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出逃以后 第3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完,便要告退离开,孟娉瑶却开口叫住了他:“上京来了许多巽元城的难民,陛下可知此事?”
    元庆没想到孟娉瑶会问起这事,便只是敷衍道:“此事无需娘娘忧心,陛下自会安排施粥赈灾。”
    原以为孟娉瑶只是装模作样的问上一句,却不想她听了这话却有些急切的接着道:“若是如此,能不能劳烦元庆公公帮我问问陛下,孟氏自知罪孽深重,可却还想为那些难民们做些事,减轻些罪孽,请陛下能允我出宫为那些百姓施粥。”
    “这……”元庆愣住,一时不知是否该应下。
    孟娉瑶便又哀求道:“元庆公公只需帮我问问就是,若是陛下不答应,我再想别的法子。”
    如此,元庆也没了拒绝的理由,只能是勉强应下。
    等元庆离开,绿玉才赶紧走到孟娉瑶跟前道:“娘娘,这会儿哪里还顾得施粥的事,您应当快些去求一求陛下,看看能否挽回一二。”
    孟娉瑶绕过她走到梳妆台前,一边抬手将妆匣打开一边道:“圣旨都已经下了,你见哪个君王会因为三两句求情的话就朝令夕改?”
    绿玉哑然,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道:“可咱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么?”
    “过来帮我瞧瞧吧,我这记性也着实想不起来到底哪些是御赐的东西,哪些是从家中带来的。”孟娉瑶没应她的话,又扭头看了一眼长星,“长星也过来帮忙。”
    绿玉见此,也知道此事早已无力回天,便只能与长星一同走到了孟娉瑶跟前,见她一一拿出妆匣中的首饰分辨着,“这一对金钗我倒是记得,是我从家中带来的。”
    “这只凤钗……”孟娉瑶从妆匣中拿出一支黄金铸成的凤钗,似乎有些迟疑。
    绿玉瞧了一眼,便道:“这是太后娘娘赏赐的。”
    “对,我差点忘了。”孟娉瑶回想起来,忙将凤钗放回了妆匣中,又拿出一对白玉耳坠子,“这……”
    绿玉便又道:“这是陛下赐的生辰礼。”
    孟娉瑶只得又放回了妆匣中。
    绿玉自小跟在孟娉瑶身边,对这些物件的来路自然都记得清楚,长星来到这永祥殿伺候却不过几月,只能是帮着拿取一下东西。
    三人在那妆匣中挑挑拣拣,不一会儿就将御赐之物尽数挑拣了出来,孟娉瑶便将这些东西装入木盒中,又四处打量着整个宫室,最终将挂在墙上的那幅画作也取了下来,“差点忘记了,这可是王大家的真迹,应当是值不少银子的。”
    绿玉终于是忍不住了,“娘娘,方才元公公也说了,陛下保留了您一贯吃穿用度,银子的事儿,咱们如今还不需发愁吧。”
    孟娉瑶将那幅画小心收好,道:“不是为了咱们。”
    长星这会儿心里已是有了猜测,果然听孟娉瑶接着道:“绿玉,将这些东西都送去承文殿吧,本就是从孟府带来的东西,算来也不是什么干净的东西。”
    绿玉愣住,她张了张嘴,到底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语来,只得低着头应下。
    这会儿元庆也刚与周景和说了永祥殿里头的事,顺带提了孟娉瑶想去施粥的事。
    他原来以为周景和不会答应,却没想到他头也没抬就应下了,“她想去便让她去吧。”
    元庆一顿,就听周景和接着道:“本就是孟家做的孽,她是孟呈的女儿,替他偿还一些也是应当。”
    元庆便只能应下 。
    孟娉瑶带着绿玉长星一同去宫外施粥的那日,天上终于是放了晴。
    六七月的天,只要稍稍晴朗些,驱散不开的暑气便也接踵而至。
    孟娉瑶带着她们坐在去往粥棚的马车上,人还未到,身上便已经沁了薄薄的一层汗,长星在给孟娉瑶打着扇子,绿玉陪着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孟呈已经其他几个涉事官员皆已经处斩。
    孟家的这一场风波好似终于停下。
    而孟太后悬着的心也终于是落下。
    孟家倒下,若是说于她全然没有影响,那定是不可能的。
    可如今已是她竭尽所能之后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这便已经够了。
    “还好娘娘您聪明,及时与那孟家划清了界限。”华冬一边给孟太后捶腿,一边庆幸道:“瞧那孟娉瑶,因为这事连皇后的位置都丢了呢。”
