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宠妾 第2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水庄是大奶奶手里头的一个庄子,是大奶奶的陪嫁之一。
    那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五六年前大奶奶生产后失于调养,曾经遵医嘱在明水庄静养过大半年的光景。
    那时候宁姨娘还是大奶奶的丫头,跟着一同去了明水庄,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宁姨娘是个细心周到的人,给大奶奶当丫头的时候,伺候大奶奶一向尽心。
    菱月的一番话,重又勾起了大奶奶对宁姨娘往日的情分。
    只听得菱月伤感道:“当时宁姨娘就觉得自己好不了了,有一次她哭着跟我说,她在明水庄里种过一片向阳花,听说长得很好。她说她哪怕能再亲眼看上一眼,这辈子也瞑目了……”
    大奶奶听到这里,当即道:“这有什么难的。宁丫头伺候我这么多年,我不能不管她。她现在得了这么个病,正好在咱们府上也住不得了,我正好让人把她送到明水庄上去住,一来了了她的心愿,二来也省得二弟妹烦心,岂不是两全其美了?”
    菱月就知道,梯子已经给搭到这里了,大奶奶会接住的。
    这时候老太太也点头赞许道:“这么着也好,也不枉她伺候你一场。”
    菱月恰到好处地露出一点不安来,道:“大奶奶固然心慈,可我就是那么一说,没有旁的意思……”
    大奶奶截过话去:“什么胖的瘦的,难不成就许你哭鼻子抹眼泪,不许我也做个有情有义的人儿不成?”
    一番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一会儿菱月出来换茶,借着这个工夫放出话去,大奶奶心慈,已经发话要接了宁姨娘去自己的庄子上养病。
    这时候宁姨娘得了痨病的事,已经有不少下人听说了。
    这个消息一经放出来,整个顾府对大奶奶顿时是一片赞誉之声。
    都说大奶奶能对昔日伺候自己的丫鬟如此,真真称得上是有情有义。
    从荣怡堂出来,大奶奶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回了秋香院。
    一路上,丫鬟婆子们嘴里的好听话就没断过,个个都夸大奶奶人美心善,怕不是个菩萨脱胎转世的,自己能跟在大奶奶身边伺候,真是祖上烧了高香。
    大奶奶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办得不错,对这些奉承话也颇是受用。
    她做事一向快当,这时候心情好,更是一点也不肯拖沓,当下便指派了丫鬟红蕊,让她到惜红院跟崔氏说宁姨娘的事。
    毕竟崔氏才是宁姨娘的主母,大奶奶心再善,这事也得崔氏点头同意了才能作数。
    ***
    惜红院。
    正房暖阁。
    红蕊给二奶奶问过安后,转达了大奶奶的意思。
    二奶奶到底点了头:“就照大奶奶的意思办吧。我这就让宁姨娘收拾收拾,大奶奶什么时候安排好人手,直接过来接人就是。”
    顾大爷和顾二爷都是大房嫡子,二奶奶和大奶奶是亲妯娌,便是二奶奶心里头并不很痛快,到底不好为这么点小事拂了大奶奶的面子。
    待红蕊一走,二奶奶一声冷笑,道:“装的什么善人。要管早管了。现在人都快死了,她把人远远地一送,倒给自己邀买个好名声。真真打的好算盘。”
    二奶奶心中对大奶奶是有芥蒂的。
    当年二爷看上了还是丫鬟的宁姨娘,这事儿被大奶奶看出来了。
    大奶奶若是有心为她这个妯娌着想,蛮可以拿出主子的身份来,给宁姨娘定下一门亲事,这事儿也就了结了。
    偏生大奶奶不想得罪了二爷这个亲叔子。
    宁姨娘当年已是婚嫁之龄,她家里又那样不像样,大奶奶倒好,直接把人放回家去听任嫁娶,竟撒手不管了。
    人离了大奶奶的秋香院,二爷行事可方便多了。
    这惜红院到底是把宁姨娘给抬了进来。
    这些事儿是越想越不痛快,顾二奶奶把手上的茶盏往案几上一撂,盏碟磕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半盏茶水泼溅到纹理细腻的黄檀木面上,洇湿了一片。
    第18章
    宁姨娘的事情,大半个顾府都知道了。
    晴叶一直留心着这个事,自然没有不知道的。
    当晚顾七回府,晴叶服侍七爷净面的时候,便趁机禀报了这个事情。
    “……你说,大奶奶要把宁姨娘接走?”七爷手上动作略停,有些疑惑。
