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8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年黄巢烧毁长安宫室,僖宗返回之时,皇宫一穷二白,啥都没有。君臣参与朝会之时,地面上甚至还有枯枝败叶,别说各种仪仗了,想屁吃呢。
    “二圣临朝,升御座。”礼朝使杨可证喊道。
    帝后二人一同坐下。羽扇分开,露于众臣之前。
    小黄门又搬来了香案,两位史官夹案而立。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众臣齐声喝道。
    “众卿安坐。”圣人挥手道。
    他的目光还是有意无意地落在不远处的邵树德身上。皇后紧紧拉着他的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诸朝集使进献祥瑞贡物。”杨可证看了一下圣人,见没有特别表示,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
    邵树德稳稳地坐在胡床之上,神色平静自然。
    圣人不是在此时发动杀机。这里的仪仗都是他的人,圣人还没这个本事。
    正旦大朝会,第一件事便是朝贺,然后才到朝会,那才是真正图穷匕见的时候。
    他不着急,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殿内文武百官。
    官员是越来越齐整了,三百多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大部分都来了,殿内怕不是有两百多。
    很多官员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投注。
    大部分人不敢对视,都低下了头,或视线他移,看向别处。
    有人怒目回瞪,似乎认为如此庄重的场合,即便邵树德贵为相国,也该把注意力投注在皇帝身上,而不是如此无礼、跋扈。
    有人则挤出讨好的笑容,似乎感受到了新主即将降临,要提前巴结了。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
    河南府朝集使高劭第一个进献贡物。
    文绫、白瓷、药材、冬枣……基本上都是本州特产。
    朝贺嘛,各州使者一般也就是献些礼品,走个过场罢了,多少年来一直如此。
    不过高劭今天整了点新活出来。
    只见他端着木托盘,朗声奏道:“陛下,本府渑池县百姓献瑞麦两株。”
    话音刚落,殿内便有嗡嗡声响起,很多人够着头望去,啧啧称奇。
    所谓瑞麦,其实就是一株多穗的小麦,也被称为“嘉禾”,历朝历代都有记载。
    圣人也看到了,喜笑颜开。嘉禾,好兆头啊!
    不料高劭又道:“渑池百姓多横山党项,太傅迁移而来,充实户口,训以华风。其人野性渐收,男耕女牧,人皆安乐,故为太傅立祠,不意今岁祠旁农田之中便长出瑞麦。遂轰传远近,皆谓太傅乃五百年不世出之大才,收复河陇失地,扫平百年藩镇之祸,重建朝纲威仪,陛下有此材臣,大唐中兴有望矣。”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圣人表情骤变,心里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他按住心底暴虐的情绪,道:“朕知道了。”
    邵树德依旧坐在那里,稳如泰山。
    接下来是汝州朝集使刘象进献贡物,主要是绢帛、干果、药材之类。
    临了,又道:“陛下,汝州户口三十余万矣,已达天宝极盛之数。太傅亲自过问,励精图治,修建宫阙、陂池、驿道,劝民农桑,开垦荒地,诸县粟麦满仓、牛羊被野,此中兴之象也。”
    殿内嗡嗡声再起,很多人有意无意地看向邵树德。
    他今天玩的这出是什么?示威?造势?告诉圣人这天底下都是我的人,你就别瞎折腾了?
    邵树德依旧面无表情,闭目假寐,似乎上朝太早了,有些困。
    接下来是郑州、汴州、宋州、孟州朝集使……
    贡物越来越多,摆满了殿庭,而圣人的脸色也愈发难看。
    何皇后不安地挪动了一下香臀,她感觉圣人的心情已经坏到了极致,随时处于爆发的边缘。
    第073章 我为陛下贺
    诸州进献贡物的活动持续了很久。
    河南、关中、关北、河陇甚至江南部分州郡,都派了朝集使前来。
    各色礼品堆积如山,看着就十分喜庆——这意味着地方州县对朝廷的恭顺与认可。
    圣人耐着性子对每一位朝集使进行了慰勉,直到整个环节结束。
    太常乐人奏起了《昭和之乐》,这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标志。
    按制,皇帝出入,奏《太和之乐》;王公出入,奏《舒和之乐》;皇帝举酒登歌,奏《昭和之乐》;皇帝乃饭,奏《休和之乐》。
    而在皇帝举酒祝辞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即王公大臣上表恭贺——朝贺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外州朝集使先贺,蕃邦国主再贺(省略……),文武百官也需要贺。
    贺表不是一个个宣读,而是选一德高望重的大臣统一宣读,这次选的是太师封彦卿。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体力活。
    事实上整个朝贺过程就是一个体力活,冗长、枯燥、无聊,还不如赶紧结束,大伙都等着聚餐呢。
    “自乾符以来——”封彦卿清了清嗓子,率先读起了一份。
    “国计日艰,王政日紊。江左海南,疮痍既甚。湖湘关内,耕织屡空。士庶黔黎,悉遭涂炭。松楸桑梓,半作蒸薪。”
    “垣翰之中,臣僚之内,包藏祸心,违拒君命。罔思宠待,辄瓷凶谋。文武朝臣,仓皇奔窜。遂致毙踣,深可悯伤。”
    “将帅官吏,草贼胡虏,窃弄干戈,连攻郡邑。虽输降款,未息狂谋。两京蒙尘,宗庙乏飨。才归大国,又及播迁。”
    封彦卿年逾七十,但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至少圣人、皇后及离得近的高级官员都听到了。
    效果嘛……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炸了。
    但他身份尊贵,说的也是实情,众人不敢也不能反驳,只能或目瞪口呆、或咬牙切齿、或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圣人也呆了。正旦朝贺,这是唱的哪一出?
