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84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就河中盐池朝廷能控制,但还得与藩镇分账,毕竟河中镇百余万人口要养五万大军,开支大——而人口是河中两倍的淮南镇却只有三万兵,这还是淮西叛乱后扩军得到的成就,在此之前,“不足万人”,省下来的钱自然要上缴中央。
    三司混到现在,其实也搞不到几个钱了。
    南方的观察使慢慢变成了节度使,他们养的兵也多了起来,再加上野心萌发,上供日少,朝廷财政崩溃是必然的事。
    宋乐建议将三司重归户部,也是为了规范一些。
    “好!”邵树德也退了一步,道:“三司重归户部,六部隶于中书省治下,门下省的审核批驳之权保留。但政事堂的选人范围,我想扩大一下。”
    “如何个扩大法?”宋乐问道。
    “以往政事堂成员仅限于中书、门下二省,偶有六部尚书,但不多,翰林院更少。”邵树德说道:“我看秘书省、翰林院乃至宗室都可以派人嘛。”
    “秘书监、翰林学士不通政务,如何能参知政事?”宋乐皱眉道。
    “秘书省、翰林院的官员可去地方履职,这不就懂政务了么?”邵树德反问道。
    宋乐无言以对。
    秘书省、翰林院都是亲近皇帝的机构。皇帝这是要培养私人,往政事堂塞自己人。
    如果政事堂人多了,争执不下,还会诉诸皇帝裁决。
    不过已经不错了。
    开国皇帝,他能让步,已经很有良心。不过,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想要拉拢文人?改变社会风气?
    “政事堂以多少人为宜?”宋乐问道。
    “暂定为七人吧。”邵树德说道:“门下侍郎两人、中书侍郎两人,另外三人,我来定。争执不下时,可表决,以人数多寡决定。”
    这个举手表决制,以前是没有的,这也是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另外,皇帝其实还有否决权。即某项政策,宰相们自己做决策,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皇帝还可以否决。
    这个权力,其实相当不得了。有些时候,皇帝会拿它来与宰相们做交易。
    “内侍不得入政事堂,六部尚书的品级,重新斟酌一下。”宋乐补充了一句。
    邵树德笑了,这是被宦官给搞怕了么?也担心自己直管六部,兼领宰相?
    “可。”他说道:“但宰相不得兼任枢密使,文官亦不得出任枢密使。”
    “九寺与六部之间的权力分割,还得弄清楚。”宋乐又道。
    “宋师何必这么急呢……”邵树德打了个哈哈,道:“框架弄清楚了,其他的都好办。”
    宋乐一想也是。
    制度基本就这样了,二省六部,皇帝与士人分享权力,共治天下。但枢密院仍然由武夫把持着,这些武夫们的背后,其实就是皇帝本人。
    这样也可以了。
    只要武夫们不要乱插手民政,文官已经烧高香了。至于兵事——反过来抢占武夫们的权力地盘?只要别以武御文就行了,以文御武,真不敢想!
    第083章 支招与流程
    “门下:佐命大臣,自天所授……陈诚,道高王佐,才茂国桢。宏敷典礼,表正人伦。学冠通儒,文合大雅……可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授陈诚中书侍郎平章事制》。
    朱朴没想到,离开洛阳之前最后一天,他草拟的制书都是有关新朝新贵的。
    中书侍郎、平章政事,正儿八经的宰相。只要门下省批复,就可形成正式制书,发下任命了——门下省不可能不会同意。
    再看看手头另外几份:《授宋乐中书侍郎平章事制》、《授赵光逢门下侍郎平章事制》、《授秘书监卢嗣业同平章事制》。
    唉!朱朴叹了口气,让人将这些草制送往门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有人失落,就有人高兴。
    陈诚等人刚刚觐见皇后结束。都知道她是傀儡,但场面还是要有的,大家表面上还是对皇后的恩遇感激涕零。
    临走之前,皇后突然叫住了陈诚。
    “陈侍郎,听闻你素有急才……”皇后吞吞吐吐地说道。
    其他人已经走了,陈诚有些不解。
    “皇后有何事不解?”陈诚问道。
    何皇后婉丽婀娜,年岁还不满三十,这样子么……陈诚似乎明白了什么。
    “妾也知太傅在安排禅让典礼,一旦完成……”皇后顿住了,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陈诚眼珠一转,轻捋胡须,笑了笑,问道:“皇后觉得太傅如何?”
    他这句问话就很有意思,无论怎么回答都可以。
    “太傅英武过人,乃豪迈男儿。又春秋鼎盛……”皇后的脸红了。
    陈诚的嘴角扯了扯,殿下的老毛病又犯了。
    “皇后可听闻过大、小尔朱氏?”陈诚问道。
    皇后沉默半晌,脸更加红了。
    大尔朱氏是尔朱荣的女儿,先为后魏明帝的嫔妃,接着又改嫁后魏庄帝为皇后,最后被高欢所得,当了齐神武帝的小妾。
    小尔朱氏是尔朱兆之女,先为后魏明帝皇后,最后同样被高欢所得,当了他的小妾。
    皇后才学不差,自然知道高欢这厮纳了两位前朝皇后当后宫的事情。
    听闻高欢对大尔朱皇后十分尊敬,即便纳她回家当了侧室,见面依然自称“下官”。嗯,这个下官让皇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何皇后想起邵太傅轻薄她的时候总是自称“臣”,这贼子!