    孟太后正倚在贵妃椅上闭目养神,听了华冬的话,面上便多了几分鄙夷,开口道:“原来不至于闹得那么难看,是她自己蠢。”
    说着,又不自觉感慨,“可她这样说倒也算是给哀家行了方便,到底是将那个位置让了出来。”
    “娘娘想抬人坐那皇后的位置?”华冬小心问道。
    “这事急不得。”孟太后摇头,“就算是哀家想,也得有合适的人选才行,孟家旁支的那几个姑娘别的都好,就是这出身还是差了点,做个后妃算是够了,但若是要做皇后……那实在差得太多。”
    华冬听着若有所思道:“那这事儿确实得费些心思了,总不好再让别人抢了先。”
    孟太后“嗯”了一声,便没再应声。
    华冬一直在边上伺候着,直到孟太后的呼吸平稳了这才退了下去。
    下马车之前,长星以为只是马车里头闷热,可出了外头才知道外边比起里边还要更热些。
    三人换了轻便的衣裳,也抵不住着暑气。
    孟娉瑶更是需得带上了面纱。
    虽说按理来讲真正识得她的人应当是不多的,可上回她甚至都不曾露面都被一些难民拦下了马车,为了避免再被那些人辨认出身份再生出事端,孟娉瑶从下了马车就一直带着面纱。
    到了粥棚,三人也未歇息,帮着里头的将准备好的粥食一一端了出去。
    长星倒还好些,就算之前未曾做过施粥的事儿,可毕竟粗活没少做,如今做得这些事儿于她还算是顺手。
    可绿玉与孟娉瑶就不行了。
    不说孟娉瑶曾经是孟府金尊玉贵的大小姐,便是绿玉这个贴身婢女,一直以来也不曾做过什么重活。
    长星一人能拿起来的物件,她们二人一同抬着出去都是勉强。
    可便是如此,孟娉瑶也没有歇着的心思,愣是同着粥棚的那些人一块儿将活做完了。
    等忙完这些,孟娉瑶细嫩的手掌已经是磨出了不少血泡,绿玉看着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不如小姐先歇一歇,奴婢们帮您把您那一份事儿一块做了便是。”
    “哪有这样算的。”孟娉瑶笑着将手收起,“都说了是来赎罪的,这种事儿是万万没有让别人来替代的道理。”
    长星瞧见,便拿了伤药过来,“奴婢帮小姐上点药吧,方才来的时候奴婢瞧见外边聚集了许多难民,待会儿施粥应当还要不少时间,只能先在这儿简单擦点上药,等回了宫再请太医来处理。”
    孟娉瑶听了这话,有些无奈的苦笑了一声,“都到这会儿了,你们一个两个的怎么还将我当作宫中的娘娘来看,你们忘了,我已经被陛下贬做了庶人,同你们应当是差不多的,你们都不用这些东西,怎么偏偏我就要特殊一些。”
    这话听着长星眼角都有些泛酸,绿玉的眼泪更是落了下来,她哽咽道:“小姐胡说什么呢,您同我们这些奴才怎么会是一样的……”
    孟娉瑶拉着她的手叹了口气,正想再说些劝说的话,外边一个负责管理这个粥棚的小吏讨好的笑着走了进来,“几位贵人,差不多到了施粥的时辰了,再不过去怕是要让难民们等急了。”
    这小吏并不知晓孟娉瑶的真实身份,只听上头的人说是宫中的贵人,不管到底是什么身份,总归是他得罪不起的人物,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所以凡是到了孟娉瑶她们几人跟前,这小吏都是点头哈腰的,殷勤得很,生怕惹了这贵人不快。
    这会儿过来提醒,说话间也是极为客气小心。
    见有人过来,绿玉与长星也是连忙收敛了情绪,孟娉瑶听了他的话很快点了头,“我们这就过去。”
    粥棚的前边早就聚集了乌泱泱一片的难民。
    前头她们几个人刚过来的时候还没到时辰就已经有不少难民在这粥棚门口候着了,这会儿到了时辰更是挤满了人。
    孟娉瑶知道这些难民怕都是饿坏了,也没再耽误,便与长星绿玉二人开始施粥。
    足足忙活了一下午,直到手臂都酸疼了,才算是让这一片难民都吃上了粥食。
    等快回去的时候,孟娉瑶又将那小吏叫了过来,“今日的粥食我瞧着还是有些稀了,大人也就罢了,小孩子若是正在长身体,怕是很难填饱肚子。”
    小吏听了这话神色颇有些无奈的叹息道:“现下巽元城涌入到上京的难民实在太多,要让这些难民皆能吃上东西并非是件易事,虽说陛下已是提前开放了粮仓,可却还是抵不住上京粮价飞涨,如今上京这地儿是有银子都买不着米粮了。”
    说到这儿,小吏的神色稍稍缓和,“不过几位贵人也无需太过忧虑,陛下已经遣人往江南一带购置米粮,江南一带向来富庶,最不缺的就是米面粮食,算算日子,再有个三五日粮食就能运送过来了。”