    皇后紧了紧他的手,轻声安抚。
    圣人花了好长时间才镇定下来,继续凝神听封彦卿下面的话,同时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你念啊,继续念啊,待我诛杀邵贼之后,看你又是一副什么表情?
    呵呵,包藏祸心的臣僚到底是谁?圣人又悄悄看了一眼邵树德。
    “……今上敬行避殿,减膳彻县。食无海陆之珍,耳绝管弦之乐。唯加惕励,冀遂感通。”
    “太傅山川毓秀,二五储精。以不世出之才,行大有为之主。夷夏具瞻,社稷全赖。”
    “河湟土疆,绵亘遐阔。吐蕃乘我多难,无力御奸,遂纵腥膻,不远京邑,事更十叶,时逾百年。太傅志安封域,权总戎麾,劲旅勇战,神兵电扫,竟以数州之力,大翦吐蕃之锋……武功既畅,经术是修,复阐儒风,以宏教化……”
    这一段说的是邵树德收复河陇失地的旧事了。
    大意是圣上的种种诚心之举,感动了上苍,于是天降猛人,帮他收复河陇,中兴大唐。
    这是邵树德早年的高光之举。他有今日之地位,未尝没有收复河陇所带来的巨大威望。
    赵光逢就曾经对他说过,天下有识之士知道了,皆耻为关东将帅效力,定纷纷来投。
    这话现在看来,忽悠的成分很浓。
    但不管怎样,至少在稳定关西方面,作用十分巨大。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如何拼得过关东群雄?实力差太远了。
    殿内群臣,无论对邵树德观感如何,在这一点上也没法黑他。
    此人,确实一个能臣。行伍出身,精通兵略,善抚士卒,胆大心细,平定陇右,功莫大焉。
    有那去过河陇宣抚的官员,对邵树德的看法就更好了。一朝尽去腥膻,复以华风,是很能戳到这些朝官的爽点的。
    圣人调整了下坐姿。
    皇后静静听着。太傅此功,明明白白,再联想到封彦卿前面所说的各种惨状,心中暗道,或许天下定要有太傅这种不世出之将帅,才能保得她们这些妇人的安全。
    “汴州朱全忠,承两朝恩荣,据十郡士众。凶狡成性,扇诱多端。毁忠废信,弃德崇奸。擅动甲兵,屡越封境……”
    “并州李克用,招亡命而为腹心,凭山川而为险固。州县罄于供承,乡村泣于侵暴……”
    “扬州杨行密,统戎专地,弄兵恃宠,不受文告,不服朝廷……”
    “朱瑄、朱瑾,胁从百姓,残忍一方,积恶成殃,擢发难数……”
    ※※※※※※
    “……太傅纳交伯府,翼戴中朝。大旆东摇,汴寇荡定。长策独运,全齐以平。前时徐州,破行密之全军。比岁邯郸,摧克用之大阵。”
    “……夏王起自兵戎,历阶节度,忧皇天之不吊,闵黎庶之倒悬。遂斩河南之妖鸟,不得鸣我王郊。靖河北之邪氛,不得紊我王气。使耕农不废,储峙有常。百姓安逸,流亡尽归。”
    “……皇王御宇,切在摧恩,臣下尽忠,皆思励节。矧以显庆名都,列圣旧地,干戈近息,宫室初完。”
    “臣为陛下贺,太傅实有回天再造、中兴保全之功。有臣若此,当代何忧?臣复为陛下贺。”
    封彦卿读完了,眼神扫过殿内,立时便有人会意,出列道:“臣为陛下贺!”
    不一会儿,几位宰相也纷纷起身,道:“臣为陛下贺。”
    马屁精!贼党!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圣人心中怒吼,不过面上还是挤出了一丝笑容,道:“朕亦庆幸有太傅,不然中兴恐无望矣。时已近午,腹中饥饿,文武百官,可于廊下饮宴。”
    说罢,便领着皇后下了殿。
    邵树德亦起身。不过还未等他离开,便有诸多官员围了过来,纷纷巴结。
    时至今日,不管你是什么看法,大势已经非常明朗。
    真心赞同邵树德有回天再造之功的,自然多番示好,诚心归附,期待作为新朝的从龙之臣。
    不是很赞同他的,也不得不承认他立下的诸多功劳,对于改朝换代之事,虽然叹息,但也不会阻止。
    这两类人,现在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邢洺磁大败李克用,又屡破魏博逆藩之后。
    今日封彦卿当着所有九品以上官员的面,历数邵树德的功绩,等于又给所有人强调了一遍。有些人仔细想想,确实也是那么回事,心中的块垒消了不少。
    这天下,终究需要一个不世出之才来稳定局面,不然大家都没好果子吃,前途眼见着暗淡无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