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4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斜后方射来一波箭雨,张继业身上顿时多了两根羽箭做“装饰品”。
    他逃跑的速度更快了。
    五百骑兵没见过这么无用的主将。
    不过士气已堕,此时无心再战了,纷纷溃围而去。
    有那脾气暴的,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唾骂张继业:“看你是老解的女婿,以为有点本事呢,就这?”
    “妈的,怂货,敢不敢带我们回身厮杀?”
    “你敢上,我就敢上,敢不敢去杀夏贼?”
    “弟兄们,不如绑了他,献给邵树德,我等还能得笔赏赐。”
    “哈哈!这软蛋怕是不值钱,他妻女才值钱。”
    张继业充耳不闻,只一味逃窜。
    吊桥已经放下,风一般的男子当先冲进了城门,留下身后一连串的骂声。
    溃兵也疯了般地往城门口跑。
    但他们晚了一步,迎面而来的是密密麻麻的箭矢。不知道多少强弓劲弩在攒射,城墙上,城门后,到处都是,连带着趁机追过来的夏军骑兵也倒下了一大片。
    吊桥缓缓拉起,溃兵们哭声震天。
    ※※※※※※
    张全义紧紧抿着嘴唇,面色凝重地下了城楼。
    今日这一场“大戏”,打灭了他很多幻想。
    三千人去渡口搬运好不容易运过来的粮草,结果遇到夏贼骑军,一战尽没。
    如今城里还有州县兵两千余、流民新兵千余,守城都战战兢兢,更别说做些什么其他事情了。
    他的兵,竟然从黄王时代到朱全忠时代,都打不过邵贼!
    但他现在还不想投降,他想再观望观望,看看邵树德能给他什么好处。
    观其过往做法,似乎要往河阳大举移民的。如果户口繁盛了,能让他当个河阳节度使也不错。
    这天下,没有地盘没有兵,是万万不行的。
    藩镇割据百余年,骄兵悍将满地都是,便是横扫四方的雄主,也可能一朝身死国灭,如雨打风吹去。
    拥兵观望,依附雄主,待价而沽,似乎是最稳妥的手段。
    有地盘有兵,便是邵树德或朱全忠败亡,也可以依附新主,继续维持张家富贵。
    邵树德能给他什么?能不能超过他在洛阳的利益?
    苏濬卿默默地跟在张全义身后,神情严肃,无悲无喜。
    有些事情,亲眼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大不一样。
    他与张全义不同,就是个幕府文职僚佐罢了,根基也在河阳。如今河阳似乎要变天了,他也心急如焚。
    不过他不确定邵树德能不能赢,因为沁水东岸的寇彦卿手握重兵,夏军兵少,为其兵威所慑,竟然不敢追击了,两军隔河对峙,局面似乎僵持了下来。
    但终究还是邵氏的赢面大一些。
    盖因张归厚等人在裹挟百姓渡河南下郑州,看样子并无久留之意。或许不会全军撤走,会在北岸留一些据点,便如当年后周在河中府修筑众多堡寨作为桥头堡一样,但这对他苏氏而言,又有何意义呢?
