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26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尼玛就离谱!
    李存孝带五百精骑挑战,邓季筠迎战,结果被擒了。邵树德感觉似乎在看《三国演义》,那么地不真实。
    邓季筠被擒,宣武军失了前线主帅,不知道是不是要退兵。
    接下来李克用的主力就要从代北南下泽潞了,朱全忠多半不想打了。已无灭掉李克用的希望,那还不如去打那些软柿子。
    河东的这次劫难,估计要解了。就是李克用损失有点大啊,岚、潞、泽三州遭到重创,恢复元气没那么容易的。
    若是多打几次这种仗,即便赢了,损失未必就比人家少了。
    战争,最好还是在别人的土地上打比较好。
    十一月二十七日,邵树德着手办理起了入京的第二件事。
    宰相杜让能、崔昭纬被他强拉了过来,登上了安远楼。
    安远楼外,曾经的战场之上,泾原军又回来了。
    前后被俘虏了一万七八千人,共拣选出了五千精兵,基本都是体格健壮、技艺娴熟之辈。
    习气也还凑合,后面再慢慢约束,严加整顿,花点时间和精力,就是一支可战之军。
    仅剩的三千关东新卒也被补了进来,总计八千人,打散后混编,抽两千人出来,其中一千五百补入丰安军,五百补入定远军——这些都需要班师回灵夏后才能完成。
    六千步卒,外加即将配齐的来自凉州蕃部的两千骑兵,便是刚刚组建的固镇军的全部了。
    一口气吃下了渭北五州及泾原三州,邵大帅只新增了三个军,计两万四千步骑,说实话是相当克制的。
    发展了好几年,常备衙军的机动野战兵力终于大大增加,可喜可贺。
    “两位师长,此军可还入眼?”邵树德指着城楼下列好大阵的固镇军,问道。
    这支部队回去后还要与经略军、武威军等老牌部队进行人员交流,再度重编。不过到底是泾原边军的框架,看起来还挺像模像样的。
    杜让能、崔昭纬二人相对无言。
    还有什么好说的?关东募的两万四千新兵被人家拉走一半,堪堪恢复到一万七千人的神策军看着还是一副谁都打不过的不争气的模样。要想真正振作起来,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没有可战之军,就只能被人欺负。长安上上下下,经历了这次泾师之乱,已经没人再怀疑这点。
    “高将军,你觉得如何?”邵树德转向了侍立一旁的某人,问道。
    此人其貌不扬,双手布满老茧,脸上满是风霜,鬓角多有白发。但精神饱满,气度上佳,一看就是老行伍了。
    杜让能知道这个人。陈敬瑄的旧将,名叫高仁厚,曾官至剑南东川节度使。
    韦昭度率军入蜀后,他被褫夺一切本兼各职,列为罪将。但为人忠诚、厚道,善于治军,竟然坚持了很久,最终被朱玫打败。
    高仁厚曾经在关中战过黄巢,当时还是个十将,由陈敬瑄派出。数路兵马皆败,就他一路不败。回到川中后,平定叛乱,攻灭杨师立,功劳甚大。
    此人用兵有个特点,喜攻心战、夜战、伏击战,并且屡屡得手,还是有一套的。
    朱玫入蜀,就被他伏击了,但王行瑜肉袒拼命,竟然反败为胜,只能说兵太差了。
    高仁厚兵败后投奔赵俭,后被邵树德要来。其在梓州的家人,也由邵树德书信给朱玫,送到了灵州。
    现在的高仁厚,已是朔方镇衙将,朝廷自然无法追究。
    朔方军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邵树德求贤若渴,对高仁厚这种证明过自己的人非常欣赏。
    关键是这人忠诚厚道,有仁心,当真是人如其名,感觉就是一个还没被武夫大染缸污染的异类。
    “比末将以前带的部队能打。”高仁厚躬身行礼道:“蜀中安逸、富足,兵不愿死战,稍有不谐便溃去。若末将统此军,当不至于让朱玫反败为胜。若能统铁林军,天下大可去得。”
    邵树德大笑。
    高仁厚此人,用兵才能很高,但情商很低,政治素养也很低,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铁林军是邵树德事实上的亲军,军使一直由他自己兼任,副使是大舅子野利遇略,从来没有交给过外人。
    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像高仁厚这么说。
    “今后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邵树德说道。
    只可惜,高仁厚四十多岁了,也就比杨悦年轻一些,在朔方一众将领中,年事偏高,顶多也就效力个十来年。
    “而今军中空缺甚多,高将军早晚有带兵的机会。”说罢,邵树德又转向两位宰相,道:“高将军罪将的身份,本就系人构陷,今可平反。”
    杜让能、崔昭纬二人还能说什么?
    邵树德在向他们展示军威,此事恶了他,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
    崔昭纬暗暗瞟了一眼高仁厚,听闻他是许州人,与自己暗地笼络的蔡州人西门昭倒算半个同乡。
    西门昭蔡州将出身,秦宗权失败后与人流落关中,本名符道昭,有万夫不当之勇,倒也不比这个高仁厚差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神策军重建,西门昭已领一都三千余人。若能将他彻底拉过来,就省了不少事情了。
    早晚诛杀西门重遂一党!
