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为家中嫡子,一个娘胎里出生的孩子,就因为差了两岁,整个人生都是截然不同的。
    杨冬燕从不觉得她的偏心有错,刘谏已经得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她略偏向一些给刘诰怎么了?当然,付出越多肯定也是希望得到越多,也因此,当她死后发现供品发霉后,骂刘诰也是骂得最顺口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杨冬燕叹了一口气,魏大嫂是她的嫂子,再说就算某些事情做得不地道,但人家又没做过对不起她的事儿,总不能在背后说人坏话吧?
    因此,杨冬燕只安慰萝卜娘,来了省城就好了,将来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是啊,等回头我多攒几个钱,把我大孙子也送到学堂里去。”
    “对,这个使得!萝卜现在就很出息了,前些日子,窝头给他俩,还有我家猪崽安排了两场考试,两次都是他拿第一!”
    “真的吗?这么厉害啊!”
    其实萝卜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考试,考的又是些什么,她就听到了这个“第一”。能拿第一的,肯定了不起!
    “是啊,窝头还让他和土豆明年下场考县试去。要是能考上,回头再考那个院试和府试,考出来就是秀才啦!”
    “我的天老爷哟,咱们家也能出秀才啊?”
    “那可不?回头要是考出了秀才,再不济也能开馆收学生赚束脩,你们家的门庭就变了!要是他再出息一些,继续往上考,就能当大官啦!”
    “乖乖,那可真是了不得哟!”
    猪小妹听得一脸扭曲。
    今个儿不是休息天,猪崽去上学了,萝卜和土豆也一样,只是他俩放学都早,而省城这边夜市关得很晚,这才有机会带着家里人逛。
    也因此,作为家里唯一一个懂事儿的小猪,猪小妹表示她相当得崩溃。
    替萝卜崩溃。
    待盼星星盼月亮的盼到了哥哥姐姐放学回家,猪小妹一下子冲到了萝卜面前,一本正经的告诉他:“萝卜哥哥,你要是再不回家,我奶和你娘就该谈到你生孙子了。”
    “啥玩意儿?”萝卜震惊了。
    “她俩念叨了一天了,从前些日子窝头哥哥给你们考试开始说,说到明年你就要下场考试了,又说到你考上秀才可以开私塾,还说考上举人能当官,说当了大官就能耐了,可以娶大官的闺女,能住上四五进的大院子,还是带园子的,园子里有假山流水荷花塘……你儿子要考状元,再娶公主,然后就怀了宝宝,你再不回家你就要当爷爷了!”
    萝卜:……
    他第一次听到猪小妹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的话!
    想当初,他刚被大牛叔带到省城后,还一度以为这个二堂妹不会说话,是个小哑巴或者干脆是个小傻子来着!
    结果呢?
    不哑,也不傻,人家聪明着呢!
    他自个儿傻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土豆这会儿已经抱着肚子笑得蹲地上去了,略慢一步进来的猪崽也没好多少,仰着脸张着嘴大声狂笑。
    “我就出门上个学,回来就快当爷爷了?”萝卜好不容易才稍微缓了缓,紧接着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崩溃之中,他以前咋不知道他娘这么能想呢?
    等等。
    “那土豆呢?二奶奶为啥不提土豆?”
    当然是因为没人跟她提土豆啊!
    土豆娘是魏大嫂的二儿媳妇,问题是这人是个锯嘴葫芦,一年到头都说不上几句话的那种。从前个儿来到了省城后,她就包揽下了灶屋的活儿,成天不是生火做饭就是忙着洗涮锅碗瓢盆的,一刻都不得闲的那种。
    这不,杨冬燕和萝卜娘叨逼的时候,土豆娘就抱着一个大木盆,在院子角落里,吭哧吭哧的搓屎尿布。
    呃,搓的还是猪小小妹换下来的屎尿布,因为她大儿子虽然成亲了,但直到如今还没个娃儿。
    反正从土豆娘来家后,小杨氏别提有多高兴了。猪崽整天都在上学,就算放假也不会吵吵她。猪小妹也大了,是不能帮忙干活,但却是完全能够撒开手不管了。仅剩的最后一头小猪,活儿还被土豆娘抢走了,她太开心了。
    土豆也很开心,开心他不用出门一天回家就当爷爷了。
    来,请将舞台让给自闭的萝卜~!
