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54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将死之人,可怜可叹!
    “呜——”角声响起。
    骑在马上的刘玘一愣,还没反应过来,一蓬箭矢袭来,痛得他眼前一黑,直接栽落马下。
    强弩!军中才有的强弩!这是刘玘最后一个念头。
    两侧房屋之上出现了众多弓弩手,他们将无情的箭矢从空中射入梁军身体,一时间造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杀伤:入城的梁军已超过千人,箭雨一波又一波,死伤早已超过三百,且还在快速增加之中。
    “杀贼!”街道上突然涌出了大群甲士,在军官的带领下,结阵杀向正乱作一团的梁兵。
    梁将刘玘已死,又遭受了毁灭性的箭雨打击,在突然冒出的夏兵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直接被杀了个七零八落。
    魏博秋亲自带队,一杆长枪如同毒蛇出洞一般,每刺一下,一条人命了账。
    军士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刀枪并用,轻松愉快地从背后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追杀一直延续到了城外,贼兵毫无斗志,稀里哗啦地溃了出去,死伤惨重。
    城外的梁军其实已经知道里面情况不对了,毕竟惨叫声和喊杀声做不得假。刘玘那一千多人肯定是中埋伏了,这毫无疑问,他为大家蹚了一把路,下场多半很不妙。当然,如今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大伙该考虑的是告成县怎么会有夏贼的,又有多少夏贼?
    “中伏了,跑啊!”毫无征兆地,那一千多土团乡夫直接炸了。
    撤退途中的他们士气低落,此时一看中伏,那还等个屁!一个个脚底抹油,扔了碍事的长枪,打开车阵,也不管夏军骑兵的威胁了,直接朝两边的山林里退,竟是跑得比谁都快。
    赵霖的脸刷地一下白了,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夏贼前后夹击,人心惶惶,偏偏土团乡夫还直接跑了,进一步牵动了士气。
    城内夏军的脚步丝毫不停,直接朝这边冲来。骑兵也再次活跃起来,数十骑一股聚集起来,虎视眈眈,就等着他们露出破绽。
    “撤——”赵霖的话刚说到一半,直接被杜宴球打断了。
    只听他说道:“事急矣!不能退,一退必然全军崩溃,今只能奋勇拼杀,争那一线之机。”
    谁知赵霖直接甩开了他的手,道:“杜十将,你又不是不知道破夏军的底细。以前那老底子三千人兴许还能打一打,如今夹杂了那么多新兵,堪战耶?”
    杜宴球慨然道:“能不能战,总要打一下才知道。末将愿率众冲杀,纵死不悔。军使安坐便可,万不能弃军而逃。”
    “打不了的!你知道城中有多少贼军?五千?一万?挡得住吗?”赵霖根本不听,招呼一声亲兵,扶着他上马,撞开了挡着路的军士,朝南边溃去。
    他是赵犨之子,陈许节度使赵珝之侄,谁敢动他?眼下保命要紧。
    “赵霖鼠辈!”杜宴球的吼声惊天动地。
    已经带人拼杀起来的王彦章忍不住朝这边望了一眼,大惊失色。主将先奔,军士们如何还有斗志?
    果然,在夏军齐声高喊“赵霖跑了”,且赵霖的将旗确实倒下去之后,破夏军数千将士直接崩了,人人弃了碍事的甲胄,往两侧山林里跑。
    王彦章试图挽回败局,无奈兵败如山倒,根本没人愿意厮杀,只能长叹一声,也撒丫子跑了。
    六千余大军的崩溃,其实也就是一瞬间的时间。
    怪谁呢?很难说,只能怪朱全忠了吧。连破夏军这种战前紧急扩编的部队都派了出来,一战覆灭,咎由自取,没什么好说的。
    ※※※※※※
    张归厚在登封县犹豫了一小会。
    朱汉宾被他派到了太谷关,足足四千余人马,增援守军,死死挡住夏贼的攻击。
    如果他从登封撤了,那么夏贼完全可以由此西进颍阳,截断太谷关守军的退路。如果守军坚决抵抗,不愿投降的话,那么就又是一出河阳南城的惨剧,因为多半没有人会来救他们。
    到底是一起出来的。张归厚叹了口气,找了心腹亲兵,让他骑马西行,至颍阳县知会一声。他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朱汉宾的造化,只能看他自己了。
    处理完这些首尾后,张归厚带着厅子都步骑两千余人南撤。基本是沿着赵霖他们的老路,落后了大约一天的路程。
    雨势很大,道路泥泞。双方的骑兵几乎都成了摆设,人人牵马步行。
    不知道为什么,张归厚突然想起了黄河。今春以来,阴雨天气虽然断断续续,但总体比往年多了不少,河水应该上涨了不少吧?
