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5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在挨过几回筷子后,孩子们都长了记性,没再给奶用筷子打他们手背的机会。
    吃过了晚饭,林远秋把蝈蝈还给了林远柏,而后就跟着爹爹去看了书套,发现才十来日的时间,娘亲她们已经做了不少。书套上也都绣上了书名,有三字经,有百家姓,还有论语、大学等等等等。用的字样正是那日他写的,是隶书体,朴实率真,稚拙天趣,看着别有一番味道。
    这次的书套,林三柱准备等存够了货,再送到高掌柜那里,省得还没挣上多少,就又被别人学了去。
    对于爹爹的打算,林远秋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古代没有专利,好的东西人家想学就学了,有些说不定还比你做的更好看,更畅销。
    所以开头第一笔生意,能多挣就尽量多挣。
    显然,吴氏和老林头也都是这样的想法,也对这批绣活抱了很大的期望,不然也不会光本钱就往里头垫了十六两。
    回到房里,林远秋就点上了油灯,他得趁着在家的时间,多画一些花样出来。
    梅兰竹菊贵为花中四君子,象征着文人所具的所有美好品格,所以,书套上的花样,林远秋准备全用它们好了。
    两日旬假很快结束,在去过王夫子那儿一趟后,林远秋就又回到了私塾。
    听到私塾里吃鸡蛋要另外付银钱后,这次出门时,吴氏又摸出二十枚铜板想让小孙子带上。
    林远秋推却,“奶,银钱孙儿还有呢,等用完了,届时再问您拿。”
    见吴氏不依,林远秋又道,“奶,孙儿岁数还小,若是带太多银钱在身上总不太好,您就听孙儿的吧,等用完了,到时再问您拿。”
    林三柱本也想让儿子把银钱带上的,一听这话,忙点头道,“狗子说的对,娘,咱们就听狗子的吧。”
    “狗子狗子,你还叫狗子,先前不是说好了,都不许再喊狗子的吗。”
    吴氏边说边一笤帚朝小儿子甩了过去。
    林三柱反应极快,一蹦一跳,笤帚连他的衣衫都没挨着。
    林远秋觉得,他爹之所以没被笤帚打到,不是因为他的躲闪功夫有多了得,而是他奶舍不得对宝贝小儿子下手,才故意甩偏的吧。
    哪知这想法才在脑海中升起,下一秒就见他奶三两步冲上前,一把拽过他爹的耳朵,而后弯腰捡起地上的笤帚,接着就朝他爹的屁股上拍去,“让你躲,让你跳,让你蹦,显得你很有能耐是吧。”
    “哎呦哎呦,娘,我的耳朵要掉下来了!”
    林远秋:“……”
    刚刚绝对是自己判断错误,他奶下手可真狠啊。
    ……
    这次的府试,甲班共有六名学子参加,可以说,除了林远秋,班舍里几个考过县试的学生都去了。
    半个月后放榜,横溪镇除了长亭书院有两名学生上榜,其他人都名落孙山。
    听周夫子说,这次横溪镇参加府试的学子共有八十七人,这么看来百分之三的中榜率都不到,由此可见,想考中府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让林远秋每日听课,更用心了许多。
    周夫子讲了这次府试的策论题,林远秋发现答题方式和前世的议论文很像,也是先阐明论点,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然后是论据,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增加说服力,最后才是再立论。
    有了这些的认知和总结后,林远秋突然觉得,写策论好像也不是很难了。
    这日,吃过中饭,趁着午休时间,林远秋去了一趟高掌柜的书肆,想去问问有没有抄书的活计。
    听到林兄的打算,周子旭忙也跟了上去,先前一起住的室友就在抄书来着,当时就看得周子旭心动,也想试着去抄一抄,总觉得自己挣银子的感觉肯定很不错。
    是以,这会儿看到林远秋去书肆,他当然也要一起去看看了。
    见林远秋过来,高掌柜笑着招呼,以为是买笔墨或者纸张来的。
    林远秋也不磨叽,直接开口问道,“高伯,书肆里有抄书的活计吗?远秋想趁着闲暇,抄些书。”
    身后的周子旭也熟络道,“高伯,我也想抄书挣银子来着。”
    抄书挣银子?
