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50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唐宾遣人收拢之后,以工代赈,修建行宫,然后打算移交给陕西镇。邵树德想了想后,直接让他们渡河前往河阳,打散安置到孟、怀二州,授田编户,也算是解脱了。
    邵大帅治下,兵役、徭役免不了,但至少赋税没那么沉重,还可以活下去。
    “对洛阳、汝州军民,可加大劝降力度。”紫桂宫之内,邵树德对前来拜见的李唐宾说道:“来一个收一个,我这边白地可不少,总安置得下。”
    “谨遵大王之命。”李唐宾起身应道。
    “坐下说话。”邵树德笑道:“在河洛经营数年,君之功劳,我已尽知。”
    李唐宾蓄起了浓密的胡须,身上的气度也更加沉凝,这是长达数年指挥大军征伐所带来的上位者气质。
    脾气似乎没以前暴了,这一点很好。
    邵树德依稀记得,李唐宾本是个性格急躁、藏不住事、受不得激的武人。
    历史上因为朱全忠私下里让李唐宾监视朱珍的事情,朱珍、李唐宾不和。后来两人吵架,朱珍拔剑而起,李唐宾解开衣服,说你有本事就捅死老子,朱珍捅下去了,李唐宾卒。
    现在看来,脾气收敛很多了,这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被极大改变了有关。
    “定远、天柱、经略三军已经抵达河洛,这便是两万多人。保义军左厢四千人亦归你节制。”邵树德继续说道:“这一路,只需稳固既有战线,保持压力即可。”
    “遵命。”李唐宾略略有些失望。
    不过他这一路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新安县不克,你绕路南下,穿越山间小道,人没法过去多少不说,连给养也无法携带多少,实在打不了仗。
    当然,现在其他战场的局势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李唐宾隐隐感到,梁人的河洛防线有土崩瓦解的趋势,说不定哪天机会就来了。
    他常年研究邵树德的用兵思路,几乎闭着眼睛都能猜到他下一步会怎么做。因为邵大帅走的几乎都是明棋,甚少用阴谋诡计,好猜得很。
    “胡真兵也不多,洛阳军民的士气也不见得有多旺。唯贼人有长直军万人,向称精锐,须得小心防范。”邵树德又叮嘱了一句。
    在他的构想中,这一路的兵马基本够了。两万六七千的正规军,外加陕、邵二州州兵,已经超过三万了。进取虽难,防守却易。
    其实他最近已经在调兵了。
    豹骑都本来是留守灵夏的,上个月已经接到命令,尽快抵达陕州。至于后面投入哪个战场,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豹骑都已经扩充到了一千四百余人。
    具装甲骑的人员挑选,其实是十分严格的,一定得是长于骑战的勇士,目前来看基本都是出自灵、丰、胜、麟四州的关北武人,新征服的沙碛各部也贡献了一些背嵬,大概百余人,都编了进来。
    甲具部分用的是库存,部分是今年打制的。邵树德的最终目标是扩充到两千骑,财政压力确实不小,但完全值得。
    对了,高头大马数量不多,但仍然尽可能补充了数百匹给豹骑都,肩高和前阵子送到邵树德身边的那二十来匹差不多,在138-142厘米之间,也就是十四掌左右。
    这支部队,一定要关键时刻再出手,给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叫你们都用轻骑兵,叫你们流行轻骑兵,南北朝时被具装甲骑支配的恐惧都忘了吧?
