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3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氏心砰砰跳了起来,强装镇定道:“陛下,胡思乱想些什么?”
    大諲撰心下稍安,道:“那就好,那就好。夏主过往……故有此担心。”
    高氏的心绪已经完全平静下来,只听他说道:“圣人宽厚仁德,又怎会……”
    小黄门见他们还在磨蹭,不耐烦了,从几步外走了过来,揪着大諲撰的衣袍就往里拖。
    高氏轻轻叹了口气。
    她对陛下撒谎了。从小到大,她撒谎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这是很可耻的事情。
    但是,她真的没有办法。
    好在圣人说话还算数。自那次后,一直没再强幸她,甚至还让人减轻了她的活计,让她更轻松一些。
    闲下来之时,高氏甚至会胡思乱想,圣人说的话是不是真的?那次真的是情难自禁,爱煞她的身子了吗?
    “窦官人!”引路的中官停了下来,催促道:“圣人日理万机,快赶路。”
    “哦,好!”窦进回过神来,连连告罪。
    二人一前一后,很快到了两仪殿前,静静等待召见。
    还好没等多久,门下侍郎赵光逢、枢密使李唐宾等人就出了殿门远去。又一小会过后,仆固承恩走了出来,宣窦进入觐。
    “窦卿安好?”邵树德居然没穿龙袍,而是一身便服,正准备出行的样子,不知道想干什么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在龙原府日夜……”
    “行了!行了!”邵树德摆了摆手,一脸好笑地看着他,道:“最近没睡好吧?”
    窦进汗颜,不知怎么回答。
    “无需不好意思。”邵树德说道:“卿是立下过功劳的,有功之臣朕又怎么可能苛待呢?朕还没那么丧心病狂,要求天下将官吃不饱穿不暖为我做事。忠于我的,皆有富贵。龙原尹你卸任掉吧。”
    窦进心下稍安。圣人说了前面那番话,他就知道没有忘记他,至于去哪里做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官做,家族能继续富贵下去。
    嗯,估计要被派到中原了。这样也好,渤海这苦寒之地他已经待够了,正好去中原见识见识。唔,要带哪些礼物呢?官场来往,还是需要点土特产来密切关系的。
    不过,留在渤海也有好处,毕竟是经营了百余年的地方了,唉,好难啊。
    窦进患得患失,官迷心态表露无遗。
    月理朵有些好笑地看着此人。
    原来阿保机要攻灭的,竟然是这么一个腐朽的国度。
    不过看样子,窦进应该会比在渤海为官时卖力。新朝任用的旧官员,普遍比他们在旧朝时更卖力甚至更有能力,到底什么原因,真的很难说了,大抵应在风气二字上吧。
    “朕欲罢废怀远、安边二府,置纪州,窦卿便出任纪州刺史吧。”邵树德说道。
    怀远府达、越、怀、纪等九州,安边府辖安、琼二州。
    此二府是渤海国最东北方向的两个一级行政单位,大抵在乌苏里江以东、日本海以西,即后世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这一片。
    别看设了十一个州,其实统治是相当不稳固的。说句难听点的话,渤海官府的命令出了县城二十里,就不一定有人听了。而县与县之间的距离也相当遥远,有的甚至间隔数百里,城池也特别小,与军镇无异,城内更没几个人。
    仔细看看,颇有那么点殖民地据点的意味。
    到这个地方当官,真的一不小心命就没了。靺鞨人作起乱来,官府真有能力处理?
    不过窦进依然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官位,当下便应道:“臣谢陛下隆恩。”
    “先别急着谢恩。”邵树德说道:“明年朕会遣禁军入怀远府征讨不从,编户齐民,你要配合好进军,不得有误。”
    “臣遵旨。”窦进回道,想了想后,又忍不住谏道:“陛下,怀远、安边二府山势连绵,地形复杂。百姓其实不是很多,且凶悍难制,又穷困潦倒。编他们的户,有点……”
    “有点吃力不讨好对吗?”邵树德笑了笑,道:“你能提出意见,没有一味屈从,朕很高兴。不过,新朝的权威还是要宣示下的,挑几个不长眼的部落立立威,收些贡物、丁壮,再编一些户口,充实下州县。除此之外,朕可以许诺一些氏族头领世袭土官,只要他们愿意臣服即可。”
    “陛下英明,臣多虑了。”窦进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很感叹,圣人真的目光如炬,很明事理,在他治下,辽东短时间内乱不起来。
    又说了一会有关龙原府的事情后,窦进便奉诏离开了。
    但他还不能离宫,先得去中书面见一下宰相,然后与中使一起返回龙原府,宣读圣旨,交接府库。
    又是一名中官带路,又行至一处偏殿附近。窦进下意识扭头望了望,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那不是高崇龟、高崇年兄弟么?他们怎么当上宫廷卫士了?”窦进心中惊讶,暗道。
    宫廷卫士可是个好差事啊!窦进知道,龙原府的各级官吏之中,就有不少人被随驾出征的宫廷卫士替换了。
    这些人允文允武,对圣人十分忠心,有的甚至出身还很不错。听闻在宫中数年,也得了圣人不少教诲,如今熬出头了,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小官小将。
    这其实是一条很不错的门路啊!高善本这厮,头脑够灵活,早知道也把儿子窦枚送过来当侍卫了。
    窦进又往前走了一段,转过半个连廊,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陛下,求你放过我吧。妾是有夫之妇。”啜泣声响起,好像是——高氏!
