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9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这些年,大唐为了跟西域的道路连接不断,方便运送军需也便于商队来往,也修了数个驿站。而且裴行俭还带了指南罗盘,就更保险些。
    休整之时,裴行俭就顺带手指点两个年轻参将兵法一一这是天后从禁军里选出来的,两个方才二十来岁的年轻参军,是刘相整顿过南衙十六卫后才渐渐冒尖的年轻人才。
    裴行俭懂得天后之意:要多带带年轻人,就像李靖大将军曾经带师父苏定方,而师父又教导他—样。
    出京以来,裴行俭考了考这两个人,觉得确实也颇为出色。
    此时裴行俭打开匣子,让骆宾王带给文成公主之物,他也有一个。
    就准备让这两个年轻人开开眼,于是招呼道:“王孝杰、郭元振,你们两个过来。”*
    *
    没错,媚娘最终定下来,跟随使团出发的是两个年轻将领。
    狄仁杰,娄师德,黑齿常之等虽都来寻过天后,申请加入护送波斯王子的使团,但他们都没能走成一—
    “都出去溜达去了,京中谁做事?”王神玉曾跟姜沃感叹道:“有的人,在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很能干,但非得走了,才清楚他到底有多能干!”
    姜沃赞同地点头。
    说来,他们—直知道刘仁轨和裴行俭很卷。但真的俩人—齐走了,才知道他们平时到底做了多少事。
    所以狄仁杰、娄师德这种六部九寺的—把手,朝廷的中坚力量也想跑,往哪里跑?
    想都不要想,老老实实留下来跟着剩下三位宰相加班吧!
    看看辛侍中,被最近的支出之庞大,愁的又快要鬼剃头了。
    而且不是想打仗吗?那先练练训兵吧一—刘相这一东渡大海去整饬辽东,就把南衙十六卫的总指挥权又空下来了。
    天后就令黑齿常之、娄师德、狄仁杰各负责几卫禁军,直到刘相回来为止。
    黑齿常之也罢了,本来就是武将不担任文职,得此任命,高高兴兴就去训兵就去了。
    娄师德和狄仁杰则有点小压力:没有去成前线不说,现在还得加两份班。每日在大理寺/工部当值后,还得再去各卫加班加点,查验军伍。
    偏生狄仁杰,还被路过的王神玉给教育了一下:“看看刘相,七十五了都能一肩担着尚书省,一肩担着南衙十六卫。怀英啊,你这是正当年,可不能松懈。”
    狄仁杰:……话是这个理没错,但王相说出来怎么这么违和呢。
    **
    莫贺延碛的驿站中,裴行俭从匣子中取出一圆筒状的物体,先递给王孝杰。
    “这叫千里镜。”然后示意他:“你放到眼前,对着窗外看看。”
    王孝杰双手捧着放到眼前,看清后不由低呼了一声:“这……”
    旁边郭元振急了:让我也看看呀!
    放下望远镜后,王孝杰不由连声追问道:“裴相,这如何做到的?”明明用肉眼看来,比手指头还小模模糊糊的一颗树,为什么在这个什么‘千里镜’中,竟然能看的如在眼前?
    有这样的宝物,他们岂不是能远远看到敌军驻扎地!
    裴行俭摇摇头:“此如火药一般,亦是机密方,我不能知。你回京后可以试着去请教姜相。”
    “且据她所说,这个千里镜,还不算好。”
    *
    长安城城建署。
    姜沃也在把玩一柄千里镜。
    其实玻璃/水晶可以放大物体,古人一直就知道:东汉广陵王刘荆墓里就出土过,外面是金子镶边的水晶石,可以把物体放大五六倍。
    于是城建署在做出透明玻璃后,姜沃自然就想到了眼镜和望远镜。
    只是真正实践起来,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
    书上是说,磨一片凸透镜,一片凹透镜,安装在一个可调节长度的圆柱体两端,就是望远镜。
    先不说试磨镜片就花了多久,只说望远镜筒,就没有那么简单,先是色差问题,再是眩光问题——若不对镜筒内部做消光处理,从望远镜一端看出去,会眩光到完全看不清。
    大唐没有现成的消光筒,消光材料,只好一点点去试验。
    城建署试过黑色的绒布,也试过涂了黑碳粉的纸……总之试了许多次,才勉强做出了能用的望远镜。
    将将赶上让裴行俭带着‘试用装’出发。
    而城建署还未改造出正式版望远镜,西域就已经传来了裴行俭的捷报。
    *
    裴行俭率使团到西州后,也不急着继续走了。
    反而停在安西都护府,开始召见安西四镇附近的各个部落的酋长,平易近人道:“如今我护送波斯王子至此,欲请王子一观西州各地射猎之风。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去随我游猎?”
