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轻松悠闲还有钱拿,不好吗?
    这里头有个谬论,科举这个难度,但凡是不具备上进心的,那几乎没办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考取功名。反过来说,能最终考取功名的,无一不是天分过人却肯下苦功夫念书,且具备极强上进心的人。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但这种小概率事件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官老爷,享受那种权利带来的爽感。
    安平王世子往济康郡来了一遭,成功的成为了万千百姓以及学子们心中的男神。
    没人知道,他们心目中的男神世子,是带着悲愤的心情离开济康郡的。他本来认为自己年岁也不大,再说男儿跟女子本就有所不同,相较而言,在亲事方面年岁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他是琢磨着,等再过几年,朝廷的局势稳定下来了,他爹也能卸下重任回到南陵郡,再……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原先没打算这么成亲的,但如今却是改变了心意。
    等他回到南陵郡后,第一时间就是让他老祖母为他安排相亲,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娶一个媳妇。
    然而,他一面在脑海里想着娶媳妇的事儿,一面却忍不住回忆起了济康郡那倒霉老太太说的那句……
    ‘你哭得震天响,偷跑到永平王府说要带走你的世子妃’。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安平王世子觉得他已经不能好了。
    幸亏啊,那倒霉老太太人在济康郡,此生不见叭!
    “时辰还早,今日便若赶二十里路,争取早日回到南陵郡!”安平王世子朗声吩咐下去。
    他手底下的兵差自是顺势应下,对他们这种原是边疆守卫军的人来说,不过是区区赶路,完全不惧的,可对于那些不幸的倒霉蛋儿而言……
    这日子可真苦啊!
    作为对照组的济康郡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时间已经进入到四月里,就算是北方城池,四月里那也是阳光明媚的,众人纷纷脱下的夹袄,换成了轻薄舒适的春装。若是那些家里有余钱的人家,还会特地唤裁缝来家里,给家人新做一批吸汗透气的夏杉。
    又因为冬装更注重保暖,颜色方面不是特别得亮堂。可春装、夏杉却正好相反,要的就是色彩鲜艳。
    更有那十来岁的小姑娘家家的,穿上新衣,戴上头花,再唤上三五个手帕之交,叽叽喳喳的就往街面上去了。
    猪崽也想去,可她却要上学堂。
    万幸的是,女学的学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轻松自在的,又因为梁家那头欠了杨冬燕的人情,对杨冬燕的这个大孙女别提有多在意了。饶是猪崽这个大大咧咧粗神经的娃儿,都忍不住回家叨叨着,说她们先生对她可好了,昨个儿的功课没完成都没训她。
    这话一出口,猪崽就成功的挨训了。
    求仁得仁,求训得训。
    除了让猪崽颇感吃力的文化功课外,最让她高兴的是,今年又增加了烹饪课程。
    其实,像大世族的姑娘家,理论上是不需要亲自下厨操持家务的,但事实上几乎每个姑娘都有一手绝活儿,当然不至于亲自动手,可一定要嘴皮子能说。像做精美的糕点,以及煲汤等等,梁家都谈不上是世家大族,却也存了不少秘方。
    这些秘方都对猪崽开放,随便学!
    等终于盼到休假时,猪崽就忍不住在家里人面前漏了一手。
    她先得了杨冬燕的允许,把她娘小杨氏使唤得团团转。
    小杨氏气哦,骂骂咧咧的杀鸡抹脖,然后烧水烫毛,把另外一些需要提前准备的食材都收拾妥当了,这才去喊猪崽。
    “哪儿有你这样下厨的?买菜、洗菜、切菜,前头这些繁琐活儿都叫别人做,还得给你收拾好灶台面,就等着你下锅?连火你都不烧?像你这样的下厨,咋就那么轻松呢?”
    气归气,关键活儿还得干。可就因为活儿没少干,小杨氏就更气了:“我咋就生了你这么个讨债鬼呢?”
    猪崽从小就挨骂,早就已经被骂皮实了,闻言头也不抬的道:“娘你得去跟我们先生说,反正她是这么教的。”
    那不然呢?还能指望那些千金小姐们去菜市场跟人家菜贩子讨价还价的买菜?那干嘛不直接让她们去地头上摘菜呢?更有甚者,让她们从耕种开始啊,从一颗种子到浇水施肥再到长成收获……
    啧啧!
    “娘你看好了,我今个儿要做的是梁家的拿手绝活!”
    “啥拿手绝活?炖个老母鸡汤也能叫拿手绝活?我看你能不能炖出个花儿来!”小杨氏才不信,不就是炖个鸡汤吗?谁还不会了!
