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难撩 第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晨她不告而别,正是因为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闻澈翻身下马,快步走过来:“一清早就不见了人,不知道我担心么?”
    他昨日那件绣了金丝盘纹的玄色外衫没穿,里衣也少了一件。想必是急着寻她的踪迹,根本顾不得这些琐碎。
    如今他薄薄的领口处,还隐着一抹淡红。
    元蘅稳了声息,冷静道:“对不住,是下官急于查案,拖累了殿下,还望殿下莫要怪罪。”
    闻澈听此先是怔了片刻,旋即有了几分怒意:“你在胡说什么?”
    他本想着,终于等到了两情相悦,回了启都就可以去提亲了。
    可如今她还是一口一个“殿下”,“下官”,试图将他们的距离划回最初的模样。
    闻澈想去碰她的手,却被她给避开了。
    “如果殿下是来办正事的,那就别提旁的。我不想听。”
    闻澈哑然,终于妥协:“好。”
    若她暂时不想听,那他就不说。
    元蘅眉目间的丽色只有在昨夜最甚,如今在日光下,她仿佛又退回了原来的样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的冷冰冰的样子。
    好像昨夜她说的那些“想你”,根本不是说给他听的。
    不是他……
    难不成是别人?
    若她主动握的手、泪眼朦胧时给的温柔的吻、伸手抽掉的衣带,都不是他的……
    闻澈压根不敢做此设想。
    “元……”他还是想问。
    元蘅没让他说完便打断了:“殿下,你知道孟聿家中住处么?”
    第30章 刺杀
    尽管此时心中郁郁难平, 但是闻澈还是知道元蘅着急着往纪央城来的目的。昨日之事已是荒唐之至,万不能在正事上再出差池了。
    “知道。”闻澈声音沉了下去,像是轻浅的叹息, “离这里不远,随我来吧。”
    昨日雨大, 他追出启都之时已经是戌时了。后来半路上见着面, 他也没问她为何坚持去纪央城。
    前些日子皇帝想将肃清锦衣卫之事交给闻澈打理。等闲的人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但是闻澈却拒绝了。他不想再重复昔年那场灾祸, 宁可与那高处的权力一刀两断, 从此太平盛世就去逍遥, 逢上乱世就带军作战。
    总之是有自在的活法。
    他虽然没有接手, 但是却看了几个卷宗。
    对于闻澈而言, 纪央城这三个字都尤为扎眼。因此当初扫眼看到孟聿曾为纪央城人氏时, 他也停下来多看了两眼。
    原本他也没多想, 直到昨日元蘅要往纪央城来,他才明晰起来。那些诸多的事, 都与孟聿脱不开关系。
    现在想来,皇帝或许也早有察觉, 才对锦衣卫没有了之前的信任。
    在北成的历代皇帝中, 心思多虑者不在少数, 可当今的皇帝格外不同些。毕竟他即位之时年纪尚小,太后垂帘听政外戚干政多年。他力排诸难走到如今境地, 自然不是好糊弄的。
    下过雨的道路泥泞难行,还有好些被雨水冲过来的石子。马车不好走, 两人便步行同去。
    他想伸手去扶元蘅, 但是却见她走得很快,三两步便将他落在了后面。
    闻澈心中不快, 开口便有些阴阳怪气:“慢些走,我又不吃.人。”
    听此,元蘅的脚步微微一顿。虽然她没有说话,但是还是将脚步给放慢了。在过浅水坑时,闻澈搀了她一把,她也没有避开。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孟聿母亲生前住的村子了。
    孟聿是出了名的孝子,早早想将母亲接入启都,但因母亲住不惯,便在旧居处重新整修了院子。那处院落也算干净,此时已经赫然入眼了。
    终于过了那个浅水坑,元蘅觉得脖颈酸得很,便皱着眉去揉。
    闻澈发觉到她的小举动,想起了昨晚的两人……
    情至浓处时,她的低泣宛如枝头夜归鸟儿的细咛,但是却一直揽着他的脖颈没有松开。白日她有多端庄守礼知分寸,昨夜她眼角就有多浓烈的艳丽。
    他是醉得头痛,但肌肤相贴时每一分的触感他都记得分外清晰。
    方才扶她时,掌心触到的温热光滑的布料,也让他有些难安。
    热得很。
    闻澈觉得下过雨后的纪央城非但没有凉意,反而带着一股燥热。
    似乎是注意到了闻澈的别扭,元蘅的脚步又慢了些。她想开口说什么,又觉得对于此时的两人来说都显得不合时宜。
    昨夜她喝醉了酒,以为是梦境,后来之事都有些脱离她的预料。
    可是如今全然不提,又显得很尴尬。
    她回头去看他,本在认真走路的闻澈呼吸一滞,想立即停住又站不稳,最后一只脚结结实实地踏进了浅坑里。
    “殿下。”她还是开了口。
    闻澈不明白她的意思,道:“怎么了?”
