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63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给他得了,让他出兵攻朱威、朱瑾。”邵承节回道。
    邵树德扬起的手没有打下去,收了回来。
    “许给他何处?”邵树德问道。
    “不如让他出镇江陵。阿爷让朝廷写份旨意,任朱珍为荆南节度使。”
    “朱珍有那么傻吗?”邵树德问道。
    “阿爷至今未悔过诺,言出必践,朱珍若不想死,只能答应。”
    “朱珍会答应吗?”
    “十有八九会。”
    “吾儿,你不了解这些武夫。”邵树德站起身,倒背着双手踱了几步,道:“这些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目前许州行营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汴州那边,朱珍自在得很。他会看不清自己,会认为自己有价值,没那么容易就范,总想要更好的条件。”
    “这……”邵承节确实没法理解这些武夫的心理。
    “况且,朱珍还指望着杨行密、李克用等人出来搅浑水呢。若局势有变,他就更有价值了。比如,算准我为了解决濮州问题,会对他让步。”邵树德冷笑道:“况且,朱珍也未必愿意去南方。”
    “我知矣!”邵承节突然说道,脸上是一片明悟之色,好像想明白了什么。
    “说说看。”邵树德鼓励道。
    “朱珍想要徐州!”邵承节说道:“他是丰县人,若能出镇徐州,便算荣归故里。阿爷不妨许他感化军节度使之职,领徐、宿、濠、泗四州,濠、泗在杨行密手里,让他与杨行密争斗。”
    “你又想得简单了。”邵树德失笑,道:“朱珍没那么傻。我若许他徐州,他确实可能降,但之官后,定然会结好杨行密,而不是与他争斗。再者,徐州乃中原重镇,如何能轻易许人?万事想着走捷径,这心思可要不得。懂了吗?”
    “懂了。”邵承节老老实实应道。
    三郎、四郎默默看着兄长被训,不出声。
    “说实话,荆南我都有点舍不得给出去。”邵树德突然说道:“与其给朱珍,不如给赵匡凝。如果他有本事拿下江陵府,夔峡也一并送给他又如何?至少襄阳给我留下了。”
    赵氏兄弟对江陵是有执念的,数年来一直在掺和那边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其实邵树德对他们有些不太满意,治理地方不在行,打仗水平也一般,出兵出力也不是特别积极,感觉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对于燕北局势,吾儿怎么看?”邵树德坐回了虎皮交椅,问道。
    “李克用定然会出兵北上。”邵承节不假思索地说道。
    “他是你大伯,如何直呼其名?”邵树德眼一瞪,说道。
    “阿爷你有时候也直呼大伯名讳。”
    又一个爆栗打下。
    邵树德认真地说道:“他是我兄长,也是你大伯。他若愿降,异日封他亲王又如何?我的兄长自然有资格当亲王。你那些堂兄堂弟,也可以富贵。在这件事上,我从来没有诓骗任何人。你大伯虽然感情用事,但他不傻,我若全是一片虚情假意,你以为他会对我有什么好脸色?你娘亲就很明白这一点,逢年过节礼数从来不缺,是真的在维系这门亲戚。以后学着点!”
    “明白了。”邵承节应道。
    三郎、四郎看看父亲,又看看兄长,继续旁观。
    “李……义兄已经将景州还给了卢彦威,班师回幽州。王镕松了口气,遣使奉上十万缗钱、二十万匹绢。这是我刚刚收到的消息。”邵树德说道:“李克用,多半已在幽州聚集大军,要发往燕北了。”
    “阿爷,可否邀契丹一起出兵,夹击晋人?”邵承节问道。
    “契丹人怕是没那么傻。”邵树德说道:“契丹,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也是一个强盛的势力了。算上被其役使的室韦、奚、霫等部落,出个十余万骑不成问题。我、契丹、河东三方,互相都觉得对方有威胁。契丹人没本事攻入幽州,但他们扩张的野心十分巨大,西面盯着奚人牧场,东面看着渤海、女真,南面欲入营、平,北面欲征服鞑靼。与他们合作,你要让出什么?奚王已有意投靠,莫不是把去诸的人头送过去?”
