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两三年的时间呢,要是圣上还没将三皇子放出去,只怕三皇子……
    唉。
    定亲宴倒是顺顺利利的,还因为三皇子的到来增色不少。别看三皇子背地里各种放飞自己,但在人前还是会装模作样的,反正就挺好,毕竟正常人也不会逮着三皇子一通问候。
    而在窝头的定亲宴之后没两天,确切的说,就是冬至这一天,小杨氏发动了。
    算起来还是略微有些早产的,但因为满打满算也就提前了十日光景,因此问题不大。
    又因为家里如今富贵了,方氏早不早的就请好了稳婆,都不是那种提前跟人家打好招呼,到日子去喊人的。而是依着预产期的人只,提前一个月就将人请到了家中来小住。当然,前提是来投奔的亲眷们已经搬走了,只留下了未婚的土豆作为跑腿。
    只这般,一等到小杨氏发动,稳婆也好,丫鬟婆子也罢,包括方氏和杨冬燕都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猪崽也打算领着猪小妹去帮忙,结果被杨冬燕无情的轰走了。
    “为啥啊?我娘生崽崽,我为啥不能待在旁边陪着她?以前你也没赶我走啊,最多也就是让我去隔壁大奶奶家待着,那我还能听到声儿,你……”
    “别逼逼,让你走你就走,大不了你去前院大厨房那里,想吃啥就吃啥。”
    “我娘生崽崽我还吃得下去吗?”猪崽满脸的控诉,“还有啊,我爹呢?你听我娘喊得那么大声,咋能没一个人陪着呢?”
    杨冬燕平常是很惯着这个大孙女的,但这会儿不是特殊情况吗?她就希望猪崽闭嘴赶紧走人,再看猪崽身畔站着的猪小妹,一副要跟姐姐风雨同舟的模样,她就不由的脑壳壳疼。
    “你大伯娘不是陪着吗?还有我啊!”
    “那不成,我娘最亲的人难道不是我爹和我们姐妹吗?”因为后来方氏多少还是解释过了,哪怕不能完全理解,但起码猪崽没再逼逼说,她娘生孩子跟她爹没关系了。
    杨冬燕就觉得吧,生活真不容易。
    “我让你爹来陪着,成了吧?”
    噢,那好叭。
    总算将猪崽给打发走了,杨冬燕倒是没食言,果断的让人去将魏二牛唤了过来。
    二牛好啊,不光可以随便骂,还能送进去让小杨氏掐着玩。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边有个随便可以掐的二牛在,反正小杨氏这胎生得别提有多顺利了。
    有多顺利呢?顺利得让杨冬燕格外得后悔,早知道这样,小杨氏生前头三只小猪时,就该让二牛在场。不就是被掐几下吗?你婆娘都豁出去性命给你生娃了,你挨几下怎么了?
    当然,这只是杨冬燕的想法,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小杨氏这已经是第四回 了。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就……
    反正就很容易,小杨氏事后形容,就跟解大号似的,前头当然还是很疼的,等到时候了,她一憋气一用力,啪叽,娃儿就出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次是个小娃儿。
    “才七斤重啊?怪不得了。”杨冬燕恍然大悟。
    稳婆就很震惊,要知道,寻常人家生娃儿,能有五六斤都算好的了,七斤已经是很重的了。不过很快,她就明白了,因为小杨氏之前生的那仨,一个肥过一个。
    方氏不光逼逼了孩子的份量,还在那头骂小杨氏:“你说你怀孕多吃是为了娃儿,结果我看你吃的不都是长到自个儿身上了?行了,老嫂子送给咱们一个奶嬷嬷,往后也不用你喂奶了,你总算可以饿肚子了!”
    这稳婆还没走呢,方氏就成功的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恶毒嫂子的人设。
    杨冬燕难得没搭理那俩傻子,只高高兴兴的搂着新得的小孙孙。
    没错,就是小孙孙。
    在接连生下了三只小母猪以后,小杨氏终于生下了一个小公猪。
    但她拒绝给孩子起名叫猪小弟。
    亲眼目睹了生孩子的过程有多艰辛后,二牛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还道:“我觉得可以跟着窝头起名,往后也叫孩子念书,跟他哥那样有出息。”
    这个可以有!
