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04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存贤大骇,第二天带着部队南下,一直过了潞州南六十里的长平关后,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里已经是经略军的驻地了,他们刚刚扑灭了高平县的一场小叛乱,杀千余人,主力屯驻于泽州境内。
    十三日午后,保宁军抵达高平县,休整一日。
    李存贤登上一处山坡,俯瞰位于山间盆地内的城市。
    “泽州被夏人拿走了,惜哉。”李存贤叹道。
    “军使慎言。”李嗣肱提醒道:“而今我等皆是夏人。”
    “也是。”李存贤自失一笑。
    他本是河南许州人。巢至河南时,被征丁入伍,李克用大军杀至陈许间,连破巢贼,彼时还叫王贤的李存贤仰慕克用风采,投奔过去,被收为养子。
    “泽州划归直隶道,太行陉为朝廷所据,从今往后,河东割据不易。尔等当息了那些小心思,专心为朝廷厮杀,富贵须不比以往少了。”李存贤转头看着跟在身后的将校、亲兵们,说道。
    其实,前唐设立河阳镇的时候,泽州一度来属。河阳最鼎盛时,辖有怀、卫、相、泽四州(当时孟州还没设立),后来相卫罢去,泽州仍留在河阳镇。
    直到昭义军造反时攻取泽州,这才无奈失去,但朝廷在区划上一直不肯把泽州划归昭义镇,不承认既成事实,直到黄巢之乱后权威大丧,才不情不愿地补了一道手续。
    可以这么说,艰难以后,泽州归属的每一次变更,都代表着中央朝廷的兴衰和强势与否。
    如今,泽州又离开河东了。
    “军使说得是。”李嗣肱站出来附和道:“昨日接到濮州书信,兄长在信中直言,濮州安定数年,百姓皆言此为今上之德。又,河北平定之后,濮州作为黄河渡口,商旅渐繁,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他在那边宦囊丰厚,已在城外觅地起屋,将来即便迁转他处,濮州这处宅子也不准备让出去了,留一子于此开枝散叶就好。”
    “濮州真那么富?”有人问道:“朱全忠、朱瑄、朱瑾反复拉锯的地方,能有那么好?”
    “何止!”又有人说道:“邵贼——”
    “邵贼”二字一出,人人侧目。
    此人尴尬地笑了笑,道:“邵树德的飞龙军长期在濮州活动,那帮人也挺能祸害的。”
    李存贤瞪了这位军将一眼。公然直呼天子名讳,还有一点敬畏吗?
    不过他也不太敢处理此人,因为军中太多人这样做了,一旦处理,保不齐有人造反,他性命堪忧,因此只能警告一番。
    军将接受了警告,继续说道:“这才七八年时间,濮州就恢复了?”
    “恢复得再不好,能有泽潞差么?”突然之间,有人冷冷说了一句。
    呃,这句话确实够“冷”的,一下子把天聊死了。
    李嗣肱见状,哈哈一笑,道:“金副将说得没错,河东就这么点地方,泽潞也榨不出什么油水了。可笑那张万进不知好歹,妄图割据潞州。我便要问了,即便朝廷捏着鼻子认了,让他当潞州刺史,一年又能得几个钱?”