    “指挥使,派往告成县的斥候至今还没回来。”走了小半天后,因为雨势实在太大,他们不得不找了个驿道旁的村子暂避,此时有人向他汇报。
    “一个都没回来?全死了?”张归厚眉头拧成一团,问道。
    “都没回来。”
    张归厚摆了摆手,示意他知道了。
    斥候未必就是死了,有可能被人拦住了,不得不绕路,也有可能被恶劣天气所阻,没法及时回来。但无论哪种,都要警惕起来。
    另外一件让他感到费解的事情,就是赵霖居然也没派人过来与他联络。这正常吗?绝对不正常。
    仔细比照了下地图后,他的目光停在了“告成”二字之上。
    那两个字就像是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一样,什么进去都变得悄无声息,就像从来都没出现过。
    “有没有接到孟州庞都头的消息?”张归厚喊来了负责牒文收发的幕僚,问道。
    “回指挥使,没有。”幕僚浑身湿漉漉的,看起来有些狼狈,立刻回答道。
    “丁帅呢?”张归厚的目光又回到了地图上,问道。
    “也没有。”
    “到现在还犹豫不决么?”张归厚遗憾地叹了口气。
    这仗打到现在,情况已经十分明了。
    洛南三关之中,直通汝州的就只有伊阙关。太谷、轘辕都要绕路,且山路艰险,从后勤角度来说花费极大,且一旦深入南下,很容易被人截断粮道。
    从夏贼的角度来说,最理想的就是攻下伊阙关。如果这里拿不下,退而求其次,也要攻克太谷关,然后向西绕到伊阙关后面,两相夹击,边打边劝降,尽快拿下这个重要关口,打通南下道路。
    只不过如今看来,夏贼的胃口似乎很大,竟然想直接南下陈许,兜住汝州的丁会部众。伊阙、太谷的守军,在他们眼里价值都小了,以至于竟然不是主要打击目标。
    夏贼胃口确实大,而且行动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目前已经占了先手,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没法破吗?未必。至少张归厚就想到了办法,汴州军府应该也有类似的方案,就看他们如何以及何时实施了。
    “慢得令人发指!”张归厚又叹了一声。若你们早早拿出主意,我何至于连登封也不守。
    汝州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守还是跑,不清不楚。庞师古部如何抽调得力人马南下,也毫无头绪。
    若他来做主,早就下令戴思远率飞龙军离开管城,前往新郑了。如果动作够迅速的话,大雨落下之前已经抵达新郑,甚至过阳翟了。
    梁王身边都是一群废物!
    “指挥使,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幕僚突然说道。
    “说吧。”张归厚道:“都这个时候了,但讲无妨。”
    “指挥使,我军兵虽锐,然不过两千余。告成县是个什么样,很难说。如果一意南下,粮草不过能支六七日,若被贼人缠住,不堪设想。”幕僚说道:“西进颍阳亦不合适,易成瓮中之鳖。不如向东,越过阳城山,去密县。贼人谓我南下,定想不到这一出。如此,则转危为安矣。”
    阳城山,在告成县东北,没有大驿道直通,只有山间小道。过大军肯定不是太方便,因为涉及到后勤时十分麻烦,但他们厅子都如今无辎重大队,除了随军的骡马及驮载的货物、器械之外,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走山道去密县并不麻烦。
    而一旦到了密县,可就从容多了。进可以派小股人马袭扰登封、告成,无需带多少粮食,三天足矣,轻兵疾进,打了就跑,退的话还可以联络郑州,煞是方便。
    张归厚一拍大腿,笑道:“你平日尽出馊主意,难得来个了妙招。”
    幕僚尴尬地笑了,道:“我看夏贼是前阵子打得太顺了,胃口也养刁了。制定了这么一个吞吃数万兵马的大方略,气魄不小,然并非没有破解之法。行军打仗,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本是寻常。又不是写‘市人小说’,非得按照夏贼的方略来,将军但去密县,不妨事的。”
