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5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也给旁人敲了敲钟:“据姜侯从前于京中多年行止可见,这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人。你们不是也常抱怨,这十来年间,想给族中晚辈谋个一官半职的,尤其是实缺,越来越难了吗?”
    “这事儿与姜侯在吏部多年就扯不开关系。”
    “你们别掉以轻心,更别弄巧成拙——”
    说到这儿,罗家主特意转向方才信心满满的涂家主,问道:“投其所好?你知道姜侯之好?”
    他这个京城有人的都没打听出来呢!
    难道京中官员傻啊?姜侯在京中为官,尤其是为吏部尚书为相的那几年,怎么会没有人想‘投其所好’?
    但姜侯无家族无儿女的,似乎也从未表现出什么特殊的喜好……也不是,听京中世家亲友提过,姜侯最大的喜好,似乎就是通过‘城建署’搞一些水泥混凝土之类的东西,甚至一个女人家,之前还捣鼓过什么火药矿灯,倒像是个工部尚书。
    这些都属于大唐机密技术,因此对江南西道世家来说还是颇为遥远的,反正罗家主完全搞不懂,这是种什么爱好。
    因此听涂家主说的信心满满‘他这份礼物,姜侯一定喜欢’。
    罗家主就第一个不信这个‘一定’:京中那么多官员都不清楚,你老涂就知道?你开了天眼了?
    不是他看不起人,而是老涂这人,这想法有时候稀奇古怪的——上次提出来给崔少卿送美人的就是他。
    这话从嘴里冒出来前也不想想这靠谱吗!你这是送礼还是拱火啊?
    反正罗家主换位处之带入了下:这不就相当于……有人给自己夫人送两个美貌少年郎吗?甭管罗家主自己有多少姬妾,但对他来说,夫人肯定也是完完全全只属于自己的。
    于是一想就上火了。
    因而,此时罗家主一定要涂家主先说出来,他准备的礼是什么。
    涂家主还磨叽了一下,才不情愿道:“人。”
    罗家主血压顿时就上去了:“我不是说了,不要送人!你送人给姜侯,崔少卿就能欢喜了?他便不是巡按使,也是朝廷命官,还是当今陛下潜邸旧臣,哪怕多年来仕途总不顺,未至权臣重位,但……”但也不是不存在啊。
    是,在外人看来,崔朝的仕途绝对算不上平坦顺畅,起码远不如其夫人。
    毕竟当今也已登基二十余年,从晋王府出身的旧人,多有宰相重臣,而崔少卿多年来却一直在边缘部门打转。
    不过罗家主还是那句话:人家仕途不顺,也不代表不存在啊。
    而且若是姜侯夫妻感情深厚,你这给谁送人,不都是添堵吗?
    罗家主还未说完,就见涂家主摇头道:“罗公也太狭隘了。”
    罗家主:……
    半晌才挤出来一句:“好,涂公不狭隘的‘高见’为何,我洗耳恭听。”
    涂家主继续摇头:“谁说给男子官员送人,就一定是送姬妾,给姜侯这种女官送人,就得送‘面首’?”
    狭隘,这心思,真狭隘。
    涂家主还反过来开始教育别人了:“你们啊,要不就是道听途说,要不就是闭门造车。我却是派人去江州细细打听了——”
    “从前在京中,姜侯是宰相又掌吏部,为公正之名不露喜好很正常。但出门在外,所带之人,必是用的最顺手也最偏爱之人。这不就看出姜侯的‘喜好’来了?”
    涂家主说到这儿,其余人不由也觉得:好似有几分道理。
    “这次巡按使之伍中,几位书令史都是出了名的才子。”
    “可见姜侯喜欢有才学之士。”
    “送面首多不好啊,传出去于姜侯的名声也不好——送也该送门客和幕僚啊!”
    而且,涂家主很快又向大家暗示了一下:这些门客他也是仔细挑过的,哪怕达不到什么‘貌若潘安颜比宋玉’,也各有可取之处。而且绝非饱读诗书的老儒,都是年貌相当的少年郎。
    如果姜侯看重的不是门客们的才华(其实亦没什么真才实学),也……完全没问题。
    反正只要人能送上,怎么用,就是‘丰俭由人’了。
    听了这话,从罗家主起,众人对涂家主还都有点改观:这人有时候还能靠谱一下。
    而很快,这改观甚至就进化到了刮目相看——
    “不只是门客相公,还有会读书写字的侍女,强健有力的客女(客女便相当于女部曲),我都挑好了。”
    “巡按使之伍中的亲卫,男女都有。但据我打听着,姜侯往庐山上去寻孙神医之时,贴身带着的都是女亲卫。”
    “想来也是,姜侯到底是女子,行走坐卧,到底也是女子跟着才方便。”
    “此番姜侯是代天巡牧,带的人必是有限,听闻只有些亲卫,没什么侍女随身服侍。咱们正该送一些,为其解劳。”
    涂家主越说越思路开阔,甚至抬手指着窗外,丝竹之音传来之处。
    “姜侯出自宫廷,朝中就有教坊,凡有宫廷盛宴多有乐人奏丹陛文武之乐。想来姜侯必也是懂的赏舞乐之人。”
    “她这一路代天巡牧,各道都要去。咱们江南东西两道虽比不得关中,但都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将来她要去了那偏僻的岭南道甚至是西域等地,岂不是无趣?”