    “这话说得在理。”李存贤叹道:“我等武夫,提头卖命,不就是为了家宅、钱财和女人么?投了夏国,这些都会有,何必再反呢?南下之后,诸位灵醒着点。军中如果有谣言传播,立刻阻止并上报。有人串联,刚出苗头之时,就要上报。石绍雍什么下场,没人不知道吧?今上是厚道人,观其对待晋王遗属便知。钱财和女人,以后都会有的。但得先确保有命享受,言尽于此,诸位多想想吧。”
    李存贤、李嗣肱二人虽然都在替朝廷说话,但说得有理有据,都是事实。众人心中纵然一时没转过弯来,有些别扭,但也听进去了,纷纷答应。
    中上层军官的利益,与下级军官和大头兵,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经历了这么一番教育,想必军官们一时间没太多不该有的心思了。接下来就要严密监控士兵们的状态,确保不出乱子。
    ※※※※※※
    天井关外,商旅、行人排着队等待通关。
    他们有从洛阳、孟州方向走一等国道过来的,也有济源方向斜穿山间小道过来的。但这一大一小两条路,都绕不开天井关——这就是太行陉长达数十里,为何却在天井关这里修关城的原因:道路交汇处、山上有泉水、地势也足够险要。
    天井关这两天正在过兵。
    有怀州商徒问了熟悉的军士,大概要明天(六月十六)才能过完,后天才轮到他们过关北上。
    消息很快发散了出去,众人闻言,尽皆哀叹。
    关南山道旁做买卖的驿站、食铺、茶肆、客栈倒是乐开了花,这些人多留一天,就能多赚一些钱。
    “丘指挥来啦!”天井关东谷口外,驿将韩二郎亲自打招呼,十分热情。
    “韩队头不用如此。”丘增祥摆了摆手,道:“当年若无你援手,我早死矣。”
    韩二郎笑呵呵地坐了下来。
    他今年与邵圣同岁,却已须发皆白。当初与丘增祥同在突将军中为队正,战场上救过这个新来的武学生一命。
    河东降顺之后,他退出了突将军,带着妻子儿女来到天井驿,当上了驿将,至今不过月余。
    说实话,天井驿是个肥缺,因为往来商旅实在太多了,生意好得飞起。原来的河东驿将还不想让呢,结果经略军出面,拿出官方牒文,勒令其滚蛋。在武夫刀枪的威压下,河东驿将也不敢说什么,灰溜溜走了。
    这就是与大夏“一起进步”的好处。高官大将有的有爵位,有的有官位,没有爵位和官位的,俸禄也多。底层武夫敢拼命搏杀的,如果有运道活下来,也能得到不小的好处,比如韩二郎。
    丘增祥在乾宁五年(898)的时候,与同窗们一起参加了圣人授剑仪式,到突将军当队正。而今已过去八年,他调到了经略军,积功升任左厢步军第三指挥指挥副使。考虑到他才二十九岁,真是前程远大了。
    “驿站一切还好吧?”丘增祥仔细看了看,问道:“若有人找事,招呼一声就行了,怎么着也能把挑事之人送到北平。”
    韩二郎大笑,道:“没不开眼的人。纵然来了,也不惧他。”
    丘增祥点了点头,又指着驿站旁边一堆席地而坐的出家人,问道:“怎么来了这么多僧道?”
    “去给李克用做法事的,等着通关呢。”韩二郎说道:“天天过来化缘,唉,给不是,不给也不是。”
    出家人旁边还有外镇、外州官府的小吏,应是陪同(监视)他们北上的人。
    “听那些人的口音,还有外镇的?”丘增祥仔细听了一会僧众的交谈,问道。
    “有。”韩二郎说道:“那个契此和尚,来自吴越。还有个贯休法师,听说诗写得极好。甚至连外邦僧人都有,不过前几天北上了,这会却见不到。”
    “怎还有外邦僧人?”丘增祥奇道。
    韩二郎指了指北方,道:“都是去五台山的。”
    丘增祥恍然大悟。
    五台山在佛界之中,几乎是圣地一般的存在,来往外国僧人极多。
    最初可能源自后周(北周)时的传说,即“文殊师利化为梵僧,来游此土,名清凉山。”
    信这个的很多,甚至包括天竺来的梵僧。比如“(释迦密多罗)肘膝而行,血流骨现”,还有人携带天竺佛教经典,来五台山翻译、巡礼。
    自唐以来,释迦密多罗、佛陀波利、灵仙、贞素、圆仁、普化等外域僧人在此长住,使得五台山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有“愿身死作中华鬼,来生得见五台山”的说法。
    “可有日本僧人?”丘增祥忽然想到一事,突然问道。
    “有一人,带着两位弟子,两日前已入关。”韩二郎说道。
    丘增祥闻言大是兴奋,霍然起身。
    唐武宗灭佛之前,日本来唐僧众很多,比如著名的慧萼法师,在会昌元年(841)入唐,在五台山住两月有余,“求见文殊”,不果。后为求五台山供养费,遂回国。
    会昌四年,他筹集到了经费,皇太后橘嘉智子亲自绣制绣文袈裟、宝幡、镜奁,并以金币付慧锷,令其再次入唐布施五台山。
    会昌五年灭佛,慧萼不得不裹头假还俗。
    僖宗以后,因为中原大乱,来华僧众渐少,一直到大夏建立之后第四年,才渐渐有外国僧众来华。
    丘增祥知圣人很关心此事,因此一直在留意,没想到真让他遇到了。
    当下也不耽搁了,匆匆离去。
    哪晓得那帮和尚也是眼尖,知道他身份不一般,立刻起身呼唤。
    他有些不耐烦,问道:“尔等为何不从河北入五台,至代州?那边有普通院一路提供食宿,不是方便得很?”