    听到这儿,孟娉瑶也不觉松了口气,点点头道:“那便好。”
    等上了马车,孟娉瑶想着方才那小吏说的话,有些感慨道:“我从前一直看不上周景和,总觉得他生母低贱,当初能坐上储君的位置不过是周景文犯了浑,捡了个漏罢了,如今看来,他做事确实还算是稳妥。”
    听她们提及周景和,长星下意识低下头去没有说话,只是想起从前周景和在文阳殿的模样,他日日苦读,研究经世之道,摸索治国之策,如今应当也算是实现了心中所愿吧。
    绿玉却点了点头,颇有些认同道:“陛下确实并非无能之人。”
    两人聊了几句便靠在车壁上打起盹来,忙了一天也没个歇息的时候,确实是累了。
    但孟娉瑶却是真心实意想将这事儿做好,连着几日都去了粥棚施粥,不管多累,面对那些难民的时候态度都始终很是温和。
    这一来二去的,孟娉瑶在这群难民口中便成了救苦救难的“女菩萨”。
    每回孟娉瑶过来施粥的时候,都有难民端着满满的粥食向她鞠躬道谢,口中连连道:“多谢女菩萨。”
    孟娉瑶自知担不起这个称呼,每每听到总是要与他们解释几句,可那些难民当面听着,转头便忘了,下回来时还是恭恭敬敬的称呼她为“女菩萨”,孟娉瑶听着也实在无奈。
    施粥的第七日,孟娉瑶像往常一样给眼前的难民盛了满满一碗粥食,后面的难民却突然骚乱起来。
    长星绿玉他们瞧见都觉得有些奇怪。
    刚开始施粥时,确实有难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闹出事端来,大多是因为担心自己排在后头便要吃不上粥食了。
    可如今江南运送的米粮已经到了,陛下也已经着手安排安置这些难民的事了,在这里都吃了好几日粥食的难民怎么还会因为这种缘由无端生事。
    孟娉瑶瞧着,正要让人去瞧瞧情况,却听那边有人喊着什么,虽说周遭声音嘈杂,可孟娉瑶却还是听清了那人所言。
    他大声道:“你们以为她是什么女菩萨,真是天大的笑话,孟呈的女儿也能做菩萨了?她的父亲害死了那么多人,就算是下十八层地狱都不为过……”
    周围的难民显然都听到了这话。
    他们之中有人对这事还有些质疑,便四处询问,“这是真的吗?她是孟呈的女儿?”
    也有人很是笃定,“我说她为何一直带着面纱,原来是怕我们猜出她的身份!”
    更有人仿佛被欺骗了一般,恼怒的将手中的粥食连带着碗摔碎在了地上,“兄弟们,若不是这孟呈占了修建咱们巽元城堤坝的银子,咱们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他的女儿跑到咱们跟前来表现她那良善的心肠?这过了孟呈的女儿之手的粥食,便是饿死,咱们有些骨气的,也不当再食!”
    边上的难民听了这话也都纷纷效仿,将手中粥食摔在地上,一时之间混乱不堪。
    孟娉瑶听清了那话面上便已是全然没了血色,她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耳边出现了一阵阵的轰鸣声,她好似听不见周遭的声音了,只瞧见那些难民的嘴一张一合,大约是在用最为恶毒的话语咒骂着自己。
    也是应当的,毕竟她是孟呈的女儿。
    长星与绿玉急忙过来搀扶孟娉瑶,那些难民的情绪越发激动,安排在粥棚维护秩序的侍卫一开始还能勉强将那些难民拦下来,可到了后边,不知是谁带了个头,那些难民便开始一边怒骂说着要让孟娉瑶为巽元城死去的百姓偿命,一边猛地往粥棚这边挤,甚至还有人疯狂的把手中的东西砸向孟娉瑶。
    难民的数量众多,一旦发难,这几个侍卫根本就是不够看的。
    没一会儿,他们就已经冲垮了桎梏,张牙舞爪的朝着孟娉瑶来。
    眼见局势不对,长星顾不上细想,死死拦在了那些难民面前,又急切道:“绿玉,你先带着小姐回宫去。”
    这粥棚是为了施粥临时搭建的,里边统共就两个房间,一间用来存储柴米油盐等,另一间便是厨房,根本寻不到一处可以躲避的地儿,不如索性快些回宫去。
    绿玉显然也能想明白这一点,她有些担忧的看了一眼长星,到底是没犹豫,护着浑浑噩噩的孟娉瑶快步往里边那道门的方向去了。
    外头的难民见她要离开,情绪越发激动起来,叫骂着要往里边闯,长星和几个侍卫死死将那道矮门抵住,可到底撑不了多久,那道木头制成的矮门很快被打头的难民冲垮,后边的人眼见绿玉与孟娉瑶走得远了,便将手中瓷碗也好,地上捡起来的石头也罢,统统一股脑的往长星身上砸。
    觉得她与孟娉瑶是一伙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