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33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收起“禁书”的塔姆不动声色,问道:“你准备回程了吗?”
    “你做好准备了吗?”马哈木反问道。
    “老实说,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敌人的虚实。”塔姆说道。
    “三个多月了,还没了解够吗?一场战争都打完了。”马哈木说道。
    “这么大的国家,三个月是远远不够的,最少也要三年。”
    “那不可能。”马哈木笑了,说道:“想好回去后怎么说了吗?”
    “你是沙希布·沙巴德,你的压力更大。”
    马哈木闻言叹了口气。
    首先,在出使之前,国内很多人就非常反对,认为不会有什么结果。
    其次,在进入夏国境内后,他们被当地官员拦截,耽搁了很长时间。
    再次,终于抵达长安了,却只见了他们的皇帝一面。草草说了几句话,皇帝就打发他的官员来与他们交谈了。但那些官员并不热心,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提出来的条件也让人难以接受。
    时至今日,马哈木觉得唯一可能接受的,大概就是处死萨曼尼了,因为他参与了喀喇沙的政变,这是一切争斗的本源——按照夏人的说法就是如此。
    如此种种,令马哈木觉得,再留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河外之地,只能凭借战争来了断,直到一方退让为止。
    但塔姆的一番话,让他思考起了留下来的积极意义。或许,借此更多地了解夏国的情报,对于大维齐做决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你了解了多少?”马哈木坐了下来,问道。
    这段时日,塔姆经常带着粟特翻译,外出行走,最远甚至去了长安附近的城市。
    他与很多人交谈,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他观察夏国的气候、农业和交通,写了一份报告。
    他深入集市,了解夏国的工艺制作水平。
    他想方设法记录夏国各个省所在的位置、总督的名字以及有多少贵族、贵族掌握着多少人口。
    他甚至进入了长安的聂斯托利派教堂,假装自己是景教信徒,询问教堂里的神职人员知道多少内情。
    总之,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马哈木很感兴趣。
    “我尽量说,你尽量理解。”塔姆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马哈木点了点头。
    “第一条,夏国和平的时间并不长,甚至比我们还短。因此他们拥有一大批富有战争经验的贵族和士兵,他们真的很能打,并不仅仅限于勇气方面,还在于专业的知识和技艺。”
    马哈木认真听着。谁都知道,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军事人才有多么宝贵,他本为波斯有这么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而感到骄傲,可谁能想到,在遥远的东方,竟然也有这么一大批专业军事人才,且数量以十万计。
    “第二条,夏国土地辽阔、人口很多。我无法得知确切的数字,但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好几倍,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征发大量的自由民和农奴上前线,并且之前经常这么做。”
    这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马哈木也很发愁。
    人口意味着战争潜力。如果夏国发疯的话,它完全可以动员其东部地区的军事人员和物资,到西部边境作战。只要不怕引起国内动荡,靠君主个人意志推行,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夏国国内没有动乱,外面也没有值得称道的敌人。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听到这里,马哈木先起身走了两圈,然后又坐了回来,愁眉不展。
    不愧是拔汗那总督的顾问,塔姆确实有一套,眼光很毒、很精准。
    事实上,叛乱和外敌严重牵扯了布哈拉的精力。
    当最精华的呼罗珊省烽烟不断之时,没有人还有心思在东方作战。大维齐决定于今年主动进攻,解除一个方向的威胁,这个战略决策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包括日渐长大的埃米尔。
    内部叛乱,这是自倭马亚王朝以来就挥之不去的梦靥。毕竟,萨曼波斯其实也是靠镇压叛乱或者“叛乱”起家的,这是绝对的死穴。
    “还有第四条。”塔姆继续说道:“夏国皇帝的威望很高,没人质疑他做出的每个决定。你能想象,当伊斯玛仪(萨曼波斯第二位君主)还在世时,国内是什么情况?还有人敢叛乱吗?”
