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震撼我全家!
    其实永平王府这边也是白日里才得到了消息,皇后当然不会直接下懿旨赐婚,她是唤了王妃入宫,然后委婉的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让王妃帮忙从中说合。当然,皇后也明确的表示了,假如永平王府不愿意的话,她肯定不会强迫。
    “儿女亲事嘛,讲究的本来就是一个你情我愿,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本宫还是明白的。”
    是啊,皇后特明白这个道理,再说她是嫁女儿的一方,这得有多坑女儿才会硬摁着人点头?不过,站在永平王府这一方,这事儿却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反正王妃是很乐意的,恨不得皇后看中的是她儿子。同时,出于对妯娌的了解,她几乎是在皇后跟前打了包票了,一定会努力促成这桩好事儿。
    等她回来后,就将这事儿告诉了二太太,以及杨冬燕。
    因为事情尚未定下来,又事关公主名声,王妃断然不敢大肆宣传。倒是二太太,听了这个消息后,只恨不得撒花放炮来表示自己的喜悦。
    真没想到啊,皇后居然是个傻的……
    这是二太太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毕竟哪怕是带着亲娘的滤镜,她也没办法从刘侾这个混账玩意儿身上看到任何跟真善美有关的美好特质。
    然后就恨不得今个儿就定下来,明个儿就把侾哥儿嫁出去!
    没错,就是嫁出去!
    “这些年来,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把侾哥儿生成女儿身,每次他惹我生气的时候,我就恨不得立马把他嫁出去。没想到啊,老天爷垂青,这个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二太太喜极而涕,毕竟刘侾若真的当了驸马爷,那是得住在公主府里的。
    真好,太好了,混账儿子终于嫁出去了!
    杨冬燕:……→_→
    完了,又一个倒霉儿媳妇疯球了。
    她倒是没说啥,毕竟她也没真对刘侾的婚事犯愁过。不过,对于三公主,她是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还是王妃为她解了惑。
    “三公主又不是三皇子,她虽得了皇后的青睐,但太后并不怎么喜欢她。老太太您以前常去的是太后宫中,又不曾去过皇后那儿。再说了,三公主的年岁嘛……大概也就比福姐儿大了两岁。”
    杨冬燕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哪怕持续性的减肥依旧胖成球的猪崽,再脑补了一下猪崽两年后的模样。
    然后她就很气:“你拿谁当比方不成呢?你倒是说比韵姐儿小了两岁呢!非要拿猪崽说事儿,我差点儿以为侾哥儿要娶个胖成俩人的公主呢!”
    王妃沉默了半晌,嘴角抽搐的道:“公主不胖。这次入宫我倒是没瞧见她,前年和大前年倒是都见过,只是那会儿没长开,瞧着就是个小孩儿模样。”
    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嘛,可以想象是什么模样。
    二太太也实在:“管她是个什么模样,便是真长得像福姐儿这般,那我也乐意!”
    杨冬燕斜眼看着她:“你乐意管什么用?等晚间问问侾哥儿吧,要是他不乐意,你就算吊死在他房门口都不管用!”
    王妃二太太:……
    行叭。
    婆媳仨说这事儿的时候,还是晌午那会儿,侾哥儿是傍晚时分回家的,一回家就遭到了三堂会审。
    还不止是他奶他大伯娘他亲娘,还有他大伯和他亲爹,并他大堂哥和亲哥。
    真正意义上的三堂会审。
    直接就给他吓懵了。
    随即,等知道了今个儿发生的事情后,刘侾才意识到,自己懵逼得有些早了。
    紧接着,他开始跳脚。
    “老祖宗!都怨你!”
    杨冬燕一脸莫名的看着他,还反手指了指自己:“怨我?不是今个儿要是让你娶我家猪崽,那肯定是怨我。咋地三公主还能跟我扯上关系?我都没见过她!”
    刘侾才不管,继续跳脚道:“可不就是怨老祖宗您吗?要不是您一直督促着魏承嗣考学,他能考上举人再考上进士吗?他要是没考上进士,圣上会把他弄到御学去吗?他要是不去御学,我能跟着去吗?我要是不去,能碰上三公主吗?”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对了!要不是为了给魏承嗣一个惊喜,我和三皇子也不会搞出舞龙舞狮那一出。三皇子就不会被圣上惩罚去御学念书,我也不会……”
    “呜呜呜,老祖宗您可害苦您最爱的孙砸了!”
    杨冬燕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开口道:“你又不是我最爱的孙子。”
    刘侾:……
    噢,不好意思,打扰了。
    没等刘侾从悲愤欲绝的情绪中走出来,却见二太太陡然间一蹦三尺高,狂喜一般的道:“原来这一切都是托了老太太您的福啊!好好好!”
    连着大叫三声好,二太太猛的一拍巴掌,来了个真正意义上的拍板决定:“明个儿我要去祖坟那头,给老太太上坟!”
    这话一出,包括杨冬燕在内的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二太太面上。
    尤其是杨冬燕,她整个儿就是一副棺材脸,满脸脏话。
    反正,假如眼神能杀死人,那么二太太这会儿已经凉了!
    好在二太太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尴尬的嘿嘿了两声,强行描补道:“那啥……那不是因为我这些年来习惯了吗?……哈哈哈我都忘了如今要感谢老太太不用去祠堂,也不用特地去上坟了……我就是还没习惯这个事儿。”
    杨冬燕能说什么呢?她什么都不想说,就想把鞋脱下来拍到这个倒霉儿媳妇的脸上。
    二太太强行转移话题:“侾哥儿,你既是见过三公主的,那就说这桩亲事你同不同意吧。”
    刘侾死鱼眼的看向他娘:“我说不同意您会放过我吗?”