    晴叶道:“是。”
    她知道七爷大抵不晓得这里头的关节,又解释道:“宁姨娘是咱们府上的家生子,没做姨娘前是大奶奶的丫头,伺候过大奶奶好些年。”
    晴叶把细节也打探得很清楚,说道:“今儿个上午大奶奶去了一趟老太太的荣怡堂,当时就有这个话传出来。大奶奶已经派人和二奶奶说了这个事,二奶奶已经答应了。这个事已经定下来了。现在府上说到宁姨娘这个事,都是夸大奶奶心慈的。”
    晴叶接过七爷手上用过的面巾。
    顾七脸上的惊讶和疑惑只有一瞬,此时已恢复了平时的淡然,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晴叶道了声“是”。
    把面巾搭在一边的胳膊肘上,端着洗脸水退出去了。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子照进来,在地面上洒下一片清辉。
    顾七站在这片清辉之上,一个人略站了站。
    他发现他小看那丫头了。
    她竟然说动了大奶奶来接手。
    等人到了大奶奶的地盘,二奶奶再伸不进手去,大奶奶也没有理由苛待自己曾经的丫头,宁姨娘的未来当可无虞了。
    晴叶说现在府上都在夸大奶奶。
    顾七知道,这中间必然是那个丫头在弄鬼。
    大奶奶主持中馈的人,在府上耳目众多,人手充足,若真有心相帮自己曾经的丫头,早就伸手了,不会等到现在。
    顾七发现这个事竟然完成得很漂亮。
    收尾收得干净利落,没有一点隐患。
    这段时日顾七一直有让小厮们在外头留意,看看有没有对顾府不利的流言传出来。
    结果并没有,外头平平静静的。
    现在连府上的舆论也控制得这么好。
    若不是中间出了岔子,甄二被抓个正着,只怕他此刻也同府上其他人一样,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
    顾七不得不承认,那丫头的确聪明。
    只是,未免聪明得过了头。
    太过工于心计了,让人不喜。
    顾七徐步走进书房,在书桌前坐下来。
    亲自动手铺了一张上好的宣纸,执起一支大号的紫毫笔,毛峰上饱蘸笔墨,顾七笔锋一运,就在宣纸上写了一个大字。
    一个大大的“过”字。
    这件事在他这里就算过去了。
    他曾经打算把这件事可能会有的后果,作为对那个胆大包天的丫头的惩罚。
    现在这件事处理得这么漂亮,虽然出乎他的意料,倒也是那丫头自己的本事。
    他不会再往回找补。
    这件事,到底为止。
    ***
    第二日上午。
    顾府的西角门上,停了一辆双驾的青厢马车。
    菱月偷空出来,胳膊上挎着一个包裹,是刚回家里现取的。
    车帮上坐着两个赶车的中年男仆,另外还有两个跟车的婆子。
    大冷的天,又要赶这么长的路,这两个婆子原本是可以进车厢,同宁姨娘主仆坐一处的。
    可是听着不时从车厢里传来的咳嗽声,这两个婆子是宁愿一路上坐车帮子上吃冷风,也不愿意和得了痨病的人待在同一个地方的。
    菱月掏出银钱来,道:“大家伙今日辛苦,这点钱拿去喝个茶暖暖身子吧。容我单独和宁姨娘告个别,一会儿就好,还请叔叔婶子行个方便。”
    几个人得了银子都好说话,很快就都从车帮子上下来,找地方避风歇脚去了。
    菱月登上马车,掀开青色的挡风帘进了车厢。
    车厢里只有宁姨娘和冬儿两人。
    宁姨娘另外一个丫头莲儿找门路留在了顾府,不跟宁姨娘同去。
    宁姨娘身上裹着一件浅褐色的皮毛大衣,冬儿身上也穿得厚实。
    另外车厢里还放着一些细软,一包路上吃的口粮,另还有两个暖身用的手炉。
    车厢里冷归冷,凑合一路也尽够了。
    大奶奶是个做事快当的人,昨日上午刚决定了接宁姨娘去自个儿的庄子上住,当天下午就派人知会了宁姨娘,明儿一早就送她们去。
    宁姨娘得了消息,托人给菱月送了个口信,她走之前,想再见菱月一面。
    宁姨娘这一去,山高水长,下一次再见面真不知何年何月了。
    冬儿晓得她们二人有话要讲,低声说了一声:“我去外头看着。”
    一低头出了车厢。
    菱月把自个儿带来的包裹打开,里头两个小包裹,先解开其中一个,是十几服药,结结实实地捆扎在一处。
    菱月道:“这些药是许大夫给开的,姐姐安顿下来之后,一天煎一副来吃,这些药吃完,这些病症就去掉了,再好好养养,身子也就大好了。”
    菱月说一句,宁姨娘就点一下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