    “没有。”马哈木下意识摇了摇头,随即叹了口气,他明白了塔姆的意思。
    虚德·绍伊汗是夏国的开创之主。
    军队是他一手建立的,官员是他一手提拔的,他战无不胜,做出的决定甚少出现错误,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对手。这样的人,统治力是顶级的、碾压性质的,他不会有任何对手,他的话会被所有人尊奉,他做出的决定堪比造物主的意志。
    这样的人,要怎么对付?马哈木想不出办法。
    “再留两个月吧,在夏国新年的时候离开。”塔姆建议道:“这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夏国的很多东西。”
    “我们的钱,也只能支撑到那时候了。”马哈木说道:“那就再留两个月。在此期间,你好好搜罗情报,我争取再觐见一次夏国皇帝。”
    “就这么决定了。”塔姆点了点头。
    马哈木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
    塔姆定定地坐了一会,在确定无人打扰他后,又拿出纸笔,开始撰写《河外战纪》的书稿。
    “……虚德·绍伊汗出生于吉星相会之时,这与该国的记载相一致。在历史中,这样的吉星相会只出现过三次。第一次,亚历山大大帝降生。第二次,先知买买提临世。第三次,则是绍伊汗君临天下。”
    “……我试着占卜了一次,以预测吉凶,结果是:‘七大行星预兆着所现之幸福,将宇宙之钥匙交给其主。’”
    “……宇宙和阳光成了他的奴隶,时代和江山在其手中。夏国迎来了如此强盛的时代,这是周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幸。因为狼绝不会改变其本性,直到拔掉其锋利的牙齿。蛇绝不会改变咬人,直到砸掉它的头。”
    “当骆驼爬上尖塔并喧哗的时候,人们最好躲起来不要暴露自己。很遗憾,我们的国家处在一种混乱的情况下,并没能很好地隐藏自己。”
    “……星宿幸会之主降生的条件极其严苛,他是造物主派往世间的宠儿,代其统治人类。或许有些人不相信,但造物主的慈爱有时候也会惠及异教徒,进而用其鞭策自己的羔羊,令其迷途知返。”
    “……第一次见到绍伊汗时,我确信了自己的占卜结果。那犹如鞭子般的威严让我们双膝跪下,两手交叉附在胸前,俯首敬拜。起立后,向前行一步跪下,再拜。”
    “……我敢用我的家族名誉、一生的学识荣耀来发誓,星宿幸会之主本不属于这个世间,你一旦遇到,只能躲避,并默默等待其重回造物主的怀抱,这是唯一的办法。”
    写完这几页,塔姆发了好久的呆。
    直到外面的雨停下,他才如梦初醒。匆匆将书稿合上后,他想了想,将主书名《河外战纪》划掉,把副书名《胡大之鞭》提了上去,变成了主书名。
    有些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成了“星宿幸会之主”的狂热支持者,即便他在伤害自己的国家。
    这书——搞不好真成禁书了。
    得多写几本,波斯语、粟特语、大食语甚至突厥语版本,都写一份。
    从明天开始,恢复学习夏国的语言和文字。
    第078章 观察者
    整个十一月,这个偌大的帝国都在“平平无奇”中度过。也是在此时,西边的消息陆陆续续传了回来,让正在采风的塔姆心情很是复杂。
    十一月初五,他应邀在第二天访问内务府商业署令李珣的宅邸,于是出门买些礼物。
    李珣这个人,他已经了解了。波斯人,其家族三百年间一直在两边跑做买卖,并未与家乡断绝联系,只不过在最近一两代人内,他们已经渐渐“唐化”了,写得一手出色的唐国诗歌,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明显也是唐人的习惯。
    在十二年前,李珣被绍伊汗任命为内务府——一个皇室内勤机构——录事,一个最低级的小官。
    十二年后,他已经升任内务府商业机构的负责人。最大的帮助或许来自他的妹妹,今年十六岁,一个纯正的波斯美人,在绍伊汗访问李家府邸时献舞,后来汗被迫在那里过夜。几个月后,他妹妹的肚子大了起来,李珣被连升数级,成为内务府的主要官员之一。
    在长安西市的时候,塔姆为选择哪些礼物而感到烦恼。
    “如果你想买药材,我不建议那么做。”来自巴格达的商人满速尔说道:“夏人非常健康,很少生病。”
    “为什么这么说?”