    但事实证明,有没有配方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事儿。
    其实,在乡下地头,哪怕几乎人人都会生火做饭,但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做的饭菜有多好的。稍微手艺好一些的,就能帮别人掌勺多少挣几个钱。可更多的情况却是,大家伙儿只是简单的将饭菜烧熟了,吃不死人就成,至于味道如何……
    缺油少盐的饭菜能有多好吃?更夸张的是,直到如今,很多人的主食还是拉嗓子的粗粮,甚至是连壳一起吃下去的。
    没办法呀,要是真的将壳去得一干二净,那一斗米面还不得少了十分之一?更精细一些的,少掉十分之二三都是有的。因此很多人都是连壳一起吃的,横竖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吃食,最多也就是难吃一些,能吃饱还不好?
    方氏和小杨氏的厨艺就是如此。
    哦不,她们不配谈厨艺二字,就是把吃食煮熟而已。当然,食材的好坏也会关系到入口菜肴的美味程度,再就是佐料了。
    自打杨冬燕发威以来,家里就不再缺油少盐了。要知道,光是管上辈子的儿子要猪油,都发生过好几次了。
    一般来说,只要舍得放猪油,那么做出来的菜肴就基本上脱离了难吃的范畴。假如是猪油炒肉的,那么对于老魏家这些人而言,就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了。
    但这基本上就是方氏和小杨氏厨艺的巅峰了。
    再往上,甭管食材有多好,佐料有多丰富,她们都没办法将两者完美结合。幸好,家里人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如今每日饭食都是细粮,且几乎顿顿都有肉,日子过得已经很好了。
    直到这一天,猪崽大发雌威。
    她完美的运用到了在女学所学到的秘方知识,炖出了一大锅老母鸡枸杞汤。
    那香味,毫不夸张的话,就是香飘……二里地。
    反正就以老魏家为圆心,像四周的街坊邻居辐射,好大一片地方都闻到了那令人口齿生津的香味。
    隔壁家的小孩儿都被馋哭了。
    这还不算,猪崽又不是只学了一道菜。理论上来说,千金小姐们需要学的仅仅只有做糕饼以及煲汤,但别忘了,猪崽的身份特殊,只要她主动讨教,大厨师傅是不会对她藏私的。
    于是,继老母鸡枸杞汤之后,她又来了个水煮肉片。
    她舍得放好料,毕竟家里穷的时候,她还太小了,到如今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因此,对比方氏和小杨氏做饭菜时的束手束脚,她是放开了糟蹋好东西的。
    事实证明,放开手一搏……反正色香味都是俱全的,只要不去计算成本,那吃起来肯定是香的。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端。
    再往后,猪崽还跟人家大厨师傅讨来了饺子馅儿的秘方。一开始,家里人还嗤之以鼻,直言馅料有个见鬼的秘方啊!谁不知道肉馅儿好吃?这以前还待在乡下老家时,大家伙儿过年能吃一顿白面饺子都是日子过得红火了。假如能吃上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那就是富贵人家了。哪怕是白菜多,肉少……
    那也很不容易了!!
    结果,猪崽说有秘方就是有秘方,不单是饺子馅儿的秘方,她还骗来了蘸酱秘方。以前吃饺子就是单纯的蘸醋蘸酱油,她却是格外得麻烦,又是拍蒜又是做蒜泥,反正被她一折腾,还真别说,那味儿简直绝了!
    方氏还嘀咕着,这也太糟蹋东西了。
    小杨氏就特别实诚,哪怕先前她给猪崽打下手的时候,叨逼叨逼个没完,但等吃食上桌了,她就直接没声儿了。闷头大吃都来不及,哪儿还有心思瞎叨逼?
    唯有杨冬燕,在吃了几顿猪崽放假时做的饭菜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家里该添人了。
    说真的,她都快忘了她上辈子过得是啥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了,习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像当初,她刚借尸还魂的时候,那是成天挨饿啊,饿得两腿发软,两眼发绿。哪怕一颗蔫巴巴的苹果,她都是吃得津津有味的。
    后来,家里的日子好过了一点儿,那也是吃一口白面馒头都能涌起满腔的幸福感的。哪怕再往后,家里也不缺细粮了,也能每天都吃上肉了。
    但还是那句话,习惯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杨冬燕都快忘了,她曾经是王府老太君,一顿菜至少八个肉菜,各种精致小炒好几碟,还有用高汤炖煮出来的大菜等等。
    老太太啊,她以前也是个体面人。
    “大牛,你不是给街面上那些小食肆送食材吗?帮我问问,有没有啥不想干了的大厨师傅,让来家里掌勺。放心,工钱方面不会亏待的。”
    大牛:……
    不是,咱们是做小食肆送食材的买卖,但您觉得您这话合适吗?跑去人家主顾跟前,问他们家的大厨要不要换个地方做活儿?会挨打的吧?