    “齐神武,一生纳了两位皇后为妾,又纳广平王妃郑大车、城阳王妃李氏、任城王妃冯氏为妾。”陈诚贱笑了两下,道:“皇后可细思之。”
    说罢,又补充了一句:“千万莫让宋侍郎知晓。他为人方正,怕是……嘿嘿。”
    高欢纳了五位皇族人妻为小妾,也算是他妈的空前绝后了。
    “谢陈侍郎点拨。”皇后诚心道。
    “小事。”陈诚说道:“折王妃是个厉害人物,别顶撞她。”
    说完,陈诚一溜烟跑了。
    呃,他似乎也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总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若邵树德在折芳霭前面走了,陈家的日子怕是难过。
    陈诚走后,何皇后脸上笑容稍敛,幽幽叹了口气。
    ※※※※※※
    二月二十五日,朝会结束之后。
    皇后下诏,以“丁壮离于农亩,女工废于蚕桑”、“暴殄不仁,穷极残忍”为由,令左右天德军三万众,“擐甲整戈”,进取魏博。
    邵树德已经提前打过招呼。诏书发到南衙枢密院时,枢密承旨李昌远、柯崇按制召集众人,一同宣读。
    下院枢密副使胡真第一个到。
    折宗本刚刚从鄂州出发,不过不是回洛阳,而是积攒了一波粮草后,督威胜、佑国二军,再度攻打杨行密。
    因此,他是来不了了。
    不一会儿,朱叔宗、杨悦、王卞三人相继抵达。
    还少一个诸葛仲方。
    这厮犹豫不定,最近在三泉县吃了一次败仗,损兵两千余,便上表同意入朝为官。不过才过了十天,就又请军民上表留己,反复无常。
    总计六位枢密使、枢密副使,实到四人。
    “李承旨,人都来了,你宣读吧。”朱叔宗与其余三人见礼完后,说道。
    “是。”李昌远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凶孽乱常,王室多难……”
    众人默默听着,气氛肃然。
    这次出兵,与以往相当不一样。正规化程度大大提高,今后应该会永以为式。
    诏书不长,李昌远很快读完,然后交给柯崇,道:“请柯承旨续宣。”
    “好。”柯崇接过诏书,又当众宣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他将诏书交到朱叔宗手中,道:“朱枢密,此诏中书省有留档,这一份请枢密院妥善保存,后面就走调兵流程吧。”
    “臣奉诏。”说罢,当场写了一份回执给柯崇,几位枢密使、枢密副使纷纷在回执上落笔。
    做完这些,朱叔宗立刻命令枢密院录事、主事、主书等僚佐起草调兵文书。
    这个其实很快,因为一应准备早就完成得差不多了。片刻之后,一位录事便将文书呈递了上来。
    朱叔宗看了看后,觉得没问题,便道:“诸位。此番事急从简,太傅特许只需我等四人签字用印。军情十万火急,须臾不可耽搁,这便开始吧?”
    说完,第一个签上名字,用上印鉴。
    胡真、杨悦、王卞依次接过,仔仔细细看完,然后落笔签字,用印。
    至此,这份调兵文书便已经生效了。接下来,南衙枢密院将派出两名录事快马赶往偃师县天德军的驻地,下令大军出征。
    与此同时,一应粮草、器械、军资,也有相应仓城调拨——无枢密院之令,仓督可拒绝军队索要。
    “不过调一军而已,也这么麻烦。”事情办完后,杨悦摇了摇头,忍不住抱怨。
    “杨老将军切莫玩笑。”胡真苦笑道:“大国之制,合该如此。”
    胡真是降人出身,在杨悦面前没什么脾气。
    这老头嘴巴不饶人,偏偏资历很老,战功赫赫,胡真还真不敢得罪他。尤其是在听说夏王初起兵,征讨拓跋思恭时,便是榆多勒城镇使杨悦率五千步骑投效,一举奠定胜局。不然的话,那一仗的结局,还很难说呢。
    有这个情分在,无论杨悦的嘴巴多臭,都少不了他的富贵。
    “其实吧,当年我在河东时,衙将出征便是这么做的。”朱叔宗说道:“节度使下令,都虞候司调兵,供军使提供粮草,衙将领兵出征。乾符末,康传圭为河东节度使,张锴、郭朏为其杀于城中,便是手头无兵,只能任人宰割。李全忠率军出征,回师时造反,幽州节度使李可举自焚死。若在平时,李全忠也无这等接触大军的机会,只能被李可举治罪处死。”
    “是极,是极。”王卞资历一般般,这时候只能笑着打圆场:“殿下都要开国称制了,自然要正规起来。”
    “阿谀奉承之辈,一点不像个武人。”杨悦讥讽一番,走了。
    朱叔宗笑笑,都知道这厮的脾气,懒得计较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