    “我之前在广州,从波斯、大食过来的商人,一年之中,十个死五个。但广州的中国人却不这样,他们很健康。”
    塔姆无语。有没有一种可能,中国人更适应广州的环境呢?
    “我听闻在广陵的波斯人,一年之中,十个人最多死三个。”塔姆说道。
    满速尔点了点头,道:“去海州、登州的大食人,最多死一两个。但中国人看样子还是更健康一些,他们不会死这么多人。你看他们的身材多高大,面色多红润。”
    塔姆放弃继续谈论这件事了。
    这么辽阔的国土,听闻才四千万人,且物产丰富。粗粗算一下就知道了,每个人能分到多少粮食、肉类、蛋奶,能不高大吗?
    “你建议我买什么?”塔姆问道。
    “买点香药吧。”满速尔做了个手势,几个大食伙计搬来了一堆香药。
    在唐人的语境中,“香”和“香料”是两个概念,前者往往和药联系在一起,后者则与饮食密不可分。
    “这是沉香,夏人在祭祀时经常用到。哦,上厕所时也用,遮掩臭味。”满速尔指着第一份香药,说道。
    史载石崇上厕所时,往往有十几个穿着华丽衣服的美貌婢女整齐列在旁边,煎粉、熏香,用的主要就是沉香。
    是不是很变态?时人也觉得变态,去石崇家做客的人往往“多羞不能如厕”——任谁被十几个衣着华丽的美女盯着,也不好意思拉屎撒尿啊。
    “龙脑香(樟脑),唐代就十分流行,主要是入药。还有僧侣拿来漱口,治疗口臭。在夏国,则有了一个奇特的用法,皇帝陛下让人将龙脑香置于衣橱之中,据说可以去除虫豸。”
    “檀香、藿香、丁香、艾纳香、甲香、降真香、詹糖香……”
    “够了。”塔姆囊中羞涩,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只买了一小份沉香、龙脑香。
    付完钱后,他并没有离开,转而问道:“你来夏国这么多年,对这个国家有什么看法?”
    满速尔想了想后,说道:“夏人长得十分高大,健康强壮。”
    塔姆点头示意他在听。
    事实上,满速尔的这个说法与《苏莱曼游记》里的说法很相似——那本书写于66年前。
    苏莱曼是一位商人,去过中国和印度。他仔细观察后,认为中国人比印度人健康,也比他们好看得多。
    最令苏莱曼感到惊讶的是,在中国见到的多为高个子。“高大”这个词在书中出现了很多次,他认为唐人比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身材更为高大、强壮。这一点也是符合波斯国中记载的,一百多年前的怛罗斯之战,他们就对唐国士兵高大的身材感到惊讶。
    “他们长得很漂亮,皮肤白里透红,没有比他们头发更黑的了。夏国女人让她们的头发任意飘动,如果你有机会去平康里见识一下的话——”满速尔继续说道。
    塔姆心中一动。
    写作是需要联系实际的,窝在家里能写出什么东西?他盘算了下兜里的钱,决定找机会去平康里了解夏国风俗——他是出于严肃的态度考虑这件事情,虽然这违反了基本的教义。
    “在这个国度里,有供人享乐的一切。有美丽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奔流不息的大河,很多土地都被耕种了。他们非常爱享乐,每逢节日,所有人都不工作了,到处都在狂欢。官员、贵族甚至会与农奴一起跳舞。”
    “这与波斯有点像。”塔姆说道。
    “这个国家盛产面粉、大米和小米。”满速尔说道:“王公贵族吃上等的好面包,普通人吃粟米饭。人们用米造醋、酿酒、制糖。”
    “粮食产量高吗?”塔姆问道。
    “坦率地说,很高。在大食,只有叙利亚、巴格达等少数地方的小麦产量能达到他们的水平。”
    塔姆又点了点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