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临近年关,要办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窝头一方面要操心两个弟弟的前程,还要给最小的妹子添妆。当然,他还要看顾他自个儿的孩子,以及要分神去关心留在南陵郡过年的省学师生。
    有种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好几瓣的想法。
    就这,都还没算上年关里走亲访友的事情。得亏因为尚在国丧期间,各项喜庆的事情都免了,包括喝酒聚会,都是能省则省的,这才让窝头勉强熬过去了。
    待翻过年,首先便是当今改年号一事,保康三十年成为了终点,从正月初一起,正式改年号为康元。
    紧接着便是国子监等诸多书院开始入学考核,馒头很顺利的考入了国子监,在饺子眼泪汪汪的注视下,高兴得跑了。
    国子监是寄宿制的,每个月只放假两日,年关里会放假半月,平常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饺子没这个能耐考的,事实上就算能考上他也不稀得去。因此,在泪眼汪汪的送走了馒头后,他也高兴的跑去了永平王府。
    就挺好的,少了这俩碍事儿的家伙儿。
    再接着,便是二月里的会试了。
    大概是为了延续水逆的事实,待会试放榜后,省学这些人一个不落的全都没在榜上。得知消息的窝头都惊了,因为据他的观察,不说全部吧,起码这里头有两三人的学问还是很扎实的,按理说怎么着也该考上这么一个吧?
    面对窝头的震惊,省学的师生反而是淡定多了。
    他们反过来安慰了窝头,说是这次准备得还是不够充分,横竖还有一次机会,有一整年的时间复习,既能询问窝头,还能去青云书院蹭课,怎么着都能考上吧?
    窝头能说什么呢?只能帮着联系了青云书院那边。
    原本,省学这些师生还是不愿意低头的,毕竟他们是打算为学院正名的,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自个儿考上。哪怕求助好了,他们也宁可求助窝头这个曾经的同窗。但如今却是没了法子,拼着挂上青云书院的名,他们也必须考上。
    第五次了,再来一次省学真的要凉凉了。
    四月里的殿试,省学这些人并未曾太过于关注,当然也听了这么一耳朵,得知济康郡下属府学的一位学子取得了同进士的功名后,又是长叹一声。
    同进士也好啊!
    倒是让他们考上一个呢!
    殿试之后,窝头倒是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当今终于同意了修改体有残疾者不得入仕的规矩,但也不是直接去掉了这一项规矩,而是决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大意就是,让各个郡府自行观察决定,看应考者的残疾程度是否会影响日后当官,倘若不严重的,譬如外貌有瑕者,那就可以放行。但如果是略微有些严重的,仍然遵从原先的规矩。
    窝头听闻消息后,先喜后犹豫,他倒是明白何为外貌有瑕者,像有些幼时得了水痘或者是其他原因,面上有疤痕的人,原本是无法入仕的,如今却是放宽条件。但问题是,像廖先生这般肢体残疾者又怎么算呢?
    还有就是,既是让各地郡府自行决定,岂不是每个郡府都可以有自己的考量标准?又或者,摊上那种怕麻烦的官员,直截了当的否决了一切又该如何是好?
    这一次,窝头没有再让其他人帮着上折子,自行去求见了当今,恳请拿出更加详细的章程,最好是将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考虑到的,以防底下人率性而为。
    当今应允了,随后直接将这个事儿丢给了窝头来完善。
    刘侾差点儿没笑死,他并不知道窝头的执念是什么,只道这事儿吃力不讨好,而且实在是太麻烦了。
    这若是身体康健,那自是很容易分辨的。可所谓的残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为何细细区分?更别提要制定出各项细则标准,反正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窝头一脸微笑的看着他,告诉他老祖宗有请。
    杨冬燕才没有想起刘侾呢!
    有这个工夫,她还不如多跟小小妹说几句话。早几年,猪崽刚嫁人那会儿,她可不适合了,哪怕当时还有猪小妹和小小妹在跟前,但对她来说,大孙女猪崽是不同的。再后来,猪小妹也嫁了,哪怕这俩都嫁得不远,时常都会跑回娘家来探望她,那感觉还是不一样了。
    如今好了,最后一个也要嫁出去了。
    杨冬燕一气之下把小杨氏骂了个臭头。
    “你说你干嘛要生那么多的闺女?你就不能学学你嫂子?看你嫂子一共就生了俩,都是儿子,都是往家里搂人的!你呢?你呢!我的猪崽哟,我的猪小妹哟,我的小小妹哟……不嫁了,奶给你招个上门女婿!”