    但小杨氏又不高兴了:“我也不想让我儿子叫馒头。”
    跟着窝头起名的话,不得叫馒头饽饽肉包子?哪个都不好,小杨氏当下就拧巴上了。
    得亏今个儿是冬至呢,御学哪怕号称全年无休,但事实上各个重大节日还是让休息的。当然,圣上有令,官员可以休息,可不能让皇子们休息,具体的做法是布置一堆的功课。
    这就跟窝头没太大关系了,他是侍读学士,又不是学生。
    等他回家时,小杨氏已经生完了,在听说了这回终于是个弟弟时,窝头别提有多高兴了。也因为他那灿烂的笑容,遭受了猪崽无情的抨击。
    “怎么像猪崽这样的妹妹不好吗?”
    窝头跟刘侾混得久了,旁的没练出来,但嘴皮子工夫明显见长,当下想也没想就道:“像猪妹这样的,合该世上独一无二。”
    猪崽立马笑开了,随即就将取名一事告诉了窝头。
    “这好办,想再出个读书人就往文房四宝里选个呗,笔墨纸砚……不然叫砚台?”
    把话传到了小杨氏耳边,她一听就断然拒绝:“叫砚台还不如叫灶台呢,听着就一辈子不缺吃喝。”
    说真的,要不是因为她劳苦功高,她已经被打死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最终还是杨冬燕拍板决定。
    “孩子恰好生在冬至呢,所以就叫他……”
    “饺子?”方氏插嘴道。
    “你闭嘴!”杨冬燕差点儿忘了自己刚才想说啥,看向方氏的目光,仿佛是透过时间看到了当初把她的福姐儿愣喊成猪崽的魏大嫂,“他生在冬至,就叫他饺……叫他冬子!”
    噢,原来是这样啊!
    也不是说这个名字有多好,而是被方氏打岔过的杨冬燕看起来十分得不好惹。
    那行叭,就这么办呗。
    小名冬子大名未定的猪小弟,就这样在冬至这一天诞生了。
    然而,还没等到洗三这天,老魏家又迎来了新的喜事。
    还是得绕到魏家富贵了这个说法,有钱之后就会方便很多了,不用特地去外头医馆里把脉,而是可以请大夫上门。小杨氏的生产是很顺利,之后也有奶嬷嬷接手照顾孩子,但总归还是请大夫看一下比较放心。
    于是,方氏让人请了大夫来家里,给小杨氏仔细的把脉后,也留了一张调养的方子,之后本着来都来了……
    反正索性给全家人都看看呗。
    这一看,问题大发了。
    前头几个都没毛病,杨冬燕也挺好的,只有猪崽被大夫告知少吃点儿,并给了几个食方,其中多是素菜豆制品,少肉少糖,还建议直接断了她的日常点心。
    猪崽的心情瞬间陷入了低谷之中。
    冬至都过了,年节还会远吗?这个时候让她少吃点儿,跟要猪命有区别吗?尤其年前杀猪呢,不是更该让猪吃饱一些吗?
    本来,猪崽兴许是能到她奶的同情,但因为之后方氏也把了脉,并且相当神奇的把出了个喜脉来,所有人包括她亲娘都把她抛到了脑后。
    “啥玩意儿?我怀孕了?多大啊?”
