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8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装的什么你看不出来吗?”秦三郎眼一瞪。
    随着车子的晃荡,鸭鹅呱呱乱叫,臭味传出去老远。
    秦三郎后面一辆骡车上满是干菜、山野货,车夫赶忙拿东西盖住,免得被鸭屎污染,卖不出去。
    弄完这些后,瞟了一眼秦三郎,骂骂咧咧的。
    秦三郎大怒,从车底下抽出一根木棓,作势要打人,不过很快被人拉住了。
    “圣人幸长安,人吃马嚼的,泉水、冬菜、木炭、禽蛋、肉鱼、果子甚至米酒,每日里那么大的采买量,都堵不住你们的嘴啊。”一中年人从前面走了过来,斥道:“平日里个个唉声叹气,说家里的果子、圈里的猪羊、地里的菜蔬卖不上价,眼下机会不是来了么?却吵闹不休,成何体统?”
    中年人似乎很有威望,他一开口,其他人都不说话了,连最桀骜的秦三郎也闭上了嘴巴,低着头在那捡拾掉落的鹅羽。
    中年人又看了他一眼,走了,队伍也静了下来。
    不一会儿,前方传来一阵骚动,城门开了。
    众人踮起脚尖够着头,一边看一边催促。
    城门守卒打起精神,比以往更认真地检查了起来,惹得众人抱怨不休。
    但不管怎样,马车、牛车、骡车、驴车还是一辆接一辆入城,各色物资汹涌而入,补充长安骤增的消耗。
    ※※※※※※
    “长安城醒了。”城楼之上,早起的邵树德默默观看着。
    月理朵、耶律质古母女一左一右,挽着他的臂膀,看着这座巨大城市崭新一天的开始。
    这已经是邵树德连续第七天观察早晨的长安了——朝会日除外。
    庞大的消费人群,造就了繁荣的商品经济。
    如果他把几十万禁军都带过来,立时可以造就天下第一繁荣的商业城市。
    消费人群是关键!
    南北朝世家统治时期,市面是繁荣不到哪去的,因为贵族、农奴的体系下,消费人群不够庞大。
    禁军武夫或许不是最有钱的,但相对有钱,而且花钱意愿很高,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一波消费狂潮。
    “朕在长安一年,能让长安、万年乃至蓝田、盩厔、昭应、高陵诸县的百姓大获其利,收入倍增。”邵树德说道:“在长安待两三年,能让原本种粮食的百姓改种果蔬,畜养牲畜。在长安待五年以上,甚至有人开始大量种植花卉。”
    说到这里,他稍稍用力,将母女俩拥到面前,道:“这就是商品化的农业,经济的魔力。”
    母女俩有六七分肖似,一成熟动人,一青春靓丽,各有千秋,各有妙处。
    “粮食怎么办?”耶律质古问道。
    邵树德轻捏了捏富含胶原蛋白的俏脸,道:“自然要靠外地转运了。长安百姓宁可种果蔬、花卉,也不愿种粮食。在以往,关东诸州是要大量解送粮食入京的,先存于潼关附近的渭水仓,再船运至长安以东的渭桥仓。”
    “洛阳呢?”耶律质古又问道。
    “含嘉仓城储粮百万石,当然是从河南、河北转运而来了。漕渠直入城中,其实比长安还要便利。”邵树德说道:“如果南边的水道也通了的话,那就更不得了了。”
    好些年前,他就遣人勘探宛叶走廊南端方城口及其周边的地形了。
    方城口其实不高,也不长。不然的话,宋太宗也不会不止一次遣人开挖了,失败了还不死心,过些年再来挖,再失败,消停几年后继续。
    赵二如此执着,是因为方城口以南,有现成的水系,方城口以北,也有现成的水系。这两大水系被山脉隔断,连接不起来,只能在各自的区域内分段航运。而方城口,就是这道山脉之间的一道豁口,只要挖过去,就能南北畅通。
    北宋政府不是乱来。事实上他们认真考察过,认为还是有可能沟通南北的,事实上最后也就差了那么一点而已。
    因赵二之鉴,邵树德不打算直接开挖,而是另辟蹊径,学灵渠陡门一样,建造升船机系统。
    升船机,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你去灵渠看看就知道了,就是通过储水、放水,人为调节水位的高低来让船只升降罢了。
    但灵渠的条件无法在方城口复现。盖因船只顺着唐白河的流向航行至方城口后,需要升高,进入宛叶走廊内部,然后连接上当地的水系。