    刘侾被窝头诓过来的时候,就听到了杨冬燕变着法子的数落小杨氏,以及最后那句“上门女婿”。
    他就不乐意了。
    “嫁出去咋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要是真的嫁不出去,老祖宗您就该犯愁了。”
    杨冬燕抬了抬眼皮:“有你啥事儿啊?就许你嫁出去,咋就不许我孙女招个赘婿呢?”
    呃,好像也有点儿道理。
    刘侾默默的将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只三两步的走上前,凑到杨冬燕跟前问道:“老祖宗您找我来做什么?”
    “我找你了吗?我找你干啥呢?”
    “那不是魏高个儿说的吗?”刘侾很是委屈。
    窝头啊,曾经的魏小矮子,他居然在及冠之后还往上窜了一截。当然,真要说的话,也没高到哪里去,只是对比之前,刘侾觉得相当不乐意。
    本来比他矮了一个半头的人呢,一瞬间就跟他差不多高了,气得他恨不得把自己的腿打断,好再拔高一些。
    也因此,魏小矮子变成了魏高个儿。
    杨冬燕略一寻思,就知道窝头又坑傻子了。
    换个平时,她也就随口叨逼几句,就放这傻孩子回去了。可谁让刘侾正好赶在这档口过来呢?如今已经是五月里,她最后一个孙女也要嫁人了……
    于是,杨冬燕放过了小杨氏,逮着刘侾从头到尾数落了一通。她还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了一通,最终总结道,刘侾太荒唐了,怎么就能文不成武不就却把自个儿嫁出去了呢?
    刘侾反指小小妹:“对呀,你看看她。她又不如猪崽聪明,也没有猪小妹好看,论才华肯定没有,管家理事的能耐也就平平,再看着相貌身段言行谈吐……得了吧,有人肯要就不错了,老祖宗您要是再折腾下去,万一她真砸手里了,您找谁说理去?”
    杨冬燕沉默了,她认真的思考着,把驸马爷干掉会如何。
    而一旁的小小妹则全程保持着微笑的表情,只是那笑容到了最后,隐隐透着一股子杀气。
    嫁是肯定要嫁的,没道理为了跟刘侾赌气坑了自己。但小小妹已经想好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总有一天要让刘侾知道,得罪了她的下场也是很惨的!
    呃,大概比得罪了猪崽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尽管杨冬燕说没啥事儿,但刘侾本着来都来了的想法,愣是在老魏家混了一顿饭吃。期间,因为提到了馒头考上翰林院的事儿,刘侾嘿嘿一笑,说了个老倒霉蛋的故事。
    那老倒霉蛋姓花,当年也算是少年天才,据说年仅十五就考上了举人,被地方推荐上来,成为了国子监的贡生。
    其实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可以算是一步登天了。要知道,在以往每一届的科举之中,国子监都是拔得头筹的,甚至一度包揽了三鼎甲。
    但假如事情会依着人们的想法发展,那花姓考生也就不会被称为老倒霉蛋了。据说,他第一次参加会试,进考场的第一个晚上就着凉了,勉强撑过了前头两场,却在最后一场里发了高烧昏迷不醒,最终也就没考完。
    那次,没人说什么,更多的则是安慰他,还道下一次再考把握更大一些,说不准还能冲击三鼎甲呢。
    结果第二次时,他祖父病故了。
    本来他只需给祖父守孝一年,但因为祖父是在会试前两个月病故的,直接导致错过了那一年的会试。再往后,他仿佛开启了倒霉之旅,不是自己出事就是家中长辈出事,好不容易平安顺利的进了考场,又摊上了史上最难会试。
    ——就是窝头考中的那一届。
    那次会试太难了,难得出奇,难得离谱。哪怕明面上说,考题的难度对所有人是公平的,但实则不然。因为这人除了考试不顺外,生活上还是不错的,他这些年来死磕的是书本上的知识,真论眼界甚至还不如窝头呢。又因为他出身不错,整个视角就特别飘,落不到实处的感觉。如此这般,他又凉了。
    三年又三年。
    他甚至一度被国子监劝退了,隔了几年后,又凭实力自个儿考回来了。
    等后来,连刘侾那厮都顺利的通过了会试,他依旧在蹉跎时光。有人劝他可以了,横竖举人也能谋官职,没必要再这么死磕下去。可他却钻了牛角尖,愣是发誓一定要考上进士。
    然后吧,他熬死了先帝爷,但还是没考上。
    “这次哟,据说是在会试考场上闹了肚子,被盖了个屎戳子不说,在茅坑里还摔了一跤,直接把腿给摔折了。那是考第二场的事情了,所以后头直接没成绩。”
    会试的规矩是,考完三场才会有成绩,缺考任何一场都会被取消成绩。包括中途自个儿心态崩了退出考场的,以及晕迷等其他状况的,都会被取消成绩,但不会有旁的惩罚。
    总之,他又凉了。
    非但如此,据说是因为腿伤略有些严重,加上没好生养伤,可能会落下些许残疾。
    “那人都快疯了,他本来就是想着腿伤没啥大不了的,想撑着继续考。结果考没考成,反而又一次伤了腿……对哦,你说要是真让魏高个儿把那桩事儿办成了,那人回头得给你们家送重礼来。”
    杨冬燕就跟听天书似的听了个全程,稀罕的道:“那他应该跟济康郡省学那帮人混一起去啊!一个两个的都犯太岁,搞不好凑一起反而没事儿了。”
    顿了顿,她才意识到刘侾最后那话的意思,纳闷极了:“那人家里很能耐?”