    杨冬燕话一出口,大概也意识到不太对了,想了想又改口道:“也不用大厨本人,像学徒啊,或者家里的儿女啊,反正能学到几成本事的,会做几道拿手菜的,都成。”
    这话听着还像样一些。
    要知道,这年头的大厨师傅几乎都是男的,起码在外面食肆、饭馆、酒楼里做活儿的,肯定得是男人。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职业厨师不光是需要技能的,还需要足够的体力。
    但如果只是给一家人做饭,那就没这些讲究的,请个手艺不错的厨娘就成。
    大牛点头答应了,算是将这事儿放在了心上。又因为正好提到了自家买卖,他当下就说起了另外一桩事儿。
    他打算结束小县城里的买卖,将所有的人手都集中到省城里。
    “去年遭灾对小地方的影响是最大的,县城那头,以往瞧着倒是还不错,一年四季都有铺子开门,哪怕农忙时分,也是很热闹的。可来了省城以后才发现,县城还是太小了,不适合做买卖。”
    也不是不适合做买卖,而是不适合做大买卖。
    要不怎么说见识到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之后,不愿意回到乡下老家呢?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大牛的意思是,留着那头的生意没太大意义了,假如有亲戚愿意接手当然无妨,免费转让都可以。可问题在于,那些有能耐的,都跑来省城找他了,宁可继续在他手底下做事,也不愿意留在县城里。
    再一个……
    “娘,你跟那个安平王世子到底是啥关系啊?”大牛迟疑了许久,最终还是问出了这个藏在心里许久的问题。
    杨冬燕斜眼看他。
    他满脸的无奈:“本来因为去年收成不好,好些小食肆都关门了,我和二牛好不容易联系到的主顾,有起码一小半都关门了。我还琢磨着呢,等回头情况好转了,再跑出去联系其他主顾,还盘算着就算有人关门,那肯定也有人愿意盘下铺子重新开张的,结果……”
    说到这里,大牛明显得停顿了一下,倒不是故意卖关子,而是他也很懵圈。
    像去年那种突发情况,受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小食肆。相反,像一些家大业大的酒楼饭馆,反而完全没影响。因为收成减少,粮价上涨,是普通的百姓日子难捱了,那些真正的富贵人家完全是以前咋过如今还咋过,区区这点儿粮价上涨,对他们是毫无妨碍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没等大牛去联系其他小食肆,就有大酒楼主动找上门来,让他提供食材。
    杨冬燕其实不懂生意上的事儿,听到这里,她还是没反应过来,只纳闷的问道:“这不是挺好的?”
    “是挺好的,但也很奇怪啊!”
    “哪里奇怪了?”
    “那些大酒楼需要的食材是很多的,而且好些都是珍稀食材。我这么说吧,小食肆是没办法直接收一头猪的,好些小食肆每天也就卖掉半头猪的肉菜。收一头猪吧,怕肉坏了,零散着买呢,又觉得不划算。”
    所以才有了大牛从中牟利,他可以一口气从乡下收购好几头生猪,拆分好了卖给小食肆,价格要比城里的肉铺散卖便宜,却也比直接收购整猪来得贵一些。
    赚的就是这个差价。
    但大酒楼来凑什么热闹?尤其是后续的发展很不正常,本来人家一天需要十头猪的,也有专人去乡下采买收购的,如今莫名其妙的找上了他。让他往酒楼里送食材,却不拘数量,只道他有多少就送去多少,甚至不挑种类,说啥都要。
    这要不是有病就是有阴谋!
    “那你送了不?”杨冬燕问道。
    “送了啊!他敢收,我为啥不敢卖?我索性就将那些卖不掉剩下的,全部打包卖给了他。”大牛一脸的迷茫,“他就真的要了啊,都不让我抹掉零头,用早市的价格收的啊!”
    确认过眼神,对方是真的有病。
    早市的价格本来就是一天里最贵的,事实上那些穷苦人家,都是习惯了晚市去菜市场的。人家菜贩子也是要回家吃饭的,瞅着天色都暗了,蔬菜也都蔫巴巴了,就会以很低的价格一口气卖了。

章节目录