    邵承节连连摇头。他现在也知道奚人是对付契丹的一个极好抓手,轻易不能丢掉。
    这个部族与契丹相爱相杀数百年。
    国朝早期,契丹居松漠,在北面,奚人在南面,为饶乐都督府。
    武后年间,契丹反叛,被平定,遭受重创。奚人趁机背刺契丹,尽占其牧地,潢水大部为其所有。后来契丹慢慢收回了一部分牧场,但他们紧接着又造反了。
    开元年间,契丹复叛,至开元末,在唐廷的打击下实力大衰,已沦为奚王附庸,地盘日渐缩小。“自此,契丹中衰,大贺氏附庸于奚王。”
    这个附庸期相当之长,一直到奚人犯了错,被幽州镇大破,契丹趁机反咬一口,攻奚人。但那时候奚人还不至于无还手之力,真正被打得狗一样还是在僖宗光启年间。
    也就是说,奚人真正破落也就十几二十年时间,现在成了契丹的附庸,但心气未衰,还有可为之处。
    “奚王欲投我,我不会将他交出去。契丹又要营、平,义兄不会答应。从这点来看,我和义兄更该一起打契丹人。”邵树德突然笑了。
    契丹人对营、平二州也有执念。
    李尽忠、孙万荣的营州叛乱就不谈了。就说这会,他们对幽州控制下的营、平二州是必欲夺之而后快,却不敢动手。
    历史上真正拿下,还得到刘守光时期。他与父亲刘仁恭爱妾通奸,事败后造反,杀兄囚父。刘仁恭幼子、平州刺史刘守奇大骇,率军降契丹,阿保机令其镇守平卢城——有一说一,耶律阿保机对汉官是真的信任。
    自此到了后唐年间。当年带着一点点人投降契丹的卢文进,被阿保机安置在平州,这厮居然拐带着契丹、奚、汉人数万投降后唐,营、平二州又离开了契丹。
    当然后唐末年,契丹重新夺回营、平。
    可见他们对这两个顶着他们柔软腹部的地方非常重视。
    “既如此,不妨与大伯联兵,分食了契丹?”
    “那对义兄有什么好处?”邵树德笑道:“北边就是一笔烂账。三家人大眼瞪小眼,都投鼠忌器。不过能把晋军吸引到北边就是赚的,看来得派出使者了,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义兄还会不会信我了……”
    邵承节本想笑,但死死憋住了。
    大伯再傻,这次定然不能被骗了。除非父亲亲自出马,不过多半也没用了。怕是甫一见面,大伯就要将父亲擒下,未必会杀人,但绝对要出了一口恶气再说。
    北边的局势,确实有点乱。不知道还能不能拖延,哪怕几个月也是好的。
    第016章 发力
    七月初九,怀州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天雄军的兔崽子们会操甫一结束,便列队回了大营。
    休息的休息,洗刷马匹的洗刷马匹,修理器械的修理器械,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
    “河阳的新面就是香。”邵树德与大头兵们席地而坐,一起品尝着新做好的蒸饼。
    蒸饼用白面、猪膏(脂肪油)制成,刚做出来时香喷喷,众人吃得很欢。
    “河阳是诸位将士拼杀打下来的。当年庞师古十二万大军围攻河清,战事焦灼,粮草补给困难。河清通往王屋的那条羊肠小道下,不知道摔毙了多少夫子和役畜。”邵树德说道:“那是我一次冒险。好在将士用命,老天爷也帮忙,连月暴雨,庞师古终退。现在的河阳,已是牛羊被野,粟麦金黄,每思及此,当浮一大白。来人,给我拿酒来。”
    军士们哄然叫好。同时也与有荣焉,河阳有今日,都是大伙拼杀出来的。垣县、王屋、齐子岭、轵关、河清,到处浸满了鲜血。这天下,可不是投机取巧得来的,而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很快有人抬来了数十坛酒。
    “大王,有军报。”亲兵都指挥使野利克成走了过来,低声说道。
    邵树德有些无奈,这小子得多跟李忠学学,那么没有眼力劲。
    接过一看,原来是有关魏博的事情。
    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病重,镇内暗流涌动。虽说魏兵跋扈,当节度使风险很大,但毕竟是一镇之主,那个鸟位还是有人感兴趣的,主要是李公佺、史仁遇二将。
    公允地说,罗弘信这人有眼光、有手段、有心机。当初魏州军乱,衙兵当街询问谁愿意当节度使的时候,罗弘信还安排托,杜撰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指认罗弘信当节度使的老套故事,军士们无可无不可,反正谁当节度使都差不多,于是就让罗弘信上位了。
    罗上位之后,也没有过分迁就军士,却还维持住了稳定的局面,说他没有本事就太过分了。但魏博虽然有钱、有粮、兵多,但真不是什么好地方,任你如何英雄了得,陷进去之后也会被军士裹挟,无力施展抱负。
    罗弘信应该早就放弃在这个乱世之中施展抱负的念头了,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将位置传给儿子,没别的不切实际的心思了。
    可罗绍威年方弱冠,在军中威望也不足,靠他自己不一定能被推举为节度使,此时必须要找外援。他以前出于多方面考虑,找的是朱全忠,然而许州大战的结果让他大为失望。十万梁军就歼,全忠已无力吓住魏博六州的桀骜武夫,那么这就要换人了。
    邵树德在五月底就派了使者前往魏州,一直住到现在没回来。魏人以礼相待,但也没给出什么明确答复。这次算是有些动静了,罗弘信频频找夏军使者,多次会面,询问夏王对魏博之事的看法。
    看法?邵树德心中冷笑,我想把魏博八万武夫全部干掉,可以吗?