    “他姓花。”见杨冬燕还是不明白,刘侾再度提醒道,“花家,八大世家之一的花家啊!就算因为自家太能耐了,才由着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跟科举较劲儿呢!”
    南陵住,大不易。
    先不说日常吃喝的开支了,光是束脩和笔墨纸砚的开销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国子监并不是全然免费的,反正本朝的国子监它就是要收费的。当然,假如确实家里贫困,也可以跟上头申请,但一般没人会这么干。
    再就是时间的耽搁,但凡是像窝头那般,属于全家人的希望,那肯定不能这么拖下去,也拖不起。
    也就是那些大世族了,横竖底子厚,子嗣也多,这个不行还有那个,只是……
    “那人多大年岁了?咋照你说的,比窝头早好几年就开始考会试了?”
    “好像是保康十年的举人。”
    刘侾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一脸不敢置信的道:“八次啊,他都考了八次了!我的老祖宗哟……也不对,其中两次好像是因为守孝的缘故错过了,可就算那样也很了不起了,他咋就能考八次呢?”
    如果传言属实,他是十五岁那年考上举人的,那么他今年至少三十六岁了……
    呃,这个年纪其实不算太大的,很多人在这个年纪还在很努力的考举人呢。就是联系他这个经历,总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就啥想法呢?感觉这姓花的真不愧是老倒霉蛋了。
    当倒霉蛋遇到倒霉蛋……
    在窝头的努力下,他拿出了一份修改版的残疾者考科举的规范,里头罗列了各种身体残缺以及各种疾病。其中,像眼盲这种,那是真的没办法考,反正搁在这个年代是真不行的。还有譬如缺胳膊断腿的,窝头是想帮一把的,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甭管什么事儿都得一步步的来,贸然的将进度拉快好几倍,可能得到的并非你想要的结果。
    幸运的是,甭管是济康郡县城里的廖先生,还是刘侾口中的老倒霉蛋花举人,都在可考的范围之内。
    窝头还是紧赶慢赶的将规范细则赶出来的,为此他甚至抓了他大舅哥当壮丁。
    没错,是他的大舅哥们,就是孟家的男丁。
    倒不是他不想折腾刘侾了,而是在这种事情上刘侾帮不上忙的。当然,刘侾也没闲着,就因为窝头太忙了,他就被杨冬燕支使着帮小小妹准备嫁妆、以娘家人的身份送嫁妆,以及最重要的吓唬小小妹的夫家人。
    要对她好啊,不然回头刘侾上门搞死你!
    如果这话是窝头说的,那效果真不大。倒不是怀疑窝头对妹子的真心,而是他长得就是一副书生样儿,还是好脾气的那种。再一个,他是翰林官,还真就不能做出凶神恶煞的模样来。
    可刘侾不管的,他足够豁得出去且凶名在外。
    尤其他觉得自己很吃亏,亲妹子刘韵嫁的是安平王世子,而那厮太能耐了,弄得他这个舅哥当得特没劲儿。于是,他就在小小妹的婚事上找平衡来了,把小小妹的夫家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只差没把新娘子当祖宗供起来了。
    小小妹嫁的是个官宦人家。
    单从社会地位来说,姐妹仨里头当属她嫁得最好了。这也是没办法的,猪崽出嫁的时候,窝头才当官几年呢,那会儿甚至没有正式的官职,而是在御学里做事。以当时魏家的情况来看,猪崽只能嫁到商户去,
    猪小妹也差不多,她嫁的是皇商人家,当然不是继承人,却也算是不错了。对了,她跟永平王府长房的庶女是一家子妯娌,分属于不同的房,但因为不曾分家的缘故,仍是亲亲近近的妯娌俩。
    直到家里最小的妹子说亲时,老魏家才算是真正的在南陵郡立住了。也因此,小小妹说的是当官的。
    本来,因为老魏家底蕴不够,哪怕是崇尚高嫁女低娶媳的南陵郡,多少还是有些人说闲话的。旁人是不怕,就怕对方家里的长辈心存芥蒂。
    不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