    也就是说,需要把水提高高处。而灵渠是水流向低处,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邵圣亲自“关怀”下,工部、都水监花费多年时间,走遍了方城口以北的山山水水,仔细调查了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沼泽、每一处水潭,最终决定修建多个水库,作为升船机的水源。
    对,我没有办法把水提到高处,但我有办法把更高处的水流下来——这种方法,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广泛使用,养活了一大批数学家、工程学家,并创造了“山顶运河”这一说法。
    截止去年,水库已基本修建完毕,汝州南部的一些河道也被人为改道,流向水库,作为其水源。
    今年将开始方城口以南的河道加固、陡门修建,如果完工的话,船只将从方城口以南缓缓升高,然后利用现有河道,向北航行二十余里,接着再缓缓下降,接入河南四通八达的水系。
    这可比马拉轨道的效率高多了,运输量也大许多。唯一的缺点就是一旦降雨稀少,山顶水库库容不足,就会极大影响航运,毕竟升一次船,也挺消耗水的。
    邵树德不确定接下来几十年降雨会少到什么程度。他有点忧心这个搞了十几年的工程会“爆雷”,但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继续往下走了。
    “征讨完西域,朕要去方城口看看。”邵树德摸了摸质古的脸,又拍了拍月理朵的臀,笑道:“或许届时已经完工了。朕光靠这条水系,便可沟通江汉,洛阳的地位会进一步稳固。天子,可不仅仅需要军略,阿保机再会打仗,也无法与拥有中原的朕对抗。”
    月理朵好笑地看了眼邵树德。这就是男人的德性!
    耶律质古突然间脸红了起来,阿保机是她的耶耶,但有时候她也……
    第016章 人口与土地
    对于圣人动不动罢朝这件事,朝臣们真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不用一大早起来,迷迷糊糊地连早饭都来不及吃,骑着马儿赶至大明宫,又累又饿。
    恨的是这样一来,他们的重要性就降低了不少。直接在皇城办公,想搞点事都没机会。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圣人罢朝的原因还和前唐玄宗不太一样。
    唐玄宗是在后宫休息,懒得上朝。今上是往外跑,这不,又去了北边的泾阳、高陵等县。
    泾阳在长安北七十里,一个安静的小县。
    邵树德抵达此处时,正值杨渥一大家子入京,于是令军士们将其押来泾阳。
    “就是一个爱闯祸、嚣张跋扈的少年嘛。”邵树德坐在胡床之上,左右两边全是银盔银甲的武士,杨渥看着有些害怕,低头不语。
    “你连招降濠州、昇州守军都做不到,你说你有什么用?”
    “四月初二,濠州城破,死者万余人。守兵既骂朕,也骂你杨渥。”
    “我若是你,直接挂树上吊死算了,没脸见人。”
    邵树德的话十分不客气,杨渥听了愈发惶恐。
    “朕就问你,还想不想回淮南?”
    “不敢了。”杨渥到底知道好歹,慌忙回道。
    “那就去仙州吧,朕也不苛待你。”邵树德说道。
    仙州在建极八年那会府兵军额一万,实际安置三千,共有9200余户部曲。这四年间,又新添了部分靺鞨部众,还发了部分河北、江西叛乱军士家人,部曲数量增加到22500余户,府兵安置了约三分之二。
    今年又将发一批霫、乌古、鞑靼、契丹俘虏,外加三千户江西俘虏至仙州,府兵安置将完成九成,最迟明年可全部完成。
    沈州的部曲数量则增加到了33200余户,补充人员主要是蜀地叛人、江西俘虏、牂牁蛮人及河北乱党。该州有一万五千军额,实有一万三千余人,安置进度同样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两个州大体能在明年构建完整的府兵体系。从今往后,地方上就主要靠上番的府兵来维持秩序了,朝廷可省下一大笔开销。
    沈、仙二州之外,暇、穆二州还有一万三千府兵,部曲寥寥。武夫们至今还拿着过渡期的军赏,他们不满意,朝廷也不满意。
    但没办法,国力有限,部曲来源也几近枯竭——人家不叛乱了,你总不能逼着他们叛乱,镇压完毕后再把降人全体贬为部曲吧?