    而且,他根本不信罗弘信只找了自己。这厮定然还找了李克用。两面骑墙,反复横跳,这不正是魏博的拿手好戏吗?
    这事,他还要与幕僚们商议一番。目前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或许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魏博节度使由军中公推改为任命,魏博武夫必须失去选举节度使的权力。
    “二郎,打开封盖,给将士们倒酒。”邵树德有了定计,便按下此事,对儿子吩咐道。
    邵承节立刻起身,给坐在附近的十人倒了酒。
    在座的都是粗豪的武人,他们知道夏王的规矩,安坐不动,接过酒碗后道谢一声。
    没什么大不了的,夏王礼贤下士,大不了把命卖给夏王父子,多大点事!
    “我已四十出头,邵氏子孙,还得靠各位扶保,先敬一碗。”邵树德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众人亦一饮而尽。酒水顺着胡须流了下来,与胸前的湿汗混在一起。
    “大王放心吧,这天下谁敢作乱,大伙绑了他献上去。”
    “世子就该多来军中走走,听听俺们的心里话,让大伙多见见。”
    “世子武艺不错,今日披甲步射,八箭中六,把张大郎都比了下去,果然是大王的种,俺们服气。”
    邵树德听了哈哈大笑,抚了抚儿子的背,道:“我定个规矩,邵家儿郎今后每年都要到军中历练,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将来便是我不在了,这个规矩也要延续下去。二郎,可知道?”
    “谨遵阿爷之命,邵氏子孙,文能治国安邦,武能骑马杀敌,要亲往军中,了解将士疾苦,抚慰军心。”邵承节答道。
    “这还像点样子。”邵树德笑道:“以后我到了哪,将士们也一起搬过去,大伙都有土地、田宅传付子孙,住在一起,享受这太平天下。”
    “你们中有随我多年的关北老人,有河陇健儿,有关中锐士,还有梁地悍勇之辈,皆我儿郎矣,无分远近亲疏。”
    “二十年前我定下的规矩,战阵之上,副将逃,斩副将,十将逃,斩十将,我逃,众人请斩我。战后叙功,大伙皆有赏,同富贵。来,再饮一碗。”
    众人兴高采烈,跟着邵树德又干一碗。
    邵承节也壮着胆子喝了一碗,众人纷纷夸赞。
    他的脸色潮红,神情似乎非常高兴。按照娘亲吩咐的,暗暗琢磨父亲的手段。
    先讲一讲河阳今日的成就,让大伙觉得自己也有一份功劳。然后点了下土地、田宅传付子孙的事情,再考虑到他们家中都有不少钱帛赏赐存着,这日子确实富裕了。最后再强调下规矩,临阵脱逃的后果是什么,督促大伙奋勇厮杀。
    几件事情,用相对委婉的方式讲出来,不让人反感,非常自然。父亲对整编后被人戏称为“禁军”的军心,确实非常重视了,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大整编,将过去二十年间日渐杂乱的部伍重新整顿了一下,把更多的军士纳入到嫡系部队之中,再亲下部伍收拾军心。为什么这么做?这里面学问太多了。邵二郎突然觉得父亲确实很“奸诈”,对部队的重视程度和掌控力,超过很多人的想象。有人戏称夏王为“士兵王”,也不是乱说的。
    “大王,又有军报。”野利克成方才消失了一会,此时又突然出现。
    卧槽!邵树德真心觉得不能把女儿嫁给这厮了。虽然他俩打小一起玩,青梅竹马。
    接过之后粗粗一扫,同样是王府东阁祭酒李杭发来的,他手下有使者在曹州,言朱珍求取感化军节度使之职。
    还真给二郎蒙对了,朱珍就是想出镇徐州。
    这厮真觉得可以待价而沽了么?手里能打的部队不过左右突将、左右衙内二军,捧日、捧圣二军还难堪大用。最近滑州、单州又背叛他,弄得焦头烂额,居然还敢提这个条件。
    “天雄军儿郎也合练一个多月了,要做好上阵厮杀的准备。”邵树德不动声色地收起军报,说道:“汴州朱全忠,不能让他死灰复燃。曹州朱珍,若能解甲来降,不失富贵,若不来,还得让大伙揍他几拳,让他清醒清醒。”
    军士们听了轰然大笑,有人甚至调侃起了朱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