    高掌柜一愣,抄书的活计他们书肆当然有的,只是这般小年纪的娃儿来要书抄,他还是头一回遇到。
    高掌柜笑道,“肯定是有的,只是还得先看过你们的墨宝再说。”
    那是自然,林远秋和周子旭齐齐点头。
    不多会儿,店伙计就拿了笔墨纸张过来。
    想了想,周子旭先提笔写下:“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八个字。见状,林远秋接着写到:“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这是诗经中的鄘风篇,早上周夫子还让大家默写来着,这会儿两人正记忆深刻呢。
    高掌柜拿起两人的字仔细看了起来。林远秋的字,原先他是看到过的,可现下再看,不但字体依旧工整,且比起先前来,还多了遒劲,想来平时没少练习。再看另一个娃儿的字,也很是不错,一笔一划写得非常清楚,这样的字,用来抄书,绝对没问题。
    “不错,”高掌柜点头,“两位的字都可,抄书自是可以的。”
    抄书是按字数结算的工钱,每抄一千字,可得工钱一百文。最后林远秋和周子旭都决定抄千字文,听高掌柜的意思,如今书肆最好卖的就是蒙学的书,虽能印刷,可比起手抄来,要贵上太多,所以,有好些父母还是愿意给孩子买手抄本的。
    回到私塾,林远秋和周子旭先把白纸放到了宿舍,千字文他们手头就有,所以并未从书肆里拿抄书的样本。
    等下了学,吃过晚饭,两人就飞快回了宿舍。
    这会儿正是新鲜劲最足的时候,磨好了墨汁,两人就一刻没耽搁的抄写了起来。
    其实也算不上抄写,毕竟千字文林远秋和周子旭早已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说是默写更为准确一些。
    忠叔给每个宿舍依旧是两勺灯油,是以林远秋和周子旭也没敢抄的太晚,差不多到了戌时,就吹灯歇下了。
    等到了第五日的时候,两人就把抄好的千字文送到了高掌柜那里。
    先前说好了,由书肆装订成册的话,就需扣掉五文,林远秋和周子旭哪来的订书工具啊,就算有,他俩也怕把纸页给伤到了,所以还是由书肆来装订吧。
    店伙计动作娴熟,很快两本新装订的千字文就出了炉,风高掌柜检查无误后,就分别给两个支付了九十五文的工钱。
    周子旭笑得见牙不见眼,兴冲冲的回到宿舍里后,就把整串的铜钱拆了开来,而后一枚枚摊开,挨个数了一遍又一遍。
    这可是周子旭第一次凭自己本事挣的银钱,心情怎么可能不激动。
    林远秋也一样,虽数银钱的动作看着没周子旭那么夸张,可那堆满脸的笑,是骗不了人的。
    ……
    九月的时候,林远枫下聘请期的日子到了。
    都说一事不烦二主,这次吴氏依旧相请了王师母帮着出面,而给女方的聘礼,除了应有的糕饼点心,布匹衣裳,林家还给了八两银子的聘银。
    当系着红绸的聘礼担子挑上牛车时,小高山村顿时炸开了锅,村民们可都记得先前张媒婆给林远枫说的那个哑巴姑娘,还说女方家可有二两银子的嫁妆来着。
    可现下,男方家不说聘礼,光聘银就足足给了八两,所以,先前那张媒婆是瞧不起谁呢。
    ……
    第51章 卖书套
    听到林远枫娶媳妇居然给了这么多的聘礼,大房众人可谓五味杂陈,他们真没想到,二房的日子就这样悄摸摸的起来了。
    可不就是起来了嘛,乡下人家,有几个舍得拿出这么多银钱娶媳妇的,要知道,这可是足足八两银子呢,都能买上一亩上好的水田了。
    想到水田,林全河心中的疑惑还是没得到解答,“爹,你说二叔如今日子好过了,咋还不见他买田买地啊?”