    元蘅垂下眼睫,慢慢地在小径上走着,道:“我父亲是元成晖,他做的错事足够被人唾骂百年千年。我是他的女儿。”
    过往元蘅都避免不提这些事,生怕闻澈会因此记恨自己。
    而现在,她试图将上一辈的恩怨抛出来,将那些不可能逾越过去的东西都摆到两人面前来说,如此这般,或许能让两人的距离划回原来的位置。
    闻澈还以为他要说什么,手心都沁出了汗,听到这个才松了气:“我不是跟你说过,他是他,你是你。”
    元蘅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说,便道:“可我是他的女儿,就算我也恨他,但是我和他难以分开来算。”
    若说元成晖,似乎也没有什么罪大恶极罪不可恕,身为镇守多年的衍州大将军,他的功绩似乎可以抵消那些糊涂时所做的错事,抵消他的懦弱和算计。但这些抵消仅仅是对于北成而言。
    对于梁氏,对于闻澈,那些伤害是永远无法抵消的。
    生为元氏女确实没有什么不能提的,也没有背负那么多的罪名。但是元梁之间,却是无法消解的。不是闻澈一句不介意便可以解决的。
    闻澈沉默半晌,轻笑:“我明白了。”
    他忽然伸手,将元蘅拽进自己的怀里,另一只手箍住她纤细的腰身,在她正猝不及防时低下头去直视她的眼睛。
    “元大人今日这番话,就是不想为昨晚之事负责了?”
    闻澈身上有着似有若无的淡香,她从未贴近嗅过,此时这香气强势地贴上来,让她轻微地颤。他的掌面宽大,足够将她箍得紧。
    环着腰间的亲密无间,将那些两人都避之不提的回忆一口气冲刷上来,翻腾着毫无保留地在两人面前展开。
    元蘅确实在落进他怀间时慌乱了片刻,但只有片刻,她便反击回去,丝毫没有落了下风。
    她像是稳操胜券一般,从容地回握住了闻澈的手腕。两人的衣摆被风吹得交缠在一处,让闻澈有瞬间的失神。
    这回换成他局促了。
    在他像是被烫到了一般缩手之际,元蘅将他的手拿开,自己退开了合适的距离,淡声道:“让人负责,不是这个态度。”
    “那该是怎样的态度?”闻澈笑道,“我想和你成亲,这个态度成么?”
    元蘅的指尖搓了衣角,面上平静得像是没有听见他在说什么。
    这话也有人对她说过,但是没有然后了。世事本就难料,若将每一句看似表达诚意的诺言当成真的来听,实在是负累。
    她许久之后才仰面与他对视:“我若是想做王妃,何必费尽周折退了与越王的婚?”
    “你将我与闻临看作一样?”
    天边又变得暗了些,有浓云遮住最后一丝天光,林间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果真是仲春的天,说变就变,感觉不多时便又要下雨了。
    她有些答不上这话。
    不一样的。
    但是又觉得没有哪里不一样。对她而言,无论是闻临还是闻澈,都是本该与她没有半分干系的人。她既没有想过攀龙附凤,也不觉得在朝为官会与谁为伍。
    她拜的是清流师,学的是经世道,走的是无愧于心的坦然路。
    无论是谁,都该跟她没有关系的。
    元蘅错开了他的眼神:“不一样么?”
    从清早找不到人影开始,他心中便郁着一口气。此时听了这话才觉得元蘅的这颗心是捂不热的。无论他说什么,她一个字都不信,甚至压根不入心。
    他觉得自己现在如何解释都是徒劳,就是现在将心剖开证明给她,她也只会毫不关己似的看热闹。
    她生得冰肌玉骨,端得温和知礼,实际最是心狠。
    闻澈像是赌气一般,几步走在了她的前面,冷冷道:“随你怎么觉得。”
    他走在自己前面时,元蘅才主注意到他今日穿的是一件窄袖的武服,雪白的袍角被林间的风吹得卷起。
    曾经也有人喜欢穿这样的武服。
    那日容与是骑着马来的燕云山。
    当时她只是在山道上落下了东西,正在寻找随即听到一阵马蹄声,声落,她抬眼看过去。那人便是穿着这样恣意的武服,身后背着箭袋。
    一片枯叶离了枝,将要落在他的身上时,容与忽然举弓,动作迅疾而流畅,那枯叶亦被带着往上飘了些。
    容与的眉眼带着笑,比之日光还要刺眼。随后,那抹笑意隐去,他从容地从身后箭袋中抽出一支羽箭,搭上弓弦,对准了她。
    箭矢上闪着银光,看起来尖锐又冰冷。
    在那一刹那她的心跳得剧烈。
    直到后来的很久很久,元蘅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那种感受。日思夜念离开许久的人忽然回来,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只见容与将弓弦拉满,正要射箭之际,将方向偏离,对准了她身后正飘落的一片叶子。
    松弦,正中叶心。
    他收了弓箭下马,走向元蘅,笑得眉眼都是弯的:“吓着你了?”
    元蘅转身就走。
    容与则小跑着追了上去,长发被风吹得凌乱,拦住元蘅的路腆着笑脸赔礼:“蘅儿,逗你玩的,我错了我错了,你别不理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