    “这歌舞伎,并说书女先之流,也可以搜罗些,一并给姜侯送上。”
    主打就是一个项目全面,不信没有一款能让巡按使展颜的。
    涂家主语重心长道:“还是那句话,姜侯无子无女,真送了什么田庄铺面古籍珍玩,将来她又能传给谁呢?再有就是罗家主说的那话了,姜侯在京城是掌过城建署的,她要想弄钱,也无需等到咱们这儿。”
    诸位家主:有道理啊!
    罗家主甚至当场吩咐仆从道:“去与夫人说一声,将家中伶俐的侍婢、客女挑一挑,以及新买的那几个擅琵琶、萧管的年轻乐人……算了,那些我亲自去挑。”
    **
    “他们还真以为送人有用啊?”姜沃初初接到浔阳楼请帖的时候,是很不以为然的。
    何止世家在打听她,这些日子,姜沃当然也在密切探知世家的反应,防备着可能会来的风险。为此,她还在江州几次换了居住地。然而看起来,似乎完全是白防备了——
    不知是不是在江南西道‘安居’惯了。她这边都磨刀霍霍,进行到‘告田令’这一步了,诸世家居然还要请她赴宴,还在按部就班走‘先礼后兵’的先礼这一步。
    而且据聂雨点打听来的,竟然要给她‘送人’,送什么门客幕僚。
    门客?
    门面的门吗?
    果然,历来考验干部的,也就这几种法子。
    姜沃随手把请帖搁在一旁:可惜,能打动她原则的容色,阈值已经被人提的太高了。
    要不是此时她还在等已经从长安出发的黑齿常之,在等京中选定的劝农使到岗,她都不准备去吃这场毫无意义的宴席。
    *
    而浔阳楼宴当日,姜沃就体验了一把何为打脸。
    这顿宴席,来的一点也不亏。
    她真的心动了。
    倒不是世家找来的那些所谓‘才子’以及‘门客幕僚’,而是心动于世家培养出来的侍女、歌舞伎以及客女的水准。
    她们掖庭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文艺水平,明显被世家比下去了!
    果然,传承数百年的世家,自有其长处与底蕴。
    姜沃觉得:她像是看到了巨大的宝藏。
    需知,大唐律法规定,若是一家一族有违律法,抄家之时——
    其家中‘奴婢、部曲、客女’等自此不再属于私人,而是归于官中。各从其能,而配诸司。妇人工巧者,入于掖庭。[1]
    她第一次对世家有了不可明说的好感,而且体会到了那句:邻居屯粮我屯兵,邻居就是我粮仓的真谛。
    第223章 宾主尽欢?
    浔阳楼上,管弦钟磬。
    轻歌曼舞,宾主尽欢。
    然而在一众罗衣锦绣宝髻堆云,容色各有千秋的歌舞伎中,姜沃最注目的,还是一位弹琵琶的女子。
    大约是身处浔阳江头的关系,让姜沃想起了还未面世的《琵琶行》,因而对琵琶乐人更在意些。
    哪怕诗还未面世,但世上的琵琶女,却从未断绝过。
    也是因为,这位叫玉娘的琵琶乐人,容貌实在出众,眉如翠羽,玉面映红,盛妆之下,如同春日枝头最清艳的一朵海棠。
    但偏生,一双眼睛水雾蒙蒙似的。
    美丽,却什么思绪都没有。
    *
    “叫玉娘上前来。”
    见姜侯注目几回,罗家主很快召这位琵琶乐伎上前,笑道:“玉娘的琵琶技艺最好,姜侯若是喜闻琵琶,不如让她清清静静奏几曲。”
    酒过三巡,歌舞也赏过了,清静一下,正好可以开始谈谈正事。
    见姜侯点头应允,罗家主大喜。
    也难得在心底夸赞了一番涂家主:没想到这回老涂靠谱了,也给他们上了一课。这送人,真得主打一个全面!
    要是他们只准备了些‘门客’,这会子可就大为尴尬丢脸了——
    说来,在见到姜侯本人走下朱轮马车的瞬间,几位迎候在浔阳楼外的家主,心内顿时就暗称一声糟糕:这,这,京中消息多传姜侯性情为人,怎么没提及其风采容光?
    虽说姜侯身着御赐紫袍金带,但几位家主第一眼看到姜侯,几乎都未注意到她的官袍。
    哪怕如此浓重紫金一色之下,哪怕她腰间还就悬着一柄御赐尚方金宝玉饰剑,但姜侯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依旧不像个位高权重的朝臣。
    只见她神情散朗清骨明姿,通达如林下之风,实像超脱于方外之人。
    若说见到姜侯本人,让这几位世家家主心里暗道‘糟糕’,觉得姜侯如此气度,大约是看不上他们选的门客。那么在看清随姜侯下马车,身着绯色官袍的崔少卿后,他们内心的想法就变成了:快散了吧,必是白准备了!
    尤其是涂家主,更是丧气:说来,他是认真选过人的。但此时见了春日日光下走下马车的崔少卿,再想想自己准备的人……忽然就觉得,像是在凤凰面前,准备了一批小鹌鹑和小麻雀。
    那,再年轻再形色各异的鹌鹑,也,也只是鹌鹑啊!
    继而懊悔:为啥安排那些门客们早早就在浔阳楼里候着呢!这会子后悔都没法子‘撤回’!
    只好硬着头皮奉迎着姜侯入浔阳楼,然后在姜侯问起这些是何人时,再硬着头皮回答:“这些不过是我等家中一些门客幕僚,俱是本地人,想着姜侯初至江南西道,身边少通晓当地风俗的人使唤,就……”
    话还未说完,就听崔少卿已经开口点道:“骆宾王。”
    这回浔阳楼赴宴,几位书令史自然也是到了的。他们见到这一批‘门客’后,很快也明白了洪州世家之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