    林金财也一直奇怪这事呢,毕竟田地可是农家人的根本,有了银钱后,哪家不是先置办田地再做其他。
    可二弟倒好,又是盖房子,又是拿出这么多聘礼娶孙媳,家里却还是先前分家时爹娘给的那六亩水田,这实在让人想不通。
    莫非二弟是打肿脸充的胖子,林金财仔细一想,觉得这种可能性还真是有,毕竟城里人的闺女哪是那么好娶的。
    再则,也没听说谁家就靠卖点绣活,能发了财的。
    所以,二弟怕不是已经把家底掏空了吧。
    这样想着,林金财心里终于舒坦了许多,虽嘴上不愿意承认,可谁愿意别家比自家过的好的,哪怕是亲兄弟都不成。
    而林全河和金氏他们,在听了林金财的一通分析之后,觉得事实应该就是如此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说得通二房为何没有置办田地的事,肯定是手头已经没有银钱了。
    想明白之后,金氏几人心里的优越感,顿时又蹭蹭往上升起,毕竟不管怎样,他们大房可是有二十四亩水田呢,就算一亩地价值七两银子,那也得一百六七十两了。
    自从林三柱没再隐瞒包袱里背着的绣品后,村里人就都知道了他家在做绣活卖的事。
    之后村里也有妇人开始学做扇套和笔袋来卖,为此,她们还特地去绣坊买了几件样品,准备照着上头的花色,依样画葫芦来着。
    只是做绣活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不,等做好的绣品送到镇上绣坊时,人家一番挑拣后,只收下了几件,其他的都给退了回来。
    这下不但没挣到银钱,就连本也搭了进去。
    这样的次数多了,妇人们就不愿继续再做,觉得还不如像先前那样打络子来得稳妥。
    其实林三柱知道,若不是自家与书肆有供货契约在,现下想靠卖绣品挣银钱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这次的书套,家里人都是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做一笔大的。
    是以,从四月到现在,近半年的时间,全家人都在忙活这件事儿,冯氏和周氏几人自不必说,每日做着的绣活就从未停歇过。
    至于吴氏,自然包了家里所有做饭的事,春燕和春草两个则帮着奶择菜烧火。
    林远柏和林远槐,基本每日都有捡柴禾回来。
    而老林头和三个儿子,以及林远枫林远松他们,除了忙活地里的庄稼,其他时候也都忙在绣品的事上,帮着把绣布过水、晾干,帮着把布熨烫平整。
    一家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争取多做书套,这样就能多卖些银两。
    ……
    过了九月,树上的柿子又到了快成熟的时候。
    今年去山上摘野柿子时,老林头特地让三个儿子也跟着一起过去,这样一次也能多摘点,省得往山上跑得次数多了,会让村里人生出疑惑来。
    十月的天很难得会有下雨的时候,这样的好天气自是十分适宜做柿饼的。
    期间,林远秋正好放了两天旬假,于是也没歇着,和三哥四哥一起,帮着给柿子削皮。
    就这样,一家人忙忙碌碌大半个月,终于把柿饼全都做了出来。
    和先前一样,后院的几棵柿子树上,依旧会留一些柿子下来,等它们熟了,林大柱和林二柱就会挑着去镇上卖。
    到了十一月,兄弟三人又去了一趟县城,除了卖柿饼,还要置办林远枫成亲的东西。
    俞掌柜早就在店里盼着了,看到兄弟三人过来,自是喜不自胜,这两年,靠着“吉祥如意饼”的生意,他家其他糕饼的销量都好上了不少。
    说实话,若不是担心货源不稳定,俞掌柜这边早就应下好多想提前预定“吉祥如意饼”的客人了。
    这次俞掌柜并没让林三柱他们把货送到铺子里,而是自己叫了车马,直接把客栈里的柿饼全拉到了自己家里。
    之所以要这样做,还是防着被其他糕饼铺子的掌柜瞧见,若是让他们知道了货的来源,那么明年他的“吉祥如意饼”,说不定就要到别的铺子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