    人心思变。
    张继业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背上还插着两支可笑的羽箭,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大人!”张继业哽咽道。
    “啪啪啪!”张全义用力挥手,七八个耳光打下去,张继业只觉一阵天旋地转。
    大群骑兵跟着涌了进来,人喊马嘶。
    解宾翻身下马,想要阻拦,但一看军士们冷漠轻视的目光,又止住了。
    作为武人,胆小如鼠,畏战怯敌,在这个年代,就足以被人轻视到死,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噗!”张继业吐出一口鲜血,晕倒在地。
    “解将军,城内军士全数由你统率,谨守城池,不要出任何差错。”张全义看都不看儿子,直接转身走了。
    苏濬卿用眼神示意一下,几名军士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将张继业抬走了。
    “解将军……”苏濬卿轻声呼唤道。
    “苏判官,我还要巡城,有事稍后再谈。”解宾整了整衣甲,愁眉苦脸道。
    “无妨,一起巡,一起巡。”苏濬卿笑了笑,说道。
    “也好。”解宾迟疑了下,便答应了。
    他不傻,知道苏濬卿肯定有事要说。至于说什么,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他并不介意听听。
    第059章 总有尽头
    “解将军对这天下局势,有何看法?”苏濬卿与解宾站的地方可以俯瞰大河中央的沙洲。
    沙洲上乌烟瘴气,亲骑军昨日已经走了,但水师又来了。
    为了加快速度撤兵,他们已经等不及把人送往汴口了,而是就近送往中潬城码头,然后让他们自己步行离开。
    水师和民船几乎全用上了。东面的渡口也有人在撤退,包括不少百姓、耕牛以及最占运力的军中辎重。
    河清大战,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一武人,字都不识几个,懂什么天下大势?不如苏判官为我讲讲?”解宾笑道。
    他看起来神完气足,一点不像吃了败仗的样子。
    “中原之地,自古便人烟稠密,富庶无比。东平郡王出镇汴州,提三尺剑,扫平亳、颍叛将,压服汴、宋旧军,讨灭黄巢、秦宗权,再破时溥,数败朱瑄、朱瑾、罗弘信,偌大的地盘,可以说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故将士们极为信服。”苏濬卿说道。
    解宾有些疑惑地看着他,怎么为朱全忠说起好话来了?
    苏濬卿笑了笑,又道:“但我想说的是,东平郡王为何东西南北打了个遍?因为河南本身便是四战之地,不得不如此。”
    解宾静静听着。
    “便如这河阳三城。”苏濬卿拍了拍女墙,道:“后魏(北魏)文帝都洛,筑北中郎府城,以为京师屏障。庄帝时,梁将陈庆之来伐,克洛阳,渡河守北城。东西魏之时,齐神武又连派大将镇于此,并筑中潬城,置河阳关。周主攻齐,亦来此处,纵火烧浮桥,桥绝。本朝丧乱之时,李光弼固守于此,挫败史思明烧浮桥阴谋。历代用兵,事涉洛阳者,无不争此桥控制权,争不了也要烧掉。而事涉中原者,无不争洛阳,事涉天下者,无不争中原。中原,就是那四战之地,洛阳,就是那四处受风的苦地、绝地。”
    解宾默默咀嚼。
    “邵树德比朱全忠强在哪里?武勇过之?文采过之?声名过之?抑或姿容过之?都不是。”苏濬卿自言自语道:“树德强在有后方,而全忠没有。夏军自河洛、河阳、南阳三路进兵,蕃人像地里的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冒出来一茬,前后丢掉好几万条人命了吧?若此时有人自西向东,攻河西、陇右,威逼凤翔、邠宁、泾原诸镇,树德定然大骇,引兵退去,并亲自挂帅西征,非得平定了后方才敢东出。何也?河西、陇右等西陲诸镇源源不断为树德提供马匹、兵员、器械、钱粮,若被人攻陷了,或者不用被人攻陷,便是有人割据自立了,树德都要引军征讨。下次再东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时间,有时候就蹉跎在这上面。”
    解宾长叹一声,遥望河南,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阻碍,落在一片残破的洛阳之上。
    “全忠一时不会败亡,但左支右绌,撑不了多少年的,除非诸镇援助他器械、钱粮,那树德就是在与半个天下打仗,自然难以取胜。可那又与我等何干?真到了杨行密之辈送钱送粮支援汴州的时候,宣武军也不成气候了,既如此,还不如换个明主。”苏濬卿终于说出了最后一句话,震得解宾久久无言。
    “拖得越久,咱们手里的货就越不值钱。”苏濬卿步步紧逼,凑近解宾,低声蛊惑道:“解将军统兵三千有余,可将孟州牢牢握在手中。咱们便来个斩关落锁,封闭四门,中潬城那帮汴宋武人,怕是拿咱们没办法。随后便遣使至河清,献城以降,则大事济矣。当然,若解将军能攻拔中潬城,一并献了,则功劳更大。”
    解宾不说话,因为他觉得有点对不起张全义。
    “解将军可是担心无颜面见张帅?”苏濬卿笑了笑,又道:“其实无妨。咱们可先派人前往河清,私下里面见邵树德,以张帅的名义请降。待一切谈妥之后,便拥着张帅出城,张帅自然会理解我等苦心。”
    解宾突然觉得苏濬卿这个人很可怕。
    他背叛过一次李罕之,今又想背叛张全义,全都是在为自己谋划,偏偏还在讲什么天下大势,似乎在为自己涂脂抹粉,说到底还不是造反或哗变么?