    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道:“夏贼此番动用的兵马不少,估计不下十万众。接下来只要天气好转,道路不再泥泞,随着夏贼推进,各军局势都不会太好看。诸军都灰头土脸的情况下,指挥使退到密县之事,自然也就没人追究了。”
    张归厚点了点头。
    不是我不想打,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梁王若肯给一万衙军,早就在登封与夏贼干上了,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第054章 烂泥塘
    告成到密县并不远,不过数十里,差不多两三天的路程。
    不过如今雨势连绵,两天是不可能走完了。
    厅子马直千余重骑兵带着战马、驮畜先行。远远看去,如果不提示身份的话,他们几乎就和契苾璋的飞龙军一模一样。一匹战马骑乘厮杀,一匹驮畜装载甲具和少许干粮。
    当然差别还是有的,首先甲具就不一样,其次飞龙军经常配两匹马,虽然他们有些时候喜欢用骡子做驮畜,厅子马直就只能选择骡子做驮畜了。
    厅子步军千余人分成两部,交替掩护撤退。
    他们将标志性的武器十二连弩拿了出来,身披铁甲,腰悬铁剑,背上插着长枪。倾盆大雨之下,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行走半天,部伍依然整肃。都是汴宋富户,厅子都的富户子弟,与破夏军的富户子弟,差别何其大也。
    定远军的数百骑兵牵着马儿,不敢靠得太近,不然被厅子都步军冲过来,要吃大亏。到了最后,干脆撤了。回登封,而不是告成,因为去了告成也没吃的。
    告成县的两千多步骑获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斩首一千四百,俘两千,缴获辎重无数。但问题是,粮食不太够,他们已经在酝酿撤回登封了,以如今这个烂路况,粮食能不能及时转运过来还很难说。
    不过消息传回去后,这一路的指挥使王遇直接拒绝了,让他们继续坚持。洛阳方向会想办法转运一批过去,可能需要些时间。
    魏博秋不看好能及时运过来。轘辕关出来是什么路,他太清楚了。二十八里盘曲山道,大雨天运粮,会是什么效率?但他又不敢违抗军令,于是只能遣数百人,押着两千俘虏往回走,先把这两千张吃饭的嘴交出去再说。
    王遇手下的两万余人大部分还在九转十八弯上艰难跋涉着,先锋一部两千人于四月初八抵达了空无一人的登封县。
    此时朱汉宾已经接到消息,犹豫着要不要借口张归厚相召,离开颍阳县。
    厅子都已经向东走了一天多。
    赵霖、王彦章、杜宴球等人带着残兵败将,惶恐不安地奔往阳翟。
    庞师古留保胜军残部、河阳衙军残部及州县兵、土团乡夫万余人守旋门关、汜水一线,自领匡卫、飞龙二军及土团兵近三万人南下,至荥阳时为大雨所阻。
    坚锐军及土团乡夫两万余人开至荥泽,同样为大雨所阻。庞师古要求调坚锐军一起南下,朱全忠暂无回信。
    曹州朱珍奉命调左右长剑军、左右夹马军两万人西行,至汴州集结后领取物资、赏赐,随后再配属部分杂兵,一同西行。
    左右德胜军、亲骑军、捉生军、踏白都这些成建制骑兵部队,仍留在曹州行营,由张存敬统率。
    左右突将军、左右内衙军及原徐州降兵组成的英武都这些主力步军,由邓季筠统率。
    张、邓二人受行营招讨使朱珍节制。
    宿州行营暂无变动,左右雄威军、左右飞胜军及氏叔琮亲军控鹤都仍留在当地,配合曹州行营围剿梁汉颙的部队。
    看得出来,朱全忠还是做出了一些改变,战略性削弱了东线的部队,北线防御更是完全放弃,依赖水师,力求在西线取得一个相对理想的局面。
    不过大部分军事调动都因为今年反常的雨水天气而步履艰难。
    其实不仅是他们,夏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邵树德亲率铁林军来到了太谷关外,但攻城因为大雨而暂停了。
    “今年这天气,黄河会不会发大水?”大营之内,邵树德问道。
    “大王可是担心中潬城?”陈诚问道。
    “水涨得厉害,让河阳关的孟州州兵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邵树德说道:“便是发大水,也淹不到多少地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