    “河北茫茫,满目尘埃,入不得眼。”
    “离乱之地,当知深隐。肃杀之所,自应远避。”
    “避乱无深浅,行路无远近。”
    丘增祥被和尚们的话逗乐了,笑道:“原来法师们也怕……罢了,其实成德之乱快平息了。我今日得到消息,镇州罗城守军内讧,为王师攻破,而今只余子城、衙城。贼人心惶惶,破之必矣。不过你们确实不一定赶得及。罢了,我带你等从东谷入内。”
    说完,当先引路,带着一干人等入内。
    天井关内,河东军士源源不断南下厮杀。
    东谷之内,使者僧众陆陆续续北上治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邵树德已经完全拿捏住了河东,北地一统即将完成。
    第043章 整编与贸易
    六月二十日,政事堂拟置剑南道,邵树德批准,以太常卿郭黁为巡抚使。
    郭黁也是个性情中人,得到正式任命的第二天就在北平府大宴宾朋,一点都不低调。
    太常卿与巡抚使都是三品官,但究竟哪个好,就见仁见智了。
    有想往中枢调,对宰相之位有野心的地方高官,往往会盯着九寺主官的位置,做个过渡。
    自觉更进一步无望的,则倾向于到地方上当一道巡抚使,毕竟钱多,权力方面说实话也不小。
    京官与地方官的优劣,本来就难以说清楚。
    老郭知道自己不可能当宰相,他也不是那块料,那么不如到剑南道走一遭,享受一把说一不二的乐趣。毕竟在京城里的话,离诸位宰相太近了,他可能路上拐个弯就来你衙门了,实在压抑得很。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言说的原因。
    剑南道是秦王打下来的,他肯定在当地安排了许多官员——秦王的首席幕僚段凝,目前是成都尹。
    老郭是聪明人,他觉得上任之后,难免与这些人打交道。如果操作得好的话,说不定能与秦王搭上关系,这对子孙后代的好处太大了。
    没说的,大摆筵席,好好庆贺。
    至于郭黁离任之后,谁接替太常卿的职务,宰相们很默契地没有提。很显然,这是由正在晋阳的圣人乾纲独断了。
    六月二十八日,邵树德在贺宅召见了丁会,询问他是否愿意出任太常卿。
    “陛下,太常卿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臣能为之?”丁会有些惊讶。
    他唯一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就是唱歌了。但也不是什么歌都能唱,唐武宗宠姬孟才人擅长的《何满子》他就唱不了,他只能唱挽歌。
    “无妨。”邵树德说道:“些许杂事,自有佐官协助。”
    “既如此,臣遵旨。”丁会略显兴奋地回道。
    邵树德莞尔一笑。
    武夫就是不太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太常卿以及什邡县侯的爵位就把丁会搞定了,看他高兴的样子,邵树德也很满意。
    “在离任之前,还有件事需要解决。”邵树德又道:“朕欲改编佑国军。”
    说完,他习惯性地观察了丁会的表情——老职业习惯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