    一听说跟随大唐使团去游猎,西域各大大小小部落都极为乐意。
    毕竟他们有多爱打猎呢?举个例子便可知——
    当年苏定方大将军灭西突厥之时,战败的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被苏大将军追的跟兔子似的,好容易逃至金牙山下。
    当时还是隆冬,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兼有雰晦风冽,人马难行。
    逃难途中加恶劣天气,也没有拦住阿史那贺鲁热爱打猎的心。他安营扎寨之后,想着这个天气,唐军不能来了,就率众出门雪中射猎去了。[1]
    然后就被雪夜奔袭三百里突袭的苏定方大将军,逮了个正着。
    可以说是命不要了也得打猎。
    此番又有大唐使节带着波斯王子,亲自招呼众人游猎,各酋长如何不愿意?
    纷纷亲自带着一众子弟参与:这若是子孙表现好了,说不得将来还有大出息呢。
    于是都不是一呼百应,而是一呼万应!
    “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2]
    姜沃读捷报到这里,实在感慨:裴守约,这主打就是一个就地取材(或者说是拿来主义),都不从京中带兵,直接当地凑了一万军队。
    之后,这只游猎队伍就开始出发,一路狂奔。
    奔到第三日,别说波斯王子了,这些子弟都懵了——每天跑二百里啊,这哪里是游猎啊,这是长途拉练啊!
    而经过三日观察,裴行俭也已经教试过部伍,把不行的人都扔下了。这才明示他的军伍(没错,已经变成了他的队伍),要去抓叛唐的阿史那都支。
    之后率军再奔袭两日(可怜的波斯王子又不能被扔在半道上,只好跟着一起跑)。
    就这样,裴行俭率众五日奔袭上千里,直取阿史那都支营帐!
    势如闪电。
    以至于裴行俭都到了阿史那都支牙帐外十余里,他都不知道哪儿的事儿。
    他还在悠闲打猎呢。
    听闻唐军压境(其实也算不得标准唐军),阿史那都支如遭雷击。
    思前想后——“计无所出,自率儿侄首领等五百余骑就营来谒。”[2]
    他来拜谒,是想着辩解一二,裴行俭也懒得听。
    毕竟他五日狂奔上千里,不是来听废话的。
    裴行俭直接将人捆了,搜出了阿史那都支契箭,然后……开始摇人。
    很不地道的裴使节,开始以阿史那都支的名义,邀请素日跟他相近的酋长,来此一起商议‘叛唐投奔吐蕃’之事。
    之后裴行俭就鸠占鹊巢,占了人家阿史那都支的营帐,开始守株待兔。
    收到契箭至此的部落酋长,有一个抓一个。毕竟肯应邀前来的,都是有意叛唐的。
    就这样,裴行俭抓了一窝肥兔子,这场‘游猎’兴尽而归。
    至此,裴行俭此行计大成。
    堪称是孤军深入,经途万里,兵不血刃,凶党殄灭![2]
    捷报的最后,还有裴行俭给二圣上的凡尔赛请示公文:这次抓到的酋长有点多,是只把主犯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押送回京呢,还是都抓回去?
    *
    这一夜,太极宫的观星台上,姜沃拿着望远镜长久观测星辰。
    此时刚过了春分不久,那么在北极的话,应该能看到极昼。
    她想起后世书中所记:唐太宗用兵至极北处,夜亦不曾太暗,少顷即天明。[3]
    可见大唐幅员辽阔。
    此时,裴行俭所见应如是。
    *
    她放下手里的望远镜。
    这次文成与裴行俭两人的战事,忽然让她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武侠小说——
    文成就像是在山谷里修炼了数年九阳真经的张无忌,扎扎实实练兵多年,终成高手后出世而惊人。
    其实哪怕有戚将军的兵书,也不代表谁都能在吐谷浑的要城,建成空心敌台打赢这一仗。
    毕竟大明曾经就有过‘戚将军修筑敌台只用了十万缗,然后再换人,就用了一百二十万缗’这般事情。
    而戚将军的兵书后来流传于世,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对着此书成为名将,也再难见戚家军。
    重要的还是人。
    如果说文成此战像是修炼得道的高手,大开大合碾压对手,那么裴行俭此战,则像是那种神出鬼没,一剑封喉的刺客。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实打实的战功。
    且皆一战成名!
    不过,裴行俭已经‘刺杀’完毕,可以打道回府了。
    而文成的‘吐蕃之战’,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256章 先四十年与后四十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