    万幸的是,第二天大牛就抽出空来,亲自将这群人都送到了庄子上,也算是变相的救了萝卜。
    而这次老家来人,除了唠那些家常外,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
    关于南田村的。
    南田村的老杨家,就是杨冬燕和小杨氏的娘家。
    依着杨冬燕的想法,完全是能帮则帮的,毕竟没道理方家人可以过来投奔,就独独舍弃杨家的。
    但有个很现实的情况,方家人之所以来投奔,完全是因为他们在村里已经过不下去了,虽然早些得了魏家的接济,但数量不多的。事实上,要不是后来朝廷的赈灾粮到了,搞不好他们家没办法保住所有人。
    而今年的收成,看着就不是很好,方家人索性狠狠心,将地让其他亲戚种着,然后凑了一些钱和粮食,孤注一掷过来投奔魏家。
    可杨家……
    他们过得下去呀!
    南田村的土质要比礁磬村好上太多了,哪怕是去年那会儿,南田村也是有所收获的,算上前头结余的粮食,他们是完全能生活的。肯定过不好,但绝对饿不死。
    这在家里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舍弃一切往外头跑?万一混得不好呢?来来回回的多折腾呢!
    萝卜娘提起南田村的时候,是语带羡慕的。能好生待在家里,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特地说起这事儿,也是想让杨冬燕安心,南田村今年收获的秋粮,足够他们日常嚼用了。
    杨冬燕:……
    行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倒也没必要强求。
    待萝卜和土豆的家里人都去了庄子后,等大牛回来时,带回来好多刚收获的秋粮,还有几筐子新鲜蔬菜,以及好几只大肥鸡。
    就目前来说,庄子那头尚未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是没办法供得起大牛那些食肆饭馆的主顾,所以他还是得每天派人下乡收购新鲜食材。但就算供应不了主顾们,自家人吃吃还是可以的。
    然后,看着诸多的食材,杨冬燕发出了灵魂拷问。
    “我要的大厨呢?”
    全家静默无声。
    经过了先前方氏帮着寻找大厨一事,家里人人都知道杨冬燕有多折腾。当然,大牛还是不信邪的帮着寻摸了几个,但无一不被杨冬燕从头到脚都挑剔了个遍。最终,大牛也选择了放弃。
    眼见杨冬燕又要旧话重提,方氏一个没忍住,压低声音嘀咕道:“娘你这么挑,上辈子是咋过日子的?”
    杨冬燕听到了啊!
    “我咋过日子?当然是吃香的喝辣的!”
    堂堂永平王府,还能招不到厉害的厨子?事实上,永平王府的大厨房里,光从酒楼里挖过来的主厨就有七八人,还有众多打下手的,单算伺候主子的厨子就不下五十人。这还不算各房的小厨房,以及专供下人饭食的厨房。
    可方氏又不知道的。
    哪怕以前杨冬燕说过她以前是王妃,那不就是个笑话吗?谁会当真啊!
    等瞅着猪小妹跑了,屋里都是知情人后,方氏就忍不住叨叨了:“照娘你这么说,你上辈子还挺满意给你烧饭做菜的厨子?你咋不干脆让你上辈子的儿子给你送个厨子来呢?”
    让刘家兄弟俩送几个南陵郡那边的大厨过来?
    杨冬燕不禁开始思考这个办法的可行性,又忍不住后悔当初应该跟安平王世子讨个厨子的。他从南陵郡过来,随行那么多人,肯定是有厨子跟随的。
    “让我想想……”杨冬燕喃喃自语着,认真的思考要怎么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骗个厨子过来伺候自己。
    方氏没想到啊,她就这么随口一逼逼,咋滴这老太太还就当真了?