    第052章 春种秋收
    安史之乱,对国朝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在财政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朝廷实行两税法,由古代的“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方向。人丁,不再是征税的衡量标准,资产才是,故极大得罪了权贵。
    但朝廷财政困难,从富人权贵身上弄钱的想法非常迫切,最后还是执行了下去。
    两税法的推广,造就了商业的日益繁荣,商业方面的税种逐渐增多,不再是安史之乱前那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了。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比如今日前来兴道坊府邸的富商大贾,都是乘坐装饰考究的马车来的,而且遍身罗绮,仆从如云。
    商人亦可做官,国朝不少官员本就是商人出身。
    时人对经商之羡慕也溢于言表,商事诗多得数不胜数。文人也收受商人钱财,在题壁诗中加入商业元素,其实就是打广告。
    拓跋思敬已来长安数日。
    他现在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从绥州贩卖牲畜来关中。
    灵夏一头羯羊二百多钱,关中有的地方四百余钱,有的五六百钱,长安甚至更高,这就存在了巨大的牟利空间。虽然不像有的商品动辄几倍、十几倍利,但羊的需求量大啊,走量的东西,哪怕不到一倍利,也是值得做的。
    关中这百余年来,算是承平的了。偶有几次战事,也是局部性的,且很快就平定。最严重的巢乱,也没有波及到京兆府北部、西部,经过了七八年时间的休养生息,百姓又缓过了气来,生活走上了正轨。
    拓跋思敬做的不是这种小生意,那样太零碎,他搞的是长安城里的大生意。
    朝廷有制:亲王以下,二品官,每月发的俸禄里面,不算其他米面油醋酒果子之类,光肉食就有“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二十头”;三品官是十二头羊,四品、五品官每个月供给九头羊。
    南衙北司逾万官员,五品及以上虽然不算很多,但你还得算上各种散职,加起来也不是什么小数目了。
    还有宫廷、衙门、馆舍、驿站、军营等机构的日常酒肉消耗,这也是一大块。
    当然朝廷如今都这个鸟样了,财政困难,俸禄要么拖欠,要么打折。但怎么说呢,钱帛可以拖欠,酒也可以不发,但米面、粉、油、盐、醋、蜜、果、酥、炭以及葱韭椒之类的调味品,如果再不发,可就过分了。
    大家都不领俸禄,全给你白干活是吧?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邵大帅上供的牲畜,是朝廷发放俸禄、军饷的重要来源。
    国朝就是这样,钱帛只是俸禄的一部分,豆豉、葱韭、生姜、蒜之类都算俸禄。货币供应不足,就是这个鸟样,这个问题估计要到明后期、清代那会才能部分解决,但多半没法完全解决。
    以上是俸禄及公家消费,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私人消费。
    巢乱已经过去快八年了,长安人口渐渐恢复,宫廷人口、官员家属、军士家人、寺观僧尼、外镇侨寓、流动商人、普通市民等等,大几十万还是有的。他们的生活水准参差不一,但高标准生活的人群数量很庞大,这个消费量也不可小视。
    这就是首都。
    任何一个商人攀上这里面的生意,都能发大财。
    拓跋思敬原本是做不了这个生意的,那是长安商人的地盘。但这些年朔方军日渐强势,邵大帅的政治影响力横扫京西北诸镇及京畿地区,连带着朔方商人也日渐起势,就如同武夫们一样,开始“入侵”其他地方。
    拓跋思敬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抓住机会,把生意做进了长安。
    他有一个叫崔释的合作者,长安本地商人,实力雄厚,今日受邀参加了邵大帅在府邸内举办的宴会。
    大帅是何心思,拓跋思敬也能猜测一二,鼓励关中与灵夏之间商业来往,以实府库。
    他的野心,太大了。
    当年兄长还在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能当上夏绥节度使罢了,与邵树德一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对了,拓跋思恭已经死了,葬于草原。拓跋氏出逃的那些人,如今只剩思谏、仁福叔侄二人,在河西沙碛艰难求存,听闻与甘州回鹘可汗李仁美关系密切,守望互助。
    拓跋思敬今岁斗胆进言,派人去沙碛联络拓跋思谏、仁福二人,招其来降,使永不为边患。
    邵树德许之。
    如今灵夏这个局面,拓跋氏即便回来了,也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可能。
    邵树德并不嗜杀,灵州降将韩逊还在丰安军钱守素手下当副使呢。他对部队的掌控力很自信,军官想反,拉不走士兵,这就很尴尬。
    解决了这桩心事,拓跋思敬还有一事始终悬在心上,那就是女儿拓跋蒲。
    年纪不小了,但没法出嫁,一直住在家里,外人闲言碎语不少。
    有次拓跋思敬回家,看到府内外甲士如云,大惊。再看女儿头发湿漉漉的,脸色潮红地从屋里走出来,顿时什么都明白了,扭头就去市肆里喝酒。
    折掘氏,欺人太甚!
    外头一阵响动,仆人来告,崔释前来拜访。
    拓跋思敬放下酒樽,整了整袍服,出门相迎。
    “崔三你怎生来得如此之晚?”
    “四郎勿要问了,灵武郡王要在同州开博览会,遍邀长安商徒参会。”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很快进了正厅。
    “为何是同州?”拓跋思敬奇道。
    按他的想法,每一个辖州都该办一个,一年两次。或许人手不足?
    也是,灵夏人才太少了。会写字、会算账的人少得可怜,每个州都办的话,从哪抽调那么多人?
    “多半是想诱河中商徒而来。”崔释从兜里摸出了一枚银元,道:“拓跋四郎可见过此物?”
    “听说过。”拓跋思敬不参加博览会,只赶着牲畜去关中做买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