    不过六皇子邵明义已经自蜀中班师回朝。据闻胜捷军在黎、雅间大破贼人,俘获蛮獠八千余户,已被要求尽数发往辽东,贬为部曲。其留下的空缺,由河北、关西移民填充。
    这八千余户过去后,大概能稍稍弥补一些辽东府兵们对奴隶的渴求。
    其实真要说起来,狠得下心的话,南方那么多杂牌部队,驱使他们攻蛮獠就是了。抓获的俘虏就发往辽东,管你能不能适应苦寒的气候,我只管抓,只管送,这个过程损失多少人口我不管。这样的话,是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人口的。
    事实上邵树德还真考虑过。
    他的部队现在很能打,但再过几十年可不一定了。不趁着现在多动动手,几十年后那些笨拙的军士们还真能顺利征服蛮人吗?或许打得赢,但一定伤亡不小,还会花一大堆钱,最后导致朝廷放弃,改以怀柔政策。
    历史上明初可以在西南大杀四方,但到了万历年间,打得那叫一个费劲,其间的差距,历史早就证明过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成本就高了,而且高很多很多。
    邵树德还没真正下定决心。
    原因是他觉得南方初平,不适宜现在就搞这么大动静。黎雅蛮獠刚刚讨平,安南叛乱刚刚镇压,湖南也是去年才攻灭的,今年淮南还在进行战争,他担心搞得太过火了,全境皆叛。
    “敢问陛下,仙州在何处?”杨渥胆子还不小,居然抬起头询问。
    “在辽东。”
    杨渥惊了,这叫“不苛待”?
    “徐温、张颢是什么下场?”他又问道。
    “此为有功之臣,自然要论功行赏了。”邵树德说道。
    同时暗哂,杨渥这贼厮鸟,真是个愣头青,心里没点逼数。都是阶下囚了,在他面前还问东问西,脑子有毛病吧?
    杨渥有些黯然。看样子,徐、张二贼不但无事,还会有一场大富贵,这可真是让他难受得几乎要闭过气去。
    仔细复盘之后,他发现徐、张二人处心积虑,一步步骗他调走了各种忠臣良将,还在他眼皮子底下结党营私,于军中称兄道弟,结社互保,笼络了上千名亲军兵士,最后选其骁勇者两百人,一举成事。
    这种狼心狗肺之徒,都不处理吗?邵树德你就不怕这种事落你子孙头上?
    “别瞎想了,去辽东好好生活。朕已让徐州行营发还了部分杨府财货,你们去了仙州也是富家翁。子孙后代若有才,亦可为朝廷效力,朕与朕的子孙都不会有偏见,去吧。”邵树德挥了挥手,让人押着他们继续上路。
    不过他到底算宽仁,让人多拨了一些钱粮用度以及十余辆马车,让他们路上走得舒服点,毕竟老弱妇孺一大堆,怪不容易的。
    临行之前,杨渥倒记得行礼拜谢,然后才蹒跚离去。
    邵树德目送他们远去后,继续看着不远处的农田。
    时值四月,芳菲已尽,气温日渐升高,麦苗、牧草、豆子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地里忙活的农人其实不多。
    京兆府本有一百多万人,在分割出了耀州、乾州,朝廷也搬到洛阳之后,几乎少掉了一半以上,再加上长期的对外移民,如今的京兆府只辖长安、万年、蓝田、咸阳等十县,户口已不足八十万。
    但这个人口数字,依然让邵树德觉得有些密集。
    方才在召见杨渥一行人之前,他与伴驾的南衙枢密承旨李忠谈过,得知昇州四县战事极为激烈,最臭最硬的淮南武夫聚集在那里,死不投降。考虑到昇州本就没多少人口,又先后经历了孙儒、冯弘铎、田覠三场战争,这次再打,人毛都不剩一根了。
    一片空地,邵树德最喜欢了。
    没有复杂的利益纠葛,没有过多的产权纠纷,无需拆毁改建什么东西,一张白纸好作画,正是兴建南都的良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