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34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鼠辈!”此人一拨马首,横向奔走。
    忠义军骑将气急败坏,连连挥旗,数百骑跟在后面追杀,咬牙切齿。
    不过他的动作很灵活,胯下战马也极为出色,兜了一圈之后,居然又绕回到了最初的地方。这部分忠义军刚刚松了一口气,正在军官的鞭打之下整理队形,准备继续前进,不要挡着后面各阵的路,不意又被人冲杀过来,当先一人直接被挑飞,第二人直接一个矮身,躲过了被擒的命运,不过兜盔却被人摘了去。
    这人如风般绕出敌阵,抽出一杆短槊,将兜盔挑在上面,一边奔驰,一边大笑:“鼠辈!”
    “鼠辈!”折家军这边纷纷大呼回应。
    人人心中冒出一个念头,贼军如此稀松,此战必胜矣。当下加快了脚步,手里的刀枪仿佛也变得轻了许多。
    夫战,勇气也!
    第030章 尽付东流
    “呜!”
    “嗡!”
    箭矢铺天盖地飞出,如疾风骤雨般落入忠义军阵中。
    射完箭之后,鼓声骤起,军士们拿起长槊,队形渐渐靠拢,脚步加快。
    “贼军不过如此,杀了他们!”
    “杀!”
    “贼军胆怯如鼠,大功在前,何不取之?”
    “杀!”
    下级军官抓紧最后的时间鼓舞士气。
    不用任何人吩咐,几乎成了本能了。而将士们刚才也亲眼看见了敌军的无能,心中豪气顿生,信心十足。
    所有人都将长槊放平,卯足了劲,大喝一声冲了上去。
    几乎一瞬间,忠义军的前阵就被打凹了下去。
    折宗本同样站在望楼高台之上,见忠义军前面几个小方阵不断退却,心中大喜。
    战场上的事情,可谁都说不准。
    事前信心十足,一半是对自家儿郎实力的自信,一半是为了鼓舞士气,但真打起来会发生什么,没人敢保证。
    此时终于可以稍稍放下点心了。
    贼军的兵力,毕竟是己方的两倍有余啊!他们排出的是雁形阵,越到后面兵力越厚实,其实这会已经有敌军从两翼向前,几乎要变成方阵了。
    望楼车上亮出旗号。
    在左右休整的骑卒缓缓出动,他们的攻击目标是敌军前阵左翼突出位置。
    此阵交战前就被击杀两人、生擒一人、夺兜一顶,士气已泄,此时被折家军一部攻击,连连溃退。不趁他病要他命,更待何时?
    豹骑都也悄然来到了战场。不过没加入到此次攻击之中,他们需要等待更好的机会。
    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之后,忠义军很快做出了应变,千余骑上前进行拦截。
    此时战场空间已是很小,骑射手的作用被无限削弱,双方的骑兵皆着甲持槊,奋勇相击。
    交战前生俘贼兵的壮士与敌骑策马而过,一把将其马槊夹于腋下,右手铁挝兜头盖脸打下,贼兵落马。
    “某乃折从古,今日想杀便杀,想擒便擒,手下竟无一合之将。”这人一边游刃有余地杀人,一边还在诛心。
    不过可能是今天太出风头了,有不少贼骑听出了他的大嗓门,纷纷围拢过来,想要将他围杀,好出一口恶气。
    国朝军制,布阵之时必有骑军,连布置在哪里都有规定,因此各个藩镇多多少少都有一定数量的骑军,不然布阵都不好布。
    这些骑军,基本都是世代为业,父死子继,属于专业人士。草原上的牧人,如果不能摆脱繁琐的生活重担,骑战本领是比不上他们的,毕竟他们有人发军饷、发粮赐,三不五时地进行专业训练,本领不比你强多了?