    武人说哗变就哗变,从来不满口大势所趋之类的屁话,磊落得很。
    “解将军不说话,我便当你是默认了。”苏濬卿等了半晌,试探性地问道:“或可暗中遣使面见树德?”
    解宾突然笑了,道:“总算你还有点良心。方才若说绑了张帅献城,我便已经一刀斩下了。既如此,你我各派一使者同去?”
    “理应如此。”苏濬卿勉强笑道。
    ※※※※※※
    “契苾璋难道没有遵从号令?”柏崖仓城内,邵树德握着手中的军报,有些不开心。
    飞龙军一部渡河东进,试探性追击,结果被汴军击败。
    虎皮被戳破了,撤退中的汴军还怕你吗?
    一两万人追击三四万人,本来靠的就是一股气势,你现在把心理优势打没了,后面定然束手束脚,这一路也追不下去了。
    沁水以东的地界,还是得从河清这边出兵,南北两路夹击,才能把汴军赶跑,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在渡河前往郑州了。
    至于南路主力何时出师,其实也快了。
    庞师古的大营内留守兵力越来越少,坚锐军、土团乡夫、诸支骑军陆陆续续,或走河阳浮桥,或通过船只,如今散在河阴、汜水、洛口、汴口、河阳中潬城、南城一线广阔的地域内。
    雄威军的番号也已经两天没见到了,但应该还未撤走,可能正在做渡河离去的准备。
    夏军各支主力连续攻寨,得了许多汴军遗弃的辎重、粮草,算是发了笔小财。
    不过从六月十一开始,攻势便暂停了。
    邵州诸县土团乡夫毕竟不是地里长出来的韭菜,他们最近一两年间战事频繁,死伤颇重,确实不宜再打下去了。
    邵树德了解到,他下令从王屋县一户征一丁,计一万丁上阵,但实际上王屋县的一万户仅仅存在于户籍之上,早没有这么多了。很多只有一个人的户已经死光了,成了绝户。但王屋县仍然送来了一万丁,具体怎么操作的,可以自行想象——反正战场上出现了不少满头白发的蕃人。
    疲惫的武威军已经撤下去休整了,不再参与后续战事。
    目前就铁林军、天德军还有余力,但强攻深沟高垒的汴军,似乎力有未逮。
    汴军在一些放弃的营寨内遗留了不少粮草,夏军收集起来,随后便开始了静坐战争,体现了一种无言的默契。
    这场战争,终有尽头。
    “大帅,修武、获嘉、武德、武陟、河阳、温诸县,还得聚齐大军以后,并力东进,方可一一收取。”陈诚将一份计划书递到邵树德面前。
    邵树德简单看了下,又问道:“汴军会不会构筑沁水防线,赖着不走?”
    “可能性不大。”陈诚说道:“秋日之后,沁水水浅,涉渡极易,且无法行船运粮。汴军谓我骑军众多,容易截断其粮道。若派大军护送粮草,固可保无虞,然耗费太多兵力,就为了几块无人的土地,殊为不值。汴军可能保留一些据点,如武陟县南之渡口、河阳北城等,留着一点异日北上收复失地的念想,但多半无甚用。”
    “说话还是这么刻薄。”邵树德笑道:“朱全忠多半后悔了,这仗打得不值啊。早知道直接守好那些渡口就行了,主力继续攻朱瑄、朱瑾,说不定这会已经拿下一些州县了。其实我很好奇,接下来朱全忠会怎么应对?”
    “在北岸坚城内留兵戍守,派斥候不断前出,搜集我军情报。同时在河南岸留行动迅捷之军,如骡子军,随时援应。即便我军偷渡南下,亦可四处补救。”陈诚答道,显然思虑甚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