    明明豹骑都已经在中原亮相过不止一次了,但邵树德至今仍没观察到谁组建了成建制的具装甲骑部队。
    人披铁甲的中型骑兵是有的,披重铠的重型骑兵也是有的,但人马俱披重铠的具装甲骑却没有。
    “好好做,稳着点。全忠现在很困难,今年咱们再推他一把。”邵树德勉励道:“我欲与尔等同享富贵,一切在此一举。”
    ※※※※※※
    谷水之畔,练兵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
    铁林军左右两厢各一万三千步骑,数月前便互换了部分人员,最近一直在操练、熟悉。
    这支部队,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且忠心足够,已经成了邵树德手头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投入到哪个战场,都足以改变战略态势。
    一水之隔的对岸,渑池县的土团乡夫也刚刚结束训练。
    他们头顶星光,就着酱菜,吃着蒸好的胡饼,满脸快意。
    如果让邵树德来评价他治下哪个州的乡勇最能战的话,他一定选邵州。
    惨烈的河洛拉锯战,死了不知道多少男丁,几乎没人没上过阵,活下来的除了运气外,强悍的战斗力是必需的。
    况且,很多地方防务如今就是土团兵在轮戍,比如胡郭城就是由崤山的党项山民,以及渑池的青唐吐蕃守御的。战至今日,始终没让梁人突破关隘。
    “大帅,此强兵否?”赶来紫桂宫拜见的王遇笑吟吟地问道。
    邵树德看着他蜡黄的脸色,久久不语。
    多少年前,王遇站在那里,便如一把出鞘的利剑,锐气十足,如今看着却像变了一个人,完全是一副行将就木的老将模样了。
    “王大郎何必呢?不如暂且留在紫桂宫,我已让韩全诲请太医署的人过来了。”邵树德说道。
    “大帅,可还记得当年攻黄邺营寨的旧事?”王遇举头看向耀眼的星空,声音有些飘忽。
    “你说这世道豺狼遍地,纵是武人也怕。”邵树德说道。
    “大帅竟然还记得……”王遇转过头来,眼神中有些欣喜,随后又叹了口气,道:“其实朱全忠干得还不错。他攻灭了黄巢、秦宗权,解万千百姓于倒悬,河南百姓为他立生祠,诸路将帅尽皆拜服,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所谓英杰者,乘时而起,诛戮群丑,拨乱反正。朱全忠做到了这一点,便超过了许多蝇营狗苟之辈。或曰全忠雄猜多疑,背信弃义,但汴宋亳颍陈许蔡诸州百姓赖他而活,却也是实情。”
    “中和、光启间,大帅亦应时而起。河陇旧地,陷蕃两甲子矣,中原诸多豪杰,自相攻杀,无人过问。大帅提三尺青锋,御勇战之师,横行千里,电扫胡虏。不管将来如何,在后人修史时,这份功绩已难以磨灭。”王遇笑了笑,道。
    “全忠功耶?罪耶?这都不重要了。他和大帅之间,如果不决出一个胜负,这天下的百姓就还要受苦。”
    “我这辈子,打了太多糊涂仗。不知别人为何要杀我,也不知我为何要杀别人。朱全忠成不了事了,我帮大帅拼杀最后一程。”
    邵树德沉默。
    他手下诸将中,有人为了个人前程在拼杀,有人为了家族富贵在搏命,有人为了实践自己的价值,还有人纯粹就是喜欢“玩”。
    但卢怀忠、王遇、杨悦这三个人应该是不太一样的。富贵对他们而言固然也很重要,但并不是全部。
    他们三人之所以还愿意为邵树德拼杀,并不是所谓大势已成,可能与他将关北建设得欣欣向荣,百姓生活安逸有莫大关系。
    人与人,确实是不一样的。
    乾宁二年十月二十。
    崤函谷道之上,驮载着甲具的马队已进抵陕州。
    轵关王屋之间,大车小车奔流不息。
    河清码头之内,夜半钟声之下,一艘又一艘粮船悄悄靠岸。
    土团乡夫已被操练得晚上睡觉时都梦到自己在列阵。
    州县兵面容平静,但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器械,丝毫不敢马虎。
    衙军老爷气定神闲地锤炼武艺,互相开着粗俗的玩笑。
    也是在这一天,河阳中潬城的北墙发出了一阵痛苦的哀鸣,不堪重负地破碎了一大片。
    宽阔的南浮桥之上,火光熊熊,似乎预示着战争的来临。
    第014章 议
    中潬城的守军其实是自己乘小船逃回南岸的,一共走了数百人。另有数百人被俘,数百人战死,还有不少人跳入河中,试图自己游回南岸。
    梁军水师没来救他们,一者没必要,二者靠近了也有风险。
    南浮桥被烧毁了,这次毁得很彻底。河阳三城,州城、中潬城(河阳关)已控制在夏军手中,只剩南城还在梁人手里。
    南城本有三千梁兵,接应了数百残兵后,庞师古无奈,拨了一千步卒、三百骑卒、一百水手及相应的器械、粮草给霍存。
    事情紧急,霍存顾不得规矩了。他在河阳、河阴两县征兵,得三千余人,全军膨胀到八千,分驻河阳南城及东侧不远处仓城。
    为了推卸责任,霍存上笺自诉,兵力、器械短缺,而胡、庞二帅置之不理……
    笺书很快被送至汴州,递到了朱全忠的案头。
    “啪!”朱全忠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几,面无表情。
    内部不和,胡真、庞师古之间有门户之见。
    “大王……”敬翔也看过霍存的笺书以及前线传回的军报了,他完全知道朱全忠心里在想什么,于是在组织了下措辞后,道:“其实中潬城丢了并没有什么,而今该重视的是夏贼是不是要攻来,又从何处攻来?”