    也只有不用干活,有奴隶供养的草原政权常备军,才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下,但双方擅长的路子多半也不一样,中原骑兵,擅长搏杀,草原骑兵,擅长射箭,方向不一样。
    此时这些人一围拢上来,折从古也连叹晦气,不敢再嚣张,老老实实放慢马速,与袍泽们一起奋力冲杀。
    折宗本所处的高台之上又亮出一旗。
    王崇很快得到亲兵提醒,精神大振:“总算轮到老子上阵了。”
    两千辅兵立即忙活了起来。两人一组,飞快地取下甲胄,互相配合着给战兵们穿戴起来。
    马儿身上也开始披甲。
    这些战马早就习惯了战场环境,也习惯了高强度的冲杀和负重,此时一个个喷着响鼻,马蹄刨着地面,感觉就和那些大头兵一个鸟样。
    马和马,就像人与人一样,差别也很大。
    甲胄披挂完毕之后,辅兵们又将战兵老爷扶上马背,随后抬来沉重的马槊,让其夹于腋下。
    鼓声响起。
    一千骑分成三部,将面帘放下,斜举着马槊,开始小步慢跑。
    数百轻骑驻队也翻身上马,护卫左右,跟着跑了起来。
    慢慢找回了感觉之后,战马喘着粗气,速度渐渐加快,蹄声也愈发密集。
    到了最后,整个地面几乎都开始了震动,铁鹞子端平马槊,人马都兴奋了起来,如洪流一般从后阵奔出。
    赵匡凝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支银光闪闪的部队。
    “那是什么!”其实他不需要人回答,军制、战法多承袭北朝发展而来的大唐武夫哪有不知道具装甲骑的。
    “这队人从哪钻出来的?”赵匡凝狠狠地一踢围栏,怒声喝问。
    夏贼的意图非常明了。
    一部分骑兵前出,吸引了己方大队骑兵围剿,这时候放出具装甲骑,还足足一千骑之多,看他们的方向,直奔前阵左翼,很明显是想将这个正在且战且退的方阵一举冲垮。
    “大帅勿忧,赵将军手头还有数百骑卒,可以阻挡一下的。”有幕僚安慰道。
    赵匡凝仿若未闻,目光死死看着前方。
    一千骑人马俱披重甲,人面部还有面帘,甚至就连马尻都有寄生插着,周身可谓防护到了极致。
    他们无需鼓舞士气,整个过程沉默不语,但光是那高头大马,几乎可以当树干用的粗大马槊,以及一往无前的气势,就让人从心底里生出股莫可阻挡的无力感。
    具装甲骑已经完全冲了起来。
    忠义军充当驻队的骑兵冲了过去,但被护卫在两翼的威胜军轻骑死死挡住。
    铁鹞子手里的长槊愈发平稳,钢铁洪流的方向没有丝毫改变。
    加速,加速,再加速!
    “轰!”如同一头蛮牛冲进了瓷器店。
    首当其冲的忠义军步卒几乎连哼都没哼,胸口就被“树干”捅塌了一大片。
    这种速度、这种重量,手里拿的是马槊还是树枝,又有多大区别呢?
    赵匡凝几乎下意识闭上了眼睛。
    残留在脑海中最后的印象,是一大群反射的银光,从左前方斜斜地切入了灰色的人丛。就像刀切豆腐一般,一分两半。
    铁鹞子仍在冲锋。
    这一阵的忠义军步卒本就在崩溃边缘,此时换轻骑来冲,多半也能冲开,何况是具装甲骑。
    冲入瓷器店的蛮牛没有丝毫减速,斜着又冲进了下一阵。
    前一阵的溃兵本来是要从方阵两侧空隙内退走的。如果正常被打散的话,就是这么走。一旦乱跑,后阵的军士可不会手软,无论是步弓还是长枪,都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这次不是力战后溃散,而是被从天而降的具装甲骑直接冲垮。
    失去理智的溃兵跑得乱七八糟,连带着他们的阵脚有些动摇。一些军士在军官的命令下用长枪捅刺涌来的溃兵,顿时哭喊声一片。
    但这或许是他们犯下的致命错误,捅出去的长枪还未及收回,铁鹞子已轰然而至。
    挡在前面的军士口喷鲜血,直接被撞飞了出去。
    后面的人也纷纷走避,乱成一团。
    他们不是心理素质极佳的昭义精兵,没有失去建制后还敢将重骑兵勾下马来的劲头,被斜刺里冲乱了之后,直接就崩了。
    马速略有下降,但冲锋并没有停止。
    前面射来一大蓬箭雨,叮叮当当落在瘊子甲上,起不到丝毫效果,甚至就连箭矢强劲的冲力也无法将铁鹞子带下马去。
    他们斜刺里冲进了忠义军前阵最后一个方阵。
    敌军纷纷举枪迎击,这是他们最后的抵抗。
    数十骑不顾胯下战马的哀鸣,将马儿的潜力透支到极致,如同飞起来的熊罴趟过带刺的灌木丛,一路踩烂诸多花草灌木之后,冲向最终的目的地。
    “挡住他们!”赵德琬夺过一口陌刀,怒吼道。
    马槊带着风声呼啸而至,拼死上前拦截的忠义军步卒被扫倒在地,跌跌撞撞爬了几步之后,又轰然倒地。
    赵德琬双手持刀,义无反顾地迎了上去。
    十余骑直冲而至,将他淹没在了战马丛中。
    王崇从后方催马赶到,弃了马槊的他一把夺过忠义军前阵的大旗,复又冲出敌阵。
    整个战场上空仿佛响起了一阵哀鸣。
    前军连败三阵,两千余人溃不成军,大旗被夺,主将生死不知。
    这一仗,对忠义军而言,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杀!杀!杀!”看到敌军前阵大旗落下,正在缓步推进的威胜军步卒士气大振,他们面前的敌军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转身便逃,再也无法造成任何阻碍。
    破了前阵,便是敌中军,如今士气已经大挫,还挡得住他们吗?
    中军高台上又有旗帜升起。
    很快,一将出列,摘了兜盔,扒了衣甲,怒吼道:“长剑都,跟老子上,痛打落水狗!”
    数百手持陌刀、长剑、长柯斧的甲士越众而出,如同一枚箭头般,冲到了最前方。
    他们就像一堵快速移动的墙,每前进一步,都有贼兵被鲜血淋漓地劈倒在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