    “不会。”二太太斩钉截铁的表示,“以往我是懒得管束你,可你要是否了这桩亲事,那就没办法了。你必须给我考上举人,再考上进士,二榜都别想,必须上头榜!不然我就没你这个儿子!”
    刘侾陷入了沉思之中。
    目前,摆在他跟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常见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用功走科举,另一条路就是不用再继续苦逼了……
    选什么还用说吗?
    我不想努力了,公主养我!
    “那我要是同意了,是不是就不用再去御学了?”刘侾心下已经做出了选择,但还是想再帮自己争取一下权益。
    二太太倒是无所谓他读不读书,主要是知子莫若母,她打心底里认为,就算刘侾人在御学,心也不在的。
    但问题是,这事儿是她能说了算的吗?
    “你若是同意这桩亲事,那么我可以保证以后府上再不会逼你进学了。但御学……”
    刘侾懂了:“那你们让我考虑一下。”
    杨冬燕翻着白眼看向她那曾经爱过的宝贝孙子,没好气的道:“当圣上的女婿多好呢,只要你愿意苦读,但凡通过了乡试和会试,站在了殿试上头,圣上还不得给你一个状元名号?我的状元梦哟……”
    盼了那么久的状元,窝头最终还是没能考上。
    再扒拉一下底下的孙子们,没一个是争气的,眼瞅着刘侾这边兴许可以吧,他又是个不长进的。
    刘侾断然否决:“开什么玩笑?我就算真站在了殿试的考场上,圣上也绝对不可能点我当状元的!探花郎还差不多。”
    全家人斜眼看着他,不禁感概刘侾对自己的定位还是蛮准确的。
    就这身段这俊脸,不是探花郎又是什么呢?
    “但我不想上进!”刘侾语气坚定的道。
    杨冬燕叹了一口气,她就很懂刘侾的想法,遂点头道:“你要是真当了驸马,以后就舒坦了,你媳妇养着你呢。”
    “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那你还说要让你好好想想?想什么?”
    刘侾两眼一瞪,不敢置信的道:“欲拒还迎不懂吗?老祖宗你想想,要是一提我就答应了……那我不要面子的啊?”
    说真的,刘二老爷真是差点儿就没绷住打死这个混账算了。
    哪怕过程有些沙雕,但最终这桩亲事还是定了下来。
    当然离成亲还有很久很久,要知道,但凡跟皇室扯上关系,连吃饭喝水这种事儿都能变得格外繁琐,更别提亲事了。到目前为止,这事儿还仅仅是在顶尖的勋贵圈子里流传,甚至还不曾过了明路。
    哪怕之后下了赐婚的旨意,从定亲到成亲,没个两三年的时间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事实上,三公主的年岁也还小,她到如今也不过才十三岁。南陵郡这边,高门大户的贵女一般也就是在这个年岁定下来,然后等及笄以后再出嫁。当然,也不是没有晚嫁的,像先前刘韵就是十五岁才定下来,又因为安平王世子都二十好几了,亲事走得比一般人更急一些,定亲的第二年开春就嫁出去了。
    不过,刘韵哪怕在勋贵圈子里都算是贵女了,那也不能跟堂堂公主殿下相比。旁的不说,单是公主府的建造,没个两年光景都是不成的。
    这么推算下来,刘侾能在二十岁之前嫁出去都算是一切顺利的了。
    算明白之后,二太太相当得失落,她只恨不得第二天就将刘侾嫁出去。
    又过了半个月,太后的懿旨下了。
    估摸着是考虑到三公主是由皇后一手抚养长大的,由皇后下达赐婚旨意稍微有些不妥,太后的话,地位更高,也能给公主涨些面子。
    哪怕太后并不怎么看重三公主,但事实上她也不是讨厌这个孙女,而是对所有的公主都没什么感情。毕竟,很多公主都是要远嫁和亲的,若是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将来她们嫁人后就相当于是永别了,该多心痛呢?
    等明旨发了后,接下来就跟永平王府没什么关系了。皇室自会安排好一切,包括公主府等等。
    基本上,刘侾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等着嫁人了。
    然而,他并不是很高兴,因为圣上还是让他继续待在御学里,并且还因为亲事已定,对他相当得上心。
    圣上对某个人上心的具体表现为,会让对方写文章呈上来,以表厚爱。
    刘侾:……这份厚爱我承受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不想努力了,儿子养我_(┐「e:)_
    侾哥儿:不想努力了,媳妇养我_(┐「e:)_
    第124章
    五月底。
    天气已经很热很热了, 尤其今个儿还是个大晴天,头顶的大太阳努力的彰显着它的威力,昭示着盛夏的到来。
    陶举人……哦不, 他如今已经不是举人了。
    大理寺对他的裁决是杖责一百,但翰林院那头却是出面剥夺了他的举人功名。现如今, 他仅仅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 哪怕并没有被判罚终生禁考,但其实也没差多少了。
    本朝对参加科举的考生其实是有着诸多通融的,像前朝,还禁止商贩子嗣参考,本朝就没这般多的限制了。可即便如此,像贱籍者以及案犯子嗣还是没那个资格的。
    贱籍者指的是卖身为奴的,以及在秦楼楚馆里的那些莺莺燕燕们,至于案犯的范畴比较模糊,如果仅仅是曾经上过公堂的,倒是可以通融一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