    朱全忠坐了下来,扫了下衙署内诸将佐,道:“都说说吧。听闻邵贼已经到了陕州,出入仆从如云,排场堪比圣人。此等贼子,可否召天下群雄共讨之?”
    汇集天下群雄讨“活董卓”,自然要天子诏书了。
    这其实不是什么问题,私下里造一份就是了,愿意相信的人自然愿意相信。不愿意相信的,即便是真的摆在他面前,他也会说是假的。
    这是立场问题,无关其他。
    “大王,此策甚好。今可移牒晋、魏、赵、燕、吴诸镇,请讨树德。无论成不成,都可以尝试一下。”李振第一个出来表示赞同。
    确实如他所说,成本很低,一旦成功,收益很高。
    邵树德的势力实在太大了,令人侧目。若他是在中原,早被人群殴了。但他所领乃关西,不太好打,但并不妨碍宣武军在天下争取同盟。
    宣武军对外扩张的能力已大大下降,这是一个苦涩的事实,但在如今的情况下,未尝不是好事,因为他能消除其他诸侯的疑虑,增强共同对抗邵贼的号召力,哪怕他们仅仅只是口头声援,那也不错。至少不敌对了,可以有后方了。
    敬翔并未反对朱全忠、李振的一唱一和,因为他也觉得这种无本买卖可以尝试一下。不过,他始终认为,对抗邵贼,主要靠自己。
    “大王,联盟讨邵之事诚然要做,然初冬已至,贼骑又要南下矣,此为紧要之事。”敬翔还没开口,萧符突然站出来说道。
    这话说得无比正确,挑不出一点毛病。河南府、汝州与汴宋腹地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前者人烟稀少,跑一天都见不到几个人,贼骑大举侵入的话,难以筹措补给,但汴宋腹地人烟稠密,贼人很容易抢到粮食,很难限制住他们骑兵的活动范围,除非坚壁清野,但代价太大了。
    “以君之见,邵贼欲攻何处?”朱全忠问道。
    “大王。”萧符郑重行了一礼,肃容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仆请大王增强汴州防务,不令贼骑突至汴州城下。否则,人心动荡,众议纷纷,于大局有害。”
    敬翔下意识皱起了眉头。
    “君之意,夏贼欲攻汴州?”朱全忠又问道。
    “大王,贼骑数月内不计代价,连克广河镇、板渚城、河阳关三地,此为何耶?”萧符回道:“仆才疏学浅,看不出夏贼欲攻何处,然汴州乃紧要之处,即便不为民心士气考虑,大王的安危也应多加考虑。今强兵劲卒多半在外,汴州兵力空虚,若夏贼避实捣虚,直扑城下,则军民骇然,流言四起,仆实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萧符这话说得正义凛然,当下就有不少中级将佐附议支持。他们的家小、财产都在浚仪、开封两县,当然害怕被夏贼打过来。
    这可不是十年前了!当初秦宗权逼近汴州,大伙只能据城固守,但那会大家也都是刚来汴州不久,有人还未成婚,有人未及置办家财,和这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大王——”敬翔犹豫了一下,还是劝道:“今有贼将契苾璋蹿入徐、宿、颍、宋诸州,牵制我大军数万,兵力已经极为吃紧。若再加强汴州防务,兵从何来?”
    汴州城内就万把人,虽说比较忠心,也比较能打,但人数少是硬伤。守城自然无虞,但也不可能外派出去布防。
    要加强汴水一带的防务,只能从朱珍、庞师古两部抽调兵力,但这很难抉择。
    “魏博罗弘信,可与邵贼暗通款曲?”朱全忠突然问道。
    是的,他又怀疑罗弘信的忠心了,毕竟今岁上供少了足足三分之一。
    “大帅,下僚愿出使魏州,请罗弘信严守边界,不令夏贼借道过河。”韦肇站了出来,大声道。
    “善。”朱全忠大悦,道:“若能说服魏博出兵,威胁河阳侧翼,则大功一件,吾不吝厚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