    “就一次,没人知道的。”圣人的声音响起。
    窦进:“……”
    下意识加快脚步。
    “方才看到你两个弟弟了吧?朕观他们是可造之材,正打算好好培养呢。”
    “反正已经有过一次了……好了,这次真是最后一次,朕保证。”
    哭声稍止。
    窦进满头大汗,只恨没多长出两只脚。
    转过连廊之后,方才长舒一口气。再一看,引路的中官也脸色苍白,身躯似乎还有些发抖。
    窦进稍稍一想就明白了,这厮带路,却撞破了圣人的隐秘之事,若被知道了,下场多半不太妙。
    想到此处,加快两步上前,道:“宫监莫忧,我不是多嘴之人,有些事,会烂在肚子里一辈子。”
    中官感激地笑了笑,低声道:“多谢。我叫张居翰,欠你一回人情。”
    窦进笑了笑。二人一前一后,很快抵达了武德殿中书省。
    ※※※※※※
    五月初一,春暖花开。
    随着义从军数千先锋抵达龙泉府,圣驾终于启行了。
    他们沿着忽汗河南下,先抵显州最西北的灵峰县,然后向西横穿瑕州北境,抵达了仙州理所显义县,此时已经是五月二十了——日行四十余里,其实不慢了。
    到了这里,可南下沈州,然后向西穿过营州,抵达临渝关。
    邵树德当然不会这么走了。
    二十三日,在休息了两天后,圣驾直接向西,前往三百多里外的迎圣州。
    迎圣州就是原来的契丹圣地木叶山,南楼即在其附近,今领一县,即双辽县。
    全州有近五万人,契丹人占到了一半,剩下的多为奚人、渤海人、汉人、鞑靼人。
    五月最后一天,圣驾抵达了双辽县,在城外扎营。
    说来也怪,前一天还有隐隐吹来的风沙呢,到了邵树德抵达的当日,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迎圣州、双辽县大小官员、蕃部酋豪数百人冒着风雨,道左相迎。
    鼓乐齐鸣之后,也不顾地上泥泞,悉数拜倒在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邵树德看着玉带似的河流、如茵的绿草以及鲜艳的花朵,心胸为之一开,大笑道:“拿纸笔来,朕要做诗。”
    赶路赶得腰酸背痛的陈诚惊讶地看了圣人一眼。
    正在喝水的赵光逢差点呛了。
    同样欣赏美景的萧蘧不小心捻断了根胡须。
    秘书郎崔棁沉默许久。
    还是尚宫解氏反应快,当场让人拿来笔墨纸砚。
    月理朵不动声色地磨起了墨,解氏看了她一眼。
    邵树德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沉吟良久之后,开始书写:“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写到这里稍稍歇了歇,看了看众人,写下了最后的点睛之笔:“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第054章 要安定
    诗写完了,邵树德哈哈一笑,道:“有感而发。”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一时间谀词如潮。
    陈诚、萧蘧二人面面相觑,尽皆苦笑。
    圣人浪荡得愈发厉害了,此诗要是传回北平,皇后听了,宫中服玩不知还有几个能完好。
    “迎圣州看着不错。”邵树德说道:“这才安定了年余,便是一副田园牧歌的景象了。若再给几年时间,更是难以想象。这好日子啊,还在后头呢。”
    双辽县的城墙是新筑的,夯土为墙,不算高,也不厚,如果遇到正儿八经的步兵,肯定是守不住的。但在草原之上,其实很不错了。
    城墙没有护城河。紧挨着城墙外围,有几十间土屋。
    屋子以树枝为骨架,和以黄泥,顶上盖着茅草。外墙上开有窗户,但黑洞洞的,连个窗户纸都没有,也不知道晚上夫妻二人办事的时候,会不会被别人偷看。
    但条件就这样,你还别嫌差。
    能定居下来的,可比附近草原上搭帐篷,时不时搬家换草场的牧人富裕,因为他们一般是手工业者。
    铁匠的火炉熊熊燃烧着,时不时传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精赤着上身的匠人奋力挥舞铁锤,打造着一件件兵器或农具。
    打铁间隙,还有木匠刨花的声音传出。
    迎圣州附近多沙埠,偶有一些榆柳林子,被沼泽、沙洲包围着。官府严格限制砍伐这些树木,每年砍伐的木材量都是有数的,因此木价腾贵。
    这个市场规模,养活不了几个大匠。不过确实也没几个,竞争一点都不激烈,故他们的日子还算能过得下去,大富是不可能的,小富并不难。
    邵树德还看到了织户、裁缝、鞋匠等手艺人。
    略一询问,大部分都是从渤海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汉人。
    织户编织亚麻布,裁缝做麻衣、皮裘,鞋匠做的也多是皮靴之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