。
    十分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排微小得如同针眼的气孔。
    气孔透过来的光线细若游丝,却让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