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25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镇内外满是杀气腾腾的武夫,粗粗一数,好像有三五千人的样子。
    城墙外挖了几个大坑,蕃兵们正将一具具僵硬的尸体扔进坑内。
    曹阿了下意识打了一个寒颤。
    看那些尸体的模样,基本都是草原牧人,男女老少都有——竟然是不分良莠,尽数诛杀了?
    那边有人去打听了,回来后便道:“有贼众受葛逻禄人蛊惑叛乱,然后向东进发,又煽动了一些人跟着响应,其中甚至还有两个圣人任命的夷离堇。贼众已为王师所破,分三路逃窜,朱瑾、王建及、赵王分头追击去了。”
    “可真是贼性不改啊!”
    “圣人给了他们当人的机会,结果非要给葛逻禄人当狗,怪得了谁?”
    “杀干净了也好,省得心有异志之辈潜伏下来,等圣人走了再作乱。”
    “其实,庞特勤时代,北庭的葛逻禄人很多,若非战败了,他们也不会走。这些部落本就与葛逻禄人沾亲带故吧?难怪反叛。”
    “管他和谁沾亲带故,杀就完事了。”
    曹阿了听着随行文吏们的话,觉得身上有点冷。听说他们中很多人是关西经学出身,这也不是善茬啊。
    刘冕一直没说话,而是仔细观察着附近的山川地理,甚至还与手中的一卷地图对照。
    清海军镇城附近的自然条件其实相当不错,有水泊,有湿地,有泉水,开垦了不少农田,前唐时期是军镇,规格比东面那一连串的守捉城高多了。
    “如此水草丰美之地,当募兵戍守,招民屯垦啊。”刘冕看着荒芜的农田、破败的城墙,叹息良久。
    清镇位于后世石河子北之达连湖。
    唐代大举屯垦,北庭陷蕃后慢慢废弃。
    晚清再度招民屯垦。阿古柏之乱,十四年间大肆屠戮,人丁凋零。
    建国后,又来屯垦,才再度恢复人气。
    三个时期,不约而同选择在此屯垦,锲而不舍,足见其底蕴。
    “刘判官,如今圣人的方略似乎是在南方啊。”曹阿了说道:“焉耆府都设了,庭州还能分到多少东西?”
    刘冕皱了皱眉,没说话。
    之前与赵王书信往来,曾谈及庭州。赵王说庭州刺史尚缺,如果他有意,可以保举他出任此职,并想办法募民屯垦。
    刘冕没接话。
    屯垦这种事,如果没有大手笔移民,又岂是短期内能见到功效的?正如曹阿了所言,圣人的目光投注到了南方,如之奈何。
    “走吧!”刘冕收起地图,翻身上马,说道。
    清镇这边派了五百骑兵护送,领头的是一个叫孙叔贤的武学生,商州人,听到刘冕的话后,立刻招呼手下上路。
    五百人整齐划一地翻身上马,没有一丝喧哗,十分精悍。
    刘冕朝孙叔贤点了点头,一夹马腹,向西驰去。
    ※※※※※※
    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北风呼啸,寒气逼人。
    一行人艰难前行,渡叶叶河,过叶河守捉,又渡黑水(奎屯河上游),过黑水守捉、东林守捉、西林守捉,于二十七日夜渡过石漆河(今精河)。
    第二日,人困马乏,正待休整两天,顺便让马儿也恢复一下,不意遇到了追敌返回的王师。
    “殿下。”远远看见赵王的大旗,刘冕立刻下马行礼。
    “先生无需多礼。”邵嗣武快走几步,将刘冕搀起,道:“先生年逾六旬,却还要劳顿赶路,我心中实在愧疚得紧。”
    其实,他根本不愿刘冕走这一趟,但人家坚持,并且提了很多他无法反驳的理由,最后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
    这会见到刘冕,又有些后悔,想把他留下来。
    “欲成大事,又岂能贪图安逸?”刘冕意有所指,不过他很快一笑,道:“老夫筋骨还算结实,并不比后生们差到哪去。”
    “参见殿下。”曹阿了、孙叔贤一起上前行礼。
    邵嗣武回礼,道:“辛苦诸位了。天寒地冻的,还要三千里出使,实在辛苦。”
    “都是王事,谈不上辛苦。”曹阿了说道。
    “前唐之时,武夫们寒冬腊月暴雪之际,照样和突厥人打仗,这点小风雪又算得了什么。”孙叔贤说道。
    邵嗣武看着他们身上厚实的裘衣,点了点头,道:“风雪只是一方面,未知的凶险还有很多啊。”
    众人不约而同看向曹阿了。
    “无妨。”曹阿了说道:“苏农、拔塞干等氏族头领,与我相知多年。就在前年,他们还遣使至北庭和高昌,捐献财物,应不至于翻脸。”
    苏农、拔塞干都是典型的突厥氏族名字,就如同拔野古、契苾、浑、仆固一样,不知道多少人姓这个。但你若觉得他们是正宗的部落嫡脉传人,那纯粹是想多了,很多都是冒姓的,就如同这帮居住在热海(伊塞克湖)周边的突厥人一样。
    “突厥人我倒不担心,但路还远着呢,如果遇到马匪劫道,十分危险。这样吧,我拨一千骑、三千匹马,一同护送你们过去。”
    “谢殿下。”见刘冕不说话,曹阿了心中大喜,抢先应下了。
    孙叔贤则有些不服,不过也没说什么。
    邵嗣武招呼众人到营中吃点热饭,给马儿喂些精料,众人正有些疲累,顺势答应了。
    “殿下,此番西进如何?”得了空后,刘冕问道。
    “遇到了葛逻禄人,跑得飞快,只斩得千余首级。”邵嗣武说道。
    “葛逻禄人战力如何?”