    更要命的还在后面,小杨氏忽的开了口:“娘,就要那个上次过年前,给咱们做炭烤全羊的厨子!我喜欢那道菜,他做饭对我胃口,我吃着可香了!”
    边说着,她还边回味了一下当初那个味儿,面上流露出了垂涎三尺的表情,甚至还咽了咽口水。
    可见那厨子做的菜,是真的特别合她的胃口。
    “你吃屎都香!”杨冬燕头也不抬的怼了一句,继续思考中。
    小杨氏:……
    第092章
    杨冬燕有个习惯, 就是喜欢在想事情的时候,嘴里鼓鼓囊囊的说着话。当然,音量是很低的, 低到除非是紧挨着她,不然根本就听不清楚她在说啥。
    这一回也是如此, 她是做梦都想要个合心意的厨子, 偏生方氏也好大牛也罢,哪怕都强调说很努力的帮她寻摸厨子了,但事实却是,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其实,她还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虽说她两辈子的祖籍都在北方,但事实上因为上辈子十来岁就逃荒去了南方,直接导致她的饮食口味是南方化了的。
    确切的说,是南方贵族化的口味。
    但她完全没意识到啊!
    以前还在礁磬村时,能吃上一碗细面条都是很难得的事儿了, 哪里还顾得上讲究别的?哪怕后来日子过得好了, 实际上也就是在食材方面丰富了很多, 尤其像鸡鸭鱼肉之类的,隔三差五都能吃上了。但真要说厨艺的话, 在杨冬燕看来, 全村就没一个是靠谱的。
    那是当然的,不然他们为啥要留在乡下地头种地呢?直接去县城的馆子里掌勺它不香吗?
    也是直到自家富贵了, 在省城里住得久了,又凑巧被猪崽点醒了……
    杨冬燕蓦然醒悟,她的生命里欠缺一个厨子。
    “唉,想找个合心合意的厨子咋就那么难呢?这鬼地方, 连个好厨子都寻不到,还说我要求太高了。我要求高吗?我堂堂永平王府老太君,也不要求穿金戴银的,就图一口合意的吃食,咋就要求太高了呢?老刘家的都吃香喝辣的,只有老娘一个人,见天的吃那口猪食!”
    “炭烤全羊、红烧肘子、酱猪蹄、油焖大虾……我好后悔啊,上辈子挑三拣四的,这不吃那不吃的,李厨子的手艺多好啊!我干嘛要挑剔他呢?”
    摸着良心说,杨冬燕真的是有口无心,她骂人骂习惯了,假如跟前有外人在,那多少还会有所顾忌的。
    但眼下,她晃晃悠悠的回到了自己那屋,总不能要求她在人前人后一副面孔吧?
    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随口瞎逼逼也能传到儿子们耳中,事实上她一直认为,只有当她认真开骂的时候,倒霉儿子们才能听到。
    这就尴尬了。
    **
    永平王府今个儿相当得安静。
    尤其是正堂里,安静到几乎连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近乎诡异的静默。
    要问缘由,当然是因为刘二老爷一大清早就跑过来了,问他也不说缘由,就一屁股坐在了正堂里,等着王爷王妃起身。下人恐他有要紧事儿,就去问了王爷跟前伺候的人。哪知,等贴身伺候的叫醒了王爷后,王爷只两眼发直、眼神空洞、表情呆滞的看着他。
    再然后,王爷简单的洗漱了一番,走到前头跟他弟并排坐在了太师椅上。
    沉默,长久的沉默。
    左边是王爷,右边是刘二老爷,他们兄弟二人其实长得并不是十分相似,但此时此刻的神态动作却是一般无二,就连周遭透露出来的绝望气息,都完全一样。
    下人们着实被吓得不轻,于是就有人去寻了王妃过来。
    王妃肯定是要略慢一步过来的,人家也是要洗漱打扮的,尤其在年岁愈发大了之后,光是梳妆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再一个,别人不知道缘由,王妃还是能猜到一些的,无非就是老太太又作幺了呗,还能是咋回事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