    “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之间吧。”大夫抚着花白胡须沉吟了片刻,“你的体质不太好啊,以前生过孩子吧?生完之后没好生调养吧?我看你底子很差。”
    方氏先惊后喜,紧接着又惶恐起来,下意识的捂着肚子:“那我这胎……”
    “能怀上就表示先前的暗伤差不多好了。我再给你开个方子,先吃三天,回头视情况看要不要改方子。”
    大夫也没太在意,脉象虽不是很稳当,但也没那般凶险,假如这人是需要天天下地干活的那种,估计孩子保不准,甚至都不可能怀上。可他也来过魏家几次了,觉得这家条件是不差的,稍加注意一些问题不大。
    听到大夫后来安慰的话后,方氏总算放心了。
    她盘算着,窝头已经定亲了,接下来虽然还有很多事情,但也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像萝卜媳妇,也就是她亲侄女方梨花就挺好的,可以着手培养一下。或者更简单一些,培养猪崽就好了,正好让她少吃多干活,争取在说亲之前瘦下来。
    猪崽:???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猪崽也很委屈#
    第132章
    养猪千日, 用在一时。
    咳咳,这并不是准备把猪崽给杀了吃,而是打算让她提前体会一下生活的艰辛。
    随着方氏的怀孕, 且还有大夫的那一番话在前,魏家上下可再不敢让她忙活了。问题是, 老魏家早已不是昔日那个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穷苦农家了, 一大家子人包括亲眷、下人在内,那是大几十口,又恰逢年关将至,各种琐碎的事情无数。
    依着方氏原先的打算,正好叫她娘家侄女方梨花,也就是萝卜媳妇帮衬一把。可问题是,方梨花来南陵郡的时日尚短,她本人倒是勤快能干,但这里头并不包括管家理事。
    于是,在杨冬燕的介入之下, 萝卜和梨花俩口子管起了外院那摊子事情, 土豆则负责那些亲眷, 剩余的比较重要以及内宅的所有事情都归了猪崽。
    猪崽目瞪猪呆。
    当真是一瞬间诸事缠身啊!
    眼下,内宅这边有两桩要紧事儿, 一是小杨氏坐月子, 二是方氏怀孕。其实非要算下来的话,还有猪小弟那头, 毕竟新生儿的第一个冬日是很难熬的,需要万分小心。万幸的是,早在小杨氏生产之前,永平王府那头就送来了一个奶嬷嬷, 还是带孩子经验很丰富的那种,总算是帮着解决了燃眉之急。
    另外,还有窝头和孟端娘三媒六聘种种琐碎的事情,包括永平王府在内的,以及刚联姻的孟家送年礼的事情……
    猪生艰难。
    最气人的是啥呢?猪崽都已经这般辛苦了,大厨房那头居然胆敢克扣她的伙食!
    平常每日都有备着的茶水点心,只剩下了茶水,没有点心了。毕竟,家里人再狠心也不能渴死猪崽。原先的一日三餐也改为了两餐,就算早晚两顿餐点里,也只有早食能让猪崽吃饱,暮食基本上能吃个五六分饱就不错了。
    吃得少干得多,就这样,猪崽愣是在年关里日渐消瘦。
    跟她成反比的是方氏和小杨氏。
    小杨氏就不用说了,她一贯能吃,怀孕时候兴许还会顾忌到孩子,略微收敛一些。如今都卸货了,哪怕有人拘着她,但实际上效果不大的。再说了,月子里本来就是养膘的时候。
    方氏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这不是被大夫的那一番话给吓着了吗?其实,多数情况下,除非是生了重病,寻常人是不会主动往大夫跟前凑的。哪怕方氏早些年就一直很纳闷,为啥自己不曾再怀孕。但考虑到大牛时常离家,再说她先前又不是没怀过没生过,因此始终认为是缘分没到,而不曾疑心过其它。
    直到这一次,大夫明确的告诉她,她多年未孕的原因就在于底子亏损太严重了,她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方氏她娘家的条件就不怎么好,是没故意苛待她,可那会儿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尤其壮劳力是要下地干农活的,吃喝肯定是先紧着干活的人,老弱妇孺少吃一点儿也没啥,只要不饿死就成。
    在娘家时便是如此,嫁到了魏家后日子也没啥太大改善,甚至还不如在娘家时。尤其是在最初的三四年里,老魏家可以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穷困户。
    别说吃好了,连吃饱都是一个难题。
    方氏还记得自己怀窝头的时候,也是硬生生熬过来的,有时候饿得烧心了,实在忍不住才会烧个小土豆吃。当然,这事儿也不能怪任何人,当时多数人家都是这样的,况且她没得吃,家里其他人也一样的。
    怀孕的时候营养就没跟上,生完孩子之后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她压根就没好生坐月子,生完没两天就下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