    “草原牧人,就那点本事。”邵嗣武笑了笑,道:“或许他们打的仗多了,比一般的牧人经验丰富些,战力强悍一点,但比起职业武人来说,还是不行。”
    “葛逻禄人轻捷彪悍,善骑射,他们碰到硬茬子,一般不会硬来。”刘冕说道:“殿下将来有的是机会与他们打交道,多接触一下也是好的。”
    邵嗣武点了点头。
    “殿下追到哪里班师的?”刘冕又问道。
    “弓月城。”邵嗣武说道:“好好的前唐军镇,已经沦为葛逻禄人的牧场。不过听闻他们也不常来,一般六七月份才会出现在那里,应该是当做夏季牧场了。”
    弓月城在后世伊宁县附近,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基本上是前唐北庭都护府实控的最西边了,有少量驻军。
    北庭陷蕃后,这里先被吐蕃占据,后落入葛逻禄之手。安西回鹘被高昌回鹘大败后,葛逻禄人畏惧,被迫西迁,但看样子并未完全放弃。
    “可惜了。”刘冕也叹息一声,道:“我从东边来,一路走了千余里,前唐时设立的军镇大多废弃,人烟稀少,沦为了狐鼠出没之地。若这些军镇、垦田都能利用起来,北庭这边大有可为。我私下里觉得,圣人设焉耆府有些操切了,北庭应当优先收拾。”
    “会有机会的。”邵嗣武安慰道:“实在不行,我书信一番。圣人看到后,或会有所考虑。”
    “殿下,事已至此,可千万不要拉不下脸来。”刘冕面色凝重地说道:“有些事情,只有圣人还在的时候才好办。”
    “我懂。”邵嗣武微微颔首,道:“南下热海之时,帮我多留意留意。”
    “好。”刘冕毫不废话,直接应下了。
    这其实也是他西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从他们此时扎营的地方,沿着已长满荒草的前唐驿道往西南走,翻越车岭(今博罗霍洛山),可达弓月城。
    到了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伊犁河谷了。
    从弓月城向西,走千余里可至碎叶城。
    往南,则可通往热海方向。
    那里是高昌回鹘附庸突厥人的地盘,也是他们此行的终点。
    第093章 热海
    十月初六,弓月城外的原野上,出现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
    他们先绕着破败的城池转了一圈,确定空无一人后,这才分批入城。
    天气愈发寒冷了,虽然在赵王军中得到了充足的补给,但如果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休息,依然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赵王派过来的骑将名叫王崇文。
    名带“崇文”,而他也确实博通经史,沉稳儒雅,但真的是正儿八经的武人,从小校做起的那种,金枪军使王绾之子。
    这一千骑中,有多达七百人出身东院马军,杨行密留给儿子保命的部队——但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作壁上观。
    王崇文是徐温的女婿,在淮南出身的将领中不是很受待见,又挤不进传统的禁军武人圈子,身份是有点尴尬的。
    但他确实沉稳,没有因为这些破事受到影响,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先分派游骑四散开来,防止被人偷袭。
    再安排人去远处割草。割完后带回来,他亲自做出表率,带人一起铡碎这些枯黄的草料。
    最后还与刘勉反复确认路线,又询问向导沿途的情形,在脑海中一遍遍过,思考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
    刘勉默默观察了一会,对他颇有好感,于是等到两人独处的机会后,他开口问道:“不知王将军觉得西域如何?”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崇文说道。
    刘勉默默品咂他的话,觉得挺有意思,于是进一步问道:“请君详解。”
    王崇文拿木棍撇了撇篝火,道:“从整体来看,水草丰美,耕地不缺。以北庭为例,一路走来,适合放牧、耕种的地方不少,但北庭多大?相当于整个河南。那么大的地方,才只能挑出来这么点好地方,还分布得比较零碎,单个绿洲住不了多少人,仔细想想,统治起来挺麻烦的。若遇贼人来攻,他们聚集数万骑乃至十余万骑,单攻一个守捉城,可守得住?”
    刘勉摇了摇头。
    “既守不住,贼人多来个几次,百姓就过不下去了。”王崇文说道:“若无这些百姓,武夫又如何生存?”
    “王将军真是一语中的。”刘勉赞叹道。
    其实他说到了关键。前唐设了那么多守捉城,但规模都太小了,能驻几个兵?真遇到大队敌军,基本是守不住的。更何况整个西域才两三万兵,分到那么多据点,简直就和胡椒撒在大海里一样,根本尝不出味道来。
    唐廷主要采取外交手段来避免西域的危机,即尽量避免外人对你产生敌意。你还别说,真让他们成功地玩了一百多年。如果不是吐蕃暴力打破了这个模式,估计还能继续玩下去。
    但即便如此,问题始终存在着。
    其实要解决也有办法,那就是尽可能多地移民,把能开垦的地方都开垦起来,尽量扩大人口基数,把一个个点串起来,不再是线,而要令其成为面。
    但对唐廷来说,与其费那个劲,不如开发吴越、江西收益更大……
    “国朝兵进西域,乃收复陷蕃百余旧土之壮举,但将来如何,还很难说。”王崇文说道。
    “为何?”
    “圣人的胃口太大了。”王崇文说道:“辽东要,云南要,西域也要,甚至连草原都想统治。圣人在世时或还能维持,他若不在,必然会出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